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治理视阈下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策略研究*

2022-07-09重庆科技学院郭铸标唐诗凡

区域治理 2022年27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小镇协同

重庆科技学院 郭铸标,唐诗凡

重庆特色小镇建设至今,按国家对特色小镇的确立标准,目前共有国家级命名特色小镇13个,具体名单见表1和表2;市级命名特色小镇2个,具体名单见表3。其中不乏精品,有产业型、文旅型等以核心产业为支撑的,能引领经济发展,创造综合价值。但也有传统工业或房产类型的非可持续项目,发展后劲不足。究其原因,是部分特色小镇在规划之初就错误理解了特色小镇的涵义,也扭曲了国家对特色小镇的定义。

表1 住建部公布第一批重庆市特色小镇

表2 住建部公布第二批重庆市特色小镇

表3 重庆市命名特色小镇

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离不开基层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发力。政府找准特色小镇发展定位是关键前提,培育发展市场主导产业是特色小镇的建设重点。培育多主体协同治理,推动产、城、人、文融合是发展目标。坚决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市场主体发挥创新积极性,建立健全特色小镇发展激励机制和规范治理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规范管理。多主体协同治理特色小镇将持续助推重庆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特色小镇概念界定及协同治理理论概述

(一)特色小镇概念界定

2014年浙江省开始在工作报告及文件中使用“特色小镇”一词,明晰其特点是非镇非区的多功能创新创业空间。学者们关于特色小镇开始了广泛研究讨论。胡亚坤等(2021)认为,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产业布局形态,是规划用地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千米的微型产业集聚区,既非行政建制镇,也非传统产业园区。[1]而且,特色小镇一般不在市区内,也不是行政上的单位,更不是以往的工业园区或农业园区。特色小镇凸显的是产业第一,应为建设的核心,其文化旅游特色鲜明,同时又是具备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类平台。

本文将特色小镇界定为,依靠特色产业和特定环境,综合因素推动其产业明朗化,文化底蕴深沉,创新精神浓郁,建设规划有独特之处,满足小镇居民需求的开发型、创新型、精品型的新型区域经济社区共同体。特色小镇的核心含义和要素内涵体现为产业、社区、环境、旅游、文化五位一体的新型小镇模式。

(二)协同治理理论概述

协同治理理论缘起西方学者对政府主导管理向多主体协同治理转变的探讨和实践。引入中国后,学者们探讨并丰富了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田培杰(2013)对协同治理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协同治理指的是这样一个过程: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或者公民等利益相关者,为解决共同的社会问题,以比较正式的适当方式进行互动和决策,并分别对结果承担相应责任[2]。单学鹏(2021)的研究则将协同治理理论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他指出,相较于国际“协同治理”概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嵌入协同治理链条是本土化协同治理的最本质特征,在复合性价值表达上,本土化协同治理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既是主体协作也是客体同调[3]。

2.荣昌安陶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本文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将各个治理主体,即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在共同治理特色小镇中的角色和分工进行分析,根据协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然后总结特色小镇在协同治理视阈下的建设策略。

二、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以安陶特色小镇和柑橘特色小镇为例

2020年6月,安陶小镇入选“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重庆荣昌安陶小镇在发展陶瓷制造产业基础上完善工业旅游功能,健全安富文化古街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安陶博物馆、陶艺展示场所和研学旅行基地,每年吸引游客达300多万人次[5]。2018年开街以来,安陶特色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达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亿元;2021年,陶瓷企业实现规上产值30.06亿元,增长35.73%[6]。

