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背景下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2022-07-06丁锦平侯颖王素平张宗英

高教学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课程体系

丁锦平 侯颖 王素平 张宗英

摘  要:文章针对园林树木学课程特点,通过“线上理论学习-课下认知实践-课堂项目交流-植物科普教育”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基础知识的识记到创新利用的飞跃,建立“专家评价、在校生座谈、毕业生反馈”三级反馈机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树木学;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三级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9-0111-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system of "online theoretical study - under class cognitive practice classroom project exchange plant science education". It greatly improv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es their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makes students learn from basic knowledge to innovation the three-level feedback mechanism of "expert evaluation, graduate feedback and on-school students foru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good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 Landscape Dendrology; quaternity; curriculum system; three level feedback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园林树木还是青山绿水的守护者,因此提升园林树木学教学效果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园林树木学先修课程园林生态学,后续课程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内容由总论和各论部分组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总论介绍园林树木学在园林建设中应用的理论知识。各论介绍园林树木种类、特征、习性、园林用途。课程的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树种的拉丁学名难记,且树木形态千姿百态,难以在课堂上形成感性认识。为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线上理论学习-课下认知实践-课堂项目交流-植物科普教育”课程“四位”教學方法,把思政隐性目标融入到培养园林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一体”式开放教学体系,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四位一体”的主要教学内容

园林树木学是动态变化的植物课程,既包括植物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也包括从幼到老的生命过程的变化,还包括从开花、结果特征的变化。每个植物的特征变化都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参考依据,因此,学生需要储存大量的园林树木学的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环节内很难完成,如何开展园林树木学教学,把大量的园林树木学信息储存到学生脑子里,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出“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完成“识记基础知识到创新应用知识”的转化,如图1所示。

(一)识记基础知识——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转变以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课前通过在线课程进行理论知识的预习,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把传统的“满堂灌”被动输入的教学方法,变成了答疑、总结、讨论,既充分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课程资源的积累是翻转课堂的首要条件,推荐学生提前观看优秀的园林树木学网络课程,搜集或者教学团队拍摄相关视频、图片、动画等适合园林树种的识别和应用,推荐学生课前提前进行知识的储备,也利于学生反复的观看学习;视频等相关材料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长度也控制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走出课堂现场认知——认知实践

园林树木季相变化的特殊性,仅仅集中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四季特征的认知学习,因此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认知学习:分散教学实践、集中教学实践、科研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定点苗圃基地实习,分散教学实践就是在园林植物的不同物候期,观察园林植物的不同季相特征,分散教学实践可以及时强化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阶段性重复加深学习记忆效果,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集中教学实践和科研应用有利于学生通过园林植物在项目中的应用,进一步对理论知识的升华。分散教学实践宜采用“新近原则”,以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一般在校园内和附件公园绿地进行。集中教学实践结合校园绿化项目进行。课下不定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树木的直观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三)设计项目检验知识的储备——项目化教学

根据在线课堂和认知实习的知识储备,设计特定的项目载体,见表1,检验、巩固、转化线上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

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过程,通过知识的重构,项目的再现,展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项目“四季花园的种植设计”,首先提出方案,学生需要通过讨论分析四季花园所在位置、环境条件,找出适合的四季植物种类,再进行植物种类的组合配置,形成四季景观。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团队的讨论,教师的指导,对项目执行进行反复的探索;其次是方案对比,学生在解决相同的问题,形成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从植物组合的生态效益、生态习性、养护栽培措施、市场应用、成本等方面,对不同方案进行评判和选择;然后再进行实践;最后方案实施,如果实践运行成功,学生通过项目总结、反思和感悟,并通过重构知识体系,优化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最终形成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总结和反思是关键。具体实施原理如图2所示。

