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版本不断在演变

2022-07-06钱超尘

华声文萃 2022年9期
关键词:医书灵枢刻本

钱超尘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成于战国至秦汉间

《黄帝内经》内容成于战国至秦汉间,为时人总结旧说而成,具体编撰者难以稽考。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的一个论文集。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取重于世。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素问》与《灵枢》历来被认为是《黄帝内经》的两个组成部分。《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内经》十八卷。”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在所著《伤寒杂病论》序文中开列参考书目,其中有《素问》《九卷》,后人一般认定此二书即《黄帝内经》。魏晋时,皇甫谧又提出:“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素问》九卷,八十一篇。内容广博而深奥,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举凡养生气功之理论;人与自然相参相应之学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预防思想;阴阳五行及气运对中医理论之指导;脏象学说及脏腑经络临床辨证之规律;以脉学为主而又望聞问切全面论述之诊断;针砭灸摩、汤液醪醴之运用;治病求本统领下之标本缓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治则;对咳、疟、痹、风、厥、痿及热病、奇病等具体疾病之认识等等均有较详之论述。

历朝历代版本不断在演变

汉以后,《素问》单行,独立成书。《隋书·经籍志》著录“《黄帝素问》九卷”。《素问》一书的早期传本已佚,流传至今多为注本。最早作注者为南北朝人全元起,其时《素问》已经散佚一卷,故《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素问》全元起注八卷”。全氏注本南宋以后失传。

唐代宗宝应元年,王冰在全氏注本基础上,重新整理、注释、补缀、编次,历时十二年而成书。王冰注本析为二十四卷,计八十一篇,流行于世。宋仁宗嘉祐年间,校正医书局林亿、高保衡等人奉敕对王冰注本《素问》加以校勘,正谬误六千余字,增注二千余条,并由政府刊印颁行,其规模之大、质量之优,前所未有,故为历代医家所珍重。该本亦成为后世《素问》各种版本之祖本。

王注林校本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演变,宋、金、元时期形成两个版本系统,即二十四卷本和十二卷本。明、清之际,又出现多种不同卷数的校注本,其所宗均未出王注林校本范围。《素问》王冰本的流传,现存最早的刻本为金刻残本,尚存11卷,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十二卷本。明代有几个刻本:正统道藏五十卷本,熊宗立种德书堂仿元本重刻十二卷本,嘉靖二十九年顾从德影印宋刻本,嘉靖年间赵简王朱厚煜居敬堂刻十二卷本。清代咸丰二年钱熙祚守山阁本。这其中以顾从德影印宋刻本最为精善。

《灵枢》又称《灵枢经》,最早称《针经》。《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相当于自我介绍。后来又称为《九卷》,晋皇甫谧复又称之为《针经》,再后又有《九虚》《九灵》《黄帝针经》等名。《灵枢》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等内容。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灵枢》早期为九卷,八十一篇。《灵枢》历史上又曾被称《针经》和《九卷》。《九卷》的名称最早见于《伤寒论·自序》。

《针经》的名称,最早见于《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明·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注云:“此亦历解《针经》之辞也。《针经》者,即《灵枢经》也。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中,有先立《针经》一语,后世皇甫谧,易《灵枢》为《针经》之名,故王冰释《素问》、宋代成无己释《伤寒论》宗之,己各医籍皆然。”《九卷》这一部书,晋代,皇甫谧称之为《针经》;到了唐代,出现了一部内容与《针经》相类似的书,王冰称之为《灵枢》。《针经》在北宋初年早已亡佚,当时只存有《灵枢》,所以高保衡、林亿等校正医书的时候,他们进书表中所列举的书名只有《灵枢》而没有《针经》。当他们校正医书的时候,即公元十一世纪中期,《灵枢》虽然存在,但业已残缺了许多,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书。《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神气乃平”句下的校正说道:“据今《素问》注中引《针经》多称《灵枢》之文,《灵枢》今不全,故未得尽知。”

到了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高丽献到医书,里面有一部九卷的《黄帝针经》,皇帝下诏颁布天下,然后中国方才又有一部完整的《针经》(《宋史·卷一十七·哲宗本纪》。文中说道:“元祐八年正月庚子,诏颁高丽所献《黄帝针经》于天下。”现今存在的《灵枢》即是高丽所献《黄帝针经》的版本。

《灵枢》的单行本最早南宋·史崧于绍兴25年刊刻的,他将其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增修音释,编为二十四卷,名为《灵枢》,成为了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灵枢》版本,后人再未改动。元代主要有胡氏古林书堂《新刊黄帝内经灵枢》刻本,明代最有名的是成化八年,熊宗立种德堂以《黄帝素问灵枢集注》元本为底本重刻的版本,还有赵府版本中居敬堂刊本。这些版本中以“熊本”错讹较少,流行较广。

(摘自《中医学报》)

猜你喜欢

医书灵枢刻本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神医的秘方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采采卷耳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