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民族教师语言生活状况调查

2022-07-08李思贤

西部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普通话

摘要:对新疆英吉沙县民族教师的语言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吉沙县民族教师的语言生活中以普通话和本族语为主要语种,根据不同场合和交流对象,语言使用情况有所差异。民族教师有较强的普通话学习动力,但由于祖父辈语言习惯的影响、当地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环境的缺乏以及持续性常态化普通话培训的不足,导致民族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达标率偏低,其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亟待提升。建议因地制宜营造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环境、打造普通话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创造多元化普通话教学模式、建造普通话信息化学习资源平台,提升新疆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民族教师;语言生活;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H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2-0009-04

引言

十四五期间,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进入全面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新阶段,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活状况对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加强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成为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之一。英吉沙县是新疆南部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区之一,在我国“主体多样”语言政策的引导下[1],以英吉沙县为代表的南疆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活状况值得关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0〕30号)①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普及程度,做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和教师教育能力培养工作。民族教师自身语言状况关乎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其语言生活状况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背景

英吉沙县地处我国新疆喀什地区,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汉等民族。截至2019年底,英吉沙县有30.95万人,汉族4081人,少数民族30.54万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是1∶75,其中维吾尔族30.47万人②,英吉沙县是典型的维吾尔族聚居区。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

本文调查对象为100位英吉沙县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在职民族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其语言能力、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情况,以了解维吾尔族聚居区民族教师的语言生活状况。调查发放100份问卷,回收7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6%。

据英吉沙县教育事业数据(见表1),当地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4%。不同学段的民族教师在英吉沙县的教师构成中占比普遍较高,幼儿园占74.1%,小学占78.2%,初中占90.2%,高中占87.3%,民族教师在新疆师资队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语言状况与当地语言教育状况密切相关。

受调查的76位在职民族教师分别来自英吉沙县45所幼儿园,25所小学,3所中学。样本对象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教龄等方面的数据(见表2)基本能反映新疆英吉沙县基础教育阶段民族教师的状况。

二、调查结果

(一)新疆英吉沙县民族教师语言能力状况

1.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有待提升

我们采用权重赋值的方法,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考查了英吉沙县民族教师的语言使用能力,语言使用能力越好得分越高。X听表示调查对象听的能力的加权平均分,N为样本总数,“能完全听懂”n1得5分;“能基本听懂”n2得4分;“能听懂简单的日常用语”n3得3分;“基本听不懂”n4得2分;“完全听不懂”n5得1分,X说、X读、X写依此类推(结果见表3)。计算公式为:X听=(n1×5+n2×4+n3×3+n4×2+n5×1)/N。

调查对象的本族语使用能力得分为4.80,普通话4.33,外语(英语)1.61(表3),即民族教师的本族语掌握程度最高,其次是普通话,外语(英语)最低。民族教师普通话使用能力较本族语仍有差距,普通话读写能力相较听说能力更弱。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民族教师在普通话的说[(χ2=12.403,p=0.015<0.01)]、读[(χ2=19.782,p=0.001<0.01)]、写[(χ2=19.782,p=0.001<0.01)]方面的掌握程度有显著差异。20—30岁年龄段的教师“能无障碍交流/识读/写作”的人数占比最高;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能基本交流/识读/写作”的人数占比最高;41—50岁年龄段的教师“识读/写作有困难”的人数占比最高。民族教师普通话的掌握度随年龄降低呈现提升趋势,年龄段越低,能熟练使用普通話的程度越高。从语言代际传承来看,年轻一代民族教师的普通话使用能力在增强,但总体掌握度不及本族语;英吉沙县民族教师的普通话使用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读写能力亟待改善。

2.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达标率亟须提高

调查对象的普通话测试成绩结果显示:未入级人数占2.6%,三乙占9.2%,三甲占54.0%,二乙占23.7%,二甲占10.5%③。依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开展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公告》,教资认定申请人的普通话水平应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乙及以上④。受调查民族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二乙及以上的占比34.2%,当地欠缺普通话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相当一部分民族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未能达标。

(二)新疆英吉沙县民族教师语言使用状况

语言使用按应用场所和环境可分为工作语言、生活语言和家庭语言[2]。研究主要调查当地民族教师在学校、家庭、集贸市场、商场和医院等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学校是教师的工作场合,能较好体现教师在工作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家庭可反映出教师最自然的语言使用情况;集贸市场、商场和医院等场合可了解教师日常社会生活时的语言使用情况。

1.工作场合主要使用普通话

在学校,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下与学生、汉族同事或少数民族同事交流,主要使用普通话的民族教师均占95%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为我国国家机关、学校、广播电视及公共服务业的工作用语。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在社会生活中有巨大影响力。学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主要阵地,普通话作为教学规范用语也是民族教师的教学语言,民族教师普遍具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性。

2.家庭场合本族语使用占主导

民族教师在家中与父母或老人交流时,81.6%主要使用本族语,13.2%主要使用普通话;与20—40岁左右的亲友交流时,18.4%主要使用本族语,48.7%主要使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时,11.8%主要使用本族语,72.4%主要使用普通话。整体来看,36.9%的民族教师在家中主要使用本族语,34.2%使用普通话和本族语一样多,28.9%主要使用普通话。英吉沙县民族教师的家庭语言使用中本族语占主导,但存在代际差异,即交流对象越年轻,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越高;交流对象越年长,使用本族语比例越高。考虑到这种差异,我们分析了不同构成的家庭类型中民族教师的语言使用情况(见图1),从“无孩,父母同住”到“有孩,父母同住”到“有孩,父母不同住”的家庭,调查对象使用本族语的比例逐渐减少,使用普通话的比例逐渐提高。我们认为,“与父母同住”是民族教师使用本族语的诱因,“有孩子”是使用普通话的诱因,两者共同作用时,来自年长者的语言影响更显著。社会生活语言中的各领域都是语言政策研究的变量,家庭语言领域和其他领域相互作用会产生内部压力(语言意识或祖辈、父辈的影响)与外部压力(主要指工作场合)[3]。民族教师在家中的语言使用受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内部因素是由于继承祖父辈的语言习惯使民族教师在家中倾向于使用本族语;外部因素是学校等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需要影响着民族教师的语言意识。新疆民族地区的家庭语言环境呈现多样性,主要是源于父辈的语言习惯使得本族语使用占主导,这也是民族教师在家庭场合主要使用本族语的主要原因。

