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识别农民学习需求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质增效

2022-07-08孙晓红肖凤梅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素质对象培育

金 玲 孙晓红 肖凤梅

经过多年持续推进,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与普通农民相比,高素质农民一般见多识广、知识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学习的目标性更强,高素质农民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与传统普通农民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供给端能够精准识别上述差异,有的放矢抓住高素质农民的兴趣点,从培育模式、实施机制、配套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针对性调整,力求实现培育需求端和供给端的精准匹配,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素质农民精准培育路径,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质增效。

一、高素质农民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分析

为精准掌握高素质农民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笔者的课题组于2021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开展了“洪泽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学习心理、学习习惯问卷调查”,调查对象240人,现场访谈40人,经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调查对象基本背景分析

240名调查对象均为洪泽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与《2020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公布数据相比,洪泽区高素质农民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基本一致,但40岁以下的培育对象比例略显偏低,加权平均年龄略高;培育对象中具有大专、高中、中职学历的占比达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培育对象的收入水平接近洪泽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调查对象学习心理分析

調查对象对高素质农民的概念和要求一般都有着明确的理解,大部分参加过以往的农民培训,并且愿意继续参加培训、获得一技之长、提高收入,但培训地点和时间的安排对调查对象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影响较大。大部分学员希望通过培训后获得学历证书、从业资格证书或技术鉴定证书,部分学员希望获得上级部门的项目扶持。

(三)调查对象学习习惯分析

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其现有的农业技术能力提升得益于以往的农民培训,他们一般科学意识比较强,农业生产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向农技部门或专业培训机构咨询。他们最喜欢在专业机构或实地参加培训,田间授课和课堂授课是他们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每次培训的时间希望控制在2-3天左右,并希望尽可能不占用工作时间,涉农部门或科研院所组织的培训更能够吸引其兴趣,网络学习和网络培训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一类培训方式。

二、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质增效的建议

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既是学生,又承担着成年人相应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因此,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应以农民在学习中的心理行为特征为立足点,构建独立灵活的培训模式,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一)做到“三点一线”,精准感知高素质农民关注需求

1.找准培训时间节点。一是在培训时间节点安排上要“知天时”,要结合学员职业类别的特点,把大规模、广谱性知识的集中培训安排在农闲时间、农业生产关键时间节点和企业生产淡季。二是在培训时长安排上要“懂人心”,要考虑到高素质农民大多为成年人,很难长时间在课堂学习,在符合“规定动作”前提下,应尽可能压缩集中培训时长,增加在线学习和指导时长,每次集中培训时间应控制在2-3天左右,农闲时也一般不超过7天。

2.选好培训实施地点。一是不搞“宾馆式”培训。“实践的形式优于满堂灌”,要将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或者综合运用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田间实践和远程视频授课等形式,还可以试点游学培训模式,达到在一次培训周期中采取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用结合和学习、生产“两不误”,避免脱离生产的远距离调训和“宾馆式”培训。二是不搞“走过场”观摩。安排的现场考察学习,如参观现代农业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等,应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要增加学员与企业间的互动交流,杜绝“娱乐化”“旅游化”现场观摩学习。

3.激发学员兴趣热点。一是培育的专业设置“要对路”,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现状以及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上要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匹配。二是培育方式“要解渴”,可推行“菜单式”培训,增加个性化课程数量;加大“导师制”实施力度,提供“一对一”指导帮扶;推进“远程式”课程开发,为学员提供课程超市、互动学堂,构建现代化远程教育体系。

4.实现需求征集和效果反馈实时“连线”。一是让学员“有机会讲话”。培训组织部门应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育需求征集机制,如座谈会、问卷调查、信息化互动平台等,让学员充分表达需求。二是让学员“有评价途径”。按照中央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在培训结束、结束一年内、两年内开展三个阶段评价,每个阶段评价应有不同侧重点,并提高指标体系中学员评价权重。

(二)把好“三道关口”,努力夯实高素质农民质量基石

1.守好“入门关”。培育对象的质量是“精准施教”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培育对象遴选时,一是严格“入门标准”。各地区应结合本区域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培育对象遴选标准,对仅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超过55岁以上、年收入低于本区域平均水平且无突出农业生产经营成效的人选,应重点审核把关。二是倡导“质量标准”。考虑到当前农村离农倾向导致培育对象遴选困难现状,上级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减少“数量指标”考核,加大“质量指标”考核权重,让“营养丰富的免费大餐”真正端到“知识饥渴”的农民面前。

2.把好“师资关”。师资质量是培育质量生命线,应高标准遴选师资。一是要“多渠道”。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选聘的师资可包括涉农职业院校的教师、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基层农业干部、生产经营一线的高素质农民等。二是要“接地气”。高素质农民培育中有许多教学活动是在田间地头开展,脱离生产实际的授课往往“中听不中用”,不利于提高学员的“获得感”和“参与度”。三是要“严标准”。严格遴选专、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的理论实践知识,或在农业生产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效的专业人员,绝对禁止“人情教师”。

3.做好“实施关”。一是“定目标”,要围绕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并结合实际,制订本区域具体实施方案。二是“抓统筹”,重点是统筹好培训课程、培训形式以及培训师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等资源。三是“提质效”,加强培训实施阶段的抽查和检查,上级部门可组建“找问题”专家组,对培训实施效果进行现场或视频抽查,杜绝极个别培训组织机构存在的“挂挂横幅照个相”“造个册子编名单”等违规行为。

(三)建立“四套机制”,全力解除高素质农民后顾之忧

1.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明主体”,政府公共财政应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承担主要投入责任,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地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二是“廣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努力推动各级财政加大对农广校办学经费投入。三是“聚合力”,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将组织、教育、财政、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开展的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优化整合,通过学分互认等多种形式形成工作合力。

2.建立教育资源保障机制。一是“稳机构”,继续稳定农广校办学机制,明确教学资源标准,改善专职教师待遇。二是“促衔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与普通教育衔接,开设农业相关选修课、实践课,向学生普及农业基础知识;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与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涉农高校衔接,推动高素质农民继续接受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推进高素质农民终身教育衔接,依托区县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等三级社区教育资源,努力构建高素质农民终身教育平台。

3.建立配套扶持保障机制。一是推动国家高素质农民扶持政策落地,推动地方政府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在高素质农民用地、信贷担保、金融保险、养老等政策方面实现精准对接。二是探索高素质农民职业准入和项目支持,建议对长期使用大面积或大数量农业资源、涉及农业生产经营、事关粮食安全的领域试点职业准入。同时,加大对高素质农民项目支持,优先扶持其开展设施农业、标准化种养殖等。

4.建立氛围营造及宣传机制。一是“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以及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加大农业发展政策特别是惠农支农政策宣贯;搭建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展示平台,发挥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作用,帮助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二是“造氛围”,鼓励地方政府开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优秀农民学员、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树立发展标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教育培训良好氛围。

展望“十四五”,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高素质农民的队伍规模将进一步壮大,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将日益凸显,全社会需要携手共建,共同推动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干部学校)

(本研究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 2020年度农村成人教育科研课题资助,项目名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淮安市洪泽区高素质农民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的调查》(项目编号: NCCJ2020023)。)

猜你喜欢

高素质对象培育
神秘来电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