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态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建设研究

2022-07-10常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常飞

关键词:新经济形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建设

摘 要:新经济形态下政府的公共职能要求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化服务,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面临政策法规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合理、服务内生驱动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应从环境治理、制度建设、内部控制等相关角度强化理论研究,利用新经济共享理论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和信息传播渠道,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6-0085-04

1 背景

随着新能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出现,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1]。以现代信息科技和新业界发展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等规划,表明我国已经在政府层面将新的经济发展寄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新经济形态。作为有着丰富知识资源、优秀服务、技术理论支撑的高校图书馆,重新评估自身在新经济形态中的角色和定位,利用新经济形态的技术、思想和理论,转变只为本校师生服务的传统模式,对本校图书馆知识组织和信息服务进行价值重构,不仅对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率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学者们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开展理论研究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如:有些学者从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困境出发,认为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思想观念的束缚等[2];有些学者从社会化服务的资源安全、人员管理与服务收益等层面提出自己的观点[3];有些学者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服务动机和驱动机制,以及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弊端等方面对服务的差异化和均衡化等作了论述[4]。

相对于国内学者的研究,国外学者在研究和实践方面更加深入,如:谢拉认为图书馆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時代变化的结果,表明图书馆应该和新经济形态相结合;Besty·Baker认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在实际应用方面,2018年美国罗德岛大学图书馆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方式,将开放获取、知识自由、社会公平和平等等理念融入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通过实验对服务过程开展评估并投入实践应用。

上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超越行业的数据、价值以及赋能场景不断出现,技术进步和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交叉领域,原来社会单元的组织、管理和价值重构以及研究内容和场景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经济形态下,高校图书馆和社会服务领域的思想碰撞非常激烈,使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碰到的新问题不断增多,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赋予了新的内容。深入领会和理解新经济形态的发展特点,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融入新经济形态发展过程,参与并领导新业态发展趋势,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3 新经济形态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分析

3.1 社会化服务环境尚待优化

随着新经济形态在我国社会的逐步确立和新业态范围的不断拓展,一些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发展态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共享经济、聚合经济、社群经济、网红经济等相关的行业热点所引发的新的概念、观点以及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在整个新经济形态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带动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新变化。正如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认为的那样:整个社会是由不同的组织单元所组成;数字技术带来了创业行业自身的变化,这种现象正在不停蔓延,每个人、每个组织都与周围的一切形成命运共同体;利他概念将贯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5]。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这个组织范围内的一个结构单元,其所有的资金、技术和人员都受高校的领导,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力、应变力和实际工作环境必然产生一定的差异。虽然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整体的环境氛围而言,尚没有形成大规模、普遍性的社会化服务氛围。而对于已经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其主要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也主要关注校内师生需求,其社会化服务的服务内容和理念尚不深入,这种大的环境氛围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效果。

3.2 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还与社会期望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政策和法规支持跟不上时代步伐。目前,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规范只在基本条文中原则性地鼓励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则明确规定在保障校内师生优先使用权的前提下,有序地开展社会化服务。这些宏观性的法律法规对于高校图书馆所期望的实际工作要求相距甚远,亟须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化服务的操作细节、鼓励政策、财政支持与奖惩办法,以及各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详细规定。

相对于国内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国外不少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比较重视社会化服务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细化,如:韩国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方面就出台了200多部法律,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各个层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进入新经济形态后,一些新的领域、新的技术路线都需要政府管理体制做出变革,需要政府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引导,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性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3.3 相关知识产权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图书馆的纸质资源是图书馆通过购买或接受捐赠获得,一般都取得了完全的知识产权,在这方面很少涉及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在读者服务方面所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少。但是,对于高校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由于电子资源生产商、经销商在与高校签署的协议中一般都仅限校内读者使用,如果对社会公众放开使用,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知识产权问题。解决新经济形态下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需要开拓思维,建立互利共赢机制,但目前的实际探索和运行情况并不理想,科学研判、准确定位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化服务的角色定位,对于高校图书馆后续社会化服务的深入开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3.4 高校图书馆与政府文化机构体制机制建设不清晰

利用共享经济的优势产生最佳的社会效益,是政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公共管理政策所倡导的理想状态。高校图书馆的场馆建设和资源建设等软硬件建设资金都来自政府公共财政资金,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编制是政府事业编制,工资福利也是由政府拨付的,但高校图书馆和政府所管理的文化机构在体制机制方面有非常明显的区别,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必然要打破这种体制机制的壁垒。

