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下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2022-07-07王聪

数码影像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播主持人人工智能

王聪

我国电视事业相对于国际社会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8年北京电视台(1978年,改为中央电视台)才成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经济领域到文化领域的改革逐渐拉开序幕,在这个阶段,特别是在两年后的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坚持自己走路”,充分尊重广播电视媒介规律和传播特征的思想得到确认并开始真正地推行。广播电视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广播事业局改组成了广播电视部,电视才受到了重视,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历史,从广播电视媒体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虽然没有“主持人”这个称谓,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了一些节目主持的事实。直到1980年7月12日,《观察与思考》作为我国第一个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节目片尾的职员表上打出了“主持人:庞啸”的字样, “主持人”这一称呼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电视史上。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媒体行业跨入了智能媒体时代,人工智能在人们生活各方面带来影像的同时,给播音主持行业也带来全新的变革,甚至影响到整个新闻传播领域。在智能媒体时代,很多工作岗位由人工智能替代,导致从业者面临全新的挑战,大家都担心是否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的优势

工作效率增加

早在20年前,英国的一个网络公司就已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虚拟主持人阿娜诺娃。虽然在21世纪初,中国的许多电视媒体都在尝试虚拟主持人,但很多应用于广播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都受到了传播效果和成本的限制,并没有变得更受欢迎。近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中的应用也日趋多样化,智能语音播报、个性化语音合成、虚拟主播、AI合成主播等都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人工智能完全依靠技术的进行运作,可以随时传输直播,设置必要的前期程序,然后给出指令,这样就可以实现相关信息的实时传输。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减少传统信息传递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成本,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解放劳动力。换句话说,如果有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和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生产率,实时可靠地传递最新的信息。深夜、节假日和其他紧急情况时……如果无人被召回,就可以直接通过人工智能报告紧急事件。人工智能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信息处理稳定

人工智能由于受信息技术的局限,就像是一个播报机器没有任何情感,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较,人工智能在信息处理中有很大的优势。一名方面,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保证了信息处理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因为它不受身体、情绪和紧急事件的影响,人工智能拥有更加稳定的处理信息能力。当面临庞大杂糅的大数据时,人工智能比传统节目主持人信息处理能力更强,精准度更高,同时各种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更快,质量也更高。与传统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技术完备的情况相比较来看,人工智能主持人的信息处理准确率更高,出错概率更低。

例如,“AI合成主播”的功能是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客观的简单评论,解决了新闻行业评论中最大的“态度偏见”问题,这是我们没有理由否认的。在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合成并建模出来的“AI合成主播”,说到底还是一个机器人,它也有一定的优势,这种稳定的信息处理能力更能体现节目播出效果的稳定性。另外,在时事路况和股市预测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在前期设置好强大的计算功能,这样就可以极大地保证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正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比起播音主持人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信息处理能力,所以它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至关重要。

经济效能提高

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AI主播”和“虚拟主持人”其实就可以被看作是播音主持人岗位上的另一种存在,跟节目主持人比起来,真人具有不可比拟的投产比和功能性,可以提高工作的整体经济效益,这就是为什么在智能媒体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在节目主持人行业爆发的原因。我们把“AI主播”可以看作是一种初始成本高、边际成本低的媒介产品。因此,当“AI主播”“虚拟主持人”一旦被开发出来,那么就能依靠这个媒介产品增加内容的产出,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AI主播”“虚拟主持人”工作的机会成本比实际的节目播音员、主持人要小得多,它是一个媒介资源优化配置的表现,让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当这种技术运用一旦得到推广时,就形成了播音主持工作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实现了利润矩阵。不出错、清晰是播音主持人基本工作的标准,但是要达到这种标准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成本,要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长年累月的业务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每次播音主持都没有差错。如果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那就不一样了,只要保证文本是准确的,AI主播就可以很容易的完成预定的播报,这两个重要的标准得到了完美的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高效地完成全天候、多时空的连锁任务,这是播音主持人無法达到的,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的经济效能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存在情感缺位

情感是播音主持创作的灵魂,正是由于情感的存在,创作主体才可以感知和理解原稿和画面,并以外部技巧为支持,实现准确、清晰和动态的有声语言表达。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缺乏情感和自由意志的理性基础。事实上,人工智能的“思维”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算法操作,不能自由选择,不会超过既定的算法,很难根据情感的价值做出选择。播音主持的创作,主要通过满足受众的信息和情感需求来实现与受众的沟通。

人工智能的传播方式往往是单向传播,沟通效果差,这一点在电视节目中访谈能力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人工智能只能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在数据库中搜索答语,主动提问、挖掘信息的能力较低,无法自然流畅地与人沟通。例如,在中央电视台2019年网络春晚节目现场,主持人撒贝宁跟人工智能合成的“小小撒”对话中,撒贝宁的提问和“小小撒”的回答显得呆板生硬,“小小撒”也不会根据撒贝宁的提问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其实观众更期望在谈话中看到“访谈嘉宾”与主持人之间形成情感交流和互动。跟专业的节目主持人比较起来,由人工智能打造的“虚拟主持人”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在节目进行过程中,往往只能替代简单的信息沟通、交流互动,无法从嘉宾的视角来理解内容,导致传播的方式相对单一,沟通效果差。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更应该具备人文关怀,让传播的内容不仅有广度还要有温度。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无法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然而,节目中的情感互动往往是很重要的,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这恰恰是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

