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形成背景及当代启示

2022-07-06王文华

客联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启示背景

王文华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突出优势是善于创新勇于创造,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在早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革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它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也不同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中国式革命道路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对我们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创造更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国式革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启示

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形成,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奇事。”也是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式革命道路通过社会实践,清晰的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内涵和本质。

一、中国式革命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国式革命道路,是在国内反动政府疯狂打压和迫害、国际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掠夺的野心越发膨胀的双重困境下,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一)国际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开始了疯狂的对中国的殖民和掠夺,不仅瓜分中国土地,还通过威胁恐吓控制旧中国政府来压迫中国人民,广大中国人民背负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过的及其艰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虽然属于战胜国一方,但由于当时中国依然处于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国力不强,帝国主义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只把中国当作是一块被他们随意瓜分的肉。不尊重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权力,公然将从战败国德国手中夺回的中国土地划分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导完整和主权。同时也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领土的野心,日本帝国主义更加放肆的谋划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极大的危险。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结束了旧军阀的分割局面,但却被蒋介石、汪精卫窃取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依附美日帝国主义。国民党政府依然延续着之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背负巨大债务。美英日等帝国主义也更加放肆的通过国民党政府加强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日益膨胀,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开始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那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翻身作主的希望只能落到中國共产党身上,而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革命实践中,最终找到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即中国式革命道路。

(二)国内背景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施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党政府窃取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为了对抗国民党政府的屠杀和迫害,也为了掌握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决定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对抗国民政府的压迫。

“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多次武装进攻城市的斗争。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加上起义部队内部情况复杂,战斗经验不足,几次攻占城市的武装起义都以失败告终。这期间,毛泽东到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武装进攻长沙,但在战斗中却遭到敌对势力的顽强抵抗,起义队伍严重受挫,在占领长沙无望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毛泽东带领剩余部队向井冈上方向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毛泽东认真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而红军实力较弱且军队建设经验不足,又缺乏强有力的后方支撑,一旦战斗失利,没有固定去处可以供革命军队休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起义部队一旦被敌军紧咬不放,就没法获得发展时间和空间,甚至有可能遭致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难以完成革命大任。

因而,在转移过程中,一方面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红军的绝对指挥权,加强红军内部管理领导层面的建设,增强军队内部的团结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在敌我力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要保存革命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建立革命根据地。即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革命道路,即中国式革命道路。

二、中国式革命道路不同于其它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中国式革命道路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一种形式,但它既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计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也不同于前苏联的革命道路,它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一)不同于马克思主义预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方式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武装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二是预计无产阶级革命将首先在德国及周边几个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即无产阶级革命爆发及取得胜利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且要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并取得胜利,构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管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符合第一点,即都是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旧社会的统治。但俄国的“十月革命”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革命方式理论的第二点,即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并取得胜利的预测。俄国及中国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落后、封建势力比较强的社会背景下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较落后、封建势力比较强的社会背景下爆发的,因而在具体革命路径革命方式上与马克思、恩格斯预计的会有出入,甚至远远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能认识到的革命道路。

中国式革命道路,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又结合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预测,体现了自己的创新之处,是在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不同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属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既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理论,但又都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在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因而,二者都是立足于本国的革命实际的基础上,创立了适合本国革命需要的革命道路。俄国资产阶级政府武装力量相对薄弱,而城市工人武装力量较强,以列宁为首的俄共领导人选择了先夺取大城市,以大城市为中心,继而解放全国的革命道路。毫无疑问,这样革命道路是适合俄国国情的,所以推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迅速发展并取得最终胜利。

部分中共领导人早期正是学习俄国的革命方式,主张中国也应采取先武装夺取城市,以城市为中心,继而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革命方式,但事实表明,这一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在总结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符合中國革命实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俄国式城市中心道路与中国式革命道路,好比是亲兄弟的关系,同父母所生,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时代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只是诞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俄国式城市中心革命道路是建立在俄国的具体国情基础上、适合俄国革命发展需要的道路,中国式革命道路,是建立在中国的具体国情基础上、适合中国革命发展需要的道路。

三、中国式革命道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民族文化相交融、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念武装自己

中国式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代领导人,之所以能够选择这么一条切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就在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念武装自己。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的理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样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开拓创新的前提条件,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创新就会偏离最终目标,而未能展现出最大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的创新,才能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展现出巨大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二)突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

中国式革命道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破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但并没有教条式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照搬过来,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和信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寻找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突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必须突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但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并不是教条式的照搬照抄,而是要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属于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社会,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描述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不但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还要科学对待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抄过去的成功经验,而是要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

(三)以实践为基准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最大特点就是立足实践,坚持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使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持,也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只有立足实际,为现实实践服务,这种坚持才是科学的坚持,才能实现科学理论真正价值。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但更要立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以实践为基准,以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产主义为目标,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创造有利于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理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勇于开拓,大胆创新。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任务更加艰巨,仅靠简单的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够了,必须要立足新的实践,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创造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都培炎,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136,第4期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启示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