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融入与思政目标

2022-07-06金万富杨高

高教学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

金万富 杨高

摘  要: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与区域资源开发保护、生产布局和城镇建设等密切相关,体现出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反映出未来发展所必须遵循的科学理念、指导思想和行动方向,赋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根据课程内容及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文章提出该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原则、总体思路、模式与方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资源,提出各章主要思政元素融入策略和目标,为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和建筑类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思政元素;教学融入;思政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9-0170-04

Abstract: "Region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with rich values and spiritual pursuits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 production layou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which reflect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also reflects the scientific concept, guiding ideology and action direction that must be followe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ain content of "Region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and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general ideas, mode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teaching of course,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and resources of course, and proposes the integration strategies and goals of the main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of each chapter,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s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Region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ideological elements; teaching integration; ideological-political goals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一定是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内容,也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1]。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課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1]。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未能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致使部分学生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改革步伐。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承担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培养国家重要人才的主阵地。作为高校教师,需要打破专业课程与思教课程间的阻隔,梳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及其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4]。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和建筑类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主要内容与国家和区域资源开发保护、生产布局和城镇建设密切相关,是地理学和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区域发展的价值理论和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教学融入原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以区域和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域空间变化规律和区域空间各物质要素合理布局为中心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5]。该课程首先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社会背景、技术支持及综合评价,尔后简述了区域规划的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程序,回顾了中外区域规划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外区域规划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土地利用和保护、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等各项规划及区域管理与区域政策。课程体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反映了未来发展所必须遵循的科学理念、指导思想和行动方向。因此,在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寓德于课,强化价值引领,关注区域规划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新时代发展理念,重视案例教学,突出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共同发展。

二、教学融入总体思路

首先,课程教师积极学习中央各类会议精神,关注国家关于区域发展政策和新理念等,提升自身思政意识与水平[6-7]。其次,合理制定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明确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主体意识,并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思政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保证思政元素进入课堂。最后,根据课程思政本质,挖掘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发掘专业知识所隐含的思政元素,找准思政教育在课堂的切入点,准备思政元素教学资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

三、教学融入模式和方法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需依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和视频教学、互动思考、启发讨论等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陈述观点,教师点评,在讨论中收获知识。同时,在互动中融入地域特色,从身边寻找案例、客观事实,使学生从地域特色中汲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丰富营养,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8-9]。教学案例展示包括统计图表、规划成果、视频资料等,案例内容视角多元化,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政策。

四、各章主要思政元素融入策略及思政目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课程富有诸多思政元素。根据课程主要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本文确定每章课程部分主要思政元素。各章主要思政元素融入点及预期目标见表1。

(一)绪论

在讲解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时,举例说明中国地理学界陈述彭、施雅风和周廷儒“三剑客”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长征式”的长路线地貌考察,出版了《中国地形区划草案》。讲述该草案对研究中国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使学生认识只有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充分地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才能提出科学的区域规划,明确“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二)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通过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就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理念融入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并举例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如何利用绿水青山发展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增强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三)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一是在讲解市场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过程中,举例说明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并播放视频《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速度》,显示深圳如何在40年内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保障社會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市场经济制度的自信。二是在讲解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过程中,播放视频《大三线:备战备荒》,结合课堂讨论,探讨在大三线建设过程中人口迁移对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奉献、协作和创业精神。三是在讲解区域历史与区域发展时,案例说明福建省与台湾省的历史渊源影响着闽台深度合作,以说明大陆与台湾根基一体,血脉相连,以强化“台湾省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意识。

(四)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一是在讲解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影响过程中,课堂讨论比较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对中国居民旅行时间的影响,讲述中国高铁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要求,通过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再到创新、发展、提高、普及仅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以提升民族自豪感。二是在讲解区域科技资源过程中,展示2000-2020年中国研究开发经费支出规模及其占GDP比重变化图,并结合学术性论文说明中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三是通过播放视频《瓦良格号航母艰辛的回国之路》以引出教学内容“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讲解瓦良格号改造为辽宁舰对中国海防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使学生理解技术引进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

(五)区域发展综合评价

一是在讲解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过程中,介绍世界经济论坛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比较中国国际竞争力和排名变化,以强化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二是在讲解区域投资环境过程中,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为例,进一步比较中国与亚太地区的投资环境得分值,说明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吸引外资的重要保障。

(六)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提前布置作业阅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区域规划文本和学术文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回顾与展望》,使学生了解区域规划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讨论上述区域规划中所涉及到的人文关怀理念,强化学生在从事规划职业过程中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绿色、协调和创新等发展理念。

(七)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提前布置作业阅读《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的“T”字型构架与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和《点-轴系统理论的提出与在我国实践中的应用》等学术文章。课堂讲述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在改革开放后被介绍到中国,陆大道院士对该理论作了发展,为中国地区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咨询。讨论点轴开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认识在应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问题时,应坚持实事求原则,反对本本主义,树立以中国特色创新理论引领创新发展的意识。

(八)区域发展战略

在从空间关系角度讲解经济发展战略类型时,结合新中国区域规划进程,强调协调发展战略是当前中国区域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列举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计划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区域规划编制旨在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强化学生共存、平等和合作意识。

(九)土地利用与保护

通过播放第30个全国土地日宣传片和讲解广东省珠三角面临土地资源紧缺所采取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引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生命的意识。

(十)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一是在讲解第一产业规划布局过程中,介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和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等方面所提出的远景谋划,使学生了解振兴乡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二是在讲解第二产业规划布局过程中,介绍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了解国家高新区是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三是在讲解旅游业规划布局过程中,以《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7年)》为案例,介绍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价值,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十一)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在讲解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过程,引入深(圳)中(山)通道和粤港澳大桥对珠三角东西两岸经济交流与发展的影响,介绍粤港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面临水文泥沙、地形地质、防台和满足通航、航空限高等复杂建设难题,但项目组不畏艰难,克服技术不足,经过九年艰苦建设,顺利开通,并获得国内外众多荣誉表彰;介绍中国5G技术在大桥沉浸式观光游览、物联网管理、高清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方面的应用,以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精神和工匠精神。

(十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前布置作业阅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课堂讨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和目的,使学生认识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了解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学生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

(十三)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通过讲解当代中国在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地球外部圈层存在的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牢记生態文明和低碳等发展理念,强化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

(十四)区域防灾减灾规划

在讲解自然现象与人类利用的共同作用对灾害形成以及所产生的连锁效应过程中,播放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救援和重建视频,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可以通过寻求修正自然系统的发展过程以及改变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应对灾害,并认识到面对重大灾害救援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共御天灾,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

(十五)区域管理与区域政策

提前布置作业阅读《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讲解区域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国重要的区域政策过程中,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以及国外中亚、东南亚、印度洋和欧洲等地区发展影响。使学生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并了解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2]李清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研究[J].国际公关,2020(4):94-96.

[3]王顺晔,杨志芳,王彦华,等.国内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20(36):193-196.

[4]杨强,陈动,郑加柱,等.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以“遥感原理与应用”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6):77-80.

[5]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陈占林,王建伟,赵志军,等.“固体物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21(5):69-72.

[7]杨高,周春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20(17):126-128.

[8]林贤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和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21(7):193-196.

[9]董前程,王雪.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地域特色精神:意义与路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29-31.

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珠三角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过程、分化与机制研究”(20BSH129)

作者简介:金万富(1985-),男,汉族,江西九江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等。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路径初探
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
浅议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痕迹检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探索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