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7-05甘肃省民乐县洪水镇新丰小学钟燕

家长 2022年17期
关键词:童话语文教师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镇新丰小学 钟燕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童话篇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童话故事占据很大比重,这些童话包括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的童话篇目,童话中的主角大多是小学生喜欢的神话人物和动物形象。这些童话蕴涵了创作者高超的想象力,故事情节夸张、文字描写符合儿童心理、表达的情感异常丰富,字里行间无处不折射着真、善、美的光芒,充满童趣,富有启发性,每一个小学生面对童话都会欣喜若狂,读有所得。童话教学能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显著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散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塑造学生更加健康的人格素质。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高效掌握童话教学方法,将会显著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要从童话阅读、童话写作、童话话剧三个角度进行深度的研究,创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提升策略。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知识和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好童话教学资源,创新童话教学的方式方法,有效地教授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读、说、画、演、写等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体验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

“童话”是属于儿童文学的一类题材,富有情趣,深得童心。童话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借助丰富的想象、奇异的幻想、优美的语言、夸张的情节来塑造童话主人公形象,达到关照社会生活,渗透思想教育的目的。童话在小学阶段主要分布在低段和中段,一二年级所占比例最大。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一年级上下册有《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手捧花盆的孩子》等21 篇童话,二年级上下册有《坐井观天》《丑小鸭》《风娃娃》等11 篇童话,三年级上下册有《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七色花》3 篇童话,四年级上下册有《巨人的花园》《渔夫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等6 篇童话。小学阶段的童话教学主要从创设童话故事情景氛围入手,借助童话中真善美的元素,通过童话文体语言生动、形象突出、情感丰富,切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课堂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情感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和多个层面,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养,陶冶学生情感,锻炼学生辨别是非的素质,促进儿童的美好心灵的塑造和培养。

二、小学童话教学的目标要求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遵循童话的基本特点。富含幻想性和儿童情趣是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虚构的,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理解能力比较接近,能引领儿童感受童话的美和趣,通过想象进入童话世界,明辨是非,塑造美好的心灵。童话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神秘性,能引导小学生在有趣的阅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创造想象。童话的语言饱含着幽默性和模糊性,童话语言中蕴涵着深刻的意味,能指导学生在体验中去品味,去思索。童话的故事情节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牢牢吸引住孩子,具有理想性和极致性,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很有帮助。童话人物的形象学习,通过系列训练全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童话教学时应紧紧抓住童话文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能引导学生乐于动脑、敢于表达、勇于模仿,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和听童话能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和倾听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表演童话、编写童话的活动,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对话、想象等能力,一些优秀的童话作品还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情感体验、意志毅力、性格品质等非智力方面的品质,一些童话作品富含科学精神,能引导学生养成初步的科学探究品质,同时在引领学生价值判断、道德意识,文学审美情趣获得良好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三、强化基础知识,扎实开展童话阅读教学

童话故事几乎是所有儿童的最爱,每一位中低年级学生都能从童话学习中发现和收获快乐。小学童话教学要巧妙地利用童话文体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特点,在阅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习资料,强化学生阅读、朗读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得以发展。

(一)资料辅助,引导阅读

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有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到教学效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在于学生对童话作品内涵的理解以及教师个人对童话作品的品读角度。为了能让小学童话阅读教学得以更高质量的开展,教师就要针对童话故事内容精心查阅相关资料作为教学辅助,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地域背景、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等,把一些抽象的文字内容通过辅助资料变得生动具体。辅助资料内容可以是图片、文字,或是音乐、视频等,其作用就是能准确恰当地将童话故事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童话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快乐参与各种教学互动。在教师正常上课的过程中,这些材料要适时导入,达到创设童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这些材料也能更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教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辅读资料要同童话故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促进学生迅速地深入教材,让课本上静态、固定的文字内容能更加饱满、生动。利用童话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利用童话文体发展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需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经典童话故事都经过了适当的删减和科学合理的加工后方引入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虽然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了解童话全部内容,就极易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加以科学引导,结合辅读资料就能更加快速高效地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脉络,填补教材空白。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PPT 来动态演示乌鸦喝水童话故事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仿佛在看动画片一样掌握教材内容,观看完系列视频后,教师则带领学生一起做乌鸦喝水小实验,瓶子中放入浅浅的水,如何在不动瓶子的情况下喝到水?学生就会学以致用,将乌鸦的小妙招利用起来,在瓶子里放入石头,水位很快就漫上来了。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在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强化内容,角色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利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朗读,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朗读训练,就能更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掌控文章韵律,领会文章主旨。分角色朗读,备受学生喜爱。童话故事具有很强的音律感,并且故事主角大多都是学生喜爱的小动物,这些可爱角色的设定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并且年龄几岁的小学生刚刚脱离父母来到小学,对周围的一切尚不熟悉,极具有好奇心理。因此,无论是在看视频,还是看书、阅读,小学生都会进行自我代入,幻想自己就是故事里的角色。这样的代入感能促使小学生打破现实,在另一个世界里抒发情感。分角色朗读能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因此,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以美妙的朗读作为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的第一把钥匙,而不是生硬地学生拖进自己所认为的“童话境界”。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进行示范朗读,而后按照童话故事角色人数,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课上进行小组间竞赛。通过朗读,揣摩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朗读关通过后既是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引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让学生在童话中走个来回,力争走进童话人物的内心深处。例如,在讲授《小木偶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同学通读课文,将不认的字、不懂得的词加以解释,将基础性学习内容掌握之后,再找出文章中的内涵角色,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鼓励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适当加一些表情和肢体动作,从而提高学生童话阅读的兴趣,促进童话教学更加生动。

