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文化视角下短视频的叙事策略

2022-07-07于晓雪

数码影像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竖屏用户

于晓雪

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数字革命改变了人们通信和获取信息的手段,人们开始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从早期的PC端发展至如今的平板、移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便捷、高效的移动设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4亿。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智能手机观看短视频已经成为主流,互联网的推演不断地影响着传播形态的变革,短视频正在逐步取代文字、图片,成为信息传输的全新表达方式。

移动传播时代,智能手机所带来的视频观看行为与审美体验的嬗变,深刻地影响了网络短视频的创作和传播,影像在制作工艺和传播形态上产生了重大的变革。然而基于现有的短视频作品分析,大多数创作者还是遵循着原有的横屏视频制作模式,并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传播优势。因此,亟须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竖屏的叙事逻辑,以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艺术潜能。

短视频的发展背景

技术层面:5G技术的赋能与平台算法的创新

随着5G网络带宽的普及,提速降費政策的落实,势必会产生新的媒介形式,竖屏短视频作为新兴且有着强劲势头的视听形式,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凭借自身的传播优势,迎来了创新性的发展机遇。拍摄和直播场景随意切换,丰富了用户体验。例如,短视频的直播功能赋予了竖屏短视频强大的社交属性,推动了平台的交互性传播。4G时代的直播仍然依赖于固定场景,移动性较差。5G时代,网络传播环境更加稳定,直播逐渐发展成移动场景,创作者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直播,例如中国新闻网于2022年冬奥会期间开展了全球全媒体直播——“冬奥24小时”。

在此之前,短视频的创作瓶颈就是超高清视频在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后,由于传输流量大的问题,视频清晰度会被压缩,传播效果大打折扣。5G网络的超高传输速率解决了超高清视频传输大流量的问题。5G网络的技术升级,不仅优化了视频上传的清晰度,同时还拓展了视频展现的形式,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载体和更多元的场景。

短视频的全民化生产还离不开平台算法的创新,以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为例,抖音背后的今日头条擅长使用算法,因此,抖音在技术细节上就显得略胜一筹。比如美颜、人脸特效、滤镜等等。视频制作流程也变得更加简洁,在抖音平台就可以完成拍摄、剪辑、调色等一系列操作。甚至还有被称为“傻瓜式”的一键操作,即直接上传素材,套用模板,生成视频。在推荐算法上,抖音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平台通过搜集产品本身的信息(比如视频的观看时长、观看次数),根据用户画像(比如点赞、观看完成度、互动等)把握用户的喜好,进而做出个性化推荐。这种精准化的投放,有助于提升短视频作品的完播率。

生理层面:用户的单手掌机习惯

自古以来,无论是报纸、书籍或是电子文档,人们在阅读时一直都习惯于竖式观看。移动手机的研发最早仅用于通讯功能,为了便于人们耳听口说的操作,也将其设计成竖式。在移动设备升级迭代的今天,为了遵循这一习惯,无论手机屏幕尺寸如何变化,其比例依旧为9:16的竖屏制式。除了阅读习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时也常常竖直持握,例如遥控器、鼠标、球拍等等,人类手掌的结构决定了对于工具的使用都是竖直的。曾经有研究者指出,人们在使用移动手机观看视频时,宁可忍受大面积的黑色边框,也不愿意将手机反复旋转。从人体眼球的结构来讲,在长时间的观看模式下,人眼更适合观看横屏的视频,因为横屏视频画面信息多,纵向空间层次丰富,人眼不会一直处于凝视的状态,横屏视频更容易分散人眼的视觉注意力,减少疲惫感。即使这样,大多数人在使用手机时还是习惯将屏幕设置成竖屏锁屏状态,仅仅是因为竖屏操作的便利性。由此可见,人类从生理结构上对竖屏的依赖是短视频产生的内在机制。

心理层面:人性化趋势下的精神诉求

1979年,莱文森在其博士论文《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理论》里首次提出了人性化趋势理论,他认为:“人类技术开发的历史说明,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由于移动传播时代的到来,人们都沉浸在孤独的世界里,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城市的青年群体都沉浸在手机建构的虚拟环境中,无法进行社交活动与情感交流,精神严重匮乏。

