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方向分析

2022-07-08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毕业生水平大学生

高 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我国就业市场在经历了新领域新业态的崛起后,就业态势逐渐平稳,供需关系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平衡状态,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就业形势依然十分复杂,许多毕业生为前途担忧。

图1 2015-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及增速情况Fig.1 Size and growth rate of college graduates from 2015 to 2021

回顾2015年至今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毕业生人数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5-2019年,应届毕业生规模处于平稳上升阶段,但在2020-2021年增速迅猛,2021年已突破900万规模,应届毕业生数量实现新高。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留学生回流国内就业人数较前一年上涨33.7%,海归人才也占据了就业市场中很大份额。除此之外,往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流动也对应届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多重因素制约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减反增。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进行研究分析可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求职倾向更偏好经济发达地区及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建设型城市。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其成长发展条件和城市配套设施远高于中小型城市,同时人力资源水平及人力资源质量较高。中小城市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相对较弱,就业政策优势不够明显,难以吸引高质量的毕业生,易造成人才流失。人力资源丰度较高的城市,在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方面能够提供的区域支持远高于中小型城市,故而对于高等院校毕业生吸纳水平也较高。

对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根据高校毕业生就读与就业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新一线城市中,就读学生占比及吸纳学生占比都位列第一,占比分别达到31.2%和37.1%,近1/3的学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从事工作。一线城市对比二线城市来说,就读学生占比仅占二线城市就读学生数量的60%,但吸纳学生水平明显高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就读学生占比达到25.1%,吸纳学生占比仅有21.9%,二线城市的就读学生在毕业后产生了部分流失。三线城市与四线城市学生留存情况与二线城市较为相像,但在数量占比上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五线城市的高校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甚理想,就读学生占比仅有16.9%,吸纳学生占比为11.3%。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才占比情况可知,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吸纳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相促进的同时也存在互相制约关系,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仍将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优先参考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2 高校毕业生就读与就业地域分布Fig.2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study and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

2.1 就业去向

受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影响,自由职业发展容易受到多种条件制约,中小型企业的创业环境也容易受到外力影响,尤其是在社会保障、信贷等方面保障不全面的前提下,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首选还是单位就业,难以通过个人创业解决就业问题。进入单位就业的优势是有稳定的收入及社会保障,作息规律稳定,是大部分毕业生期待的生活状态,但是稳定的工作环境虽然能够带来踏实感,却也限制了部分年轻人个人能力的发挥,消磨了奋斗意识。

表1 不同学历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表Tab.1 Analysis of employment destin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degrees

对不同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调研分析,选择固定单位就业依旧是毕业生群体的第一选择。专业毕业生中单位就业占比42.5%,本科毕业生中单位就业占比59.4%,而硕士毕业生中单位就业的比例高达72.1%。随着学历的增长,选择稳定单位就业的学生比例逐渐升高,能够明显体现高校毕业生对于稳定工作的渴求程度。除了单位就业外,专科毕业生及本科毕业生最倾向的两种就业方式分别是自由职业和慢就业。专科毕业生对于这两种就业去向占比分别达到26.7%及14.2%,本科毕业生则是两个相差不大的比例,分别为13.8%及12.7%。继续学习占专科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10%左右,有近1/1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提升学历获得更好的就业条件。对于硕士毕业生群体来说,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出国留学深造的选择上,选择出国留学的硕士毕业生远高于其他两类毕业生,占比达到硕士毕业生的5%。与此同时,硕士毕业生也倾向于慢就业选择,8.6%的硕士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尽量更加充分地了解就业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2.2 行业选择

受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可开发性较强,对于年轻人的需求也较高,许多高校毕业生也被新兴产业所吸引,对于IT相关行业工作更为青睐。传统行业及实体经济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欠佳,故而毕业生在选择行业时对这些行业的倾向性较小。另有部分行业对专业要求较高,需要具备相关能力才能从事,因而大学毕业生选择这些专业行业的意愿也不强烈。