(四)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开展植物科普教育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丰富,除常见品种外,随着育种业的发展,还不断有新品种和栽培变种推向市场,而且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因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征差异很大,仅靠课堂和有限的实践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特别注重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设第二课堂,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能力为中心,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积极意义实践教学和教育活动。目前园林植物校级社团2个,花艺设计、科普教育、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改良土壤等兴趣小组若干个,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指导学生到校园或周围公园景点认识新植物。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社区、公园,进行诸如制作植物标本书签、干花画等形式多样的植物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主动学习植物知识,反馈在科普教育活动中来,通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对园林植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常规的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反馈作用,同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具体科普活动设计如图3所示。

(五)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探秘植物世界、药用植物、趣味植物等活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植物与不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与人类进步及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植物的演化和发展过程,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园林植物在建设绿水青山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园林植物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具有独特的人格美、道德善的社会属性,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观念,比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四君子”——梅、兰、竹、菊,四种植物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发掘园林植物文化的内涵,为后续课程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奠定了基础,还增强了园林文化自信。

结合中国古诗词对园林植物的描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句诗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更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二、课程教学评价与教学效果反馈

为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教学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创新素养”采用线上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三级教学反馈机制。

(一)教学评价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科学评判学习效果的手段,涵盖科学探究的态度、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而目前大多数课程教学的考核采用期末考试,1份试卷的答题好坏不能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间接地抹杀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难以提高。所以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采用平时学习成绩活页、作业评估、讨论汇报、调研报告等形式,期末成绩弱化的考核形式,更多关注的不仅仅是结果,还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对学生学习活页夹各个项目评估采用多方面评估代替教师单一评估的方式,即学习者团队、个体自评10%(在线课程学习评价),教学团队评估40%(平时作业,课堂汇报等),期末评价50%(采用非标准化考核形式)。

(二)教学效果反馈

为保证教学效果,利于课程的不断改进,建立由 “专家评价、在校生座谈、毕业生反馈”三级反馈制,及时跟进反馈,进行课程的修正与改进。 主要是通过电函或者邮件联系对课程比较熟悉的专家,通过课程的实施情况征询专家意见,进而进行改进;通过在校生的座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课程的期待、需求,进行课程完善改进;最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参与课程的毕业生进行调研,通过毕业生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对专业内容的需求,进而反馈给教师进行改革。

三、课程教学效果

园林树木学是2012年开始开课,2017年开始实施课程改革,总体教学效果良好,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参与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二课堂,成立科普教育工作站,学有所用,服务社会。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校级创新创业类获奖3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省级以上获奖和项目见表2。

网络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等的结合,学生在微课堂上领取任务,实现线下调研,实现线下线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繁杂的死记硬背记忆知识变为实践应用。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践教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充分体现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教学中师生的协作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尤其是翻转课堂借助网络教学,学生学习空间的延长,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3]。

四、结束语

从社会服务观点来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进一步加强城镇、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4],园林树木学科普教育顺应时代的需求,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发展的观点来看,植物育种不断进步,新品种不断更新,园林树木的教学内容、在线课程资源、在线课程的制作技术、线上线下的具体方法等,都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充实和完善,同时也会随着授课对象特点的变化而变化。学校要努力创造利于教师交流、学习和教学的客观条件,教师要在课程建设、改革方面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才能把线上教学的现代教育形式不断发扬光大。

从育人角度上来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开展风景园林文化自信建设,增强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园林人才,为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丁锦平,侯颖,王素平.“园林树木学”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103-105.

[2]钱存阳.项目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系统实践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87-192.

[3]彭紅超,姜雨晴,马珊珊.基于翻转课堂的协作学习效果实证分析——以大学生“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20(1):62-72.

[4]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EB/OL].https://kjt.henan.gov.cn/2016/11-27/1536120.html.

基金项目:商丘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花卉艺术》课程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研究与实践”(2019jgzdxm15)

作者简介:丁锦平(1976-),女,汉族,河南长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种植资源创新与利用的研究与教学。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ECPI”四位一体的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