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式课堂与“起承转合”结构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以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为例

2022-07-09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导向环节

胡 志 明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 长春 130021)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指将问题辨识的结构及问题解决的结构作为学生学习基本要素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课堂导向,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学生的学习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当中去,基本探究导向就是以问题为主的教学,解决问题是核心。[1]适当引导让学生习惯于自己思考问题,教师只抛出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观点或话题,学生可以通过探讨得出“答案”,使学生能体验知识形成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2]在问题导向教学法中,课堂的环节及内容要围绕“问题”展开,所以“问题”的设定是课堂的核心。课堂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遇到的未知情景,且要保证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起承转合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是古时作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起”是指起因,也就是文章的开头;“承”是指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指文章的结尾。语出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作为一种结构形式,起承转合在文章写作、音乐创作、美术创作、书法创作、影视作品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起承转合结构形式被引入课堂,成为设计课堂结构的重要理论依据。一节好课的设计犹如创作一件艺术品,一节既轻松愉悦又能让学生高效获取知识的课,无疑是一节好课。本文试用起承转合式结构与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融合,以40分钟的课堂为例进行研究,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尝试性实验,优化课堂结构,促进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问题导向式课堂与“起承转合”结构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在当代课堂教学中,关于课堂结构的研究多如牛毛,每种研究都有各自的理论支撑。例如: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大循环课堂”模式、“自学、释疑、达标”模式、“自学、交流”模式等等,其中也包括起承转合式课堂结构。每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对课堂内容、时间分配及课堂目标等做了具体的梳理。不同课堂结构研究对于课堂的层次划分标准是不同的,总体来讲都是按照课堂目标来做整体规划,从而形成了各种课程模式。每一种课堂结构都有其合理性与弊端,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课堂设计合理、方法得当,就是因为教师能够根据既定课堂目标,选择适合的课堂结构。

1.从课堂时长来讲“起承转合”式结构适合问题导向式课堂

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是新时代课堂的发展方向,是国际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理论上如此完美的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因为影响课堂质量的原因很多,例如,问题的提出是否合理,问题解决的步骤是否与课程设计相符等。以问题解决的步骤为例,有些学校总结出问题导向六步法,分别为:(1)文案导学,激发兴趣;(2)自主预习,释疑质疑;(3)合作学习,释疑质疑;(4)精讲点拨,解决问题;(5)应用创新,问题再生;(6)达成目标,反馈提升。这样的分步细致、严谨,对于课堂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如此严密的环节设计更适合阶段性或单元课题持续较长时间的、课时量较多的学科。而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的设置往往受课时限制。有些学科每周只有1~2课时,每节课40或45分钟,问题研究的时间紧张且缺少思考的连贯性,所以这样复杂的步骤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起承转合”式课堂结构则简化问题分析、解决的步骤,用四步来实现问题导向式课堂的有效性,使问题能够在一节课中得以解决。

2.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讲“起承转合”式结构适合问题导向式课堂

“起承转合”课堂结构是课堂的四个阶段,从课堂设计角度讲可以理解为引课、讲授、讨论、总结四个环节。问题导向式课堂是一种课堂设计理念,实际课堂设计中需要合理的课堂结构将理念付诸于实践。“起承转合”式课堂结构在问题导向式课堂中恰好可以分为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明确了每个环节针对问题要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使导向式课堂有了合适的结构依托。从“起”至“合”结构紧凑,各环节回环照应,结构封闭,是问题导向式课堂的完美呈现方式。

3.从学生的接受角度来讲“起承转合”式结构适合问题导向式课堂

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备学生”,所谓的“备学生”就是要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及接受情况有一定的预判。学生新接触一件事物,需要一定的适应、了解的过程。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同样要对教师预设的问题有接受的过程,从而深入问题,使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起承转合”式课堂结构本身就具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更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发展过程。在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中,“起承转合”课堂结构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容易被接受,是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结构之一。

4.从教师的发展来讲“起承转合”式结构适合问题导向式课堂

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努力尝试把“问题”带入课堂,而很多时候,最后问题不了了之,在课堂中没有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明确提出“问题”应该分几步处理、应该解决到什么程度。“起承转合”式课堂结构可以帮助授课教师明确“问题”的处理步骤,按照既定的结构辅助教师课堂设计,使课堂设计有法可循、有理可依,从而提升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及教学理论水平,久之则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起承转合”结构课堂实践预设

“起承转合”式结构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在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要针对“问题”做合理安排,课堂实践前要合理预设,在课堂环节设计中要把握每个环节作用、呈现方式、时长及预期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3]

1.起

课堂中的“起”一般来讲就是课堂的引课部分,在课堂中起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把学生引入预定课堂内容的作用。一般这部分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在3~5 min左右。在问题导向式课堂教育中,问题的设定至关重要,良好的问题设定不仅能够引发思考,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时效。引课中提出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讲述、提问、演示、播放图片或视频等。