4 新经济形态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建设策略

4.1 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环境建设

社会大环境决定着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解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环境问题。首先,在国家层面,按照《远景目标纲要》支持公共服务对接基层并扩大覆盖范围的要求,要使高校图书馆顺利开展社会化服务,就必须由政府组织相关的图书馆学专家、法律法规专家和社会学专家组成专家团队,研究新经济形态下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当前图书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结合文化和技术发展态势,研究出台相关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相关规则和细则。从法规制定、制度建设、奖惩措施、具体工作规程、管理方式、服务手段、服务水平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进行细化和评估,使图书馆有法可依、有规可行。其次,高校图书馆要采取相关措施,形成参与社会化服务的良好氛围,为图书馆融入未来社会打下基础。

4.2 改革高校图书馆现有组织机构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是根据自身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而设,分为采编部、流通部、参考咨询部、信息服务部等[6]。高校图书馆要增设社会服务部,协调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各项工作,由政策研究馆员、知识储备馆员、数据分析馆员、网络技术馆员、学科知识馆员等专职馆员组成。各专职馆员要根据分工情况制定工作规则并开展相关业务,如:政策研究馆员负责研究社会法规和政策,协调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文化机构的联盟关系,制定馆内的奖惩措施,研究和解决开展社会化服务所面临的知识产权等问题,为图书馆的下一步深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储备馆员要研究高校图书馆现有服务、产品及提升服务水平的方法,制定不同于高校读者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向;根据新经济形态下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需求,制定信息采购、建设和使用策略以及一些特殊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等。数据分析馆员、網络技术馆员、学科知识馆员要根据高校的定位和地域特点,制定本地区社会化服务的内容与服务手段、技术路线等,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使用和流转效率,同时还要研究社会化服务需要开展的服务种类、服务产品、服务内容,及时关注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技术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并根据服务情况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4.3 提高馆员参加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思想决定意识,并决定着未来工作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走出目前的服务舒适区,拓展新业务、培养新能力的重要契机,当务之急是解决馆员参与社会化服务的思想问题。在新经济形态下,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教育,增强馆员的职业认同感,如通过社交舆论平台和其他媒体形式,利用能够反映高校图书馆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专业知识服务实例,积极宣传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效果,改变社会对馆员的原有认知,增强馆员的职业自信感;另一方面要通过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和服务激励机制,提高馆员参与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如通过建立馆员人才培养机制,从学术研究水平、服务意愿、实践经验、协作合作能力等方面为高层次馆员提供新的展示平台[7],通过对馆员服务过程、服务效果的跟踪,采用社会评价、员工互评、自我评价机制,建设专业人才数据库等;通过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荣誉证书、情感激励等方式,鼓励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

4.4 拓宽高校图书馆信息传播渠道

依托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经济形态,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群体进行聚合的同时,也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形成分散的社群部落,这些由某些共同思想或观念维系的社群部落,通过现代网络形成不同的个体经济或团体经济生活圈[8]。例如,现在的抖音、微信、知乎等媒体所拓展的由粉丝效应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是将分布在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成员,通过不同的理想、信念、爱好、情感等聚拢起来,形成一个个聚合经济、共享经济和网红经济,这是新经济形态下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现代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读者优势,通过读者群分组、读者阅读分析、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将读者组成有相同需求和爱好的多种多样、多种形式的读者圈,从而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形成不同的阅读群体,利用新经济形态共享经济理论和新经济技术手段,开展不同形态的阅读推广活动[9],如:在社会化读者群中,根据读者成员的身份、需求、工作特点、业余爱好等形成不同的知识分享小组、知识拓展小组和读者互助小组,将图书馆的主营业务与社会民众的不同需求结合起来,采用不同的推广手段,拓宽图书馆信息传播渠道,使图书馆的知识通过各个社会层面和不同的读者圈发挥特有的经济效益。

4.5 建立统一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协调机制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实际上是政府新公共管理职能的一个体现,是政府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需求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服务,实际上是以自己的文化产品参与到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地方政府所属的文化服务机构,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也在纷纷开展社会化服务。因此,我国要充分利用当前已经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共享经济等理论,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统一图书馆联盟,并由图书馆联盟协调各文化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某种固定的或松散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开展相关业务,最终打破体制机制的壁垒限制,将各单位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高校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机构社会化服务的一体化和精准化。

参考文献:

[1] 刘聪宇.习近平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20.

[2] 张旭.高校图书馆智库型服务体系构建及能力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3] 周效章.高校数字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嬗变与模式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9(2):107-113.

[4] 郭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分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9(5):11-15.

[5] 刘青青,石丹,陈春花.新经济形态革故鼎新,大势已现[J].商学院,2021(10):65-66.

[6] 陈珍容.闽台两岸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情报探索,2020(7):102-107.

[7] 郭会莹.高校图书馆利用数字资源开展社会化服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8] 温军周.基于新经济形态下实体书店的危机认知与转型研究[J].经贸实践,2018(23):176.

[9] 胡锦璐.共享经济下的行政法治理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21.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