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城王氏西城别墅景观及题咏

2022-07-07马瑜理

临沂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西城春草别墅

马瑜理

(广东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西城别墅,为新城(今淄博桓台)王士禛家族园林。 最初为王之垣西园之一隅。 明万历中,王与敕乞假归养,开始修葺西园。康熙二十三年(1684)冬,王士禛奉命祭告南海之神,次年夏回京,便道归里,见其父王与敕身体欠佳,便有乞假养亲之意,使其子王启涑修葺增建西城别墅。康熙二十五年(1686),西城别墅始建成,有石帆亭、石丈山、春草池、大椿轩、小善卷洞、樵唱轩、小华子冈、绿萝书屋、啸台、三峰、竹径等十四处著名景观。

一、西城别墅之布局

王之垣之西园久废,仅存西南小山一座。 山上有亭,曰“石帆”。 其下有石洞,曰“小善卷。”洞前有池,曰“春草池”,池南有巨石横卧,曰“石丈山”。池北有小阁,曰“半偈阁”。阁之东北有高楼五间,曰“高明楼”,洞豁明亮,坐可见长白诸峰。 楼前有双松甚古。 崇祯十五年,高明楼与石帆亭均毁于兵,唯古松尚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士禛其子王启涑开始修葺石帆亭。 亭上覆以茅草,窗槛仍其旧。 亭之南并立三石,曰“三峰”。 亭后增轩三楹,曰“樵唱轩”,位置在“半偈阁”之东侧。 山之西侧修回廊,连绵缭绍以达轩阁。 山之东有石坡,出亭之前,倾斜陡峭,势若奔涌,上有嘉树阴之,曰“小华子冈”。 冈北有石磴以连轩、阁,东南皆竹。冈南亦有石磴,与小善卷相通。 石洞之西以竹为篱,迤逦至池南,篱东有小径,曰“竹径”,西园最南侧内外遍植修竹。高明楼久毁,仅在双松下结茅庐三间,名曰“双松书坞”。因此,石帆亭、善卷洞、春草池以至东北高明楼一带等均为西园故址。 在西园旧址的基础上,增建了樵唱轩、小华子冈、双松书坞。 另外在故居宸翰堂以西辟地另建绿萝书屋、啸台、大椿轩。 在宸翰堂之西,有轩面南,左右皆修竹。 轩后有太湖巨石,玲珑剔透,曰“大椿轩”。 轩之南有室三楹,回廊引之,曰“绿萝书屋”。 书屋四壁有薜荔下垂如龙爪,为百余年之物。 书屋其上有广台,可以远眺,曰“啸台”。

康熙二十五年,西城别墅建成(图1)。王士禛居樵唱轩。 王启涑率先作《西城别墅十二咏》,其后,益都赵执信、诸城李澄中、商丘宋荦、蒲州吴雯、秀水朱彝尊、慈溪姜宸英、嘉善曹鉴伦、吴县沈朝初、长洲尤珍、昆山盛符升、 溧阳黄梦麟等当时闻人对西城别墅均有题咏。 题咏者多达九十余人,由王启涑汇而刻之,今有《西城别墅倡和集》一卷 (国家图书馆藏)、《西城别墅十二咏》一卷(国家图书馆藏)传于世。本文试以西城别墅的题咏诗为依据,探寻西城别墅(现为王渔洋故居)的园林景观与艺术特色。

图1 西城别墅平面示意图(作者自绘)

