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首杰出的智慧之诗

2022-07-07程一身

诗林 2022年4期
关键词:山间复杂性形容

程一身

《山间》这首诗本身就有一种洞察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洞察力就很难谈好。我认为首先应该界定它为一篇精神自传。这个精神自传里体现了一种洞察力,这是一首非常有智慧的诗歌。读这个作品的时候,我想到庄子的《逍遥游》,我觉得这个作品表达的主题接近于《逍遥游》里表达的那种智慧,是一种超然的处世态度。这是一部精神自传,是富有智慧的诗歌。

我现在分析这个作品的结构。一个作品的结构首先要确定是写人物的关系还是写人人的关系,是人称结构还是人物结构。这个作品,我们一看就知道它是写人物结构的。它的基本结构是人和物,是人物结构。人就是“我”,物是什么呢?物是世界的万物。那么,在万物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这篇作品写了这样一些物:山、水、山间,还有一个是概括性的,就是“每一个事物”。由此可见,这个作品是写“我”与物关系的一个作品,它的结构就是“我”与物的结构,这个作品写的是“我”对物的态度。从表面上来看,山间不是山,是跟山有关的东西,所以这个词有一种异质性。山间是指两个山之间或者多个山之间,这是一种关联,是物与物的关系,山间是山中间的那个东西。这个“间”是个虚词,它是很有意味的一个词,可以解读成世间,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一个隐喻。山间就是世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间。“间”这个词很有意思,我要重点分析一下。“山间”相当于虚实结合,“山”是实物,“间”是两个实物之间的空隙。两个事物是实的,但是事物之间的空隙是空的,是虚的。虚的跟实的结合在一起,你不能说它是完全虚的,它是一个虚实结合体。

为什么要强调智慧?智慧是我们处理事务的一种从容、优雅的态度,一种非常精妙的处世方式。为什么很多人达不到智慧的程度?主要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事物的复杂性,我认为从“山间”这个词就体现出来了。这个词既有实也有虚,是实物中的虚,是一个异质事物的结合体,在此基础上可以引申成世间,即我们生活的世界。人生的目的常常是困惑无措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周围环境认识不足,当然也是对自己认识不足。

诗中有句话我刚才没有提到,现在可以分析一下。“见你当然是你”,这个“你”肯定不是物,而是人。也就是说,“我”“见你”是人际关系,跟前面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一样。“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人物关系,“见你当然是你”,是这个作品中出现的唯一的人际关系,这个人际关系可以放在世间这个隐喻当中去处理,就是把山间比喻成世间,或者比喻成人间,人间就是人际。“见你当然是你”,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古希腊有句名言叫“认识你自己”,识人之术是非常难的。你认识你身边的人吗?你知道他是一个什么人吗?我们可能不是真正了解这个人,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他的表面,他的内在本质是什么样子,我们不一定清楚。“见你当然是你”就意味着对“你”了解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非常完全,是一种清晰的把握。很多时候,只有认识了别人,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是说,认识别人是认识自己的前提,只有真正认识别人的真面目,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真面目。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作品不仅是写人物关系的,也包含了人与人的关系。只是这个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比较简单。所以山间和人间是一种呼应,所以,“山间”这个词源于“见山是山”“见你当然是你”这两部分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就是世间。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作品写的是作者的处世之道。从“山间”来看,这个作品里写到了物的复杂性,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物本身很复杂,物与物的关系更复杂。只有掌握了物之道,才能从容自如地把问题解开。我们的处世之道也是这样的,你只有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才能从容地应付外界的变化。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这个作品的结构,它写的是“我”与“山间”的关系,山间是世间的一个隐喻。因为世间是非常复杂的存在,面对这种复杂的存在,能够从容应付,才能表明“我”的智慧。这是我分析的第一点,这个作品的基本结构。

第二点,我来分析一下物的复杂性这个问题。物的复杂性其实可以称为物的隐秘性。物为什么复杂呢?因为它的真面目是隐秘的。隐秘使我们不能一下就看清楚,我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个表象,这个表象可能不是它的本质,可能是一种假象。我们都知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对禅宗里一句话的改写。禅宗里说看事物有三种层次或三种境界。第一种是“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第二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个层面说明了事物的复杂性。我们认识事物是有一个过程的,一开始,我们看的可能是表面,所以看山只是山。后来我们看山不是山了,这是因为从山中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加入了一些主观的东西,诗中说的形容术可能跟这就有关系了,就是说,我们把它形容成别的事物了,把它改变了,看山就不是山了,这就是第二个层面“看山不是山”。如果用黑格尔的逻辑来讲,这就是一正一反,这个“看山只是山”是正,“看山不是山”是反,然后“看山还是山”就是合,回归到事物本身。但是我们要知道“看山还是山”,这已经不“只是山”了,他对这个事物已经理解得比较透彻比较完整了。他已经清除了第二阶段的主观部分,同时也抛弃了第一阶段的那种肤浅的认知。他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对物的認知既是内在的,又清除了主观的成分,所以看山还是山。我们从禅宗的描述里可以看出事物的复杂性,从表面到主观到客观这样一个过程。禅宗的这个说法被拿来放在这首诗里,但它既没有“只”,也没有“不”,也没有“还”,这三个词都去掉了,直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其实就相当于禅宗里的第三个层面“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从这里可以看出认识事物的复杂性,经过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终于搞清了事物的真相,这就是认知事物的难度。为什么有这样一个难度呢?因为事物的本质很隐蔽,作者的理解是“在每一个事物的最深处,确实有一株小小的蜡烛”。“蜡烛”是个比喻,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事物的秘密或者本质、真相,或者用诗中的表述,“精华”。作者强调“那是事物故意扣留下来的”,为什么说是“故意扣留下来的”?说明事物的秘密是掩藏很深的,“故意扣留下来”是不让人轻易发觉的意思。所以看一个物的时候,不管你看一个什么物,看到的可能是表面的东西,它内在的东西是很难发现的。我们需要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才能够真正洞察到事物的内部,因为事物的内部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我们通常看不到里面,只能看得到外面。从看到外面到看到里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看不到里面。这个作者看到了里面,看到了最深处,看到了本质、真面目。所以我认为“故意扣留”写出了认识事物的难度,也就是事物的复杂性与隐秘性。“蜡烛”是一种发光的东西,在这里它是事物的秘密,是事物真相。只有明眼人才能看到这样明亮的蜡烛,才能看到内部的秘密和真相,眼睛不明亮的人是看不到的。这个认知的困难和我刚才讲的智慧构成了一种关联,只有破解了物的难题、认识了物的难度,我们才能够称之为有智慧。如果没有认识物或者只是认识物的表面和假象,那么我们就不能称之为有智慧的一个人。

