APP下载

课改背景下红色课程的自觉与重构

2022-07-10温雁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白求恩纪念重构

在课改背景下,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的课堂教育进行一系列的自觉与重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进一步壮大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自身素质和队伍建设。在我们国家,红色主题文本引入教育,红色课程进入语文课堂,是符合国情最恰当不过的了。首先,红色主题的课文能够让师生重温那样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在中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事业而洒热血、抛头颅。在新课改背景下,红色主题必将能够在新的时代起航,进一步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语文的教育价值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互通互联。

一、自觉的课程:红色主题的选文标准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红色主题成为了语文教材在课文选择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文标准。这种对文本类型的红色主题定位就是一种课程“自觉”的体现。一线教师身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对红色主题的选文标准应该有最起码的自觉意识。语文教师依据科学的课程教学,对文本进行较为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梳理,这对于语文课文要讲什么?能讲什么?以及怎么讲?怎样能讲好?都会起到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红色主题贯穿于我国整个近代史当中,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物,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营养。笔者以《纪念白求恩》为例就借助最能体现出选文标准的文本中的“预习”“思考探究”两个板块来进行对自觉的课程的探究。

《纪念白求恩》一文是由伟大领袖毛主席寫的一篇悼念文章。文章中主要讲述了我们的老朋友白求恩医生来中国,在战场上积极帮助我们的伤员,救死扶伤,最后因为病毒感染而去世的故事。文章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哀悼和感激之情,并赞扬了大无畏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号召我们要积极纪念和学习他的这种伟大革命精神。那么,不论是从该文章的主题立意还是从行文内容来看,都符合红色主题的要求,具有鲜明的红色文学特点和美学特征。

(一)预习环节中的红色自觉

在《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中,编者设置了两道预习题,它们分别是:

(1)默读全文,参考题注,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

(2)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家喻户晓。问问你的祖辈、父辈,了解这篇文章对他们的影响。

根据第一个预习题,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自觉。首先,所谓红色主题课文,是指的那些讲述在革命战争年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那么结合中国,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解放,涌现出来的红色故事,并传递红色精神的教材课文。通过第一道预习题就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虽然是要求了解白求恩的其人其事,其实是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进行了解,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战争语境作理解。这道预习题充分考虑到了红色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一般距离现在的年代比较久远了,学生如果仅仅是依靠这一篇课文内容,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以预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建构起对发生在中国红色革命时代背景的了解,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到文本的语境当中去。

第二道预习题的设置可谓也是独具匠心。这道预习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以问促学的目的。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听取老师的讲解,尤其是红色革命精神与价值的探讨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那么通过让学生去问家长,从他们所尊敬的长辈口中得到答案,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的生动,进而达到了引发对红色主题课文的价值思考。比如,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当中,让学生围绕这篇课文的主人公白求恩来向家长进行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白求恩这个人物形象,比如,“他是谁?”“他为什么来到中国?为什么还要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停留在中国”“他究竟有怎样的人生信念才使得他不惧困难”等引导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白求恩的伟大以及在中国革命年代,更多的英雄事迹。因此在正式的课文教授之前,能够进行如这类的思考,创新性地预设了情情境,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课文中红色价值教育的主动性,也会在后期的教学中引发更多的启发式互动。

(二)思考探究环节中的红色自觉

在《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中,编者设置了思考探究的题目,它们分别是:

(1)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2)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的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在思考探究的第一个题目当中,思考段落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对于一个红色经典的人物形象的红色事迹如何做到较为详实、系统和全面的呈现。在《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当中,作者将白求恩的红色事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了段落与段落的合理编排,思考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全面建构起对白求恩这个人物的形象构建,对于白求恩的红色事迹进行各方面的把握。只有搞懂了每一段所要述说的内容,才能生动感受到白求恩“活”的事迹。

在第二个思考探究题目中,一方面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提炼,以便更加精准地对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进行品鉴。通过文章中的字与字的连接、词与词的勾连,让白求恩的精神呈现出“厚度”来。一般来说,红色主题的课文它的故事性比较强,而通过一些关键词的提炼,则能够更好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认识。另一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也能达到突出高贵品质这一重中之重。

二、重构的课程:红色主题的选文深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能够将红色主题的课文有意识、自觉性地纳入到语文教育当中去,本身就已经是具备了某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因此,这一步显得十分有必然。但是,如何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内化,即让学生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对红色主题进行了很好的吸收并转化和内化成了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则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还需要对红色主题的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构。笔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及结合《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的独特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重构。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延伸阅读与创意写作。

(一)延伸性的阅读

笔者通过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性的研究,这两篇文章分别是由毛泽东主席所写的一篇纪念性质的文章《纪念白求恩》和一篇由聂荣臻同志撰写的一部关于白求恩大夫的回忆录性质的文章,即《“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来进行比较性的研究。并基于以上两篇文章,笔者从围绕着两篇文章的艺术手法的不同来展开了思考。即,两篇都是纪念白求恩的文章,无论是在毛的文章中还是聂的文章中我们都能发现,二人都运用了叙述和议论的两种方式,那么为什么在纪念文当中有夹叙夹议,比较侧重于议论,而在回忆录当中,则是以叙述故事为主?基于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构成了对文本的一次重构。当然,后期学者们对于相关文章的研究与整理,也是对该资源进行重构的另外一种方式。

(二)创意性的写作

笔者在运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对《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进行讲解之后,运用创意性的写作,要求学生对这一篇文章运用一种内视化的视角通过文字来进行叙述。即在笔者的指导下运用诗歌的形式、散文的形式来进行一个创意性的写作,当然主题围绕着“我心目中的白求恩”来展开,并在创意性的写作结束之后和原文进行比较性的阅读和思考。

通过实践可知,红色主题解决了语文教育中的文本类型定位不清晰、不准确的问题,很好把握了当下时代的脉搏,也体现了课程建设的自觉意识。同时,还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的活动,比如通过延伸阅读以及创意性的写作,要求学生对“我心目中的白求恩”来进行重构,则必将能够促进红色精神对当下青少年在价值引领上的浸润作用,也对深化和改革语文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舒怀.品红色经典 育家国情怀——中职语文红色课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湖南教育(B版),2020(01).

[2]曹爱卫.低年级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1(15).

[3]朱玲玲.让那一抹红色成为学生的精神底色——小学低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24).

温雁兰,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白求恩纪念重构
纪念白求恩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忘不掉的纪念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白求恩在中国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