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

2022-07-06温涛徐立军

高教学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三全育人高校图书馆

温涛 徐立军

摘  要:“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在“三全育人”系统工程中要提高站位,强化担当。首先对“三全育人”的理论由来和主要内容进行解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意义,浅析高校图书馆在“三全育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一是强化育人意识,形成全员共识;二是分析学生需求,确保全程融入;三是依托资源服务,实现全方位覆盖;四是主动交流合作,搭建育人体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三全育人;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9-0178-04

Abstract: "Three whole education" is a basic requirement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s the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center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important second classroom for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improve its position and strengthen its responsibility in the systematic project of "three whole education". The author first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main content of "three whole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to carry out "three whole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promin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ree whol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e path of "three whol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First, it is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education and form the consensus of the whole staff; second, analyze the needs of students to ensure full integration; third, relying on resource services to achieve all-round coverage; fourth,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change and cooperate and build an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three whole education; practical path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从“大”到“强”、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历史飞跃,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因此,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中,高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必须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承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任务,如何重新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功能,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助力学校构建“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三全育人”理论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为了推进落实“三全育人”教育格局,2018年以来教育部委托部分省(区、市)、高校和院(系)开展了两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进行整合,以便构建长远育人格局、标准和体系。

“三全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了高校思政的发展规律[2]。“三全育人”要求育人责任落实到全员,育人环境贯穿于全过程,育人形式和内容渗透于全方位。“三全育人”的核心是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各领域,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全校一盘棋,强化协同攻关和齐抓共管,形成系统合力,最终构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大思政”系统工程和有机整体。

“三全育人”从育人主体维度、育人时間维度和育人空间维度,提出育人要求,以便做到时间上无空当、空间上无死角、人员上无懈怠、内容上无遗漏。“全员育人”要求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党团工作干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育人者不只限于此,高校的专职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也是育人主体,他们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时刻以学为人师和立德树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自身的岗位上挖掘育人因素,发挥育人作用。“全程育人”是指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各个环节,高校都要“以人为本”,分析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使教育资源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全方位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多维并进、互补互动,实现思政教育从平面教育演化为立体教育。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三全育人”是实现高校育人系统工程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辅单位,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发展水平的标志。图书馆是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与学生的学习和课余生活密不可分,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三全育人”的要求,图书馆是学校育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单位是教学育人的主体,图书馆是服务育人的主体,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图书馆与教学单位有着同样的使命与责任,没有主、辅之分。当前立德树人是衡量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当然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的标准。面对构建“大思政”的系统工程,图书馆不能置身事外,否则高校“三全育人”系统工程就无法实现。因此图书馆应当抓住机遇,审视自身职责,理清思想认识,敢于改革创新,在育人方面精心布置,形成长效机制,与高校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成为高校一体化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三全育人”契合了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当今世界和平发展虽然是主体,但是多元文化思潮始终相互影响渗透,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多变,以微信微博为主,新旧媒体融合的信息化社会背景,对大学的思想理念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复杂影响。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始终是各类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重点领域。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思政教育必须不断按照“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的要求,根据工作对象、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高校图书馆立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和育人因素,系统开展“三全育人”,实现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发挥图书馆的思政教育功能,契合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丰富了思政教育的主体、方法和手段,契合了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

(三)开展“三全育人”是高校图书馆自身职责所在

教育部2015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此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服务与教育的双重职能,教育职能包括培养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德育培养方面,图书馆具有独特优势。图书馆是先进思想文化的聚集地和传承地,蕴含着巨大的德育教育资源。图书馆优雅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和激励着学生向往美好与崇高的精神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养和人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因此,积极参与“三全育人”既是图书馆的重要本职,也是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当然与思政第一课堂“由上而下”的讲授所不同,图书馆主要是利用优良环境、优质资源和良好服务,通过文化育人和服务育人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实施的是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图书馆和第一课堂对学生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是教育职责是相同的。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三全育人”的突出问题

(一)育人主体意识欠缺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实现主体,图书馆的服务归根结底需要馆员去开展。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工作理念,馆员普遍认为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职责,与自己没有关系。虽然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历水平高,甚至在某些领域学识渊博,能较好地开展学科服务,然而在思政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和掌握方面比较薄弱,对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关注和研究不够深入,对当前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图书馆育人工作的开展。此外,图书馆还聘用一些临时工和后勤服务人员,他们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补充,属于全员育人的主体范围。这些人员一般学历较低,稳定性差,关注业务工作的完成,难以保障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育人资源建设不足

育人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三全育人”的物质基础,包括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图书期刊、专业数据库、特色资源等。完整系统的多媒体育人资源体系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学习、研究和工作的支持。受经费和空间限制,当前在资源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对于本校开设专业尤其是重点学科、一流学科的资源实行应收尽收,在种类和数量上有充分保障,对于教学科研方面的文献资源给予重点保障。然而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数量相对不足,不能充分满足高校思政工作对于课堂教学、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等对文献资源的支持要求[4]。