还有一个对物的表达问题。在认知了物以后,能否把它准确表达出来,也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作家,他的第一个任务是认识物,准确地认识物、完整地把握物,在把握物的基础上,他应该把物准确地传达出来。怎样传达呢?“我早已厌倦了浮夸、纵欲和形容术”,这里面包含了双重的东西。三个词并列,“浮夸”,这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浮夸”跟“形容术”这两个词都可以跟写作发生关联,因为“形容术”就是在写物的时候用很多形容词来展现它。所以,从“浮夸”“形容术”这两个词来看,跟写作是有关系的两个词,表明了这个作者对呈现物描述物的一种态度。“纵欲”这个词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这个人生态度对自己的身体是不利的,是不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厌倦了这个,说明变得智慧了。这里写出了从普通人变成智慧的人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过去“我”也是一个纵欲的人,也是一个写作不准确的人,但是经过这样一种修炼,慢慢掌握了一种正确对待自己的方式,正确对待写作的方式。怎样是正确的方式呢?就是废弃那种浮夸的、纵欲的、形容术的那种生活写作方式,走向健康的生活与写作。可以说,这个作品一开始就是一个转变,把智慧放在一个转变的过程当中呈现出来,而不是说“我”天生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就增强了这个作品的张力感。结合刚才说的“见你当然是你”,可以说这里的意思是“做人就要做我”,做坚定的我、理想的我,厌倦那三种东西,达到自我的超越,让自己过上自由的生活。在这里,“我”已经从早期不健康不智慧的生活转向了智慧地把握世界的生活。

诗歌的最后一部分其实跟这一部分呼应起来了。如果说前面是个轉折性描述的话,后面那一部分,“我”行走在半夜的山间,就是一个完成性的展现,厌倦也随之转换成双重快乐。诗中用“半夜”限定“山间”,为什么强调半夜呢?除了漆黑之外,写作者往往夜间工作得比较多一点,所以我觉得这个半夜跟写作者身份有关系。这个山间,其实就是人间、世间,这是最能体现出作者智慧的一部分。这个作者的智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可以说有三个方向,左边、右边和中间。左边是陷阱,右边是悬崖,中间是安全区。中间的道路是什么呢?是一种平衡之道,就是孔子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偏激、不极端,是最安全的,也是最健全的,是居中平衡。我觉得这是一种健康的、智慧的处世之道。左右在中国文化里其实是有含义的,这些方位往往跟激进与保守联系在一起。“我”否定了左边,否定了右边,“我”走的是中间的道路。当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你当然是你”也能体现出作者的智慧,一眼把事物的真相洞察到,但是这里我觉得更能体现作者的智慧,因为这里有选择性,“我”的道路是可选择的。那么,在这种可选择当中,“我”选的是最稳健的一种道路去走,而不是选择那种片面的道路。作品巧妙的地方就是把写实和隐喻融为一体,这是表达的智慧。在此基础上,作者表达快乐的程度更强,不管世界多么复杂,“我”都能从容应对。“我”已不需要火把的照明,因为“我”是智慧的,内心是明亮的。“我”可以把世间的谜完全破解,我怎么走都是对的,就像解牛的庖丁一样达到了高度的自由。这是非常能体现作者智慧的地方。“在漆黑的山间悠然行走”,就是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也知道该怎么走,清醒,从容。

总之,《山间》这首诗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也是作者的精神自传,在这个自传当中体现了作者的智慧,其智慧不是天然的,而是经过长期摸索形成的。

敬文东

我早已厌倦了浮夸、纵欲和

形容术。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你当然是你。

我快乐:因为我窥见了

事物的真面目。我终于能够承认:

在每一个事物的最深处

确实有一株小小的

蜡烛。那是事物故意扣留下来的

精华。没有谁能够盗走。

我行走在半夜的山间,仍然

能看清道路:左边是陷阱

右边是悬崖,只有中间可以安全通过。

我快乐:因为没有火把我也能在

漆黑的山间悠然行走。

猜你喜欢

山间复杂性形容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山间
云雾是山做的梦
复杂性背后
通往深刻的简单
别无长物
管理会计中的复杂性成本研究
一干二净
废寝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