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

2022-07-06王志华陈龙锦

西北药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心室心肌

董 荣,王志华,陈龙锦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盐城 224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血流中断,造成心肌局部缺血性坏死,破坏心肌结构功能,导致急性病理性损伤发生所致。AMI患者由于心肌部分有缺血坏死现象,使得血流动力学表达异常,心肌收缩力下降,机体代谢无法得到足够的心输出量支持,使得肺循环和体循环受阻,导致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从而加重心力衰竭表现[1]。临床对AMI合并心力衰竭常进行利尿、抗凝和扩血管及吸氧等治疗,可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具有阻碍或延缓心力衰竭病情发展、调节心功能等作用[2]。尼克地尔可使体内钙离子水平下降,避免心室重构发生[3]。本研究探讨rhBNP联合尼克地尔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12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4];②心电图相应导联ST 抬高≥0.2 m V;③缺血性持续性胸痛≥30 min;④心功能基利普(Killip)分级在Ⅱ~Ⅳ级之间;⑤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⑥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近期(1个月内)有严重外伤或手术治疗史;②肝、肾及肺等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③患有全身系统性及代谢性疾病;④伴出血性脑卒中及消化道出血表现者;⑤严重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⑦中途退出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56,±s)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n=56,±s)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56,±s)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n=56,±s)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χ2/t P男∶女29∶27 30∶26 0.063 0.800年龄/岁 65.16±4.59 65.32±4.18 0.207 0.835体质量指数(BMI)/kg·cm-2 24.46±2.75 24.17±2.82 0.593 0.553心功能Killip分级 0.053 0.973 Ⅱ级/例 17 17 Ⅲ级/例 15 16 Ⅳ级/例 24 23合并症 0.392 0.821 高血压/例 21 20 糖尿病/例 19 17 高血脂/例16 19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β受体阻滞剂、抗凝、扩血管、强心利尿、吸氧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并根据情况给予介入或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5 mg)治疗:每次口服10 mg,每日服用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rh BNP(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 mg)治疗:首次剂量维持在1.5μg·kg-1,匀速静脉注射80 s,并以0.007 5μg·kg-1·min-1维持静脉注射3 h,按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压表现,若收缩压(SBP)超过85 mm Hg及平均压超过65~80 mm Hg将剂量维持在0.015~0.030μg·kg-1·min-1,行静脉泵入维持20 h。2组患者均维持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参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消除,心功能Killip分级改善>2级为显效;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好转,心功能Killip 分级改善>1 级为有效;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有恶化倾向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心功能变化: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采用Philips Sonos型超声心动仪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3)实验室检查指标:于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N 端前脑钠肽(NT-ProBNP),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水平。(4)随访预后:随访并记录患者半年内出现的再发心力衰竭、心室纤颤、心源性死亡及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56)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n=56)

2.2 心功能变化

治疗前2组患者LVEF、LVESV 和LVED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均改善,治疗后观察组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V 和LVEDV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s,n=56)Tab.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56)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s,n=56)Tab.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56)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项目 时间 LVEF LVESV/m L LVEDV/m L观察组 治疗前43.25%±4.56% 97.26±6.32 154.56±6.16治疗后 52.26%±3.79%*# 66.40±5.64*# 117.69±7.02*#对照组 治疗前 44.01%±4.15% 96.92±6.77 155.03±6.57治疗后 48.22%±4.12%* 71.06±5.78* 130.63±6.98*