(一)荣昌安陶特色小镇创建

1.荣昌安陶特色小镇简介

多元治理主体中,市场主体是关键角色,项目和资金资源均由市场主体投入。但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大问题是市场投入不高,特色小镇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投入和企业投资,规模与经济体量十分有限;主导产业竞争力不足,甚至存在特色小镇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引资效率,与规范发展中要求的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标准存在不小差距。虽然目前能做到中高速增长,但国内企业金融情况整体不佳,银行放贷标准越来越高,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不足,体量不大。这时又不得不依靠政府协调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反而再次将政府推到了管理的角色上,更加不利于特色小镇的协同治理。许多创新项目都处于理想型的状态,产品可能脱离真实需求,造成投入大、产出慢、周期长的局面,许多市场主体经不起资金周转困局的考验,往往造成市场行为失灵。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综合考虑,单一由市场主体参与是不够的,却往往又是市场主体承担了相关费用,导致其经济负担持续增加,甚至收益小于综合成本付出。由此引发了市场主体的参与度整体不高,特色小镇建设后劲持续不足。

式中,Att0为d0=1时vtt(t)的幅度,为d0=1时vjj(t)的幅度,为vtt(t)的相位,φtt=mφt+n(φj+φtjj);φjj为vjj(t)的相位,φjj=m(φt+φtjt)+nφj.

对于现如今医院的会计科目在改革时,设置专门的成本类科目尤为重要。设置成本类科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需保证医院的成本费用能够得到统一的管理,这样就能够使成本使用状况更加的清晰和具体,还能强化成本的可比性,其对于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医院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需要对于药品的销差价科目进行取缔,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加医院的收入,比如增设药事费用等方案。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医院的收入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来保证医院的收入。还需要对于医院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明确,将会计管理中的医疗和药品等相关信息进行规范化的处理。

荣昌安陶特色小镇建设是历史文化与当代智慧的结晶。一是荣昌区政府为特色小镇建设配齐陶产业人才资源,对外引进高级陶艺人才、文化创新型人才,对内培育本土传统陶艺继承人,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出台配套奖励扶持政策。二是陶器企业发挥市场主体积极作用,安富一条街道,十几家家陶器生产企业与五十多个陶艺工作室共同形成特色产业链。传统企业与新兴陶艺工作室合作挖掘陶艺文化价值,创新与传统结合壮大特色小镇市场经济。

3.荣昌安陶特色小镇建设成效

重庆世政府在公报中指出,规范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打造城乡协同发展支撑平台[4]。2022年3月,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2022年度重庆市特色小镇清单》,在原住建部公布的特色小镇工作基础上,新命名了荣昌安陶特色小镇、忠县新立柑橘特色小镇,并计划开展20个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同时储备一批特色小镇后备梯队。以下是两个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

其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水产养殖中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通过拓展第二水源,降低水源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水产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新立柑橘特色小镇创建

2.新立柑橘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产业经济强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势,忠县新立镇20多年前引进美国施格兰柑橘产业化项目,柑橘产业已经成为其区域龙头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该镇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研究、学习、旅游系列产业链,契合特色小镇建设中发挥产业主导作用的要求,成立特色小镇更加有助于该镇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1.新立柑橘特色小镇简介

红土镍矿原矿含物理水约33%左右,红土镍矿首先进入以粉煤为燃料的干燥窑进行初步脱水,将物理含水降为15%。然后经过破碎筛分,将干燥后的红土镍矿加入到回转焙烧窑中进行深度干燥焙烧。

特色小镇在建设初期的规划总体上是基于政府定方向、定特色、定目标、定方案。以政府管理和政府引导为主要特点,普遍由政府在建设前期制定特色小镇创建的相关政策,而后基于政策设立预期项目,再大力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进驻特色小镇项目。可以看出,此类特色小镇创建仍然沿用老一套管理机制,并时刻对市场主体进行管理和约束。这就导致特色小镇的运行全过程是以政府为主的,不符合现代治理体系的标准,未能良好地落实协同化治理理念。典型的招商引资经验一再证明,单纯由政府控制的项目大多存在权力寻租和尾大不掉的情况。甚至出现一再重复政府引资、企业项目匆匆上马,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冲突、社会价值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基层政府在建设特色小镇时没有明确贯彻我国最新指导要求中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的原则。