二、西城别墅之景观与内涵

(一)石帆亭

石帆亭建在西南小山的山巅之处,“高亭冠其左”,体量高大挺拔,如鼓帆而行。 亭之形制类似画舫,亭首在东,亭尾在西。《池北偶谈序》记载:“池上有亭,形类画舫曰石帆者。”[1]坐在危亭中,窗牖四开,有青天一碧、万里无云的开阔气象,只觉天宇清旷犹如清波漾荡。亭边的怪石装点似海中的浪花飞溅, 化静态孤亭以海中动态孤舟之形象。 如王启涑诗中所云:“结茅如轻航,风帆静无恙。 ”[2]坐卧舟中,俯视春草池,池水清澈,荇藻可见,游鱼沉浮。 石帆亭,专为听瀑而构。 石帆亭小山的瀑布景观,即利用孝妇河引来的活水入园,再运用黄石叠起的峡谷,使水流汇聚,由高处向低处的水潭冲击而成。王启涑的诗中描绘了石帆亭听瀑的画面:“喷薄匹练飞,洞澈毛发冷。相对涤烦襟,如遇谷帘境。乐此遂忘机,陶然万虑屏。”[2]石帆亭的瀑布由高处喷薄而出如白练高悬,山中的石洞成了天然的避暑胜地。对着如白练、似碎玉的瀑布,能够涤荡烦襟,陶然忘忧。石帆亭外又种植了苦竹和香茅,园主人王士禛有《忆石帆亭寄儿辈四首》(其一)云:“梅花香里置茅亭,下有苍筤万个青。 闻道故园三日雪,与谁同听玉珑玲。 ”[3]在冬日大雪之时,王士禛想象着风穿竹林之森森声、雪压竹叶之簌簌声,不觉有了故园之思。

(二)鸥波舫

鸥波舫是建在陆地上的画舫,又称为陆舫。此舫似乎是筑在春草池畔、小善卷洞之侧的嶙峋巨石之中。周围叠砌巉石,坐卧舟中,仿佛行驶在深谷沟壑之中,予人以城市山林之感。假山主峰周围常环以湖石次峰,与园中池水共同构成悬岩峭壁、峡谷沟壑的林泉景观,是造园常用的艺术手法。 如苏州环秀山庄之戈裕良所叠假山,便是如此。 池边所筑补秋舫,亦是陆舫,置身舫中,所见之景与西城别墅之鸥波舫十分相近。王启涑《雨后晨起鸥波舫即事》诗云:“陆舫颜鸥波,周遭叠巉石。昨夜风雨来,溪水添一尺。东旭漾深林,竹露侵几席。对之一开襟,搔首向空碧。 ”[2]舫名“鸥波”,谓与鸥鹭相盟,寓有隐逸之思。

(三)大椿轩

大椿轩位于王氏故居宸翰堂以西,是一座独立院落。 轩周围遍植修竹,轩前有大椿树,轩后有太湖巨石,玲珑穿漏。今天所见太湖巨石,玲珑剔透者当属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为第一。 轩前后、回廊间常置太湖石,与周围植物形成天然的竹石小品图卷,也是常见的江南造园手法之一。王士禛曾在扬州任推官,定会受到江南园林文化的浸染,而西城别墅的营建自然受到了江南园林风格的影响。“大椿”,即是《庄子·逍遥游》中提到的“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4]29正因其无用,不合绳墨,才得以保持八千岁的寿命。查慎行《大椿轩》:“虎目逃斧斤,输囷谁惜汝。薰犹自然别,灵蠢性所予。材与不材间,栒兮知自处。”[5]人处世间要把握好分寸,时而如龙腾,时而如蛇潜,不可拘泥偏执于一端。 君子的处世之道,要随自然所赋予的材或不材之性,安时而处顺,乐天而知命。

(四)小华子冈

华子冈在江西南城县,世传汉初甪里先生弟子华子期得仙,翔集于此。东晋谢灵运有诗《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 ”[6]宋代严仁有《水龙吟》词:“华子冈头,麻源谷口,神仙窟宅。”[7]皆是把华子冈与神仙仙境画上等号。西城别墅之小华子冈,是一倾斜陡峭的小石坡,上有绿树浓荫,可听春草池流水潺湲,犹如出尘之境,因此题咏者亦多以王维之辋川别业来比拟之。如蒲松龄《小华子冈》:“今复见伟人,何必辋川大。”[8]569王启大《小华子冈》诗云:“携琴陟崇冈,桐阴月初转。轻风来徐徐,怀袖挹余善。□入辋川游,兴会兹不浅。 ”[10]抚琴在小华子冈,如同身处辋川别业,风生袖底,明月相照。

