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时候,我们缺的就是一点理想

2022-07-05纳杨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和善书柜纸质

小说《会走路的书店》抓住当下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纸质书籍阅读需求降低、实体书店受到冲击等社会现象,从孩子的视角切入,塑造了“爷爷”这个个体书店经营者的形象。

在数字化、碎片式阅读盛行的今天,如何引导孩子们发现传统阅读之美,并享受其带来的巨大的精神愉悦,是教育者和家长们急需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问题的核心,希望能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自然流畅的语言,尝试引导读者对传统阅读产生兴趣。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为主线,从身为小学生的“我”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爷爷”的一言一行,这可以让小读者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尤其是“我”最初阅读纸质书籍时的心理活动,非常贴近当下许多孩子的心态,特别真实。这让“我”后来对阅读纸质书籍的态度发生转变时产生的说服力更强,对小读者的引导也更有效。

不可否认,现实题材小说的真实性既会给作品带来优势,也会带来劣势。因为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近,一旦某些细节把握不好,就容易引起读者质疑,造成阅读上的停顿,从而影响阅读感受。对于这样一篇以当下热门话题为主题的小说,同样面临这个挑战。

不同于“我”这一形象的真实,“爷爷”这个人物的塑造在很多读者眼里或许过于理想化了。一些与其相关的重要细节没有交待,或是一笔带过,都让人觉得这位老人有那么一点点不真实。比如,一个一辈子以经营书店为生的老人,书店开不下去了,立刻改为免费借阅,老人的生活怎么办?錢从哪里来?“爷爷”去世后,“爸爸”购书补充流动书店都要动用私房钱,“我”则需在学校发起募集活动,那“爷爷”为了在公园设立流动书柜,置办了那么多的东西,钱是从哪里来的呢?文中并未交代。

但我又一想,说不定抛开这些“世俗”的元素塑造“爷爷”这一人物形象,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这恰恰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细读后会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确实是在故意淡化一些“爷爷”身上太过“现实”的东西。比如,他骑着三轮车去早市卖书,几天过去一本都没卖出去,却还要藏起几本来,哄“我”说卖出去了;再比如,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忙碌着,先去向有关部门申请,又亲自设计、定制和安装书柜,只是为了在公园的凉亭里为人们提供免费的借阅服务;又比如,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他不仅定期去更换书柜里的书,甚至还应聘了公园的清洁工……

这一桩一件的事情看似简单平常,却又是那么艰难和伟大。正因为这份艰难和伟大,在常人看来,“爷爷”才显得有些不真实。

一位老人,凭着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和美的追求,用心经营了一辈子小书店——不仅为读者提供优质图书,同时还提供了优美的阅读场所。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经营难以维持时,他仍想方设法为人们提供阅读的便利。因为他相信纸质阅读能让人变得更好,相信那些真正喜爱纸质阅读的人总有一天还是会回到书本里来的。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被大量数字信息充斥的今天,这样一位为纸质阅读而努力坚守的老人,显得弥足珍贵,也格外让人心疼。

“爷爷”去世后,“我”和“爸爸”心怀愧疚,继承了“爷爷”的事业,继续打理公园书柜里的书,并且开始坐下来阅读书籍。眼看着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而对于读者,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

对于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人们有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只有敢于表现社会的险恶甚至阴暗面,才算深刻;只有写出人心人性的复杂和丑陋,才够真实……以至于看到那些表现美好的人或事的作品时,都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总觉得过于理想化。但是,除了丑和恶,美和善不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吗?

《会走路的书店》里就存在着这么一个令人尊敬的、看似“不真实”的形象。也许“爷爷”一个人的能量微乎其微,但他的不懈努力不就是这世界上永不凋落的美和善吗?

“爷爷”说读书会传染,其实美和善也同样会传染。只要我们心中还有追求梦想的光亮,加上脚踏实地的努力,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有时候,我们缺的就是一点理想。

纳杨作者简介

就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兼秘书。7D218353-3430-4789-881E-60CA5A709D94

猜你喜欢

和善书柜纸质
做人的真谛:厚道坦诚和善
和善
黄希川
书柜
整理书柜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我家的书柜
与人和善宜安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