从图3分析可知,IT/通信/互联网行业是最受高校毕业生喜爱的职业选择,占比高达25.4%。一方面,互联网行业涉及的工作内容较为广泛,适合刚毕业的年轻人融入学习。另一方面,当代高校毕业生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更多,更适合从事相关职业。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及建筑行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虽然近两年受到经济环境影响产生了一定的波动,但依旧是多数学生较为倾向的行业选择,意向程度仅次于互联网行业的职业选择,占比达到10.9%。文化传媒行业近几年由于新媒体行业的不断崛起,发展形势较好,其工作形式符合多数毕业生的心理预期,因而职业选择占比能够达到8.7%,位列第三。反观农林牧渔和物流运输行业,被选择水平则显得较为惨淡,作为传统行业,需要付出的精力和劳动力都要高于其他行业,不受当代青年喜欢,占比仅为1.7%及2.3%。

图3 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分布图Tab.3 Career selection distribution map of college graduates

3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3.1 就业观念过于片面

对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有80%的学生有考研深造的想法,其余的学生中有50%的人对于求职就业缺乏明确认知,用消极的态度应对就业压力。另有约30%的应届毕业生倾向于考入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但初衷是为了工作清闲和稳定的收入,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公考,片面的就业观念导致就业方向更加狭窄。虽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大多数学生还是会存有胆怯心理,更偏向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新形势下,我国就业市场愈加宽广,过于片面的择业思维会严重限制高校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

3.2 过高的就业期待值

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对于毕业生的吸纳占比高达58%,大部分学生对于就业区域的选择多为参考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认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薪资待遇和就业机会远高于其他地区,有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更加宽泛,但就业竞争情况也更加激烈,对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更加严格。高薪资的职业有利也有弊,过高的就业期待值带来的不一定是同等的待遇回报,也有可能是实际工作中巨大的落差感,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抗拒及懈怠心理,不利于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

3.3 薪酬要求的盲目性

在探讨目标薪酬的过程中,仅有1/10的学生接受“2 000元及以下”的薪资待遇,近70%的毕业生倾向于“3 000~5 000元”或“5 000元以上”的薪资水平。多数中小企业认为,高校应届毕业生作为初入职场的新员工,在入职前期对于企业的贡献与企业的培训投入并不成正比,在没有对等的收益和社会价值的前提下很难满足应届毕业生对于薪酬的高期待和高要求。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合理评估自身能力和社会价值,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薪酬标准,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否则会产生毕业生短期就业后大量离职的现象。

4 关于选择就业方向的几点建议

4.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对于社会就业方面的了解比较少,在就业方向选择时难免出现片面思维。应主动了解社会就业形势,通过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判断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地点。面对就业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要主动寻求就业途径,开拓思路,明确未来发展道路,认清自身实力。有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夕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对行业的认知理解,帮助自己更好地规划职业方向。在激烈的求职竞争环境中,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求职失败情况要做到不轻言放弃,这对初次就业的大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把握住竞争机会,才能够锻炼更强大的内心,为自身的职业发展谋求更多的可能性。

4.2 均衡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就业水平,不均衡不完善的经济产业发展会导致区域大学生严重流失。很多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时会参考当地的经济水平,大多选择经济发达城市就业,以保障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均衡区域发展水平,调节产业结构,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加宽广扎实的平台,在保障自身温饱和发展前景的条件下投入到中小型城市或回归家乡,为中小城市的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国家在区域经济扶持方面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针对中小型企业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同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长期发展规划,为毕业生指明了就业方向,提供了更多选择,提升了大学生就业率。

4.3 推出就业创业保障政策

随着新兴行业的崛起,高校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方面又多了很多选择方向,很多毕业生尝试自主创业。各地区为了保障高校毕业生创业和新型就业局势稳定,出台了多项帮扶创业就业的政策和相关措施。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对其传输创业市场政策,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撑,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保障服务。创业与就业共同协调发展将会提供更多的岗位,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目标,促进就业市场的繁荣有序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毕业生水平大学生
张水平作品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作家葛水平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