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夏:“代表湖北参与全国竞争”

2022-07-08何辉

支点 2022年7期

何辉

在湖北武汉,哪个地方的空气质量最好?

可能很多人没想到,答案是江夏。

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度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情况通报”中,江夏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8%,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位居全市第一。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只是近年来江夏通过“生态立区”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

优良生态环境已成为江夏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2021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0.23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由此迈入全国县域经济总量“千亿俱乐部”。

今年一季度,江夏区继续拼搏赶超,重点经济指标考核武汉第五、新城区第一,实现了“开门红”,以开拓创新的闯劲、锐意进取的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向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献礼。

强调生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地位,对江夏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江夏区位于武汉南部,地处平原和丘陵过渡地带,滨临长江,湖泊众多,依山傍水,植被丰富,素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之称。尤其是水资源,境内拥有32公里长江岸线、22个大小湖泊,水域面积占武汉市近一半。

因水而生,因水而盛。丰富的水资源,在丰富江夏以及武汉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曾给江夏带来了尴尬——长期的畜禽养殖及过度捕捞造成水生生物资源匮乏,水质不断下降。

武汉市水务局发布的《2016年武汉水资源公报》显示,2016年江夏境内主要湖泊水质多为Ⅳ类和Ⅴ类,有的甚至是劣Ⅴ类,水污染较为严重。

几乎是同一时期,江夏的山土资源也频遭破坏。

江夏区地处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境内丘陵、垄岗环抱,大小山体共118座,矿产资源丰富,盛产建筑用石料、灰料、砂料等,是武汉南部重要的矿产区。

改革开放后,随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房地产、高速公路等基础交通网建设不断加快,江夏采石等建材行业快速兴起,无序开发乱象丛生。到2010年前后,多年无序采石严重破坏了江夏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损毁,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发,还挤占了农业用地。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来,江夏区越来越意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的路子就走不快,也难以持续”。

很快,清水入江、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在江夏区迅速开展,畜禽退养、渔船上岸、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如火如荼。2016年,江夏区第五次党代会将“生态立区”作为该区未来五年三大发展战略之首,明确提出建设武汉南部生态新城。2021年,江夏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五区”发展战略,其中,“生态立区”依然排在首位。

在全区上下持续努力下,江夏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得以扭转,并逐步恢复改善。

至2021年底,江夏区已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和“劣V类”水体,各主要功能湖泊水质保持优良,全省面积最大的梁子湖水质也逐步恢复至Ⅱ类,为近5年最优。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也成效明显,多个废弃矿区开始“变绿”。其中,灵山更是实现由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区,正打造成4A级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实现“矿区变景区”的华丽转身。

鸟儿回归,鱼儿欢腾,矿山复垦如黛??江夏境内的绿水青山,不仅成为武汉市民休闲度假的怡人之所,也为江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事实上,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寻找新动能的过程。江夏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

《江夏区志》记载,改革开放后,身为武汉市郊区的江夏区(原为武昌县),一直以农业为主导,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工业立区”战略的推动下,江夏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到1995年时,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当年,该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6.03∶37.54∶26.43。

这一年,国务院批复江夏“撤县设区”,即撤销原“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从“县”到“区”,对江夏来说,不仅仅是由郊县到城区的转变,更拉开了经济动能转换的大幕。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也就是从那时起,江夏开始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的跨越式发展。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为江夏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江夏境内,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立体交会,黄金水道长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更值得关注的是,江夏区政府距武汉市中心城区仅19公里,处于武汉市经济辐射力的最小半径内,毗邻武汉东湖高新区和高校密集区,在接收技术、人才、资金、物资诸方面较有先天优势,为江夏打造“中国光谷”高新技术和中医药产业辐射基地以及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拥有“近水楼台”的便利。

在“工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引领下,江夏发力大招商、大改制,形成光机电、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文化印刷包装五大工业板块,工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也将江夏经济的综合实力推到新的高度。

2004年,江夏经济实力迈入全省县域经济先进行列;2008年,跃居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第一。此后,江夏更是创造了湖北区域发展的纪录——从2008年至2018年,连续11次雄踞全省县域经济方阵榜首,连续2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区。

其间,江夏还成功引进上汽通用,并带动近40家一级配套供应商在江夏投资建厂,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在以“通用产业链”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的推动下,2018年,江夏实现GDP 906.15亿元,比2017年增加135.17亿元,势头强劲,离千亿GDP仅一步之遥。

然而,要跨过这一步并不容易。2019年,江夏鼓足干劲,全力冲刺千亿目标。但令人遗憾的是,2019年江夏实现GDP 948.8亿元,与千亿GDP失之交臂。

为什么没能跨过千亿GDP这道槛?是什么原因拖慢了江夏的发展步伐?

