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津龙门村:借“鱼跃龙门”发力 谋乡村振兴之路

2022-07-06刘武国原建发

今日农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龙门村民生态

龙门村位于山西运城河津市西北14公里吕梁山下黄河禹门口东岸,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9亩,村民3800人。多年来龙门村在村党委书记、龙门集团董事长原贵生的带领下,坚持“党建领村、生态立村、产业强村、文化兴村、七有惠村”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工业产业,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打造了设施城市化、生态园林化、生活小康化新农村,为助推乡村振兴创建共同富裕美丽乡村树立了标杆。

发挥头雁引领作用  夯实坚强组织堡垒

党建引领是龙门村产业兴旺的基石。1996年8月,原贵生临危受命担任村党委书记,他决心树立“党建领村、生态立村、产业强村、文化兴村、七有惠村”发展理念,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主导,坚持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村党委根据集体经济发展需要,设立七个基层党支部,把支部建在集团各分公司、部、办,把党小组建在车间班组。广大党员干部在“头雁”的引领感召下,处处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为龙门村实现“百亿产值、百年企业”宏伟蓝图泼墨添彩,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出力流汗。

在各项工作中,党委始终以公平公开公正取信于民,以实情、实心、实意还权于民,每办一件事,每出一个制度,每一个重大工程的招标都要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这一做法坚持了二十多个年头,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信任。

构建循环经济链条  推进高质量发展

1988年,龙门村兴办了一座年产2.5万吨的焦化厂,由于受到思想束缚和经济、技术、人才等条件限制,那时候只能搞粗放式经营。1996年8月,原贵生担任新一届党委书记以来,龙门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21年,龙门村集体企业龙门集团已形成“焦化、建材、电力、铁路发运、运输、房地产、旅游”七个产业,销售收入35亿元,固定资产28亿元,位列山西省百强企业、运城虎榜企业和龙榜培育企业。

在产业延伸的过程中,积极构建相互支撑、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格局,创建绿色工厂。2017年龙门集团获得山西省循环经济示范点称号。

新竣工的172万吨/年焦化,配套精细化工、LNG、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属于国内最大的焦炉,总投资29亿元,设计能力为年产国标冶金焦172万吨,LNG液化天然气10万吨,液氨5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56亿元,年利税6亿元,解决劳动就业人员1100个,目前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标志着龙门集团成功实现高质量转型的新跨越,为顺利进入运城市龙榜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材公司水泥熟料产能100万吨,水泥产能150万吨,为充分发挥龙门文化品牌优势,龙门村创办了龙泉饮用水公司,产品辐射到周边三个省市。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村党委持续推进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亮化工程,构建了千亩湿地公园、千亩环村林带、千亩环企业林带,依托生态资源和禹凿龙门、鱼跃龙门、红色龙门等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的黄河龙门景区位于秦晋交界禹门口东岸,属于龙门集团七大产业之一,是以传播黄河文明、禹凿龙门、鱼跃龙门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景区,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AAA级景区。

坚持发展成果共享 全面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龙门村党委始终坚持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自1996年以来每年实施五项惠民工程,二十余年來从未间断,率先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从1998年龙门新村建设第一栋住宅楼开始,目前已建成32栋水、电、暖、宽带、程控电话、闭路电视、煤气、热水八通化住宅楼,3800口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全部入住,享受到城镇化的舒适配套住宅,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建设了老年公寓,保障老年人生活。坚持每年为村民分红,2020、2021连续两年每人分红5100元,多年来村民人口分红超过5万元。村民的养老、医疗保险全部由村集体买单,村民的医疗费用在国家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剩余部分每月十号全部由村里报销,彻底解决了村民大病致贫、大病返贫的后顾之忧。村党委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投入,二十多年来先后投入四千余万元改善教学设施。设立优秀师生奖学金,每年为教书育人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予以重奖,为职工和本村子弟考入大学一本的奖5000元、二本的奖3000元、高中达线的奖1000元,累计投入奖学金300多万元。高标准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七个所有。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型新农村

龙门村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牢固树立绿色、文明、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种树植绿经年不息。目前已建成环村千亩林带及环厂千亩林带,1998年建设的“禹门口公园”,开创了村办湿地公园之先河。近年来打造的街心公园、益寿园、鱼跃龙门文化园,花草繁茂,郁郁葱葱,村域林木覆盖率达到47%。人在花海,楼在林中,绿色、生态的新农村成为三晋大地的明珠。

夯实文化阵地 塑造文明乡风

村党委始终把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同等地位,长期投入文化工程建设,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先后打造龙门村文化活动中心、乡村文化礼堂、道德讲堂、书画社,打造“党建展览馆、龙门展览馆、民俗文化馆、民居、教育变迁、泥石流灾难警示展览馆、大禹文化馆、警示教育馆、中国名村展览馆、图书馆”八个文化主题展馆,以及一个反映禹门口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创办5.23大禹文化节,目前已成为河津市重要的文化盛典。

让先进文化统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里的主干道、广场等醒目位置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利用电视台、微信平台、广告栏宣传好人好事,宣传社会主义好风尚。两年来村党委十分注重文明实践站的作用,依托“道德大讲堂”、“乡村文化礼堂”等阵地,让百姓走上大讲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坚持开展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以及“五好”文明户评选,弘扬社会正能量。每年重阳节、春节前,村两委都要走访慰问老年人、老党员和老干部及相对困难户,为他们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头雁”的引领下,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龙门村塑造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公而忘私,勇于担当”的龙门精神。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奋斗,把一个昔日“禹门口常风吼、土薄沙厚石头多”的自然环境恶劣、贫穷落后的码头村,建成了如今“山川绿遍、经济腾飞、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龙门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小康楹联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名村”和“中国小康楹联文化名村”,“山西省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运城市首批五好文明村”、“运城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点”等荣誉称号。龙门村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刘武国 原建发)

猜你喜欢

龙门村民生态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龙门这边(71)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