不具代表性

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AI主播”“虚拟主持人”没有思想和温度,在面对不同的事件和人物时跟真人比起来缺乏人文情怀。例如,2008年中央电视台主播康辉在全国哀悼日的直播中不禁哽咽,试想,若换作人工智能,那么这些承载着伤痛的事件和死亡人数就仅仅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已。再比如在中央电视台2020年的《回声嘹亮》节目录制中,节目主持人李思思在采访已故英雄黄继光的老战友时,由于老人年纪大了,谈到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时几度落泪,主持人李思思面对老英雄,跪地拭泪。让观众无比动容,节目主持人李思思蹲身给老人擦拭泪水,体现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不仅要有人文的尺度,更需要人文的温度。但是假如这种情况换作AI主持人的话,是否也会有这种举动呢。在电视节目中,节目主持人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和行善往往能引领舆论风向,没有人文关怀和责任感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进入观众的心中的。

跟节目主持人比起来,人工智能不可能扮演有思想性的节目播音主持人,因为“它们”受到先导的程序的限制,“它们”没有自由的意志,同样没有艺术创造力,不能去模仿人类的想法并把它和事件结合起来进行评估。由于不能理解文本的意思,所以无法实现真正的沟通和互动,也无法控制人物的感情,更不能把握节目的时间进程等等。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从事简单的信息播报,并且由于技术条件的不成熟,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AI主播”“虚拟主持人”没有思想性,跟传统节目主持人相比,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获得受众的认可。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能代表真实的个人,代表的是更正式的立场还有传声的角色。

缺乏艺术创作

播音主持实际上是一种二次创作的过程,播音是以创作的基本要素为基础,从创作的目的出发,通过有声语言将准确、清晰、生动的稿件传达给观众,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变化是创作的核心。而人工智能只是把文字生产成声音,不做二次创造,由此来看人工智能所做的工作只是机械地执行,并不能做出真正意义中的播音主持,也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因此,人工智能无法与传统的节目主持人进行思想上的比较,即使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但是传播方式相对单一,对作品无法进行二次的艺术创作。

从信息的编码到解码,这是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主持人需要对信息进行二次创作,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除了向观众传递准确的信息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专业素养以及思想内涵,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节目当中去,让观众能够从节目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人工智能正是因为缺乏生活的经验,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根据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感情进行理解分析后对语音、语调进行调整,所以机械地播報并不能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在播音主持的创作过程中缺少艺术上的创作,内容的主要主题和情感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播出的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播音主持人的应对策略

加强风格

在当下的智能媒体时代,不管人工智能技术怎么发展,还是很难掌握播音主持创作过程中的内在情感的表现技巧,播音主持人完成了从原稿声音表达到原稿个性表达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播音主持人要根据自己的文化涵养和专业素质,在主持节目过程中,通过对“人性”的感知和控制,赋予互动行为以人文情怀,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从而获得受众的认可与喜爱。对于广电行业来说,播音主持人需要把更多的感情投入到节目中,在众多同质化的节目内容中,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能力来主持节目,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核心,打造自己的品牌风格,达到更多人的青睐。打造优秀的“个性化”作品,这恰恰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人工智能更无法替代。

提高素养

在智能媒体时代,人工智能也许取代的是技能单一的播音主持人,只有具备多种精湛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职业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在近年来,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在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下,很多播音主持人得到了更多的曝光率。虽然他们的生产的“内容”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一个专业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对自身专业具有敏感性,而且也应该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在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的专业评论时,应该具有反思和剖析社会现实的能力。此外,对于播音主持行业来说,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这也是一种必要的趋势。所以,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应该尽最大努力形成自身的专业壁垒,这样在与另外的行业以及行业内的其他人不仅可以相互沟通,还能更加深入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独特功能,在节目过程中与观众形成互动,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给节目带来好的传播效果。

正视机遇

如果说新媒体时代撼动了播音主持人的事业,那么,智能媒体的时代将对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生涯带来又一次影响。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主播”“虚拟主持”以及“智能播报”等多种形式开始出现在播音主持领域。人工智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的想象力,所以,这是个挑战,同时更应该看到的这是一个机遇,在智能媒体的挑战下,播音主持人很可能陷入混乱的自我专业发展过程。尽管很难预测科学和技术的未来发展,但他们肯定是自由的,没有自制力,没有思维,只是作为一个“传声筒”存在的,播音主持人也许会等到被替代的那一天。对于勇于创新、进取的播音主持人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是锦上添花,它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内容的创作质量,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在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下,未来的电视节目也许AI主播和真实节目主持人将会共同存在,人机合作将改写播音主持行业的传播格局。在未来,我们可以转变想法,把人工智能看作是播音主持人的队友而不是对手,从而更加进一步的来探索人机合作的新模式。

结语

科技的发展,导致媒体不断的推动新的创意产业,当人工智能延伸到播音主持领域时,媒体行业凝固的边缘逐渐模糊,智能媒体融合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人工智能技术给播音主持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AI主播”“虚拟主持”以及“智能播报”的不断出现,播音主持人的职业也面临着发展危机,但现在受到了技术发展的制约,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的运用还存在一些缺陷。作为播音主持人,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素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努力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就能把挑战变成机遇。

在如今的智能媒体时代,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我们可以梳理从我国电视主持人诞生发展到如今的“AI主播”“智能播报”和“虚拟主持”,面对人工智能对节目主持人带来的这种新挑战,充实自身的内涵,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挖掘,实现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创新发展,这是在智能媒体时代下每个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将人工智能技术的便利性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提高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为播音主持积极创造更多的表现空间。

猜你喜欢

主播主持人人工智能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第一次做小主播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我是小主播
数读人工智能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