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镜与可持续发展(上)

2022-07-06吕建中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眼镜视力发展

文 吕建中

生产和加工一副镜片耗水量多少?耗电量多少?产生废弃物有多少?可折算为碳排放量有多少?

通过了解一些企业的原材料使用及生产加工情况,我们发现,生产和加工一副镜片大约消耗10~12升水,耗电2~3千瓦时,产生的废弃物是镜片重量的20倍以上,碳排放量在10公斤以上。每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眼镜生产出来。如果以中国轻工业信息网数据为估算依据,仅丹阳一地,每年制造超过3亿片镜片(占全球总量一半),把全球镜片生产总量叠加在一起,来推算生产这些眼镜的年耗水总量、年废弃物总量、年碳排放总量,将是以百万吨为起始计量单位的巨大数字,耗电量相当于以千万级人口计的年供电量总和。一副小小的眼镜,与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息息相关。

我们身边有多少人需要借助眼镜的帮助才能更好地看清世界?有多少人需要防护眼镜以避免受到光线的干扰?有多少人正在把配戴眼镜作为个性化享受生活的时尚需求?

据《2022-2027年中国隐形眼镜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对视觉健康以及时尚需求的提升,人们对获得良好视力、保护眼睛、眼镜装饰的需求不断提高,其中,全球视光矫正的需求庞大,是支撑眼镜市场基础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移动设备渗透率及使用时间、消费者不断增强的视光保护意识、对于眼镜消费的新理念等,形成了全球眼镜市场继续扩张的动力。据全球调研机构 Statista 数据显示,2014 年至今,全球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从 2014年的1131.7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256.74亿美元。2020年,全球眼镜市场规模达到了7498亿元,亚洲地区眼镜产品市场销售额占比接近30%。排除疫情影响因素,这一规模增长趋势保持良好。预计2026年将达到95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5%。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无论是针对保护环境生态所做的努力,还是针对人们美好生活而不断创造和提供解决方案,行业和企业、产品和方案、创新和发展,所有这些我们的日常工作目标都锁定在同一个方向上——与视觉健康、视觉美好紧密相关的人类福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眼镜市场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

在世界范围内,近视是最常见的视力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首次发布《世界视力报告(World Report on Vision)》,全球有26.2亿人近视,其中3.12亿是19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近视人口在2050年将突破50亿。近年来,中国近视发生率呈爆发式增长,近视人口已逾6亿,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者逾5000万,近视低龄化趋势更是触目惊心。国家卫健委2019年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达14.5%,小学生达36%,初中生达71.6%,高中生达81%。随着后疫情时代电子屏幕使用时长的增加及户外活动的减少,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愈发严峻。据教育部对九省份的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1~7月半年间的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

未矫正近视以及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已成为世界性的视力健康危机,对人口素质、人民福祉和社会发展危害巨大。近视低龄化造成病程延长,致使人群中近视程度的分布日益向高度近视演变,进而产生各类眼底病变,导致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变性等,严重者甚至有失明风险。眼健康水平是衡量整体社会进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未矫正近视和高度近视是实现人民福祉的重大障碍。目前,全球视力损害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也是集中在贫困的社区,视力损害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人能获得资源的平等度。据《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2021年2月17日发表的《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显示,女性和男性相比,视力损害的程度更加严重。视力损害不仅影响当代,也会危及下一代,对社会经济、安全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北京大学健康发展中心主任李玲教授撰写的《国民视觉健康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每年由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高达6800亿元,约占GDP的1.3%。

澳大利亚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球老花眼发生的普遍程度正在加剧,2020年,全球老花眼人口增至14亿。老视(俗称老花眼)深深困扰着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老视出现的年龄正明显提前,据统计,大多数人在38岁左右眼睛会“老花”,发病高峰是在42~44岁,几乎所有患者在52岁时都会出现老视症状,发病率接近100%。相关数据显示,中国35岁以上人口中,老视人群达3.9亿。然而,大部分人对老花缺乏正确认识,不会主动寻医,通常不配戴或随意配戴老视镜,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晶体加速老化,增加了中老年众多疾病的发生概率。老视导致眼疲劳、眼酸、眼痛、眼干涩、多泪、视物模糊、恶心头痛等症状,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为正在工作岗位、担当重任的中年人带来无尽烦恼。《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中指出,视力缺陷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白内障和老视更是当下威胁我国国民视觉健康的重要因素。

此外,视力不良也是大量的生产和生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5万人因交通事故而丧命,另有2000万至5000万人为此受伤。而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被公认为是引发道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副小小的眼镜,与消除视力障碍、获得高质量生活和幸福感息息相关。

眼镜市场与生态环境:目标是可持续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的早期觉醒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漫长的认知过程。彼时,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形成的生存环境压力下,对“发展=经济增长”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研究。1961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发展”问题的第一个决议《联合国发展十年》,提出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本身除了量的增长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质的方面有所提高和改善。

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听取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该报告从整个地球和全体人类的发展前景出发,评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呼吁各国人民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知推向可持续发展的境界。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没有使千百万人得以脱贫的发展,自然保护的目标难以实现;发展与自然保护相互依存,发展需要以呵护地球为前提”。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强调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所,发展是人类在此寓所内改善生存状况的行为,确立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2013年改为“联合国环境大会”)专门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会议审议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围绕健康、生物多样性、农业、水、能源五个主题,形成了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面向行动的战略与措施。随后,中国政府做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的庄严承诺。1994年3月25日,《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行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立法、政策、和实施行动领域;针对包括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和防灾减灾等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具体实施方案;针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议程》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作为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首要条件;针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水、土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荒漠化,防灾减灾等提出了具体措施。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召开,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了联合国倡议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UNSDG2030),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实现所有人更美好和更可持续未来的蓝图,目标提出了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包括与贫困、不平等、气候、环境退化、繁荣以及和平与正义有关的挑战。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2030(UNSDG2030)

同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峰会上通过了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向着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努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需在2030年前减少一半,并在2050年左右尽量达成净零排放,即“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也被称为中国碳达峰(Carbon Emission Peak)、碳中和的“30·60目标”。202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最新报告《与自然和平相处》,全球可以改变与自然的关系,来共同应对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污染危机,以确保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小眼镜,大世界。一副眼镜,连接着生态环境、人民福祉,连接着社会发展、子孙后代。这就是眼镜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既要不断创新,生产出消除不良实力、呵护视力健康、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帮助人们看得清晰、看得美好;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对资源的消耗;还要遵循商业道德、经营规范、法律法规,做到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上稳健运行、创造价值、立足长远。

猜你喜欢

眼镜视力发展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保护视力等
视力测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从天而降的眼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神奇的眼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