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开发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7-07李风燕

华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岗位核心技能

文/李风燕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速,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的神圣使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

1.厘清职业能力的概念及结构

1.1 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概念。目前对职业能力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过程学派认为职业能力是能完成特定职业任务或活动的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内化、迁移、整合时形成的;结构学派认为职业能力是完成职业活动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身心素质、职业道德、创业精神以及技能等;[1]也有学者提出职业能力“即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成功地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2]由此可见,职业能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当丰富,其职业化特质也很突出。综合而言,职业能力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融知识、技能、态度于一体的个性心理的综合体,是完成职业任务的综合能力。

1.2 职业能力的结构

职业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应用到某一职业领域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不同职业岗位有其鲜明的个性和普遍的共性,这就决定了职业能力具有岗位针对性和岗位适应性两大属性。根据这两大属性特征,职业能力被分为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两大类。[3]其中,专业能力是以面向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基本从业能力,是从事特定职业活动的包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操作能力的专业岗位能力,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岗位针对性。职业核心能力是跨岗位、跨职业、可迁移的关键能力,在职业活动中主要包含人文关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岗位适应性。

2.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的内涵指出,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技能、态度这三个要素的内化整合过程。三个要素对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知识、技能是“原材料”,态度是“催化剂”。“原材料”和“催化剂”只有置入“加工厂”内,采取有效的“加工方式”,才有相互作用的可能。因此,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必须放在特定的职业情境及职业活动中。

2.1 坚持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二者并重的原则

现代职业岗位对人们的要求,除了“硬技能”外,更需要“软技能”,即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双重要求。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统一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坚持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二者并重的原则。专业能力是基础,需要稳固;职业核心能力是关键,需要不断提升。

2.2 搭建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平台

课程是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而课程的内容应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和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而定,最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一是满足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搭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主要设置人文、心理、创新创业等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课程形式。通识教育课程要与专业课程衔接,融入职业精神、专业态度培养,真正成为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二是满足专业能力培养,搭建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可以分为行业通用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和岗位特定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前者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岗位通用技能课程,学习行业通用知识和技能,解决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后者设置符合同一行业不同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或课程模块,实施专业化培养,满足特定岗位需求。三是满足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搭建综合实践课程平台,设置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课程和培养环节,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校内体现在综合实验课程环节,校外体现在顶岗实习环节。

三大课程平台是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纵横交叉的课程结构。纵向结构顺应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层次递进特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进行排列;横向结构契合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素的内部逻辑,并与职业能力的结构相适应。

2.3 创新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职业能力实质上是一种行为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形成,又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还不能完全进入职业岗位,教师应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或模块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综合运用角色扮演、PBL、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仿真职业环境中模拟职业实践。但模拟职业实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顶岗实习便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上,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职业能力培养必须坚持“工学结合”的原则,在顶岗实习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2.4 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对人才培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最直观的体现。建立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第一,职业能力的评价方式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设计相应的职业活动情境,通过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知识应用、操作技能、组织协调、人文关怀、应急处理、职业态度等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其综合职业能力。

第二,职业能力的评价标准要依据其内涵和结构,结合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需求,体现职业能力的发展性和不同岗位的差异性,设计多层次、多等级、差异化的评价指标。

第三,职业能力的评价主体要扩展到教师、学生、第三方等,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在针对学生这一评价对象时,评价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因人而评,从而使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评价方案的设计要从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出发,坚持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将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4],构建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3.结语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迫切性,职业院校应坚持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二者并重的原则,搭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平台,创新职业能力培养路径,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真正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铺平道路,为社会提供可用之才。

猜你喜欢

岗位核心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