2.承

“承”是引课部分的延续,是基于问题深入研究的部分,也是课堂的知识与情感的铺垫部分,时长视具体课堂内容而定,一般在15~20 min左右。一般以讲授方式为主,适当穿插提问环节。讲授的内容可以是基于引课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也可以是得出一些结论让学生分析。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 类似于论文中的研究现状部分。

3.转

“转”是整个课堂结构的主要环节,从知识层面来讲应该是一节课中难度最大、最难理解的阶段。从情感层面来讲,应该是课堂节奏最快、情感最丰富、情绪最激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的阶段,是良好课堂铺垫的再次升华。在基于问题导向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经历了“起”“承”两个阶段后,学生对问题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后,逐渐形成个人认识,再通过与教师、学生的讨论、演示等方式对个人认识进行再次修正或巩固,使学生主动思考并达到预设目标。

4.合

“合”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总结与提升,是对整节课做系统的梳理。[3]“合”一般指课堂的收尾部分,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可以对课堂引课部分进行呼应,也可以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还可以留下悬念,为下一节课做铺垫。“合”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5 min以内比较适宜,“合”主要是给学生短暂的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再整合、再梳理,教师要做的主要是让学生回味、反思,对课堂内容进行再次咀嚼,从而更加良好地吸收消化。

三、问题导向式美术课堂与“起承转合”结构相结合的课堂实践

起承转合式结构从“起”的引入、“承”的深入、“转”的思考到“合”的总结,课堂层次清晰,是基于问题、项目的生成性教学的标准结构。在课程设计之初,首先解构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转变成相应的问题及项目;其次结合问题、项目搜集相关信息,这个环节是教师备课工作量最大的环节,问题相关信息越单一,生成的思考越狭隘,问题相关信息越丰富,生成的思考越多元,当然也就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是整合信息环节,预判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观点或结论,如学生有偏执的观点应引导至正确方向;最后是梳理与总结环节,针对问题、项目的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性梳理。梳理的过程既能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又能反思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下次研究奠定基础。

本次教学实践选择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2019版绘画艺术模块主题四《西方现代艺术》一课。

1.“起”:问题的抛出

现代艺术主要指20世纪初以来西方发展的各个美术流派,是艺术从具象走向抽象的重要过程。在对教材整合的过程中提取“抽象”这一关键词,并针对抽象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提出问题,什么是抽象?随后屏幕展示莫奈《临终前的卡密尔》局部(图1)留下问题:这幅画是否抽象;同时在黑板上写出草书“永”字(图2),连续设疑。

图1 《临终前的卡密尔》局部

图2 永字草书

2.“承”:问题的研究

在引课中提出“抽象”问题后进一步研究抽象,给出抽象的定义。“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然后举例分析艺术家是如何抽象的,展示毕加索的《公牛》(图3)、蒙德里安《树》系列、康定斯基《构图第八号》,了解艺术家是如何从事物中舍弃与抽取的过程,并尝试性对其抽取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此时对板书的设疑进行解释(教师对板书中的汉字进行抽象提取后仅剩常用笔画,组合成永字,所以永字草书即所有板书内容的抽象化表达),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抽象表达。

图3 毕加索《公牛》

3.“转”:问题的思考

学生通过“承”的环节对于“抽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甚至可以简单地用抽象方式进行表达,开始回到课堂最初的画面,分析作品给学生们带来的感受,形成初步判断。展示《临终前的卡密尔》全图(图4),并给出莫奈此图的创作背景,再次分组讨论作品,进一步得出答案。《临终前的卡密尔》是莫奈面对弥留之际的妻子,在无力挽回妻子的情况下,带着沉痛的心情画下的这幅作品。画面中带有一些模糊的形象,笔下的色彩是莫奈此刻的内心反映。这样的作品可以定义为“抽象”,给学生留下思想碰撞的空间。

图4 莫奈《临终前的卡密尔》

4.“合”:问题的再认识

“合”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于结论的重新梳理,认为《临终前的卡密尔》属于“抽象”的有哪些理由,认为不属于抽象的有哪些理由;进而追问艺术为什么要抽象?抽象的好处有哪些?西方现代艺术是否走向了不归路等?总结本课内容的同时延伸出更多的思考。

四、反思总结

本次实践,主要探索了起承转合结构在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从课堂时效性来看,课堂较常规讲述式课堂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积极性更强、参与度更高。运用起承转合式课堂结构实践问题导向式课堂的优点还是较为明显的。首先,课堂结构清晰,问题指向性明确,学生研究有动力、有目标;其次,资料信息丰富,生发性强,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再次,师生互动环节热烈,有利于突显师生双主体地位,形成多元性评价;最后,观点与思想的再梳理有利于对已有知识加深印象并引发更多的思考。

当然,凡事都有其两面性,起承转合式课堂结构在有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程式化的课堂结构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科、所有课程的需求,生搬硬套地使用起承转合式课堂结构只能适得其反。合理地运用各种课堂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才是研究型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导向环节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偏向”不是好导向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起承转合+思想性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