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毕业评价体系构建及模拟

2022-07-06芮伟康刘同坤韩键陈素梅

高教学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

芮伟康 刘同坤 韩键 陈素梅

摘  要:良好的毕业评价体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硕)培养质量的保障。现阶段,农艺与种业专硕的毕业评价并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方案可供参考。通过文献研究、网站查阅等方法,发现各大高校对专硕毕业时是否应有成果发表要求不一,对实践环节的考核难度较大。文章以南京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为例,采取问卷调查法,针对专硕实践培养和毕业成果要求,从导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展开调查,分析园艺方向专硕培养及毕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园艺专业自身特点,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充分论证,提出从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校外实践、个人成果、毕业论文六个方面构建“六位一体”的毕业评价体系,并对该评价体系进行模拟验证。以期为我国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毕业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9-0049-04

Abstract: A good gradu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There is no definite system and scheme for graduation evaluation of agronomy and seed industry master.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website 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n whether the results should be published before gradua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practice link. Taking the agronomy and seed industry (Horticulture direction)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and graduation evaluation of horticulture professional degre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utors and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rticulture Specialty and based on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ix in one" graduation evaluation system from six aspects: course learning, topic opening report, mid-term assessment, off campus practice, personal achievements and graduation thesis, and carries out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on this evaluation system. This system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of agronomy and seed industry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Keywords: agronomy and seed industry; horticultural direc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ion evaluation system

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型硕士(学硕)与专业学位型硕士(专硕)两种类型,两者属于同级水平的学位。它们在生源、招考、教学和学位授予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但培养目标和过程,以及评价方式上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重点是理论探究,偏置基础理论,注重理论研究的探究性和原创性。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1],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倡高校和企业协同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为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持续增加。2016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基本持平[2]。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数超过230万,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数[2];根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占比达到60%左右[3],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部分,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农业推广硕士(暂用名)”[4]。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农业推广硕士(暂用名)专业学位正式定名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5]。2016年,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硕士教指委将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领域由原来的15个调整为8个[4],分别为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渔业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因此,农藝与种业专业学位应运而生。01F5EDE7-6698-4D7D-85A9-6052A777BB68

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表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屈艺概括了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存在课程设置未能自成体系并反映企业需求、实践环节未能落到实处、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6]。刘海斌指出,当前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教授内容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论文选题与毕业标准和实践联系不够密切、校外导师指导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7]。刘艳指出,当前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标准倾向于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定位不符、课程设置过分重视理论教学、专业学位师资培养经验不足等问题[8]。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作为我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方向,其培养过程也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其毕业评价体系上,并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方案可供参考,导致现阶段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业评价质量体系仍在不断探索之中。目前,针对农业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体系改革与“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构建[9],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评价体系的研究报道较少。

毕业评价体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为例,结合专业认证要求,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充分论证和统计分析,探索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毕业要求为目标、课程体系为支撑的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评价体系,以期为我国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评价体系调查分析

首先,我们查询了国内设置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的63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所有高校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专业实践、中期考核、毕业论文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要求。但在毕业成果方面要求不一。绝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发表论文或者申报专利的要求,学生只要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即可申请学位。只有7所高校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时有核心期刊论文或者专利等成果。因此,毕业成果是否应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随后,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南京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成果要求,从导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展开调查。

(一)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成果导师调查结果

南京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成果在学校层面没有具体的规定,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毕业论文即可达到毕业要求,申请学位。但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导师对该规定意见不一。本文从导师对专硕毕业成果的期望和具体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导师的期望调查如图1(a)所示,结果发现:33.96%的导师期望专硕研究生能够申报专利;20.75%的导师期望专硕研究生能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18.87%的导师执行学校的规定,对专硕研究生不做其他要求;15.09%的导师期望有高于学校的其他要求;11.32%的导师期望专硕研究生发表SCI论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导师从自身承担的项目和学生自身素质角度考虑,具体实施的情况为如图1(b)所示:46.51%导师执行学校的规定,对专硕研究生不做其他要求;25.58%的导师要求专硕研究生申报专利;16.28%的导师要求专硕研究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6.98%的导师提出了高于学校的其他要求;4.65%的导师提出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综上所述,从导师的期望值来看,81.12%的导师期望专硕研究生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不仅仅是完成毕业论文。从实际实施的过程来看,53.49%的导师要求专硕研究生毕业时有论文的发表或专利的申报。

同时,我们调查了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对专硕研究生论文选题是否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这一问题的建议,结果发现:73.53%的导师期望专硕研究生论文选题应该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但在实际选题过程中,由于受到导师自身承担项目和实践基地的限制,只有64.71%的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选择了来源于生产实践的选题。随后,我们还调查了导师在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接近学术型,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2)学制短,因园艺植物受季节限制,所以一般只做一年的试验,导致培养质量受影响。(3)许多青年教师没有生产实践的经验,让他们去指导专硕研究生生产实践本身就是个问题。(4)培养方向与评价指标脱节。(5)缺乏实践活动场所。(6)培养目标与导师职称评价脱节。

(二)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成果研究生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了解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毕业评价体系的现状,制定客观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毕业评价体系。我们从研究生的角度也展开了深入调查。本研究共调查了13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果如图2所示。