(五)春草池

西南小山之北有池曰“春草”。池名取自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及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池塘生春草”之句。 池塘澄明如镜,岸边春草萋萋,而远游的王孙还未归来。这里显然有一种归隐的意味。沈朝初《春草池》诗云:“小池不盈亩,意与沧州期。 游儵时唼水,芳草何缡褷。 会心不再远,高吟谢公诗。 ”[10]池虽小不盈亩,但仍可在此隐居。园主人王士禛的表兄高珩,于顺治末年罢官,在淄川曾筑“载酒园”,园中有小池,常与客泛舟觞咏,岸边红桃、绿柳、苍苔、繁花倒映池中,交相徘徊,变幻无穷,池虽小,而濠濮之趣不减于江湖。 而春草池与载酒园有异曲同工之处,池边芳草青青,池中游鱼唼喋,会心之处并不在远,此处便可得濠濮、考槃之趣。

(六)小善卷洞

西南小山下有石洞幽然,曰“小善卷”。 “善卷”源出《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善卷。 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4]744岩洞以“善卷”名,以示淡泊名利,欲求自在自适之精神逍遥。小善卷周围林峦环护,最宜焚香,坐此间以悟道。 小善卷洞内有石柱,石洞虽小,但别有洞天。 此石柱可参考苏州小灵岩山馆的石钟乳。 蒲松龄有诗:“遂如橘中叟,天地何寥廓。 回首疑尘间,千年变城郭。 ”[8]571用“橘中叟”的典故,感悟到的是斧柯烂尽、沧海桑田的自然变化,那么个人的盛衰荣辱又何必挂怀于心呢。

(七)半偈阁

春草池之北为“半偈阁”。 地势并不高,登石磴数级即达。 “偈”是佛经中的颂词,四句为一偈,半偈则是两句颂词。 从命名上看,此阁为参禅、逃禅之所。 赵执信把半偈比作一弦之声:“譬如调一弦,堂室各应响。君听手指音,故出丝桐上。”虽仅半偈,却胜万卷,强调的是妙悟的重要性。 江都许承家诗云:“静悟空中理,开口义即滞。 双眼向高天,白云无复翳。 ”[11]佛经之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处世与作诗亦是如此。王士禛曾在《香祖笔记》卷一借佛禅宗语谈作诗与处世:“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独喻诗。 亦可为君子居身涉世之法。 ”[12]龙潜九渊,凤翔千仞,方能全身远害。

(八)樵唱轩

春草池之东为“樵唱轩”。与池北半偈阁有回廊相接,与小华子冈亦有石磴相连。待到夕阳返照、微风徐来时,歇息于此轩南窗下,推窗可望明月,可谓羲皇上人。此情此景亦会让人联想到孟浩然笔下的田园生活,如宋荦所云:“我爱孟襄阳,呼与掘诗窟。”[9]“樵唱”即樵夫之歌唱,亦作樵歌。 西城别墅建成之后,王士禛便居住在樵唱轩中,不关心尘事,潜心著述。 朱彝尊有《樵唱轩》诗云:“樵风远更闻,樵唱行无次。郭东郭西樵,审音非一至。写入丘中琴,泠泠有余思。 ”[13]此诗表达了对渔樵耕读的隐者生活的向往以及淡泊自如心境的追慕,流露出一派烂漫天真的气象,受到王士禛的激赏,谓此诗是“舍筏登岸”“得意忘言”之作。

(九)双松书坞

双松书坞在原高明楼之旧址,高明楼毁于兵,仅存楼前双松。蒲松龄曾形容双松是鹤发仙翁:“千年鹤发翁,嶙峋鸡皮绉。时闻波涛声,疑是双龙斗。”双松屈曲相向,似是双龙盘虬。姜宸英有诗云:“蚴蟉兀相向,万古鸿濛宅。但愁龙变化,云时何时息。”[14]双松好似万古之前混沌初开时的灵物。 《易经》谓龙起云生,虎啸风起,此诗用龙云之关系比喻君臣之遇合,隐含了人生的风云变幻、际遇莫测的感慨。王氏家族的盛衰浮沉实与朝代鼎革紧密相关。王士禛曾祖父王之垣明末时官至户部左侍郎;祖父王象晋经历易代,成为明遗民;父亲王与敕拒绝出仕新朝,终身不仕;王士禛康熙间官至刑部尚书,实现了家族的复兴。

