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网络直播教学中课堂互动行为研究*

2022-07-06

智库时代 2022年28期
关键词:言语编码维度

朱 琼

(江苏开放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加速了教育的智慧化与移动化,使学校教学走出校园和教室,挣脱了物理限制。过去两年目睹了教育界与整个社会对在线教学最为多元化、多方位的探索与实践,一时间似乎一切皆可线上。在各种线上教学模式中,直播最受学生喜欢[1]。网络直播教学是指“以网络直播技术为支撑,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的线上学习活动”[2]。

直播教学中,主讲教师按既定课表借助直播平台进入网络虚拟教室,进行实时同步教学与互动[3]。“网络直播教学师生时间同步、临场感强、互动性高”[4],能更好地模拟现实课堂,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沉浸感。相较于网络在线课程、录播课程等线上教学形式,直播教学最为贴近线下真实课堂,符合学生课堂学习习惯,而其呈现的人、环境、技术、资源间的互动又不同于线下课堂。目前对于直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和设计,网络直播课堂中的互动行为存在着怎样的特征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课堂互动行为分析

早在1970年美国学者弗兰德斯提出了一套包含教师言语行为、学生言语行为以及沉寂这三大类别的课堂互动分析系统FIAS(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下有10类互动行为编码[5]。但是FIAS系统中对学生行为的重视严重不足,有悖于“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关于“沉寂”的类别也未加区分。而且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课堂互动行为也更多样化,顾小清等将课堂教学中的“技术使用”纳入编码类别中,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6],但是18类的编码,导致观察记录繁琐,编码结构过大,影响了矩阵分析功能。基于此,方海光等再次修订了ITIAS编码系统,提出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mproved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iFIAS),并同期开发相应的支持工具集[7]。韩后等又对ITIAS进行了改进,进一步细化人与技术的互动[8]。张屹等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教室这种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互动编码系统,提出了包括10个言语行为、8个技术互动和2个沉寂行为的分析系统[9]。该编码表维度更为全面,故本研究将以其为框架设计来源,在结合本文研究目的作出调整后用来分析网络直播课中的互动行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案例是我校“大学英语B”第一单元直播课,时长90分钟,授课对象为软件技术专业一年级一个37人的行政班。该课程前两周为线上课程,后13周为线下课,每周两次课,每次90分钟。本研究选取其中一次线上课为案例,分析网络直播课中的互动行为。

本次课程话题为“What does he look like?”,以听说为教学重点,通过课前热身、话题导入、讨论、问答、成果展示及线上随堂测试等形式开展言语技能的实操与巩固,以将语言文字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正式授课前,教师已以文字形式告知学生网上学习纪律与内容,而且师生在以往学期已有过网络直播教学和学习经验。本次课借助ZOOM云会议、学习通、QQ群完成远程在线授课与互动,是高校中比较典型的网络直播课工具组合模式。课例为一次真实寻常的英语线上直播课,作为个案分析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对了解直播课中互动行为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课堂视频是记录教学过程的有利工具,可回溯性强,提高了研究者课堂观察准确性和效率,被众多学者采用[10][11]。本研究对时长90分钟的课堂回放,按教师、学生的言语行为及沉寂、技术情况这几大类别进行编码,穷尽式记录课堂互动行为数据,得到各类行为编码次数和比例。

量化分析结束后,随即对疫情期采取直播线上教学的教师发起问卷与访谈调查,主要了解其对网络直播在线学习环境下课堂互动行为的感知与看法,为量化研究提供解释,丰富研究数据。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Cronbach apha系数为0.944,信度良好。访谈以访谈提纲为基础进行,为半结构化式,通过微信语音连线进行,访谈时间人均15分钟左右。为了便于后期回顾及文字转录,访谈过程在受访者知晓并同意的前提下被录音。访谈提纲从课程总体感受、教师/学生言语行为维度、人与技术互动维度以及沉寂维度开展,受访者提到这些维度之外的相关角度时,研究者也会跟进询问。

四、研究发现

根据编码系统对时长90分钟的课堂视频进行互动行为分类后,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本部分将从言语行为、技术行为和沉寂三方面汇报、讨论所获数据。

表1 网络直播教学中课堂互动行为编码结果(次/%)

(一)言语行为

言语维度下教师言语行为占总互动行为的45.67%,学生言语行为占19.72%,占比相差巨大,这说明直播课堂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学生话语度欠缺,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不符。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65.3%的学生认为直播课时言语互动不足。造成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讲授”行为达89次,占比30.80%,说明课例中教师以讲解课程内容为主。回顾录屏发现,虽然该次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听说,但是教师对听力文本的句法、词汇分析较多,更是补充了多个句型供学生口语对话练习使用。这个特征与学生的口语水平有极大关系,该班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及格,听说能力更为薄弱,访谈中不少师生都有“英语很差”“听不懂”“没考听力”“说不出来”等表述。