有42.07%的专硕研究生期望完成毕业论文即可,不要有其他要求;29.27%的专硕研究生期望毕业时能够申报专利;21.34%的专硕研究生期望毕业时能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6.71%的专硕研究生期望毕业时能够发表SCI论文;还有0.61%的专硕研究生期望有高于学校的其他要求。综上所述,大部分专硕研究生(57.93%)是希望毕业时能够有成果发表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应以生产实践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能够对接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园艺专硕研究生学位论文内容的调查如图3所示,大部分同学的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实践(78.46%);19.23%的专硕研究生学位论文只是部分与生产实践相吻合;2.31%的研究生论文选题并非来源于生产实践,而是侧重基础理论研究,这部分同学从论文设计、开题到毕业答辩,均是按照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开展,违背了园藝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初衷。01F5EDE7-6698-4D7D-85A9-6052A777BB68

选题调查结果

二、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评价体系构建及模拟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园艺专硕的毕业只要求完成相关课程和毕业论文即可,难以确保专硕的培养质量,从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家发展对专业学位硕士的需求。良好的毕业评价体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上倾向于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在教育部清理“五唯”的要求下,用单一的发表论文或者申请专利都不能很好地评价专硕的优劣。因此,在综合调研分析且讨论后,为了保障实践教学贯穿于专硕的整个培养过程,本文建议采用以下系统性评价体系:

(1)在论文选题上,对于非实践选题采取一票否决制。论文选题可在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由学科点长和院学术委员会进行共同监督。以保证其培养目标符合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初衷。同时,也可避免很多学生明知道导师定的课题不符合专硕的培养方案,而因畏惧导师不敢提出异议。

(2)在实践考核上,以前仅仅交一份实践考核表就算完成考核,对实践成效很难把控。实践环节具有时间性和区域性的限制,不同的实践基地位置不一,不同的研究对象实践时间也不一致,很难组织考核小组进行统一的现场考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议可采用录制视频的方法来展示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效果,以解决实践考核的时间性和区域性的问题。

(3)在毕业评价体系上,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且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建议按照开题报告、课程学习、中期考核、校外实践、个人成果、毕业论文六个方面分别按照百分制综合评分。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充分论证,形成开题报告(10%)+课程学习(25%)+中期考核(10%)+校外实践(25%)+个人成果(15%)+毕业论文(15%)六位一体的毕业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综合得分70分以上方能达到毕业要求。

(4)为了检验该毕业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合理性及实用性,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前期毕业的同学进行模拟实施。其中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实践考核三个环节本就贯穿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只是单独开展,并没有纳入最终的毕业评价体系。此三个环节可在现有考核的基础上,换算成分數(百分制)来融入到最终的毕业评价体系中。对于课程学习,可参照研究生的课程加权平均分;对于个人成果,参照园艺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修订版)中的加分细则来换算成分数(百分制)。对于毕业论文,可参照校内、外明/盲审的分数(百分制)。以上述计算依据,利用此评价体系对2019年毕业的37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模拟。现实的考核过程中,通过考核小组的评价,有2名同学因不是实践选题,第一次开题并没有通过,后经修改后才开题。有8名同学考核优秀。利用我们构建的评价体系模拟运行,结果发现:2名非实践选题的同学并没有达到我们的毕业要求(得分低于70分),需要重新开题。8名现实考核优秀的同学有7名在前20%(20%为优秀)。模拟结果与现实结果高度吻合。其中1名现实考核优秀的同学并没有排在模拟结果前20%,与替代其进入前20%的同学相比,是因其在课程学习和个人成果得分较低造成的。我们构建的体系是对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的体系,该名学生没有排在模拟结果的前20%正是我们评价体系的综合性和客观性的体现。

本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践选题、实践成效及研究成果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一是实践选题的一票否决制,要求导师和学生,特别是导师要把握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宏观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初衷。二是可以避免因只注重发表科研成果而忽略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响应国家清理“五唯”的号召。三是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或实验失败而导致的无成果发表而影响毕业,注重培养过程,特别是实践培养环节。因此,本评价体系既可保证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立足于生产实践,又鼓励优秀的研究生能够获得个人成果。期望本毕业评价体系的构建能为我国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程俊,罗英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1(1):45-48+79.

[2]尹世平,刘双,王菲,等.对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3):108-114.

[3]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教研[2017]1号)[EB/OL].(2017-01-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701/t20170122_295473.html.

[4]戚亚梅.关于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5):70-73.

[5]谢勇,李铷,谢世清.专业学位农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8(8):71-75.

[6]屈艺.浅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36(54):35-37.

[7]刘海斌,古巧珍,杨军,等.关于加强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12):15-16.

[8]刘艳.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7(2):84-85.

[9]曹受金,田英翠.农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20(1):201-202.

基金项目: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9年研究生教育管理课题(2019-NYYB-4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园艺)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无编号);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21YYJG03)

作者简介:芮伟康(1990-),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刘同坤(1986-),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艺教学和科研。01F5EDE7-6698-4D7D-85A9-6052A777BB68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985”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比分析
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浅论两种法律硕士并轨培养的可行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方略探讨
全国统考,EMBA就能更好更公平吗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