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纵视野下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思考

2022-07-06贺鸽蔡世春

高教学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中西方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贺鸽 蔡世春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基于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文章基于横向比较及纵向梳理的方法,高度概括西方国家及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内核,分析新时代工匠精神与西方国家及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异同,揭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及时代特征,提出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中西方;工匠精神;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9-0189-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demand for talents with craftsman spir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Based on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comparatively and studying vertically,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s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 spirit in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summarized highly. By analyz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new era of China and the craftsman spirit in western culture an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new era. We try to syncretize effective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get universal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a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craftsman spirit; the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实践发展诉求和劳动价值观念,其内蕴的生存智慧和价值理念,不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工业社会,都是推动我国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讲话。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新时代传承和发展工匠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历史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职业院校在培养造就有崇高爱国情怀、坚定职业理想、精湛专业技术、主动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中理应当仁不让、大有作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意蕴和现实表征是什么?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规律和运作逻辑是怎样的?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从横向比较及纵向梳理的视角出发,整理分析中西方国家及中国传统与现代工匠精神的异同,概括提炼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核元素,打通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相互融合的渠道,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得到普适性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横向对比:东西方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异同

工匠精神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考察西方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特点,剖析其特定发展场域、价值基础、伦理指向,从而揭示西方工匠精神与我国工匠精神的异同,是准确把握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思路之一。

在西方,工匠精神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的纯粹极致、至善至美的意识。这一时期的工匠精神的价值标准就是对技艺所承载的善的最大追求,正如亚里士多德指出,“对任何一个某种活动或实践的人来说,他们的善或出色就在那种活动的完善”[1]。这种善就是在创造产品或服务过程中体现的工匠精神。进入中世纪,随着宗教不断兴起及介入,西方工匠精神更多地体现出宗教色彩,“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手工业者的宗教,这是它的突出特征”[2]。工匠群體将技艺劳动当作灵魂净化和自我救赎的方式,使工匠精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此同时,文艺复兴的兴起以及手工业行会制度的逐渐确立为工匠精神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一时期的工匠精神体现为对产品质量、制作工艺的精益求精和对行业师傅、行业伦理的推崇备至。工业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兴起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工业生产相结合,西方国家工匠精神在伦理价值上又兼具了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内容。

梳理西方国家工匠精神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西方的工匠精神经历了理念上的抽象认知到操作上的具体规范的过程,而概括起来就是集中体现为伦理要求上的善与技术操作上的精。从善的层面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东方工匠精神也具有相似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与人为善”“至善至美”很早就融入了工匠精神的内核之中,具有高尚的品德是中国自古以来赋予工匠的基本要求。从精的层面来说,东方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也注重“百工以巧尽械器”,这就要求匠人们通过对技艺的不断雕琢、德行的不断修炼达到日臻完美的境界。从核心价值理念上来看,东西方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可以说大致相同。但具体到内涵层面,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土壤以及发展环境,中国工匠精神还具有与西方工匠精神不同的内涵。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继承弘扬“尚巧”“达善”的价值理念,不仅讲究产品、工艺、技术的精益求精,更要提倡职业个体人文精神、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机融合;二是坚持专注执着、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不同企业、行业的产品质量、工艺水准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国传统工匠群体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精神,也要学习西方国家尤其是德、日一部分知名企业对工艺流程、技术规范、产品质量的认真态度。三是坚持崇尚实践、知行合一的职业导向,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技术的快速革新以及社会大众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更需要工匠群体投入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在学习、工作和反思过程中,从而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优势与竞争实力。

二、工匠精神的纵向挖掘:中国传统与现代工匠精神的异同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必然会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中国古代社会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历经了岁月的变迁,虽然其核心价值理念不曾改变,但如果不全方位地和时代接轨、不注入时代元素就会成为一种僵化的理念。故而要更准确定位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就必须立足于中国工匠精神的发展阶段,回到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所蕴涵的价值理念、文化特征中去,再基于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有的放矢。

要挖掘中国工匠精神的纵深发展内涵,首先必须弄清楚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工匠”一词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最早将拥有一技之长的人称为“匠”,将拥有专门技能以及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称为“工匠”,甚至还将工匠视作圣人对待,如《周礼·考工记》曾记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表明中国古代工匠们所具有的高尚的品德和特殊的才华。

早在中国夏商周时期,随着中国先祖们人类本体思维意识的觉醒,出现了简单、质朴工匠精神的萌芽。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这体现的正是工匠精神最初所蕴涵的认真踏实、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内容。同时,从众多当时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中也不难寻觅到中国传统工匠们一丝不苟的态度与巧夺天工的技艺,如象牙、陶器等文物作品彰显了中国传统工匠的智慧与理念,为后来工匠精神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源泉。随着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壮大,工匠所从事的工种、门类不断完善、细化,这一时期的工匠们大多一生只从事一项技艺,且这项技艺大都是具有一定标识性和竞争力的品牌。在讲究产品质量、工艺细节的同时追求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推动了这一时期工匠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手工业生产时期的典型特征就是手艺、技能的师徒传授制,学徒向师傅学习的不仅是技艺、本领还有行业的规章制度以及师傅的为人处世,这样就将对师傅的崇高敬仰、对技艺的虔诚爱护、对行规的忠诚恪守一代代传递下去,为此这一时期工匠推崇的职业理想是成为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匠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工匠之心、工匠之魂的主基调。进入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发展出现了较之前稍有失落的现象。当然,这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整个这一阶段工匠精神的旁落或退伍,因为在此期间也不乏有部分匠心之作的问世,故这里所指的失落是这一大的历史时期中出现的不连续、中断性的情况。如明初制定的匠籍制度“严重影响了民间手工业者的商品生产,也导致了官营生产的日益衰落”[3]。随着近代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生产在机械化、规模化大生产的挑战中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管理理念呼唤着中国传统工匠群体的快速转型,工匠们从产品、技艺的系统全面生产管理者变成了某一个部件、某一项工艺流程的操作者,各行业传统的师徒传授制逐渐被打破,传统工匠精神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新的洗礼。随着全球各国对工业发展实力的较量,工匠精神的重塑与定位成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则更多地体现为传统工匠精神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的充分结合。而中国现代工匠精神也正是基于新的时代诉求,走上了全面深入、系统发展的复兴之路。