一是忠县政府在引进柑橘产业成型的基础上借势而为,紧跟国家鼓励创建特色小镇的政策,新立镇不断实施生态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了环湖健走步道和田园马拉松廊道。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打造特色农家乐,培育特色民宿,打造集农业观光、学习教育、会议培训、休闲度假、运动拓展、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中国首席柑橘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当地企业完善生态产业,引进科学管理,实现数字化平台管理。三是坚定特色产业为农发展理念,坚持“农民参与为基础,农民受益为导向,集体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治理模式。

3.新立柑橘特色小镇建设成效

截至2017年6月艾瑞数据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6.3%,用户规模已达9407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普及和流量的增长,使得碎片化时代的触网体验得以保障,用户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观看浏览视频,因此短视频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更为便捷的内容形式。

柑橘园作为该特色小镇的产业园区,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柑橘品种有398个。在柑橘产业的带动下,新立镇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1万余元增加到2021年的1.9万元[6]。

两个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都体现了协同治理的内涵。政府、市场、居民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发力使得特色小镇建设初显成效,但能否实现永续发展仍值得各主体共同思考与合作。

三、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初期效果在政策红利的影响下,其表现是可观的,但能否长期健康、高质量的发展则取决于有无隐藏问题的影响。从协同治理视阈下看,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各主体的协同配合。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是影响特色小镇协同治理成效的三大关键主体。从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案例中不难发现,存在治理主体不明确,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协同性较弱的问题。

(一)治理主体不明确

新立柑橘特色小镇建设是政府和市场协同建设与治理的成果。

(二)政府角色定位不准

从特色小镇的定义出发,其目的是寻求经济的新增长点。那么,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应该是市场主体,即企业、社会企业等。传统经济建设已从高速发展中慢慢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最初的办法就是政府强势介入企业项目或购买服务以刺激经济发展,但这样并未解决根本上的经济发展问题,反而导致市场主体未能充分发挥其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特色小镇的建设更需要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需要创新科技项目的入驻,这都是市场主体的拿手好戏。政府管理过度不符合简政放权,也容易导致权力寻租的出现,对特色小镇建设极为不利,政府角色在特色小镇建设和治理中的定位不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急需克服的难题。

1.2.3 空间因素:即使肺癌已经转移到颈部淋巴结,也并非每个肿大的淋巴结都是转移灶。对某个颈淋巴结做经皮穿刺或活检,病理报告也许是“炎症”;而检查另一个淋巴结就可能是转移性癌。病变也可能在空间上被掩盖或干扰,如1例在心脏后的肺癌,后前位胸片上其肿块阴影被心影掩盖,造成延误诊断。在相邻的空间也许存在不同性质的病变,如果不加辨别,也容易误诊。例如1例右上肺阴影患者,经过抗生素治疗阴影有所吸收,临床一度考虑肺炎。但该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很明显,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确定为右上肺癌,吸收的部分考虑是癌周的炎性病变。

(三)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

荣昌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2014年,荣昌区安富街道学习特色小镇文件精神后,提出了打造“安陶特色小镇”这一设想。荣昌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第二年提出了“陶产业+陶文化+陶旅游”三者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经营模式,并着手开展“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挖掘+陶土资源”四方面工作,建成了以陶产业为主,填充陶文化教育,辅以体验式旅游的安陶特色小镇。

(四)各主体协同性较弱

重庆市在建设特色小镇以及运行管护当中显示出的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各主体缺乏协同性,表现就是政府主导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市场主体被动接受,社会组织几乎未有效参与到治理当中。长此以往,市场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色小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不足,面临摘牌的风险。

四、重庆市协同治理特色小镇的建议

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治理主体不明确。目前重庆市特色小镇建设最重要的枢纽是要有独特的主导型产业,以此将各个治理主体联系到一起,促使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持续互动、协同治理。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能否由各个治理主体共商也是一个问题,建设与发展、管理与治理都是必须考虑的。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爸爸答应让我试一试打糍粑。我本想摆出一个帅气的姿势举起大木槌,不料那木槌重得我根本提不起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木槌举起了一点点,可还不到五秒钟,它又重重地落了下去。哇,这家伙可真沉啊!

