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工精神”引领下的专业思政教育模式探索

2022-07-06刘军强闫莉王洪喜彭润玲王丽

高教学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

刘军强 闫莉 王洪喜 彭润玲 王丽

摘  要:为了落实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足的问题,将“兵工精神”作为专业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目标。通过对“兵工精神”的专业思政内涵解析和工程教育认证中素养的聚类分析,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改进为切入点,形成融入“兵工精神”的价值塑造的机械类专业思政教育模式,并取得明显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兵工精神;专业思政;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9-0146-04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talents, the "ordnance industry spirit" is taken as the value leading goal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ordnance industry spiri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and accomplishmen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system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finally forms into "ordnance industry spirit" the value of the shape of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education mode, and achieved obvious effect.

Keywords: Ordnance Industry Spirit;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education; training objectiv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在當前信息流动加速、全球化趋势加快背景下,机械类专业面临以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及大规模定制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引领。机械制造领域新技术、新业态迫切需要培养出具有知识基础宽、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1]。随着 “中国制造2025”全面展开,我国正在加速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换,尤其在当前关键技术引进不断被限制的国际环境中,更需要富有爱国精神、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才推动制造技术全方位革新与进步。目前,各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点,通过构建不同路径,来提升高校立德树人路径的精准性与有效性[2-4]。从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研究来看,大部分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以学工系统主导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最重要的单元之一,专业思政教育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挖掘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优势,使之提炼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在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人文价值的协调统一,努力打造成为有故事性、灵魂性的课堂,来实现“立德树人”的隐形“课程思政”的目的[5],因而具有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专业学科独特性和体系性。

西安工业大学共设置5个机械类专业,包括2个已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家一流专业,在长期发展中共培养出了以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型号武器设计总师为代表的装备制造领域各类人才近2万人,专业以国防特色学科为依托,以兵器制造、测试实验室为平台,以奉献兵工事业的大批专业教师为条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将“兵工精神”培养作为专业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将“兵工精神”教育目标融入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中,形成以“兵工精神”为价值引领的专业思政教育模式。

一、“兵工精神”中专业思政内涵

“兵工精神”全称“人民兵工精神”,是我国历代兵工人在建设人民兵器事业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6]。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种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忠诚意识,即对党的忠诚、对将来从事的企业及职业的忠诚,可以塑造学生的精神灵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一种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迫切需要培养出一批面临国家各项重大技术攻关、关键零部件制造等工作时,能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以服务国家国防建设、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为己任的优秀技术人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是工程技术高度职业素养的提炼,其包含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兵工精神”引领下的专业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对新的国际背景和时代条件下的国防工业一线人才需求分析,结合地方性行业院校办学定位、大学生的知识现状及心理特征,提出“兵工精神”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专业思政教育目标: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包括忠诚于党、忠诚于企业、有大局意识)、有国际视野下心怀“制造强国”梦想、具有职业担当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肯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如图1所示。

三、“兵工精神”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通过修订机械类人才培养方案,将“兵工精神”专业思政教育目标融入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中,形成了以“兵工精神”为引领的人才培养路径,如图2所示。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将专业思政教育目标通过凝炼,写入培养目标,根据“兵工精神”养成的过程所需要的基础环节以及对培养目标的全面支撑制订专业毕业要求,由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专业思政教育目标全面融入课程教学目标中。

在课程体系中,机械类专业增加了创新创业学、工程伦理、工程技术经济等课程扩大通识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充分挖掘兵器科学技术学科与机械工程学科交叉内容,开发了以兵器制造为对象的特色课程资源,如特种加工技术、深孔加工技术、兵器材料与制造技术等,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课程模块,供不同个性需求的学生选修。开发了面向兵工产品开发全过程的设计、制造与控制的专业综合性项目实践——智能火炮跟瞄系统,替代目前专业综合实验,并由不同专业及方向构成团队开展;形成面向兵工产品的生产实习与专业实习模式;通过教师兵工科研成果进教学的方式,将兵工产品融入到学生实验、课程设计中;采取成立兵器科技竞赛和建立兵器“第二课堂”等措施和方法。

四、“兵工精神”为引领的专业思政教育过程

为了能够有效地将承载“兵工精神”的“立德树人”教育和以凸显“兵器制造”的专业能力培养融入到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项目基于心理学中价值观念形成的四个阶段,将“兵工精神”培养分为4个阶段:兵工认知、兵工意识、兵工情怀和兵工品质,在每个阶段分别与课程体系结合起来,形成在不同阶段价值、能力和知识的形成链。对各阶段的培养路径,采用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按毕业要求对各类课程提出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结合,融入到課程评价与持续改进中,形成将机械类兵工特色人才培养路径。如图3所示。

(一)兵工认知的培养阶段

在通识类课程中主要培养对兵工的认知,同时增加以下教学环节:在入学教学的专业介绍环节,加大专业与兵工制造渊源和兵器知识、兵工制造案例介绍,入学教育还采用校兵器馆参观、学院特色实验室介绍。

(二)兵工意识的形成阶段

在学科基础类课程学习、课程实践中逐步形成兵工意识。同时,通过在专业导论、学科前沿讲座等课程目标中增加兵工制造对象及实例、建立兵器“第二课堂”等方式加强学生兵工意识。

(三)兵工情怀的养成阶段

将兵工情怀的养成要求写入专业课程及实践学习的课程目标中,同时通过与兵工制造相关的课程学习、参加武器系统研发与生产专家作讲座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兵工情怀。

(四)兵工品质的塑造过程

通过每年针对一年新生举办加农炮设计大赛,参赛基本能够覆盖机械类专业的所有学生,并定期举办和参加武器创新设计竞赛,武器相关的学科竞赛。通过学院开设的兵器类虚拟仿真实验,在火炮系统机构设计、火炮瞄准与内弹道性能测试、身管武器深孔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兵器制造技术能力以及兵工制造的意志品质;在毕业设计环节,增加兵器设计与制造相关毕业设计题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兵器研发与设计能力。在学生的生产实习环节,学校与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国家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该公司以坦克发动机为主要产品,学生通过实地深入感受兵工企业文化,学习兵器装备的专业技能,逐步塑造学生的兵工品质。

五、培养效果分析及结论

项目为了检验实施以来的培养效果,就专业认证建设中使用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采用应届毕业生调查的方法,对2021届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以2020版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为目标,就本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自评结果如图4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对毕业生的“兵工精神”培养效果明显:毕业生到条件艰苦兵工企业就业意愿、国际视野及“制造强国”梦想、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职业规范和职业责任等方面的分析数据均超过了0.85(强)。通过对问卷进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学生思想与品质、职业与规范的达成程度很好(0.85以上),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工具使用、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个人与团队、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达成情况较好(0.8以上)。将“兵工精神”培养融入专业思政教育全过程,形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明晰的 “立德树人”价值引领,可以在学生价值塑造中发挥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7-23.

[2]郑庆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9-14.

[3]李力,金昕.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49-154.

[4]杨斌.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全面建设一流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1-6.

[5]王迎春,杨福平,姜丙坤.关于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认识和思考[J].现代交际,2020(16):142-143.

[6]《红色基因》编写组.红色基因[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系2021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思政教育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机制专业为例”(21BY07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军强(1976-),男,汉族,甘肃甘谷人,硕士,副教授,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深孔加工技术。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民办学院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能力定位及模式
“三三三”教育理念下装控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探索
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EDC—理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