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情况分析

2022-07-06秦三利齐江华张仲男马佰菁林静石昕丁颖张渊厚

甘肃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证型甘肃肝癌

秦三利 齐江华 张仲男 马佰菁 林静 石昕 丁颖 张渊厚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射频消融、介入、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中医药可提高患者疗效,延长生存期[1,2],提高生活质量。肝癌在甘肃地区的发病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的第4 位,是本地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3]。本文运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及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6 年~2020 年国内外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甘肃地区肝癌中医药治疗方面的临床文献进行年度分布、作者及主要学术团队、来源期刊、用药情况等分析,借以了解肝癌在甘肃地区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思路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以2006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及MEDLINE 等数据库检索平台进行检索;检索策略:[主题=(肝肿瘤(Liver Neoplasms)or肝癌(Liver cancer)or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nd(中医药/中药/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r 中医适宜技术(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and[单位所在省市=甘肃(Gansu)]and[发表时间=2006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导出检索结果至Endnote 管理软件,剔除重复发表、无作者、无全文、个案报道、实验研究以及综述性文献,确定纳入的临床研究型文献。

1.2 方法 按照设计好的Excel 表格,通过阅读全文提取文献的详细信息,再利用SPSS 17.0 对文献发表时间、来源期刊、中医证型、治则治法以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CiteSpaceV 软件对作者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探讨学术团队及研究主题。

2 结果

2.1 文献年度分布 经去重与筛选,获得文献33 篇(包括临床论著29 篇、科技成果2 篇、硕士学位论文2篇),其中2006 年3 篇,2008 年3 篇,2009 年5 篇,2010年6 篇,2011 年2 篇,2012 年3 篇,2013 年2 篇,2014年1 篇,2015 年2 篇,2016 年2 篇,2017 年2 篇,2018年1 篇,2019 年1 篇。

2.2 核心作者候选人及学术团队的筛选 主要依据普赖斯公式(式中Mp 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Npmax 为发文数量最多作者的发文数)筛选核心作者候选人。发现作者发文最多的为9 篇,计算Mp=2.25,按照取整原则Mp=3,即发表论文≥3 篇的作者可视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共提取出78 位作者,其中核心作者候选人11 位。应用Citespace 软件对全部作者及发表论文≥3 篇的核心作者候选人进行可视化显示,得出作者合作网络图(图1,图2)。可以看出,甘肃地区主要有两个学术团队,即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现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 医院)燕忠生团队与张百红团队,团队发文量分别为9 篇和3 篇,分别

图1 全部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图2 发文量≥3 篇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3 期刊来源 33 篇文献中,29 篇为期刊论文,刊载于23 种期刊,其中《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研究》《健康必读》及《甘肃医药》6 种期刊载文均为2 篇,其余18种期刊载文均为1 篇。23 种期刊中14 种为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期刊或中国科技论文占文献总数的27.27%和9.09%。燕忠生团队主要探讨不同组方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TACE、射频治疗、热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症状、体征、化疗毒副反应、生存质量、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张百红团队主要探讨中药(中药处方=基本处方+辨证用药+抗癌用药)治疗联合TACE±全身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及临床收益率的影响。统计源期刊(CSTPCD)或北大核心期刊,载文17 篇,占比58.62%,省级期刊9 种,载文12 篇,占比41.38%,见表1。可见文献的期刊分布虽然比较分散,集中程度相对较低,但近2/3 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说明这些论文质量及研究价值相对较高。

表1 2006~2020 年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文献的期刊分布

2.4 对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 合并及提炼关键词,得到了45 个规范的关键词,全部关键词及频次≥2 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图4。可以看出,本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研究主题主要为中医药(含活血化瘀类中药、

图3 全部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4 频次≥2 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2.5 中医证型及治则治法分布 涉及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聚毒型、肝阴亏虚型及气虚血瘀型5 种常见中医证型,各证型出现频次均为1 次;涉及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理气通络、补血柔肝、清热解毒等14 种治则治法。

2.6 中药应用情况

2.6.1 中药方应用情况。共涉及39 种中药方,其中煎康艾注射液静滴等)联合TACE 对中晚期和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生存质量影响以及对TACE 术后毒副反应影响的研究。服中药方剂10 种,口服成药3 种,静脉注射液5 种,介入治疗中药4 种,外敷中药方1 种,其他自拟方16 种。中药方分布情况见表2。其中古圣Ⅰ号、古圣Ⅱ号、裴氏肝癌方、裴氏软肝消痞丸及裴氏胆胰颗粒均为裴正学教授经验方,累积应用频次6 次,占比15.00%。

表2 2006~2020 年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文献中中药方分布

2.6.2 不同中医证型用药。研究涉及的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聚毒型、肝阴亏虚型、气虚血瘀型肝癌应用的中药方剂分别为:柴胡疏肝散加减、复元活血汤加减、茵陈蒿汤加减、一贯煎加减及康艾注射液。