教师提出问题有14次,11次为开放性问题,3次为封闭性问题,“主动应答”的学生言语行为是43次,占比14.88%,说明直播课中师生互动较为频繁。课例中,教师在课前热身和话题导入中设计了话题度很高的话题“偶像”,成功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纷纷在直播聊天区和教学平台讨论区发言。访谈时有学生表示“回复帖子时感觉更自由,不像上课时讲话那么紧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说明在网络空间学生表达欲望更强更自在,但是翻看他们的发言会发现这些“应答”内容大多浅显,有时跟主题相关度不高,还有很多是汉语或者表情回帖,各发言之间相互独立,“学生评价”行为仅有一次,“交流讨论”多是分享一个新闻链接。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以文字应答时多用手机进行,文字录入慢,表达效率低,等自己回复完又要进行后续的学习,来不及爬楼查看别人回帖,而且众多回帖同时涌现易造成帖子被淹,不被关注,造成生生言语互动匮乏。针对47次的“应答”行为,教师10次的评价行为也是非常不足。回看录屏发现教师对讨论回帖和聊天区的信息反馈不足,而且反馈信息多为笼统的肯定,缺乏细节,评价质量与深度都有待提高。

(二)技术行为

线上直播学习模式完全依托于网络空间,需要在网络支撑下借助教学管理平台、直播平台、即时通讯工具等开展,要求师生对这些技术工具极为熟悉。师生技术交互中,教师“演示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占比最高,分别为19.03%和4.50%,其他形式的互动行为发生频次较少。这一失衡跟言语维度下“讲授”占比过高有直接关系。回顾课堂视屏发现,教师与技术的主要交互是展示讲解课件上的学习内容,学生主要是浏览学习这些内容。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虽然该课例形式上采取了线上直播模式,但是课堂内容安排与传统课堂区别不大,教师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还没有实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设计,更侧重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

然而,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也有了监测学生学习行为的时间,例如通过查看“问卷、测试”提交结果,进行“学况”的实时追踪。此类互动需要在不同的技术工具中进行切换,增加“工具切换”行为。这些行为虽然频次低,但是相较于线下课堂还是进一步增加了技术互动种类,方便老师精确了解难点,把控上课节奏,了解学生学习进展与结果。

教师“展示学生成果”和学生“分享展示”行为最少。这一点主要是由于本次课以听说为主,学生两次进行口语展示,教师两次展示测试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访谈中教师表示连线等待、网络延迟、杂音等情况使得成果展示比较耗时,自己在邀请学生做展示时会有顾虑。

(三)沉寂

本次直播课中共出现18次沉寂,其中消极沉寂10次,高于积极沉寂。直播教学在网络条件下利用移动设备或者电脑进行,对网速、设备要求很高。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时期,全国高校普遍采用网络教学,服务器速度、网络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连续性和师生的上课情绪。受访学生表示遇到卡顿、杂音时自己会选择暂时溜号,去做点别的事情。教师认为消极沉寂会让自己着急、压力增大,思路受影响,可以说网络崩溃是网课人的噩梦。学生虽然想着等网络清晰流畅了再认真听,但是实际上很难瞬间进入状态,而且一不小心就错过内容,经常发生“讲到哪里了”的灵魂拷问。由此可见消极沉寂对师生都有不好的影响,导致走神、思绪中断,让学习成效大打折扣。

“积极沉寂”留给了学生练习、思考、笔记、浏览的时间,对调节学习节奏很是关键。时长得当,环节安排就松紧有致,有利于任务完成;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时间浪费,增加学生跑神机会;时间过短则会加快上课进程,给人紧迫感,导致思路中断,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使其变成答案等待者。访谈中,学生提到“直播时留的思考时间比在课堂上短”。这点可能是因为脱离了实体空间,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无法达到“尽收眼底”的效果,而且线上问答都要借助连线或文字录入进行,教师在提问时对得到回答的期待变低,下意识地缩短了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

五、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限于精力只分析了一次90分钟的课例,该次课以英语听说为主,受教学内容约束,对互动行为种类有所影响,因此可以增加样本数量,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和分析结果的普适性。另外,本研究仅是从言语、技术、沉寂三个维度分析了网络直播学习环境下的互动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互动行为都是有效且有益的。哪些是有效互动?哪些是无效互动?互动深度如何?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值得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言语编码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生活中的编码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Genome and healthcare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