“交互性”的短视频有效地解决了人们长期独处时产生的孤独感,在竖屏的实践应用中,最能展现这一优势的就是直播。直播时,主播们通常选择竖屏放置,人物只有面部和上半身出现在镜头中,这也是传统摄像构图中的人物近景景别,因此通常被称为肖像式构图。肖像式构图产生了极强的交流感,更能实现与用户的沟通,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通过发送弹幕,跟主播实时沟通。从《2021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来看,“晚上睡觉前”观看的用户占比上升最快,2021年升至61.3%,20.7%的短视频用户选择在“看电视时”看短视频(数据来源:《收视中国》2021年第10期)。数据表明,短视频填充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并逐渐成为进行人们社交活动并获取精神满足的场域。

短视频发展历程

国内竖屏短视频的发展得益于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回溯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史,2013年小影Android端上线,就为用户提供滤镜、配乐、海报等多种视频剪辑素材,在10个月内收获注册用户超100万,每天上传分享视频超1000条;同年,微视宣布上线,微视以其强社交属性受热捧,明星们开始纷纷入驻微视平台;新浪微博也紧随其后推出了“秒拍”功能;2014年,美图秀秀发布“美拍”,美图秀秀团队擅长工具属性的开发,上线视频特效、人像特效等功能;2015年一下科技推出短视频应用软件小咖秀APP。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纷纷争夺流量,平台之间的功能属性也没有拉开差距,短视频就在不瘟不火中度过。

直到2016年,字节跳动公司相继推出火山小视频、抖音、西瓜视频,在商业化模式的布局下,抖音短视频逐步壮大,并领跑短视频赛道。根据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发布的《2021年抖音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DAU)已经突破4亿,成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

随着竖屏视频在短视频行业取得成功,除了短视频专业平台抖音、快手之外,各大传统平台都开拓了竖屏领域,2017年腾讯推出国内首档访谈类节目《和陌生人说话》,采用竖屏画幅聚焦人间百态;同年,优酷联合主流媒体平台推出主打资讯类的竖屏视频“优酷”辣报栏目;2019年爱奇艺上线了自制情景喜剧《生活对我下手了》同样以竖屏短视频的制作方式,用2-5分钟的时间讲述令人发笑的生活片段。竖屏短视频的已逐渐形成创作规模,其中既有UGC用户的日常分享,也有PGC团队的专业内容生产。在2019年春节,张艺谋率先提出“竖屏美学”的概念,并应用于为别克拍摄的系列微电影《遇见你》《陪伴你》《谢谢你》《温暖你》中;同年,一部由华为P30手机拍摄的竖屏版的微电影广告片《悟空》也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竖屏短视频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又一新风口,短视频平台正在不断布局生态内容,深耕垂直,打造精品,重塑竖屏模式下的视觉文化。

消费文化影响下竖屏短视频的叙事策略

作为一种视听形态,短视频的核心任务还是叙事,竖屏短视频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相较于横屏的宏大叙事,竖屏独特的碎片化叙事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竖屏剧虽然呈现出巨大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题材和故事都适合竖屏叙事,并且传统的叙事学概念已不再适用于竖屏模式,因此创作者们急需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竖屏的叙事逻辑,以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艺术潜能。本文将结合现有的竖屏短视频与自身的创作经验对竖屏短视频的全新叙事逻辑进行思考,以期为实践创作者提供参考。

叙事视角:个体化的“小”人物塑造

短视频取材于真人真事,展现真挚的情感。因而其叙事方式应该摒弃传统的宏大叙事,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百态。对于用户来说,“小”人物才是更贴近日常生活,也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的对象。短视频的创作应该以平视的态度,借助影像叙事呈现出平凡美、生活美、朴素美。例如,张艺谋导演的竖屏短视频《遇见你》《陪伴你》《温暖你》《谢谢你》用竖屏的方式,分别呈现了大学生的美好邂逅、亲人之间的陪伴、陌生人给予的温暖等。选取四组身份地位各异、社会关系各不相同的人物故事,对他们生活中的暖心一幕进行呈现,传递社会温暖,弘扬正能量。