(三)部门协调联动薄弱

“三全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各方育人资源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目前一些高校的育人力量仍然相对分散,尚未形成“时时有育人、处处有育人、事事有育人”的良好局面和强大育人合力[2]。高校学工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的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系统的思政专业知识,而且在思政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仅是育人资源的主要使用者,而且是育人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开展育人方面具有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和学生优势。高校各学院直接面对学生,承担着整个大学期间教育管理学生的重任。当前图书馆与这些部门合作联动不够深入,没有在互补、互动、综合的基础上,实现目标、资源、策略等各要素的相互融通。

四、高校图书馆开展“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育人意识,形成全员共识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工作的人力基础和组织保障。要通过培训和引导,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三全育人”和自身在“三全育人”中的重要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爱岗敬业和育人为本的职业精神,把德育教育和信息服务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优质高效、无私奉献的服务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馆员的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队伍较稳定。为此,可以针对馆员开展比较系统的思政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思政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提高馆员思政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鼓励馆员积极申报课题,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政教育现状和对图书馆的评价和需求,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鼓励馆员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通过班主任工作经历,帮助馆员提高对思政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和思政工作的实践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大学学习生活现状,形成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对于图书馆临时工和后勤服务人员,在上岗前不仅要明确他们的本职工作,还要帮助他们了解高校育人理念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和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主动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分析学生需求,确保全程融入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图书馆要善于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共性特点和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需求精准设计、精准发力和不断创新,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效服务体系,实现育人既贴近实际又无时不有,引领学生不断成长成才。

在当前时代发展坐标下,“95后”大学生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共性特点,他们个体意识强、开放程度高、成功欲望强、思想变化快、获取信息量大,他们获取网络信息能力较强,但存在浅阅读现象[5]。因此,图书馆要对他们提供充足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优雅又不失个性的成长环境,提高他们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养成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和获得成功,这是图书馆对于全体大学生要坚持的育人工作目标。

此外从入学到毕业,大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个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所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为了实现全程育人的工作目标,图书馆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突出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育人活动。低年级学生主要的发展需求是大学适应问题。为此,图书馆要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掌握信息资源利用方法,盡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来讲,普遍而突出的需要是规划大学生活、职业方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因此,图书馆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对于邻近毕业的学生,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就业或升学,图书馆要促进他们积极择业就业,提高职业素养,提供考研指导和帮助。

(三)依托资源服务,实现全方位覆盖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服务育人环节中的各种载体进行全面育人,将育人工作渗透到自身资源建设,日常服务工作中,实现服务和育人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全方位育人主要包括优雅环境吸引人,德育资源感染人,创新服务培育人。首先,图书馆要继续推进环境文化建设,打造优雅又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环境,实现馆舍建筑、空间布局和装潢设计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德育资源感染人是指图书馆通过收集和展示德育方面文献资源满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需要,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图书馆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全面收集思政教育方面的信息资源,满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党政干部等开展思政教育的需要。此外,还可以结合本校特色,挖掘特色德育资源,达到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当前网络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利用资源的主要方式,有着海量、方便和快捷的特点,具体包括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微信平台和移动图书馆等。网络资源不仅要满足学生信息服务的功能,还要积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注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浸润。

服务是图书馆落实“三全育人”的主要途径。当前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图书馆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途径,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学生,感召学生,培育学生。为此,图书馆要落实馆员素质培训计划,帮助馆员提升业务能力,优化知识架构,使馆员的专业能力与时代要求相匹配。此外,图书馆还要在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全面参与学生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四)主动交流合作,搭建育人体系

对图书馆来讲,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此外图书馆还要积极主动和其他部门交流合作,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实现与其他部门育人资源的合心、合力、合行。当然,落实“三全育人”和构建育人体系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要在同步推行过程中达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首先,图书馆要积极和学生工作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交流合作,优势互补,迈出构建育人体系的第一步。为此,图书馆可以与这些部门建立联合采购机制,主动听取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了解思政课程教材和教辅用书情况,提高德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充分满足思政教师德育资源需求。在开展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第二课堂活动时,图书馆要积极和这些部门沟通融合,打造优质品牌活动,提高活动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高校名师、知名校友是学生身边的榜样,容易感染和激励学生。因此,图书馆要主动和学院建立联系,挖掘他们的育人因素和德育教育的亮点和特色,以一定方式进行宣传和展示。当然,高校要最终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各部门实现育人工作无缝衔接,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和推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3]时冬梅.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功能及其实施载体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3):158-160.

[4]张晓东.“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路径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7):33-37.

[5]刘湘顺,李梅.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66-68.

作者简介:温涛(1974-),女,汉族,山西文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三全育人高校图书馆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