四、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尝试童话写作

在童话教学中,需要结合儿童游戏、童话剧表演、童话自创等多种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等多个范畴内,特别是要让学生尝试童话写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感受童话学习的乐趣。童话写作要使学生能尽情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尽情发挥想象力,其中续写童话是较为常见的童话写作方式。教师提供不够完整的故事材料,让学生据此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或是任何部分的续写,让故事整体更加有趣且完整。童话故事因为自身特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学生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而沉浸感受,乃至故事结束学生依旧恋恋不舍,难以忘怀。因此,教师就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猜测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写下来,从而完成童话续写内容。续写素材也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经典童话、当代童话或是教师自己设计童话。

在学生续写时,教师要予以科学的续写指导,避免学生难以落笔。首先,在开展续写之前,续写素材一定要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所以续写素材要通读几遍,学生对文章有了感情后方可开展。同时,教师也要在学生续写前,带领学生共同来弄清楚故事中每个角色的特点,而后再依据实际的故事情境,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开展天马行空的设想再进行创作。因此学生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续写创作中。其次,续写方式不限,可以第三人称视角,局外人来阐述,也可以是第一人称,自己就是故事主角。例如,在进行《九色鹿》的童话续写中,学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九色鹿以后的生活,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紧密联系教材中的童话背景,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相关语言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升华。无论是哪一种人称的写作方式,都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童话寓意,为自己日后的创作夯实基础。

五、拓展形式,引导学生在童话话剧表演中学习语文

有效的童话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尤其关注到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方面的发展,通过童话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意志毅力、性格品质等非智力方面的培养。童话教学活动必须是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儿童有着很强的表演欲,而童话表演正是儿童喜欢的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童话表演,可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拓展语言表述练习方式,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童话教学资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创编童话的过程中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首先,在改编童话剧时,对低学段学生,教师就可以选好简单合适的童话剧本,带领学生进行排演。对中高学段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自主改编。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也能更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剧本准备好后,教师就要将学生加以分工,几名学生准备演出服装,几名学生准备话剧道具,几名学生则布置舞台,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突发各种状况,教师则要加以引导,辅助学生自主解决。最后,教师则要根据剧本的角色特点,合理分配角色,在排练的过程出现问题加以调整。总而言之,编排演绎童话话剧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全程参与,无论是将童话改编成为适合学生角度的剧本,还是服装背景的布置,又或是最后的表演,都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口语交际、形体表演、思维转换等,综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用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达到童话教学的目的。基于小学生爱动脑、乐表达、善模仿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丰富奇妙的想象贯穿始终,组织学生听童话、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切实感受社会道德规范和自然法则,提升审美情趣。对童话阅读,教师要针对童话故事内容精心查阅相关资料作为教学辅助,进行分角色朗读,促使学生深度感受童话内容。对童话写作,教师要提供不够完整的故事材料,让学生据此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或是任何部分的续写,让故事整体更加有趣且完整。对童话话剧,编排演绎童话话剧的过程中,无论是童话改编成剧本,还是场景和头饰的布置,还有对话和动作,都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童话教学活动得到提升和发展。

猜你喜欢

童话语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美育教师
圆我教师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