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协同育人机制下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2022-07-07张思源

华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学校

文/张思源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推动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和升级的主要手段。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学校、企业、政府要明确自身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共育平台,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优势,加强人才建设,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1.协同育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高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些地区在其中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有限,无法为高校学生的创业提供实践平台,从而阻碍了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协同育人机制下,地方高校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明确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校内校外各项资源的同步整合,有效解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主体单一的问题。与此同时,高校在协同育人的理念指导下也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从宏观视角来看,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和应用是国家教育战略的有效落实,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我国青年群体全面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提供人才储备。从学校角度来看,落实协同育人体系有助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也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治理水平,可以充分发挥出高校教育在社会发展、国家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息息相关,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包含学生、学校、社会、政府、企业等多个参与方,在协同育人理念下,要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实现多方协同、产教结合,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下“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由此可见,将协同育人理念应用到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对现有的教育模式和育人机制进行重新构架,以满足学生、企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2.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境

我国共有2500多所地方高校,它们都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中经历了规模扩张、飞速发展的阶段。但结合地方高校发展现状来看,地方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由于大多高校依靠地方财政提供资金支持,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各不一样,有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费保障不足,无法全面落实协同育人、双创教育理念,部分教育体系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性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受到资金和地方产业的影响较大。除此以外,有些地区在协同育人理念和相关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采用了校、企、政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人才培养的进展,但在课程育人方面,协同教育建设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程度不足,无法实现协同育人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有些高校在课程建设中没有对学生展开培训,导致学生对双创教育理念理解程度不深,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在面临毕业时主要考虑考研、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方向,缺乏创新动力。

3.协同育人理念下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措施

3.1 落实协同计划,构建协同体系,强化“校、企、政协同”顶层设计

落实协同计划,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单位共同发力,充分发挥出各自的重要价值。从政府职能来看,地方政府要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加强学校与政府之间的紧密联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创新平台载体、育人基地,提升成果转化收益。在此基础上,高校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现有教育模式中的不足,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构建、创新和优化学科体系;政府要积极落实各类建设经费,做好合作项目的协调和规划。

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看,企业要根据市场发展规律、企业需求与学校建立密切的联系,深入探讨人才共育模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校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高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和指导团队,加强对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同时协调好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事宜。服务中心要以学校为依托,充分发挥出企业的优势,通过专业团队向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业渠道和创业方向。但结合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地方高校虽然创设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但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是连接学生、学校、企业的桥梁,因此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广大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第二,学校和企业深入合作,共同构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加强产业融合:企业为高校设立的特色专业提供指导,通过特色专业以构建人才培养协同体系;高校以企业需求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降低学生在高校课程学习中产生的盲目性,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3.2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丰富育人载体,提升“产、学、研”培育实效

针对高校课堂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双创人才培育环境。高校领导层要结合高校教育发展现状,构建民主性、开放性的管理、教育制度,构建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加强“产、学、研”育人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全面落实三位一体教学改革:高校应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全面落实实践教育,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钩的壁垒;同时,高校要根据行业标准编制创新创业教材,保证高校育人课堂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一致性,通过资源共享来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全面落实实践教育;此外,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要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积极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教育教学平台,在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3.3 创新工作路径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企业、政府单位都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明确自身职责。创新工作路径,需要高校结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构建课上与课下的协同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单一性,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网络教育教学平台,能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制订具体解决方案,以提高高校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方略的落实需要加强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提升产教融合深度。结合目前情况来看,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地方政府参与不够、师资力量欠缺、创业平台不完善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未能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高校要落实协同计划,构建协同体系,强化“校、企、政协同”顶层设计,通过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丰富育人载体等方式来提升产、学、研的培育实效,为社会企业输送高质量、全能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学校推介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