2.3 NT-ProBNP、hs-c Tn T、Lp-PLA 2 及AngⅡ水平变化

治疗前2 组 患 者NT-ProBNP、hs-c Tn T、Lp-PLA2及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hs-cTnT、Lp-PLA2 及AngⅡ水平变化比较(±s)Tab.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NT-ProBNP,hs-c Tn T,Lp-PLA2 and AngⅡ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s)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hs-cTnT、Lp-PLA2 及AngⅡ水平变化比较(±s)Tab.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NT-ProBNP,hs-c Tn T,Lp-PLA2 and AngⅡ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项目 例数 时间 NT-ProBNP/(pg·m L-1) hs-c Tn T/(μg·L-1) Lp-PLA2/(μg·m L-1) AngⅡ/(pg·m L-1)观察组 56 治疗前 2 682.12±320.92 15.43±4.20 235.82±12.34 84.92±20.41治疗后 752.41±106.32*# 0.79±0.06*# 173.05±9.22*# 36.08±17.32*#对照组 56 治疗前 2 691.05±322.67 15.60±4.13 235.12±12.67 85.01±19.89治疗后 1 056.08±123.93* 1.83±0.67* 189.47±10.63* 50.33±18.39*

2.4 随访半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随访半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随访半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56)Tab.5 Comparison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half a year follow-up(n=56)

3 讨论

心力衰竭主要诱发因素为AMI,仅次于心律失常,致死率较高,相关调查显示,心力衰竭在心血管疾病中住院率达到20%以上,致死率高达30%[5]。AMI合并心力衰竭会引起血流动力学、交感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及心脏结构异常,并伴有恶性循环表现。周娟等[6]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会促使心脏负荷增加,诱导非梗死区域心肌代偿性上升,而醛固酮会加快心肌胶原蛋白合成,造成AMI患者发生心室重构,增加心肌损伤程度,从而导致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同时,AMI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呈兴奋状态,会引起心脏β1肾上腺受体密度下降,导致心肌细胞收缩性减弱,降低心肌功能,进而加重患者心功能不全症状[7]。

现阶段临床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多应用药物治疗,尼可地尔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心脏负荷下降及心肌能量上升等作用,但经临床大量实践发现,单独应用尼可地尔治疗难以达到最佳疗效[8-9]。rh BNP属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作为一种基因重组B 型钠尿肽,其生物活性、氨基酸排序及空间结构类似于内源性B 型钠尿肽,可对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发挥拮抗作用,促血管平滑肌细胞松弛,发挥扩血管、促排钠、减轻心脏负荷等作用[10]。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rhBNP 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可达到理想效果,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药物效果,这与王莉丽等[11]的研究结论相符合。鲜文[12]研究证实,rhBNP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SV 和LVEDV 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rhBNP 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肺循环及心脏负荷压力,促进心肌保护弹性及心脏血流灌注增加,改善心室功能,并发挥预防心室重构发生的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持续被激活会引起hs-c Tn T、Lp-PLA2及AngⅡ异常改变,促使心血管及靶器官出现继发性损伤,加快心室重构,导致心功能恶化加剧[13]。hs-c Tn T 在心肌损伤时在血液中常表现为高表达,临床常用于诊断缺血或非缺血性心力衰竭;Lp-PLA2会随着心功能损伤加重而上升,对预测心力衰竭发病程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AngⅡ主要因机体炎症反应而产生高表达现象[14-15]。陈良川等[16]研究证实,AngⅡ水平上升,会引起冠状动脉功能受阻,促使游离脂肪酸水平上升,加重AMI患者心肌损伤程度。NT-ProBNP 主要由心肌细胞与多肽合成引起心脏超负荷生成,不具备生物活性,会促使心室细胞proBNP基因转录与mR-NA 合成,在血液循环时产生NT-ProBNP[17-18]。本次研究中通过rh BNP 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hs-c Tn T、Lp-PLA2和An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熊三军等[19]的研究结论一致,表明rh BNP可快速清除氧自由基,纠正机体低钠与高钾血症表现,抑制心肌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表现,促进心功能得到改善,并恢复机体内分泌系统。同时联合尼可地尔可促使钙离子外流,抑制金属蛋白酶与一氧化氮合成酶,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进而达到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目的[20]。本研究通过随访半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hBNP联合尼可地尔可有效缓解心室负荷,降低致死风险,继而最大化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rhBN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心室心肌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番茄多心室形成调控的新机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起搏器周期性心室过感知现象
心肌桥是什么病?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控制心室率,有效疗房颤
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观察
尼可地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ST—T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