2.6.3 内服中药应用情况。涉及内服中药99 味,应用275 次,每味中药平均使用2.78 次。依累计频率达75.00%,相对频率从高到低为:半枝莲、柴胡、白术、黄芪、茯苓、丹参。累计频率达50.00%以上的数据见表3。

表3 2006~2020 年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文献中常用中药分布

2.6.4 外敷中药应用情况。涉及外敷中药21 味,应用24 次,每味中药平均使用1.14 次,其中乳香、没药、莪术分别应用2 次,半枝莲、白芥子、蟾蜍、冰片、海藻、附片等应用各1 次。

3 讨论

甘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基础条件低于东南沿海地区,但肝癌发病率较高[3],且肝癌起病隐匿、进展快,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而中医药在控制肝癌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防止复发转移、增效减毒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肝癌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方法。

裴正学教授及其团队是甘肃地区中医知名专家团队,尤其在肝癌的诊治中具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治疗特色,其研究成方“裴氏方”得到临床推广应用。但从文献研究结果发现:①本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学术团队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燕忠生团队与张百红团队,其中燕忠生研究团队发文最多,占文献总数的27.27%;②在39 种中药方中,古圣Ⅰ号、古圣Ⅱ号、裴氏肝癌方、裴氏软肝消痞丸、裴氏胆胰颗粒累积应用频次6 次,占比15%,虽均为裴正学教授经验方,但研究者并不全部属于一个研究团队[4-7],可能与限于本研究时效性、不同医生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分享有关。

关键词或主题词是对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与凝练,可以反映某领域的研究热点[8]。本研究依据从文献中提炼的高频关键词的可视化结果结合主要学术团队研究方向与论文实际情况,较为客观地总结出近15 年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方面的一些热点:①中医药(含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类中药、康艾注射液等)联合TACE、射频治疗、热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②中医药治疗对TACE 术后毒副反应的影响;③中药(基本处方+辨证用药+抗癌用药)联合TACE±全身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及临床收益率影响,均证实中医药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价值。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辨证分型是辩证论治的基础,正确的辨证分型才能指导正确用药,提高疗效[9]。目前对肝癌中医证型及治则治法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使临床医生的中医辨证结果参差不齐,治法方法迥异,最终影响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甘肃地区肝癌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聚毒型、肝阴亏虚型及气虚血瘀型,常见的治则法治包括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理气通络等,与其他研究者结论相似[10,11],且与现行卫生部颁发的《新药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接近,提示本研究结果可信,且可为肝癌中医证型辩证标准提供借鉴,有利于临床中肝癌证型进一步规范化研究。

部分研究者概括总结了肝癌的用药规律,如邵峰[12,13]研究显示,运用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时,内服方中常用黄芪、党参、茯苓、白花蛇舌草、白术、白芍、半枝莲、柴胡等;外敷膏方中,除辅料外,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茯苓、当归,其次是熟地黄、白术、黄芪、甘草、莪术、麦冬、白芍、阿胶等。向彩琼等[14]研究显示:中药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时,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分别是冰片、乳香、没药、大黄、延胡索、蟾酥、莪术、马钱子、血竭、雄黄、三棱、丹参、天南星、麝香、白芷等。本研究显示,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内服方中单味中药应用频次从大到小依次为:半枝莲、柴胡、白术、黄芪、茯苓、丹参、党参、郁金、白芍、白花蛇舌草、莪术、甘草、三棱等,在药物的选择上与邵峰的报道类似,但在应用频次上略有差别,其中黄芪、白术、白芍、党参、甘草均是益气健脾药,丹参、郁金、莪术、三棱是活血化瘀药,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是清热药,柴胡是解表药,茯苓是利水渗湿药,体现出治疗上重视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及利水渗湿等治法的特点。外敷方中主要应用莪术、没药、乳香、白芥子、半枝莲、冰片、蟾蜍、附片、海藻等,与其他研究者结论不全一致[14],其中莪术、没药、乳香为活血化瘀药,半枝莲为清热药,这两类药物在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中使用较多,冰片作为开窍药,可促进配伍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

总之,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多运用补虚药,揭示出原发性肝癌“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辨证特点以及注重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等治则治法,这些为中医药治疗肝癌提供了证据支持。但由于限于文献数量及研究时效性,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相对偏少,文献覆盖不够全面,名家经验、实验研究尚未纳入到本次研究中,下一步将扩大文献量,结合共词聚类分析、专家问卷等方法对肝癌中医药治疗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优化肝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及借鉴,更好地服务临床,使患者更大获益。

猜你喜欢

证型甘肃肝癌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甘肃卷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