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2022-07-05陈俊

长江文艺 2022年9期
关键词:榫卯湖北美术

陈俊

《傣锦新绣》胡智勇纸本岩彩80x80cm 2004年

艺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回响,当下的时代精神特质,与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理想密切相关。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在谈论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时即指出“艺术是时代的索引,任何一个时代的特殊感情都会诱导出与这些意境一致的艺术形式”,毕加索所指的特殊情感,在新时代语境下无疑正是当下中国人的国民情感,或者说是艺术领域艺术家们的创作情感。走过建党百年历史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时空交汇点、置身百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之中,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与此同时,在世界多级格局的演化进程中,正在形成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急需展现与传统相辅、与国力相称的文化艺术形象,急需激发与发展相伴、与转型相适的文化艺术创新。

《百里钢城话攀钢》谢晓笛套色木刻120×200cm 2021年

《桓柱》傅中望雕塑木225x60cm 2015年

在中华艺术宝库中,历代艺术家为世人留下了诸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开国大典》等众多传世名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高超的技艺,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大国崛起、民族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这些都需要当代艺术家用新的图式、新的手法来展现新时代的艺术情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呈现出崭新的时代精神面貌,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宏阔的艺术视野和触动心灵的万千气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去表达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描绘波澜壮阔的变革与发展的时代画卷,既是时代对艺术家的呼唤,也是人民对艺术的期待,更是美术本体语言发展演变的必然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所提出,广大艺术工作者要“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高山雄风》胡学武200x180cm 2021 年

在2012年至2022年十年间,湖北美术与时俱进,无论是专业机构、高校还是民间美术活动,均迸发出蓬勃的活力,其中以傅中望为代表的专业机构创作与展览活动、以省美协为代表的美术会展组织活动、以及以王心耀为代表的高校美术创作活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的精品佳作,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构建了具有独特中华民族风格和湖北地域文化特色的绘画语言,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小康生活、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梦等创作领域,向世人展示了新时代湖北美术的成果和力量。

“三官殿1号”打造艺展学术品牌

2011年底,时任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策划推出了“中转——三官殿1号艺术展”,展出了魏光庆等8位活跃在当代艺坛的湖北籍艺术家的作品,三官殿1号,是湖北美术馆的地名和门牌号。“中转”这一主题,则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思考,“中转”不在于目的,而在于一直在途中没有停下脚步,在于艺术家们的一种艺术创作和艺术探索的精神。评论家殷双喜指出该展览体现了“画家们中国文化本位意识的回归”。通过艺术家们的叙事,使观者能清晰地洞察到艺术家们在当代艺术发展态势下呈现出的多样、多元与多极化状貌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美术馆希冀将“三官殿”这一极富传统文化色彩与地域特色的地名打造为学术品牌,体现出其勇于创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此后,“三官殿1号”艺术展以每两年一届的方式陆续推出了“2013再肖像”、“2015再影像:光的实验场”、“2017那年月”、“2019再雕塑·中国姿态”等一系列重要艺术展,石冲、冷军、曾梵志等众多知名画家的重要作品均通过“三官殿1号”艺术展首次与观众见面,该展览业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展览品牌。

《窑湾系列之五》宋李增凸版52×75cm 2019年

艺术的意义在于不断丰富人们的视觉和感知,为认知时代发展提供可能,就此意义而言,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似乎更应是一种生命现象,因為它永远突出体现着生命的精神和力量。傅中望不仅一手策划了“三官殿1号”学术品牌,其个人创作也通过一系列“榫卯”主题作品,赋予中华文化传统“榫卯”结构以新的艺术生命,以榫卯回望本土,表达自我,极大地拓展了当代雕塑的艺术边界。傅中望认为:“‘榫卯结构的概念,并在我看来,它并不是我个人的创造,而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传统资源的当代转换,我只是发现了这个符号,并选择了它。榫卯是结点的艺术,有结点就必然产生关系。在古代建筑中,工匠赋予榫卯不同的结构方式,造成了不同的结点关系。延伸到我的作品上,我也并不希望它们仅仅成为传统文化的图解,而是想强调它与现实社会、与人类生存状态的某种关联性。所以我强调榫卯是一种关系的艺术,关系在今天是有意义的。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国家关系等等,都在一种矛盾、对立、无序、游离、不确定的状态中生存。”傅中望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形式中提炼出具有现代雕塑的审美图式,以《榫卯结构》系列作品完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本土性转化,对当代艺术发展演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寞的冬季》宋新忠丝网版画96×80cm 2013年