(十)绿萝书屋

在大椿轩之南,有书屋数椽,四壁垂满茑萝,宛如蛟龙竞舞。 冯廷櫆题咏云:“移榻向绿天,石铫烹石乳。 ”[10]在青翠欲滴的环境中,移榻而坐,犹如怀素和尚当年居住的遍植芭蕉的“绿天”庵,又像深山隐士在过着烹石乳的道家生活,亦或是鹤发仙翁的泠然抚琴之所。 “中有披发翁,雅调抗千古。余亦绝俗人,和歌出商羽。”[15]赵执信(少年时曾学诗于王士禛)此诗中的“披发翁”很可能指的是王士禛,“雅调”则是指王士禛的大雅之诗,表示自己愿追随其后,与其相唱和。

(十一)啸台

在绿萝书屋之上有高台甚广,曰“啸台”。上下斜坡缠绕着薜荔。在啸台上可望见西侧之竹径。尤珍题咏曰:“苏门昔长啸,鸾凤翔天半。筑台仿阮公,怀古发深叹。远眺万象生,云烟变昏旦。 ”[10]登此啸台可发远古之幽思,会联想到晋代的狂士阮籍与隐士孙登相约于苏门山长啸之趣,亦可联想到贤才俊杰如鸾凤翱翔于高空。园主人内心之沉郁,极幽微地通过啸台传达了出来。 王士禛所作《自海陵归邗上舟中小饮醉呈诸公》诗云:“醉听沧浪拨棹声,茱萸湾上雨新晴。 行藏略已同仙尉,得失何妨在老兵。 一壑沉冥惭旧约,十年潦倒厌时名。 眼前底事春风感,宫柳沿堤又发生。 ”[16]611诗中的“老兵”即指阮籍,以阮籍自喻,采取小心谨慎的处世态度。

(十二)三峰

石帆亭之南并立三石,曰“三峰”。 三座石峰巉峻秀峭,拔地而起,矗立于中庭,直指天际,引人浮想联翩,使得米芾都要为之倾倒。 石下有泉,鸣玉琮琤。 类乎苏州五峰园中的景致,以太湖石为胜景,辅以池泉、峡谷、峭壁等景。 石上苔藓深绿可爱,欲上人衣。 雪后初晴,凭栏远眺,好像泰岳山脉中的三座山峰并耸郁苍。 皓月当空之夜,又是另一番景象。 王启大《三峰》诗云:“三峰一何高,高高殊莫极。 拔地欲千寻,映空惟一色。 差异海中山,可望不可即。 ”[10]月华如水,三峰似海中之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诗中之人不觉飘然欲仙。

(十三)竹径

小善卷洞之西以竹为篱,篱东有小径,曰“竹径”。 碧绿葱郁的竹林,不禁让人想起《诗经·淇奥》中的“绿竹猗猗”之句,进一步感悟到德操洁美、金玉之质之人。 曲折幽深的小径,又好似羊仲、裘仲二仲当年隐居之地,勾起了园主人和题咏者的隐逸之思。园主人王士禛家族有爱好林泉、隐逸山林的传统。经历了明清易代的王氏家族,王士禛的祖父王象晋避地在邹平长白山,绝意仕进,隐居著书。王士禛的兄长王士禄于康熙七年归里,侍奉双亲,无仕进之意,营造“十笏草堂”,读书草堂中,书声与风竹声相映成趣,彻夜不辍。 王士禛出仕新朝,虽未归隐,但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隐逸的念头,即使高居庙堂,仍不忘林泉。