在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中,在继承发扬传统工匠精神的优秀内核基础上,在新发展理念和“制造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新时代工匠精神还应具有以下价值表征:一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梦想,这就要求新时代各行各业劳动者们将实现中国梦共同梦想融入职业理想之中。二是强调为社会服务、不断奉献的自我价值。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由原来普遍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转向更深层次的精神生活需要,再加上中國本来就有重精神的优良传统,实现个人职业价值与为他人、社会服务统一起来则应成为新时代各行各业人员的高度自觉。三是强调不断改革创新、推陈出新的时代内涵。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也有创新的内容,但当下的时代背景对于创新的要求和迫切性较以往都要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制造2025以及中国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创新思维、科学支撑、技术引领,而这也正是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三、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摇篮,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铸魂育人的根本使命,其重要内容就是要涵养工匠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导向、运作规律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

(一)价值导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使命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4],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总是基于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目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包括身体机能、能力素质、心理情感、社会关系等。然而,近年来,职业教育出现了重技术轻人文、重操作轻素养的现象,从而对学生的情感需要、精神价值有所忽视。新时代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一局面,不仅培养学生精湛的技艺,更要促进学生德能并举的统一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回归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将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专业精神、人文素养、家国情怀、职业态度作为主要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从而培养一批又一批与时代同步伐、与国家同命运的大国工匠。

(二)内外同构:建立内外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工匠精神的培育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育设施、社会环境、师资力量、制度支撑等外部因素,一是社会个体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情感意志、人生追求等内部因素,这两者在推动工匠精神形成过程中相互配合、协同发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遵循外部引导教育和内部主动生成有机统一的运行规律。

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职业院校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决定着其对工匠精神养成的认知、判断与意愿,也就是说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心理及行为结构从而激发内生动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通过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四史”等主题教育充分融入到课程学习、专业教育、技能培训、自我管理等全过程中,逐步构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与远大的理想抱负。

其次,再通过外部机制强化学生的观念认知、价值判断与行为生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浸润作用,注重提炼、梳理不同行业、企业的优秀文化,加大力度宣传各行各业的榜样典型,形成一种向榜样学习、向大国工匠靠拢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教育者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学生由准职业人进入行业社会的领路人就是校内教师和校外师傅,他们通过自身的品德修养、工作态度以及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来教育、影响学生,所以打造一支彰显“师道”“师德”“师魂”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要架构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内部构建和外部引导的桥梁,即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5]”职业院校不仅要发挥校内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育人作用,通过各类社团活动、主题班会、演讲、表演、征文、展览和文艺类节目,把新时代工匠精神所内涵的道德规范、社会风尚、时代节奏等通过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延展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各个环节、各个活动中,从人才培养、使用到评价相向发力,将工匠精神培育落到真实职业环境之中,从而避免空洞说教,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三)体系调整:整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第一,构建新时代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合的理论研究框架。当前,在国家全面实施工业强国战略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第二,打造工匠精神培育的职业院校办学品牌。不同的职业院校在地理区域、专业布局、办学历史、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工匠精神培育要置于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大框架内,提取反映学校特色的精神导向和思想价值,从而创造有利于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工匠精神文化品牌。如:有着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区域优势的学校,应充分选取当地红色文化的不同载体和表现形式,打造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校园品牌。行业、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应该充分提炼行业传统精神文化和伦理价值,打造独具一格的办学文化和育人模式。

第三,打造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体系。首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工匠精神关键课程的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各类讲座报告中,深入分析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国家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通过理论的阐释和大量鲜活的大国工匠案例故事,教育引导学生要志存高远、胸怀大局、建功立业。其次,要发挥其他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力的作用。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6],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项目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应贯穿工匠精神培育这一目的,在课前预习、分析研讨、交流展示、作业论文各环节中有目的地设计关于工匠精神的内容。

第四,建立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首先,建立多元化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仅限于校内,还应延展到企业、社区和社会,学校全体教师、学生、企业师傅、社会相关人员组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其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求也要体现学生职业认知、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国工匠意识等,既有具体的指标量化也有综合性的定性分析,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完整的评价模型。再次,完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各类评价主体基于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视角对学生认同并践行工匠精神的情况进行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綜合在一起形成对学生的最后评价。

当前,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站在国际国内发展变革的双重视角上,发挥好思想引领、价值引领的作用,更好履行厚植工匠文化、培树工匠精神的使命和职责,从而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7.

[2][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第一卷)[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12.

[3]范金民.清代废除匠籍的历史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5(1):108-11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

[5]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4-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776008.htm.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王沪宁出席[N].人民日报,2019-03-19(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专项研究项目“新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程融合研究”(19VSZ135);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贺鸽名师工作室”(新党教传〔2020〕80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贺鸽(1982-),女,汉族,湖南娄底人,博士,副教授,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西方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