《云中行系列之静夜思》刘春冰布面油画130×90cm 2015年

“湖北美术节”构建精品展示平台

自2012年以来,湖北已组织举办了5届“湖北美术节”,以会节形式开展美术活动,在全国尚不多见,亦展现了湖北美术的生机活力。历届美术节由作品展览、学术研讨活动、媒体评论报道、公共美术教育与推广等多方面构成,系统性地展示了地域最新美术创作成果。最近一届是2020至2021年度的第六届湖北美术节,由国际交流展区、高校展区、地市州展区、艺术机构展区和个人展区共五大部分、六十多场展览组成。展示的作品阐幽扶微、相得益彰,集中体现了湖北美术发展的多个向度。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历史与艺术交织,笔墨当随时代。湖北美术节隆重推出的重点展览项目“永恒记忆 不朽丰碑——建党百年湖北党史重大题材美术作品文献展”,此次展览是以百年党史为宏达叙事主题,立足与湖北地域,描绘在荆楚大地发生的可歌可泣重要事件的美术创作文献展,再现历史又不拘囿于刻板的图式经验,无疑是对“文献展”的再定义。展览展出了钟鸣的国画《曙光——中共武汉早期组织的诞生》、熊天祥的油画《京汉铁路大罢工》、郝孝飞、万国龙的国画《收回英租界 汉口“三一”惨案》、丁山、吴卓钰的国画《武汉“八办”》、叶军的国画《千里挺进大别山》等一大批重大党史题材主题创作作品,在建党百年之际,在厚重的历史帷幔之下,用浓墨重彩书写了党的辉煌历程。

《婺源写生之八》刘春冰油画50×60cm 2018年

《红色的南沙港湾》曾昭颖丝网110×110cm 2021 年

“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文关怀,是文艺创作的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观,既是对中国现代美术创作价值取向的归纳与总结,更是对中国当代美术精神的一种凝练。徜徉于湖北美术节的艺术长廊,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无不体现了扎根人民的艺术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主流美术承扬了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放歌、为祖国抒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努力用真情实感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已经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的自觉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观必将进一步贯穿于美术创作实践和美术活动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在美术创作中必将得到更好的彰显。

《陕北纪事》温庆武纸本水彩50×74cm 1997 年

“大美中国风”引领时代审美风尚

湖北有着一支实力雄厚的高校美术创作队伍,徐勇民、魏光庆、钟鸣、郝孝飞、丁山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均来自高校,其中,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心耀的创作尤其引人关注。王心耀是湖北中青年艺术家群体中极富激情、思考和创造力的一位,近年来,他在教学之余潜心创作,先后推出了数十幅《中国风》系列作品,在当代画坛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

王心耀在形式上采用布面炳烯油画,结合多种材料和手段,表达中国文化精神。他的作品以黑白两色为基调,将画家对自然宇宙的艺术理解与哲学思考,融入中国山水画中。大开大合的绘画语言,显示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看似云烟的流动中,将中国精神的诸多方面融入油画材料,营造出一种全新的东方语言和图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评价王心耀的作品“象由心生,由心赋形,由心敷色,在视觉上,斩断了和具体物象的联系,带领读者进到一个超验的、崭新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在《中国风》创作中,王心耀已然挣脱了套在其艺术上的种种羁绊,逐渐从现实世界进入到想象的精神世界里,远离了叙事和描述,于散淡平和中亦不乏滿腔的热情和激情,于内敛含蓄中亦不乏浪漫的奔放与自由,开张强悍,又收放有度。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称其作品“以一种纯粹纯净之境,终至走到了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之境”。

《追梦路上》谭崇正180x180cm 2020年

王心耀始终都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寻求新的表达方式,他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感悟与想法。在此系列创作中通过材料的转换,当代元素的借鉴,特别是图像的晕染,经过材料的发挥,给人带来很多的“迁想妙得”,画面中像山水、又像荷塘,阐释出各种各样的联想,这种联想派生出一种新意,在写意精神中体现出中国人的一种审美情结。传统油画艺术注重色彩构成,不画气韵,在“中国风”系列作品里面王心耀去掉了自己最擅长的色彩,使画面在构成和精神表达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的主体意识是想表达一种中国式的审美情趣,那就是气韵,在王心耀的画里边通过油画材料来展示出了这种“气韵生动”。以往的油画是不画气韵的,气韵能从油画中体现出来,这是王心耀“中国风”系列的特殊意义。

《边地》陈勇劲水彩80x112cm 2016年

王心耀凭藉《中国风》系列作品,在2019年建国70周年之际,入选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培根铸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人美术作品展”,《中国风》系列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学术价值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肯定,王心耀以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举起了湖北地域文化创新发展的大旗,引领了时代审美风尚。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巨大变迁,也为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和空间。美术协会、展览场馆、专业机构、高校创作队伍,共同构建起多元并存、美美与共的艺术生态与艺术景观,也促进了湖北当代美术艺术表现手法与叙事语言的多元发展。

责任责编  张   双

猜你喜欢

榫卯湖北美术
The rise of China-Chic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驰援湖北
创意美术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湖北武汉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榫卯构造在现代空间装饰中的创新应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