(十四)石丈山

春草池南有巨石横卧,曰“石丈山”。巨石嵚崎偃卧似人形,周围环植古木,修竹、苔藓绕身。 黄梦麟题咏云:“石公解倦游,横倚苍崖卧。 一卧经几春,不受纤尘涴。 ”[10]石虽不能语,但解倦游意,似眠云卧石的高士,历经春秋,却丝毫不受尘世的纤染。新城的临邑淄川县(今属淄博市)有著名的毕氏家族的“石隐园”。因藏有玄象、灵璧、魁星、月窟、菡萏、凤翔、垂云、太朴、秋鹰、峨豸十石,而名曰“石隐”。石隐园的主人毕自严在明末崇祯年间,与魏忠贤一党屡次发生冲突而罢官,归隐后筑石隐园,希望像石一样“不羡公与侯”“从不受磨折”,完全把石人格化了。 而西城别墅的石丈山,亦是赋予了石以人性,在世事变换中保持清真的本性。

三、园景意象与造园之境

(一)典型的家族园林

新城、淄川一带的园林多为家族园林,且一族多园。这些家族多年的仕宦经历与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得园林带有时代烙印与家族印记,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家族的浮沉,体现了家族的文化品格与处世之道。

王士禛作《西城别墅记》,记中说自己为官职所累,虽然别墅已建成,未能片刻休憩于此。“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示吾子孙,俾勿忘祖宗堂构之意云。”[16]1806西城别墅是在先祖王之垣西园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王之垣把自己一生做官的经验著成《历仕录》,被王氏子孙奉为家训。 其中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做官和归隐的关系,在进退之间要保持一份淡然豁达的心态,找到仕隐之间的平衡。祖父王象晋做了明遗民后,躬耕稼圃,编撰了农学著作《群芳谱》,教导子孙“惟耕惟读”两行正路。 可见,王氏家族在思想上以儒家为基础,同时也受到佛、道思想的调和。 王士禛建成西城别墅,正是希望子孙不忘祖先构园之意,谨守王氏家训。

从建园缘起及园景命名上,大概可窥探构园之意义:其一,奉亲孝亲,恪守家训,绵延家风;其二,寄情自然,寻求休憩,游心物外;其三,参禅悟道,亦耕亦读,潜心著述。 这三点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起来,既遵守了儒家伦理所强调的孝悌友爱之道德规范,又出入佛、道二家,将禅宗的妙悟与诗歌创作的兴到神会相关联。

因此,西城别墅带有典型的家族园林的特点,这与苏州失意文人的私家园林不同,与扬州竞豪奢的盐商园林亦不同。 苏州的私家园林,如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退思园等,园主人虽然也是归隐后建造园林,往往是在官场沉沦、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选择。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新政而被削籍为民,后在苏州修建了沧浪亭,几年后便复官为湖州长史。 而无论是王象晋邹平长白山的躬耕、王与敕的拒绝仕进、王士禄读书于十笏草堂,还是王士禛西城别墅的里居生活,都是王氏家族的主动选择。

(二)景观命名的庄子思想与处世之道

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命名中,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较为深远。 而道家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园林风格、景观布局、景观命名上。首先,道家主张的取法自然成为园林艺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道家的“壶中天地”常被用来指代园林,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隐出别壶之天地”“别有一壶天地”等语。 其次,园林景观中的“一池三岛”的布局手法亦是来源于道家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如北海。再次,常以庄子惠子的濠梁之辨作为归隐林泉的象征。 如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颐和园谐趣园的“知鱼桥”、苏州留园的“濠濮亭”等。

从西城别墅景观命名的典故和出处,可看出其受到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思想的影响更为深远,不再局限于濠濮之趣,而是将庄子思想巧妙地融入园林景观。如赵执信为王启涑所题咏的《石丈山》诗云:“大块肖有形,真人讬不朽。坐任苔侵衣,卧觉柳生肘。年年好面颜,甚愧丈人厚。 ”[15]诗中用了柳生肘的典故,典出《庄子·至乐》篇:“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皇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4]后常以“柳生肘”指疾病或灾变,亦用来比喻世间万物变化之快,世事无常。 心境也要随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体悟到“死生为昼夜”的自然规律。 当受到疾病折磨或遭遇磨难时,内心依然保持洒脱、超然的感觉,不为外物所累。