以“我”的角度讲述“我”的故事,这种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策略在短视频中经常出现。在张艺谋导演的《遇见你》中,用竖式字幕表达男孩初遇女孩的紧张心理。字幕解说与内心独白使用,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用户在欣赏作品时,透过创作者的眼睛形成一种“在场”的观看。短视频不仅以普通人为拍摄对象,还需将他们真实生活的展现作为创作重点,通过对故事的深层挖掘还原人物的全貌。

叙事节奏:重塑叙事逻辑

碎片化的情节单元。碎片化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意是指将完整的东西分成零散的部分。“碎片化”起源于技术领域,后来被应用于传播学领域,指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接收、传播、审美等活动不再系统化,体现出碎片化的特征。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快节奏、碎片化的视频逐渐成为主流。短视频常常作为一种伴随状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例如在中国的高铁、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刷短视频的现象。短视频的时间通常为15秒—15分钟不等,竖屏短视频为了达到高效的传播速率,通常选取短视频时长下限,即15秒到3分钟,以爱奇艺自制竖屏情景喜剧《生活对我下手了》为例,剧集共48集,但每集的体量仅为3分钟左右,并且剧集之间并不衔接,用户可以根据标题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片段观看,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短暂观看需求。

高密度的戏剧冲突。流量是移动终端短视频的评判标准,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下,用户正在接受海量的信息,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就显得尤为关键。除了优质的内容外,竖屏短视频的创作者应该遵循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在短视频的行业领域中,有“三秒钟”原则的说法,任何一个优质作品都要在前三秒吸引用户,否则用户就会快速滑走,观看下一个作品。因此,传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叙事模式也就不再适用了,竖屏短视频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用户,在视频开头往往通过冲突的爆发、悬念设置、倒叙讲述等方式。在故事的展开过程中,设置高密度的矛盾冲突,从而达到视觉快感。

反转式的温情结尾。结局通常是一部作品的点睛之笔,长视频的结尾段落通常采用开放式、隐喻式的叙事方式,短视频追求的是瞬间的快感与心理满足,往往通过反转式的结局达到震撼的感受。无论是搞笑类还是情感类作品,反转都可以刺激到观众的感官,引发共情。竖屏短片《悟空》讲述了小男孩家境贫寒,他的梦想无法得到家庭的支持,于是他瞒着父母,戴着紧箍咒,手持金箍棒,翻越大山,一路跋涉只为了看一场《西游记》电影,最终也没能如愿。就在他沮丧时,遇到了苦苦寻找他多年的父母。短片的主题虽然是梦想,在结尾处却用亲情兜底,触发了受众的心理共鸣。

叙事诉求:共情与认同

短视频的创作选材来源于生活,从大众视角入手,展现普通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与矛盾。为什么观众喜欢看现实题材的短视频,并愿意为其消费,表层原因是对于作品质量的认可,深层次的原因是心理上的认同。

短视频以暖心、温情的特征吸引大众,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待,即在虚拟场景中解决了大众在生活中不能解决的矛盾。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抖音大部分的受众群体都是在外求学或打工的年轻人。因此短视频题材涉及的养老问题、原生家庭问题、漂泊在外不能回乡的异乡人、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志愿者、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农民工等故事,都能引起广泛且強烈的共鸣。

实际上,共情审美与叙事逻辑建构不仅是竖屏短视频创作的核心要素,也是克服当前短视频行业内容良莠不齐的重要路径。通过具有共情效应的人物塑造与观众形成审美共鸣,有助于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由于抖音的用户多为青少年和青年群体,作品中温情、正能量的价值传递更容易对其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

短视频平台在不断获取流量红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在作品质量方面,低俗化、泛娱乐化现象严重;在版权意识方面,内容抄袭和模仿导致的同质化现象频发,原创内容生产者的得不到版权保护。近年来,国家正在逐步加大短视频平台的管控力度,平台方也应该不断优化自身内容审核机制,保障平台的健康发展。内容创作者致力于优质内容的传播,不断探索短视频的叙事逻辑与视听美学,拓宽创作领域,推动短视频走向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2021年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计划校级项目“主流媒体短视频与抖音平台整合传播与营销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XKT0040)

猜你喜欢

竖屏用户
横竖都要好看
浅析竖屏影像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竖屏时代,如何以竖视频的形式讲好新闻故事
独“竖”一帜
——网络视听竖屏传播浅谈
竖屏剧将是视频网站争夺的新领地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