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实现及运用

2022-07-07李雪峰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博物馆

【摘要】博物馆不仅要负责修复、存储文物,保证文物的安全,延长文物的存储年限,还要落实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主要以社会教育工作为例,简述大部分博物馆在这项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发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博物馆通常都是以为游客提供现场解说或者在学校、社区组织开展讲座的方式,完成基础的社会教育活动。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在人才培养环节开始注重展开素质教育,并开始关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问题。这就给博物馆带来了一些发展难题,基于此,如何合理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均等化,如何运用博物馆中独特的教育资源,顺利完成对受众群体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指导工作,就成为了博物馆新时期的一项基本工作目标。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8-208-03

【本文著录格式】李雪峰.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实现及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8):208-210.

博物馆中存储的都是国家文物,这些文物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风俗习惯的结晶。这表示文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在进行文化教育指导工作,帮助人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并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可以发挥这些文物的教育意义。所以,现阶段博物馆的工作职能当中就包含了社会教育职能。而合理落实这项工作职能,是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一、博物馆的工作职能及社会教育工作现状

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质量受到社会群体的普遍关注,在拟定新时期的工作计划时,需要先确定博物馆的工作职能有哪些。下文主要从社会教育职能的角度,探讨目前博物馆的工作实际情况。

(一)工作职能

博物馆主要对文物进行修复、保护以及展出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还需要广泛收集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主要目的是宣传和弘扬历史文化,让人们铭记历史,从中提高人们的爱国意识,让人们从思想上产生文化归属感、自豪感。同时,为人们提供欣赏历代文物的场所,来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学习热情。实际上,博物馆是公益性场所,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大部分博物馆都对受众免费开放,具有一定的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

(二)工作现状

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工作主要以社会教育为基础,新时期,大部分博物馆都会根据文化建设要求,定期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形式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历史,了解历史。社会教育要以社会群体为基础,要从满足他们身心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制订工作计划。与其他教育机构相比,博物馆具有馆藏丰富的特点,而且受众群体广泛,可以体现出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不过,按照目前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博物馆经营理念虽然从传统的以“藏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公众为中心”。但教育活动的方式单一,活动范围有局限性。导致许多偏远地区的受众、文化水平低的受众,无法参与到活动当中,无法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二、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因及常见活动形式

在新时期制定社会教育计划时,博物馆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所在,要合理研究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的可行方案。比如,展开馆内讲解以及流动展览等多种形式。

(一)原因

博物馆负责管理文物,不能只一味进行文物的封闭存放,还要根据文物的性质特点、目前的技术条件,合理在馆内展出文物。在展开社会教育工作时,不论是文化教育还是历史知识教育,都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配合具体的馆藏品,丰富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提高活动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冲击力,进而引导受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教育活动中。

(二)常见形式

1.讲解

博物馆会聘请熟悉历史的讲解人员,在人们参观博物馆时,为他们讲解文物的背后故事。从文物的创作时代、创作人以及其中各种纹样的含义等多个方面对文物进行介绍。向受众普及基础历史文化知识,增长人们的见识。这也有助于让人们有序排队,遵守博物馆的秩序来参观文物。

2.流动展览

博物馆展开社会教育工作时,还会将活动地点设置在校园、社区、乡村,以博物馆的建设位置为中心,从地域空间上,先在距离比较近的地区安排讲解员展开流动展览。展览时,主要利用海报、视频的方式,来向受众展示馆藏品,并配合采取互动的方式,与广大受众群体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答历史知识方面的疑惑,吸引他们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环节当中。这样才能发挥出社会教育职能,推动博物馆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

三、影响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因素

博物馆在制定社会教育计划,展开教育活动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均等化,导致教育职能的开展效果不理想。均等化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前提,是博物馆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基于此,博物馆应及时找出影响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因素。

(一)资金及设备

展开社会教育活动还要教育资源,需要保证资金充足。而实际上,由于博物馆属于公益产业,日常没有盈利项目。并且在进行文物的修复、保养等工作时,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导致前期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无法完善教育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导致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无法在区域内实现资源均等化。此外,因为除遗址类、古建类博物馆外,博物馆需要免费开放。所以,政府会为博物馆拨款。但博物馆规模扩大、举办活动的频率增加,也会给政府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二)管理制度方面

博物馆正在研究社会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问题,从日常的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各地在为活动制订管理计划时,相关标准不统一,管理工作内容也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博物馆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展开社会教育活动时,对这些人才的考核管理制度过于单一化,没有提前制定多样化的活动计划,没有明确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重要性。导致在开展活动时,负责人忽视了对偏远山村、残障人士的教育指导工作。使得活动不具备普遍性的特点,不满足展开社会教育工作的初衷。而且,在优化活动方案时,也没有听取受众群体的意见,这导致活动的可参与性受到不良影响,活动的实际开展效果也不理想。

(三)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历史遗留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展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就容易出现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文化教育水平的不平衡是导致贫富差距无法缩短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博物馆层面来看,有条件的大馆基本上都在城市中心建馆。所以,地域上的优势决定着教育资源更容易偏向城镇中的受众群体。因为文物馆藏是无法带出博物馆的,在配合使用文物展开教育活动时,通常活动地点都要设置在博物馆内,要组织受众参观博物馆。因此,地理位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这导致偏远山区的孩子、残障人士的博物馆教育几乎成为一片空白之地。

四、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均等化的具体方法

博物馆在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时,要想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创新及优化社会教育方案,就需要了解自身在这项教育活动中的优势及不足。着重研究合理扩大优势,弥补不足的方法。

