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G:重塑企业价值

2022-07-07方晋夏天

中国名牌 2022年7期
关键词:金融理念绿色

方晋 夏天

自2004年明确提出以来,ESG理念已经成为一股全球性的潮流。从资产规模看,根据晨星数据统计,2021年12月,全球ESG基金总资产已达到2.7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6%。全球投资界,包括美国和欧洲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贝莱德和东方汇理,都已在积极布局ESG投资。从行业标准和规范看,近期合并成立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正在研究ESG国际准则,将融合、引领目前繁多的ESG标准和准则,降低披露成本和数据成本。从制度与政策看,目前许多全球重要经济体已形成ESG政策法规体系,如欧盟已实施《欧盟分类法》《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即将通过《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形成从分类到披露的完整政策体系,规范整个投资产业链。

ESG理念在金融、社会、监管领域普及如此迅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时势。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各个层面都形成了共识。企业的消费者、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都要求企业公开披露并管理其外部性,外部监管者也通过加强监管将商业活动的外部性内化。二是ESG框架本身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对实践有清晰有力的指导意义。ESG为企业、投资者、监管部门提供了较清晰的理念框架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和工具,用以识别、内化经济行为的外部性,并将其应用于企业治理、投资、监管当中。

中国在ESG领域也有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在政策层面,中国已经形成了绿色金融、碳交易等与ESG强相关的制度,ESG作为一个政策概念也已经进入监管部门视野。ESG信息披露、评级、投资的产业链条的各个主体逐渐丰富,ESG投资市场已初具规模。

绿色金融在“十二五”期间萌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指引陆续发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多地启动。“十三五”规划将绿色金融正式纳入五年规划文件。2016年起,随着《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陆续发布以及碳交易市场区域试点的扩大,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和碳交易市场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从区域性转向全国性,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初步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监管方面,我国还没有系统性的ESG信息披露规范,ESG披露以自愿原则为主,开展引导和培训。强制性披露要求局限于环境信息。2021年2月,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价标准体系”。国资委也于近期成立了社会责任局,职责包括“抓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国ESG市场有良好基础,发展迅速。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9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的统计,2021年,ESG公募基金规模从2020年的2000余亿元增长至5492亿元,产品数量扩大至三百余支。2021年,A股和H股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的公司约占25%。国企央企上市公司披露比例更高,达到45%。2021年,77家大陆地区投资机构已签署了联合国负责人投资原则(UNPRI),总数较2020年增长48%。万得、商道融绿、妙盈科技、华测、盟浪等本土数据和评级提供商也在快速布局市场,推出ESG、碳中和等主题的数据服务和指数产品。

对于我国市场,ESG仍是新事物。ESG市场的建设需要政府提供激励和约束,需要企业遵循披露标准提供数据和标的,需要多元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从而形成价值链。链条的各个环节是双向的,企业披露信息时,也在帮助监管部门和标准制定者迭代披露准则;投资者在使用数据和评级时,也在筛选数据来源和方法论。

对于中国,ESG投资有着重要意义。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名义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达成“双碳”目标、实现2035现代化目标和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大量投资,仅靠公共财政无法满足,必须要撬动社会资本。这需要经济全面转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ESG政策体系可以引导和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当前,ESG也成为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的核心话语,在实施碳边境税、金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形成ESG政策体系也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贸易和全球金融治理。

从企业的角度看,ESG的主流化意味着社会已经对企业运作的外部影响有了新的认识,对企业的价值有了新的评估标准。近年来,ESG风险暴雷案例已不计其数,反映出商业投资领域贯彻ESG准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许多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重视ESG绩效的企业通常更受市场青睐、有更低的融资成本,企业经营也更稳健。投资机构的ESG资产组合比非ESG资产组合通常表现出更稳定和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当前,我国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我国监管部门已提出设立ESG评价标准体系,证监会也在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中纳入ESG。企业必须适应新的价值体系和监管要求,在管理自身价值时充分考虑业务对外部相关方的影响。

这对企业有两点启示:首先,领导者应重视ESG,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共识,设立相关治理架构,重塑企业文化,改进企业管理。其次, ESG不只是避雷,ESG理念框架不仅仅包括风险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影响增量,即新业务、新投资。企业战略决策也要充分考虑ESG因素。

企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ESG与我国倡导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增长和“双碳”目标等战略高度一致,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有力工具。我国已有丰富的实践和政策基础,相信在多方協作下,中国企业能够把握好ESG理念所提供的机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方晋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天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公共关系部项目主任 )(编辑/吕天骄)

猜你喜欢

金融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P2P金融解读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