这里有客观原因。

江夏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熊吉辉介绍,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之初,和江夏区达成统计数据“一分两计”协议,江夏区历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包含东湖高新区托管区域数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核减了这一部分。

如果说江夏2019年的关键词是“遗憾”的话,那么2020年江夏的关键词则是“艰难”。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给江夏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当年,江夏不仅未能弥补2019年的遗憾,经济总量不升反降,仅实现GDP 842.04亿元,比2019年还下降104亿元。

正当人们感叹江夏GDP何时才能突破千亿大关的时候,2021年伊始,江夏就吹响了“冲刺千亿城区、重返县域经济榜首”的奋进号角。

“基数比2019年低,还要严防疫情,2019年没有完成的任务,‘基本面’不占优的2021年就能完成?”熊吉辉坦言,当时有人提出,江夏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

江夏没有争辩,也不找客观原因,而是从自身发展上找不足、找办法。

毋庸置疑,第二产业的突飞猛进是过去10多年江夏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但仅靠一条腿走路,既走不快,也走不远。

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江夏区三次产业比为13.5∶62∶24.5,呈现出“二产独大”的跛腿局面。

“江夏到了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紧要关头,必须‘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熊吉辉表示,江夏上下逐步形成共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决心改变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高、工业中某项产业比例过大的局面,推进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

改革激发活力,转型增添动能。而这,也是江夏敢于在2021年再次冲击千亿GDP的底气。

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突出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招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发展,海康威视、永旺梦乐城、中关村信息谷等一批重大项目入驻。

主动融入武汉大健康产业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统筹做好项目招商,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产业基地,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聚集。

創新实力逐步提升。武汉生物所10亿剂疫苗二期扩产能项目,仅用86天建成投产,再现“江夏速度”。科技创新指数在全省县域中稳居第一。全年新登记企业10600户,较2020年增长近三倍。

打出组合拳,跑出加速度。今年2月,来自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江夏实现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0.23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居全市新城区第一。

与此同时,江夏三次产业比也优化为11.1∶39.9∶49,实现由“工业独大”到“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新格局,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生物医药及现代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的韧性及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

成功跻身“千亿俱乐部”,江夏在向外界展示硬实力的同时,也格外重视软实力的提升。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软实力。营商环境的优化能释放出巨大制度红利,提高企业经营的便利程度,降低企业发展的制度成本。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稀缺的资源、新优势。”江夏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区上下正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塑造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要把江夏建设成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成长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华域视觉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域视觉武汉公司”)总经理周靖对此深有感触。

华域视觉武汉公司于2013年跟随上汽通用武汉工厂落户江夏,主要为上汽通用等汽车企业提供车灯等配套产品,于2016年投产。

“近年来,江夏区政府一直在打造‘店小二’服务,就我们自身而言,政府一直在帮我们解决难题。”周靖说,相对于减免税费等常规动作,江夏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是针对每个企业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华域视觉武汉公司是汽车产业链配套公司,近年来汽车行业遇到的一大难题是“用工难”。比如,汽车行业淡旺季特征明显,业内有“金九银十”的说法,即九十月是一年最忙的时节,用工需求量大,而平时用工量相对较小,需要大量灵活用工。但到哪去招聘大量的灵活人工人员,对企业来说困难较大。

“江夏区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相关部门主动与我们对接,不仅帮我们在各大平台发布招聘信息,还专门为我们组织了多场招聘会。”周靖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用工难”问题顺利解决。

同样于2013年落户江夏金港新区的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代理厂长张永华,则从另一个视觉来感受江夏区政府的营商环境。

“2013年刚从上海来到金港新区时,这一片还比较落后,厂区周边几乎无商业配套,生活不是很方便。”张永华说,但在江夏区政府的努力推动下,落户金港新区的企业越来越多,在金港新区上班的员工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地铁开到了江夏,商超、餐馆、奶茶等门店也相继在厂区周边开业,甚至星巴克、盒马鲜生都过来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便利,幸福感越来越强。

“今年是我来武汉的第9个年头,目睹了9年来武汉的变化,见证了江夏的蓬勃发展,感觉以后会越来越好。”张永华笑言,有时感觉自己已经是武汉人了。

近年来,江夏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简化办事流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107项高频政务事项实现“一事联办”;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疫后重振政策措施,发放助企贷款,落实技改、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打开‘千亿大门’,未来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与挑战,但越是有困难,就越需要我们挺身而出、扛责在肩。”江夏区委书记张斐表示,我们将深入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创新活区、文化名区、共富强区”战略,奋力建设“富强江夏、和谐江夏、美丽江夏、活力江夏、幸福江夏”,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勇于代表湖北主动参与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在推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和武汉“加快‘五个中心’建设”中扛起江夏责任,贡献江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