(一)构建多元合作体系

社会教育工作不只是博物馆的工作任务,所以,为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应与社会力量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合作体系,共同壮大社会教育工作的队伍。重点是要与政府部门、院校合作。与政府合作可以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来为教育活动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政府能提供政策的支持,方便让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的企业,协助当地博物馆按时举办社会教育活动。这对于推广活动,扩大活动范围有着积极作用,可以让更多受众群体能够参与到活动当中。

而与院校合作,不仅是要在校园展开教育活动,还要鼓励专业的历史老师参与到文物背景知识解说的活动当中,或者安排馆内的解说员与历史教师团队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活动的专业度。让教育者共享教育资源,从而使用这些资源展开日常教育活动,这就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达到教育资源均等化的目标。

(二)管理机制的合理优化

落实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常规方法是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而在解决社会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问题上,还应当着重完善相关管理机制。首先,博物馆应及时从人员管理的角度,设置考核机制,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合理分配任务,确保博物馆内部员工都能意识到自身工作任务与有序展开社会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考核的标准不仅要从考核员工工作态度及能力等方面展开,要保证考核管理的全面性和公平性,还应当以受众为主体,从受众的活动体验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综合判断这项活动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找到问题的根源,优化活动方案。

另外,要将资源均等化理念融入社会教育活动中,提高博物馆的重视程度,还需要从资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活动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以此来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避免引发受众群体的不满。在实际展开管理工作时,应研究如何提升内部工作团队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这需要合理采取奖励激励机制。考核工作可以分季度进行,方便总结一段时间内的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并结合博物馆的发展理念调整活动方向、创新活动方案。而健全的管理机制则可以为活动提供基础支持,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各项职能。

(三)组建专业教育团队

博物馆中大部分工作人员的日常主要任务就是清扫馆内环境、保护文物的安全,基本上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围绕着文物展开。而新时期的社会教育活动则要求博物馆以人为本,从文物背后的文化知识角度进行讲解,发挥文物的文化价值,这就对工作团队的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应及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文化常识的学习,确保游客在参观时,工作人员能进行正确、精彩的文物解说。同时,在组建专业工作团队时,应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端正,符合博物馆发展需求的工作目标,工作方向一致,内部员工同心协力,才能为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均等化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及时通过人才力量来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就能完成对广大受众群体的文化教育指导工作。另外,活动具有新颖性,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这就要求博物馆做好对活动的创新研究工作,要着重提升团队的创新意识。并应当面向社会招聘创新性的人才,壮大工作团队,方便解决目前的活动开展难题。

(四)以文化激发情感共鸣

资源均等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展开教育活动时,应当先从贴近地域、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特色节日习俗,整合文化资源。比如,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红色甘肃”文创套盒,套装内不但有丰富的文创周边,如书签、吊坠和笔等各式文具,还包括以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的典藏本,其中限量版的红色窗花剪纸更是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以此作为社会教育资源的载体,在社会范围内广泛推广,不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甘肃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收藏,体现艺术价值。同时,当地的居民也能通过这些文创产品,对地域文化产生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这对于激发人们学习历史文化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各个城市之间也可以交换这些文创产品,并配合开展讲座会,讲述产品创意、产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从而完成社会教育工作。现阶段国家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更注重对人们进行素质教育,注重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而博物馆从讲解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为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五)以信息技术打破地域局限性

以文物为例,文物有且仅有一件,在特定的博物馆中存放。在展出文物时,本身就无法满足资源均等化的要求,只能让受众到指定的博物馆去参观,才能欣赏到文物。但是,社会教育活动要从公平性、普遍性的角度展开,还可以借助其他技术手段。比如,博物馆可以建立官方网络工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博物馆收入的文物以图片、3D模型的方式,在网络渠道上为人们展示。在网络时代下,各个地区的受众都可以通过登录博物馆的官网,在线上欣赏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而且,在网络平台上,受众之间可以实现实时的互动交流,这可以打破社会教育活动的地域局限性。另外,博物馆也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提前在网络平台预热,通知受众活动时间、地点、主题,避免由于通知不到位,而导致人们错过活动。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方式。对活动现场进行同步直播,让无法到现场参加活动的受众,进入直播间同步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方法更容易提高受众的满意度,确保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顺利完成。最后,将活动的录像资料保存下来,方便人们随时回放,更能体现出社会教育活动的意义。目前,大部分博物馆还设置了独特的APP,下载官方APP可以第一时间利用各种电子移动设备来掌握活动消息。与此同时,各大博物馆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以便于共同研究出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方案。

五、结语

影响社会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因素有很多,如财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制度不全面等方面。博物馆想要创新社会教育活动方案,解决资源不均等的问题,应当先与社会其他组织建立多元合作机制,要以政府为导向,与教育机构合作,以素质教育为发展方向,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应当以公平性为基础展开管理,通过管理机制为均等化教育提供基础支持。并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激发人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这需要博物馆组建专业的教育团队,方便专业化、系统化地展开社会教育指导工作。此外,可以融合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工作平台,最大限度的保证教育公平,扩大文化教育的范围。

参考文献:

[1]闫朝阳.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教育职能研究[J].文存阅刊,2020(4):159-160.

[2]張建.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6):138-139.

[3]毕祯,马建华.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与资源探索研究——以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为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7-120.

[4]孟繁宏.谈博物馆社会教育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结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63-64.

[5]彭依彤.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社会教育策略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6):136-137.

作者简介:李雪峰(1976-),女,回族,甘肃张家川人,大专,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档案管理和社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
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