翻检西城别墅的题咏诗,发现诗中在对石帆亭进行描绘时,多用“虚舟”“孤舟”(或“孤帆”)“壑舟”等意象。 陈恭尹《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之《石帆亭》诗云:“大壑有藏舟,兹帆负而走。 不觉动波涛,但见移星宿。 寄谢济川人,清风在岩岫。 ”[17]“壑舟”典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4]452后世多以“壑舟”喻世事无常,人生无定。陈恭尹此诗反用其意,所感受到的是斗转星移的壮丽星河以及闲适惬意的清风出岫,表现遇变不惊、随境而化的心境。

陈鹏年《石帆亭》诗曰:“结屋小如船,窗外群山动。 中有钓鳌人,四大藏一孔。 悠然太古心,洪涛静无恐。 ”[18]“钓鳌人”来源于《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五山……而龙伯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 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陈鹏年在诗中把石帆亭所在小山想象成渤海之东的五座神山之一,这座仙岛无根,随波飘荡,本有大鳌负责驮岛使其岿然不动,但钓鳌人把鳌钓走了,因此仙岛开始漂流下沉。诗人主张应该保持一颗泠然恬淡之心,任它惊涛骇浪,亦不恐不惧。

许承家《西城别墅诗为王阮亭先生作》之《石帆亭》诗曰:“亭隅蓊翳影,孤帆荡空碧。 天地有虚舟,抚此檐边石,仿佛御风行,微波起漰湱。 ”[11]“虚舟”一词源于《庄子·山木》篇:“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舟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4]178此篇讲述人处在世上如何避祸,只有胸襟豁达,自由遨游于天地之间,才不会受到外物的伤害。

无论是“壑舟”之随化而变的心境,或是不被“钓鳌人”所干扰的不惊不惧的心态,亦或是“虚舟”般的处世无心,题咏者在西城别墅游赏休憩的过程中,透过园景去领悟“至理实事”,达到人情与事理,园景与哲思妙合无垠的境界。

(三)园景题咏中的佛家禅理与妙悟之境

佛教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不仅在于寺庙园林的形成和兴盛,更在于对园林艺术的启发。如苏州狮子林便带有佛教的色彩,其假山状如狮子,寓意佛法如狮吼,能使百兽脑裂,使人醍醐灌顶。佛教中的禅宗一派特别强调顿悟,提倡“直觉感悟”,主张个体通过悟境来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

如果说,狮子林通过具体的园林景观来传达佛教思想,那么西城别墅则更多地通过景观命名及主体想象来体悟自然和天地,感受禅境,获得审美体验与象外之趣。题咏者对西城别墅景观的题咏,使得西城别墅的内涵更加丰蕴多姿。予人以诸多遐想,感悟到了比西城别墅景观更丰富的景外之景。

康熙二十五年,吴雯至京师,过访王士禛,作《西城别墅诗十四首阮亭先生属作》,其中多使用佛家语,有禅境,略举几例予以探绎。其《石帆亭》诗云:“风动袈裟角,洪涛四溟吼。如何不动摇,片石土囊口。为赏正定心,添种菱三亩。”[19]“正定”乃佛教语,谓屏除杂念,专注一境。吴雯在诗中把主人想象成一位高僧,不管外界的风怒波吼,内心依然正定不乱。《小华子冈》诗云:“右丞禅悟人,千秋生则效。每思茱萸沜,一理欹湖櫂。何意春城西,犬吠夜如豹。”[19]此诗化用了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诗“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的句意和意境。描写了春夜中的小华子冈,如同王维盘桓在华子冈,到春草池中倚櫂泛舟,好似在辋川的茱萸沜。 把实体的园林空间与想象中的辋川别业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西城别墅的无限空间。 正如诺曼K·布思所言:“空间感的定义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构成或共同组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 ”[20]在诗中,辋川别业与西城别墅、茱萸沜与春草池是一是二,“宇宙万物,一理而已”,而秋夜寂寥与春夜幽寂亦同一境。

西城别墅是游赏者和题咏者参禅悟道的载体和媒介,即境会心,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从这个层面上可以说,西城别墅正是王士禛心境之外在体现,是因心造境的产物,同时,居住与赏游其间,亦可以即境会心,获得妙悟和作诗的灵感。

猜你喜欢

西城春草别墅
别墅里的暗影
SOPHIA别墅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春 草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西城飘雪
远行
应当给“别墅”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