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初期,中国反击美国“棉花战”有大智慧

2022-07-05田聿

华声文萃 2022年6期
关键词:棉花

田聿

美棉曾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

从19世纪末起,大批中国民营企业家进口美国棉纺机器。本土棉普遍纤维较粗、易发散,机械处理中易生废棉,而美国棉花在品质、含杂、水分等方面具有优势,更适合美制棉纺机器。即便如此,国棉和美棉在市场上依然能打成平手,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前,中国仍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皮棉产量超过1700万担。

转折点出现在抗战爆发后。受战争、停工、价格差异等不利影响,中国棉产量出现断崖式下滑。日本宣布投降后,内迁的各棉纺厂纷纷回归复工,需用原料激增,原棉短缺成为严重问题。1946年2月4日,国民政府出人意料地颁布新“外汇政策”,当时物价较抗战前上涨约4000倍,而汇价只上涨约600倍。当时国内棉花市价每50公斤9万元法币,美国市价折合法币仅7.2万元,占尽优势。1949年解放前夕,占全国棉纺业半壁江山的上海工厂的美棉用量占到60%。廉价美棉潮水般涌进,本土棉价就此一蹶不振。

1947年~1948年,美国还利用其控制的日本残余纱锭300万枚及美制棉织品运往南洋竞销,导致中国棉布、手帕、毛巾的传统销售市场萎缩。

打组合拳摆脱对美依赖

1949年夏,面对共产党即将战胜国民党,美国杜鲁门政府提出“等待尘埃落定”的策略,希望用各种筹码塑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外政策,一大法宝就是利用“棉花依赖症”。

1949年5月31日,上海解放还不到一周,新生的人民政权就开放进出口,从韩国釜山开来的荷兰商轮率先入关,卸下大批美棉。隨后一个月,又有约21艘外轮抵沪,带来9405吨货物,其中8艘美国货轮运来的2000多吨棉花、大豆和小麦占了大头。

然而,进口美棉需要用宝贵的外汇来购买,当时中国的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长年存在巨额入超赤字。美国希望利用新中国对美棉的依赖症,左右中国的外交政策。

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并没有跟着美国的如意算盘走,而是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首先,从1949年下半年起,国家有计划地推动传统优势产棉区加大种植,并积极促成上海、无锡、天津等棉纺业发达的城市对接。6月中旬,当时中国两大工商业龙头城市上海与武汉进行高端接洽,发现武汉所在的湖北省不仅土壤、气候适合种棉,而且发现大批存棉曾因价格原因积压在农民手中,经过品种改良,完全可以顶替美棉,成为出产细纱的原料。

上海棉纺业曾在1949年10月提交报告,汇总各方信息发现,不仅湖北存棉尚有60万担,陇海铁路沿线及其以北地区也有存棉150万担左右,如能抢运100万担来沪,至少可以度过青黄不接时期。

同时,中央人民政府还针对性调整优惠政策,推动棉花适量进口,这个政策与英国的需求一拍即合。由于英国在1949年收到美国的援助,但是这些援助基本都是英国不需要的谷类、棉花,他们需要的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因此英国与美国之间产生了矛盾。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印度、巴基斯坦等英联邦国家和南洋英属殖民地。这时我国发现这个契机,提出了“先进口,后出口”的交易方式。既然没钱,那就选择交换货物。进口棉花产品先抵达上海等国内口岸,然后相应的物物交换产品装船离开,用生丝、茶叶、锡矿、钨矿等换来这些国家的大批棉花和棉纺机械。

美棉退出中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三个月后的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为“敌对国家”,棉花因在工业上是制造汽车轮胎、电话机线、车船风帆乃至制造高级火炸药的原料,遭到严厉查禁。

面对美国的封锁,中央人民政府调整棉粮比价,各级政府又号召农民扩大棉田。当时东北棉区已获得丰收,苏北开发盐垦区种棉,加上新老解放区农村步入正轨,改良品种,产量都得到迅速提高。广大棉农把自己改良的棉种称为“抗美棉”,表示决心把棉花种得又多又好,来抵抗美国侵略者。

与此同时,美国的封锁也没有阻断中国棉花外购的脚步。1951年10月,为了应对中国存棉将尽、新棉乍到的缺口,苏联从中亚费尔干纳产棉区组织大批细绒棉投放中国市场,有力地支援上海等地纱厂生产。中国纺织业者也积极内部挖潜,尽力适应国内原料供应情况。到1953年朝鲜停战,美棉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分量已微乎其微。

(摘自《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花的变身
甜蜜蜜的棉花糖
棉花糖
雪白的棉花堡
神奇的棉花糖
棉花姑娘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下)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