(一)政府明确自身引导定位

一是基层政府在制定特色小镇相关政策时,充分听取各方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从特色小镇实地实情出发,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定位,研究当前治理理论,转换思想,并向治理型政府发展,全方位实现现代治理下的协同治理体系。切实向简政放权迈进,将政府从繁重的管理权责中解放出来。

二是做好政府分内之事。基层政府需要为特色小镇单独制定土地保障政策,创新并完善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优惠政策。在保障资金来源上,扩大民间资本准入,提高市场主体融资方面的可操作性,切实完善相关政策。同时,政府应培养专业人才,政策制定与公共管理衔接、金融保障与公共经济学相匹配,提供公共服务应用好社会力量,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等参与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政府要在政策、资金和第三方参与上给予支持,从提升特色小镇内涵的角度,夯实供给的基础[7]。

三是引导协同治理良性发展。基层政府需要制定并执行好特色小镇建设中协同治理的行政体系,充分考虑多元主体的治理角色和地位,与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形成坚实的现代治理环境。

四是明确监督与自我监督机制。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引入社会组织的力量、引入特色小镇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到监督中来。提高其他协同治理主体的参与度,激发市场等主体的治理智慧,形成协同治理方案。

政治家们开始注意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势必会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目前对VOCs的了解很少。它们的组成,它们的排放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它们的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制定出有意义的规章制度。

(二)突出市场主体主导地位

一是发挥市场主体创新优势。以企业投入为主、以政府有效精准投资为辅,依法合规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特色小镇投资运营模式[8]。围绕特色小镇主导的特色产业引入市场主体,坚持并拓展市场需求作为发力导向,市场主体主动调查其运作效果并随之优化运作方式,提升市场有效参与度,激发企业经济和科创人文活力,逐步提升主导产业创新引领、驱动发展的优势。在独立自主运作的情形下,开展科技、金融等方面合作,如可建立特色产业协同创新服务中心,推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打造产业信息共享平台,降低交易成本[9]。

二是市场主体应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管理、监督。成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根据各个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建设治理建议,并全过程进行监督。针对协同治理过程中政府或其他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市场主体要从积极倡议完善政策制定、加强政策执行方面入手,积极提出可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的对策。

(2) 对于套箍指标单参数变化试件,骨架曲线的改变显著,如图6(b)所示。套箍指标增大,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增强,使得试件承载力衰减缓慢,延性变好;而承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柱截面或钢管截面的不同所致。

三是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合作。针对特色小镇的经济引领目的,市场主体以追求经济最大化为目标,不应忽视社会影响力,要与社会组织加强合作,从公益与社会服务中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吸纳更多影响力投资,有助于市场主体的可持续融资融创发展。社会的力量可加持特色小镇的社会化影响力,不仅实现经济价值,更可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创造环境价值,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将更具有现实性。

(三)引入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功能完善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是社会治理的关键主体,将社会组织吸纳到特色小镇建设和治理中是很有必要的。当然,社会组织因其目标不尽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和职能也各不相同。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和发展规划引进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组织,“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专业性问题[10]。

一是社会组织发挥沟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社会组织最大的优点是拥有不同但全面的各种资源,也应该从其各自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中延伸出去,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做好应有的贡献。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信息的咨询,扩充融资的手段和方式,可借助已有工作模式引进社会资本,起到桥梁作用。更多时候,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意义是在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发挥沟通上下或起到中间交流的作用,并能向基层政府、小镇居民、市场主体和媒体等提供重要信息。