3.日常社交场合语言使用因交流对象不同呈现差异

在社区、集贸市场、商场、医院等日常社交场合,民族教师与陌生人和本族亲友交流时使用本族语的占比情况分别是36.9%和56.6%,而与外族朋友交流时使用普通话占比为81.6%。数据显示:本族群众交流中本族语使用占比较多;多民族交流增多时,普通话主导的占比会增强。民族教师日常社交场合中的交流对象以本族人为主,故较缺乏普通话的社会使用环境。

(二)新疆英吉沙县民族教师语言学习状况

1.学习动机较强且学习期望值较高

民族教师学习普通话的原因选项中,选“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占96.1%;选“学校工作要求”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均占82.9%;选“职业发展”“提高语言能力”“个人兴趣”的占比分别为77.6%、75%和73.7%。民族教师对普通话的社会价值认同度高,认识到对其自身发展有促进作用。对于民族教师学习普通话的期望值,85.5%希望普通话水平达二乙及以上。数据显示民族教师对普通话重视度较高,对自身普通话水平有明确期望且期望值较高,有较充足的内在动力学习普通话。

2.学习困难源自本族语的影响及语言环境的缺失

新疆民族教师学习普通话的困难相比于汉语方言区民族教师有所不同。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差别主要在于语音,而与维吾尔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均有明显差异。因此新疆民族教师学普通话时存在较多语言问题:语音上,受本族语影响,复元音拼读有丢音问题,易混淆近似音j-zh、q-ch、x-sh、p-f、h-k等;词汇上,同义词辨析和词语搭配是难点;句法上,受本族语语法规则的影响易出现语序颠倒、遗漏判断动词、遗漏虚词等问题。对于普通话学习的困难,大多数民族教师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参加普通话培训的机会少”和“没有系统长期的训练”。此外,部分民族教师选择“不好意思开口”“受母语影响而不好改口音”“说的机会少”“工作忙没时间学”等原因。总体来说,民族教师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困难是受到本族语影响,普通话培训机会少,缺乏系统的自学,难以在短期内提升普通话水平。

3.学习途径趋于多元化

对民族教师的普通话学习途径调查后发现,“通过培训学习普通话”的人数占比最多,其次是“在学校学习普通话”“借助电视、广播和网络资源学习”以及“与汉族同伴交流学习”。结果表明,除传统的学校学习外,培训逐渐成为民族教师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借助电视、广播和网络资源学习普通话成为民族教师的重要选择,运用在线教学资源对民族教师开展普通话培训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升新疆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建议

(一)营造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环境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各民族间的桥梁作用。使社区成为普通话使用的重要场所。加强公共服务行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力度,加强学校、国家机关、各类机构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重视广播电台、电视、新媒体等的推普效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广泛宣传,在民族地区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点”,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公共区域、教育教学和日常社交中的使用。

(二)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

发挥“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效用,安排援疆教师与民族教师建立密切关系。增进新疆民族地区和东部高校的联动合作,利用高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组织高校相关专业志愿教师与民族教师结成普通话学习帮扶对子,点对点指导。严把教师准入关,建立常态化普通话培训机制,对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的民族教师开展持续性培训。

(三)创新多元化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模式

民族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率偏低及语言面貌存在瓶颈问题是目前新疆民族地区推普工作的短板,当前的普通话培训模式多以声调训练为突破口,为有效提高新疆民族教师的普通话能力,除传统的语音训练外,有必要融入词汇辨析、错句改正等训练项目,以民族教师的语言学习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构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多样性的普通话教学模式。

(四)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

构建在线课程资源库是提升民族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提升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赋能,整合普通话学习优质资源,录制成微课或短视频,在资源信息平台共享;另一方面,打破信息壁垒,将学习资源平台进行模块划分,开放教师用户的上载权限,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形成课上课下教学一体化,教学资源实时共享的机制。

结语

新疆民族教师在当地专任教师中占比较高,语言生活中以普通话和本族语为主要语种,多元语码共存。调查数据显示,以英吉沙县为代表的新疆民族教师对普通话重视程度较高,认同感较强,有较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较高的学习期望,内在学习动力较充足。但民族聚居区普遍缺乏普通话的社会使用环境,且来自父辈的语言习惯显著影响着民族教师的语言使用状况,其普通话应用能力明显不足。当地还缺乏连续性的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缺少普通话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使得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受限,普通话水平达标率偏低。未来应从语言环境、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和学习资源平台四方面着手改善当地民族教师的普通话能力。

注释:

①《意见》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1/30/content_5654985.htm?trs=1

②数据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网站http://tjj.xinjiang.gov.cn/tjj/

③數据源于基金项目中民族教师的讯飞普通话全真模拟测试的数据。

④公告源于中国教资网https://www.jszg.edu.cn/portal/qualification_cert/dynamics?id=21456

参考文献:

[1]周庆生.中国“主体多样”语言政策的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徐思益.徐思益语言学论文选[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32.

[3]博纳德·斯波斯基.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M].张治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68.

作者简介:李思贤(1997—),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单位为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责任编辑:杨超)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普通话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探究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