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枕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2-07-06孔尚军付明超赵泽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7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孔尚军 付明超 赵泽滢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针灸结合枕部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枕部推拿手法,对照组只采用针灸法,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两个疗程后,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及临床评定量标准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60.6%,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枕部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佳,重视枕部推拿手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枕部推拿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2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7--01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一般多将其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它型及混合型七种类型[1-2]。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系统(Vertebral-Basilar Artery,VBA)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以眩晕为主症,多伴有视物旋转,复视,眼震,耳聋,耳鸣,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头痛,头闷及颈项肩背不适等症状,颈部活动常受限,颈部旋转时可加重病情,眩晕症状严重甚至出现猝倒[3]。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养成,缺乏运动,饮食无规律,熬夜,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长期电脑操作等因素加快了颈椎退变速度,经临床观察,CSA趋于年轻化,发病率逐年升高[4]。自2012年9月~2014年10月,笔者以針灸配合枕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65例均为2013年9月~2015年10月,于我院针灸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在29岁~75岁之间。病程在2天~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颈椎病专题会议纪要》制定的CSA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CSA病理分型诊断标准[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CSA者;②年龄在20岁以上;③治疗前一周内停用一切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坚持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不满足纳入标准条件者;②符合纳入标准并伴其它型颈椎病;③一周内接受任何药物内服或外用者;④年龄<20岁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合并有心脑血管、胃肠道、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⑦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⑧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CSA,参照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取风池穴(双侧)、百会穴、大椎穴、颈夹脊C3-C5穴(双侧)、后溪穴(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以75%酒精常规消毒后,以1.5寸毫针(0.35x50mm华佗牌不锈钢毫针)针刺风池穴,针尖向鼻尖方向缓慢进针0.5-1寸,针刺得气后局部产生酸胀感并可向头顶颞部扩散;以1.5寸毫针快速平刺百会穴,进针0.5-1.0寸,快速捻转数十次;以1.5寸毫针直刺大椎穴,进针1-1.5寸;以1.5寸毫针直刺或向颈椎斜刺各夹脊穴,进针1-1.5寸,平补平泻;1.5寸毫针直刺后溪穴,进针0.5-0.8寸,平补平泻;风池及颈夹脊C3-C5穴左右各一组接电针仪(G6805-II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50Hz,留针30min,,电流输出量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

治疗组另用枕部推拿手法:

①颈枕部松解手法:患者取端坐位,术者于其后方,嘱患者放松,分别依序施以掌揉、指拨、拿捏、滚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手法轻柔,方向以脊柱为中心,向两侧移动,反复依序施法2~3min;术者一手扶患者前额使其固定,一手用拇指指腹点按、揉拨风池、风府、玉枕、脑户、脑空等颈枕部经穴,以鼻尖为施力方向,手法先轻柔疏散后稳重渗透,操作以风池穴为主,使患者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双手交替进行,2~3min。一手用拇指指腹行拨揉法、点按法,依序从风池、天柱、风府穴开始沿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经脉循行线施法,手法轻柔稳重,逐步施力,由上而下,直至肩背处,单侧操作,双侧交替施法5~8min;拿捏颈项部,左右交替2~3次。

②经穴点揉手法:患者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点按、按揉其双侧(或单侧)风池、风府、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内关、后溪、天柱、玉枕、脑空、百会、太阳、听宫、听会、督脉经穴以及心俞、脾俞、胃俞等背部膀胱经穴等穴位,其中风池、风府、大椎、百会、内关点按30次,余穴5次,力量深透,耗时5~8min。

③结束手法:患者坐位,采用拿法、按揉法、拍法等手法施术于患者颈肩部,共1~2 min。嘱患者注意休息,忌用高枕并保持颈椎稳定。

3疗效评价标准

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眩晕、颈痛及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

显效:眩晕、颈痛及其相关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症状,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

有效:眩晕、颈痛及其相关症状有所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药后有复发,对重劳动有影响。

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变化,或反加重。

②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及临床评定量表(2003年《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察患者的功能状态、眩晕程度、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头痛、颈臂痛、生活及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临床体征等的积分变化。

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两组均采用TCD检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颅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

TCD检查均在昭通市中医院TCD室完成,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器(德国,DWL)探测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检查前嘱患者放松心情,一般要求患者到达后休息5-10min,使其处于安静状态,稳定心率。

4结果

4.1 总体疗效评价

4.2  CSA 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4.3  CSA 临床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4.4 两组治疗前后 TCD 检查结果比较

5讨论

手法治疗 CSA 手法种类繁多,大多以运动关节类手法为主,如牵引、侧扳、倒悬等,短期内可取得良好疗效[7-8],但仍存在安全隐患。理筋类手法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也得以肯定[9]。操作部位选择在枕部是因为,枕部的伸肌群其結构与功能的完整是颈椎内源性稳定的基础,当伸肌群损害及痉挛可致相应颈椎节段失稳,活动受限,或异常活动,可表现为棘突偏歪、小关节紊乱及颈部活动受限。这种由颈肌特别是枕部伸肌群损害而促使内源性稳定结构受损加速的“向心性损害机制”更应受到重视。仅给予患者颈部肌肉层次的放松手法治疗,即刻显现的颈伸肌群体表伸展位移、载荷、柔性系数以及患者临床主诉的显著性改善。颈枕部推拿手法是通过总结临床经验而得出的临床指导类手法,以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为治疗原则。按揉手法能够改善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性能,并通过对颈脊柱稳定系统中神经系统的刺激,反射地调节伸肌群的收缩与舒张,使肌张力降低,而且手法有力又不失柔和,无特殊禁忌症,操作相对简单,危险性小,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为防止推拿意外提供了最大保证[10]。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且临床效果优于单一推拿治疗组。针灸可舒筋活血、通经活络,对病变组织的微循环进行改变,利于致痛物质及炎性渗出物在病变部位的吸收,加快体内吗啡样物质的分泌,使患者疼痛耐受力增强;推拿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效果。两者共用,可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637-1663.

[2]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

[3]赵定麟主编.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5-128.

[4]孙燕妮,王园.丽珠脑力隆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30(5): 38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8.

[7]张志国.定位托枕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08,5(11):113-114.

[8]安国俊.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17.

[9]王春林.国内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C].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2011:180-187.

[10]李义凯主编.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460.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拟人手法真多情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
颈性眩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推拿治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