二是社会组织吸引更多价值主体参与治理。社会组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做到鼓励、培育相关人才,吸引有更多价值取向的主体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经过适当的人才流动和社会组织资源的汇聚,这是一个精心挑选的淘汰过程,有利于最终实现特色小镇各项因素如“生产产能”与“城市生活”、“生产产值”与“人的双重价值”的协调发展。社会组织具有广泛的协调性和吸引作用,除人才等传统资源外,甚至有必要将专家智囊团和成熟的智库团队作为特色小镇重要的治理主体[11]。

居住区植物虽然众多,但整体归纳为夏日繁花似锦,冬季以暗淡的灰色调为主且多雪,可以利用冬季的雪景营造特色景观。东北的冬季较为寒冷,城市特色较易突出,稍加装饰就易形成特色显著的冬季景观。而华北及华中部分区域冬季没有东北冬季时间长,降雪量也比较小,当植物进入落叶期,除了建筑色彩以外,其他背景色都处于灰暗的状态下,居住区植物景观特色不明显。也就是说,季相变化不仅影响植物景观,而且影响整个居住区的基调色。

水利建设不仅要防洪排涝,还要结合修水本地旅游规划与开发思路治山理水、封山蓄水、美化山水,充分发掘水资源优势,开发游山玩水、青山绿水等具有观赏审美、休闲游憩和乡村度假功能的旅游项目。

三是社会组织提供特色小镇保障机制运行服务。目前社会组织的发展表明,要想顺利解决企业在经济或社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最好也最直接的办法是让专业人士去做专业的事情。特色小镇保障机制的运行也可以由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提供,当然也离不开基层政府和小镇居民的协同治理。特色小镇的治理要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供给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治理工具的创新[12]。

(四)打造信息化协同治理平台

政府、市场、社会组织都有各自发力的方向,但如何实现更好的协同治理呢?答案就是打造信息化协同治理平台。根据以往政府召开关于特色小镇治理的会谈或听证会来看,前期准备时间过长,各主体沟通不畅,集中商议又不能保证全员到齐,总体来说协同效率偏低。新时代的现代化治理意味着治理方式的新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可较好解决协同效率低的问题。

一是信息交流平台助力特色小镇协同治理。社会组织或社会企业可在政府监管之下为特色小镇提供专业的信息交流平台运营服务,整合各治理主体信息,全面综合产业链数据,实现新发展理念,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可在信息平台上快速交流信息、缩短信息交互时间,便于各主体更好更快作出正确的决策,抓紧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社会组织提供信息个性化服务平台,助力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破解特色产业的同质化难题,同时更好实现特色产业的先进性发展。各方治理主体在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协同治理的同时,可降低时间等成本,提高效率。

二是数字治理提高特色小镇软实力。特色产业的发展质量是特色小镇硬实力的外显载体,而协同治理文化的培育就是特色小镇软实力的主要内容。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环境、社会价值均缺一不可。特色产业通过数字治理,可实现特色产业文化和教育、民生保障、生态等融合发展。尤其是以文化旅游为产业主导的特色小镇,数字平台可开发线上文旅业务,在兼顾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基础上,达到提高特色小镇居民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以文育镇、以文促镇,这也是协同治理的一部分。协同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特色小镇的协同治理离不开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共同发力,信息化协同治理平台就是助力特色小镇协同治理的有效方式。

五、结论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选择。重庆市建设特色小镇应以各主体协同治理为龙头,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抓手,提振城乡经济共同发展。针对重庆市特色小镇协同治理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及其他主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从政府一方出发,应明确服务型政府定位,并向治理型政府转型,完善相关政策、多方听取意见;从市场主体出发,明确发展主导产业、明确特色小镇品牌,提升市场主导和运作效率。在保障市场融资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将建设经验整合形成政府和市场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方案。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建设中社会组织的第三方作用,运用好信息化手段综合治理特色小镇,以实现特色小镇高质量永续发展。打造信息化协同治理平台,让各主体充分利用平台的信息快速交互优势,公平公正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实现高效的协同治理。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小镇协同
安安静静小镇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K小镇”的美好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