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放前湾发展动能 提升海洋经济活力

2022-07-05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长三角宁波新区

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

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行动部署,宁波将构建“一核、三湾、六片”陆海统筹的发展新格局。作为“六片”之一,前湾片区将重点布局建设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两大板块,打造海洋智造产业集聚高地。宁波前湾新区将持续拓宽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以培育发展这两大重点产业板块为抓手,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宁波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前湾力量。

因地制宜发展布局日益完善

推动制造强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新区坚持招大引强,布局形成特色主导产业体系,聚集了大众汽车、吉利汽车、甬矽芯片、方太厨具、慈星股份等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20余家,打响了“宁波制造”品牌。其中,龙头汽车产业已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年产值占全省汽车产业总产值的近20%,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能汽车产业平台蝉联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第一,汽车产业链入选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试点。

坚持招才引智,打造杭州湾创新研发高地。新区深入实施“前湾领航计划”,积极发挥创新平台“筑巢引凤”作用,引进培育吉利研究院、复旦宁波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关村信息谷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0家,累计引进院士8人,新区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成功入选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批“最佳实践”名单。

坚持文旅融合,打造前湾生态海岸休闲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新区全方位推进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建成63.8平方公里国家级湿地公园,入选中国沿海最值得关注的十大滨海湿地。同时,依托湿地、温泉、海洋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主题性旅游设施和特色文旅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引进方特系列主题公园、熊出没文旅综合体等标志性项目,打造了海天一洲、海皮岛景区等海洋特色景区,创建了上汽大众、方太厨具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等多业态协同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科学谋划发展蓝图方向明晰

在宁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赛道上,新区将积极融入大开放、培育大产业、抓好大保护,持续提升海洋经济活力。至2025年,新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总产值翻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综合效益持续增长,形成具有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省乃至长三角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体系中占据领先地位。至2035年,产业经济指标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构建形成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在浙江海洋强省建设中发挥滨海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支点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文章。

一是融入开放大格局,共建互聯互通活力杭州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打造沪杭甬海洋产业合作高地。深耕对沪合作,充分发挥新区在土地、生态等各方面优势,创新合作机制,强化重点突破,聚焦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以及创新资源等领域,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创新溢出。探索以合作共建园等方式对接上海园区平台,引进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主动对接上海等城市的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布局建设“科技飞地”,推进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坚持交通先行,协同做好通苏嘉甬高铁、杭甬高速复线等大通道建设,高效链接长三角,实现半小时到达宁波、杭州和上海,2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

二是培育万亿大产业,打造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产业为本不动摇,聚焦万亿级工业产值目标,持续强化新产业招引和产业能级提升,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狠抓招商和投资,全面梳理新区主导产业规划,聚焦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建链”,研究编制全球招商指南,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目录,锚定“大优强、绿新高”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努力引进一批产业高端、技术先进、与产业链关键环节相关的重大项目。狠抓培大和育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聚焦5G+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产业,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通航产业园建设。强化创新驱动,高水平推进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吉利汽车研究院、路特斯智能驾驶总部等建设,深化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共建,加快建设中关村长三角总部园,打造标志性创新项目,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三是共抓生态大保护,建设宜业宜居示范海岸带。加快创建新区滨海湿地先行段,突出湿地与海洋保护、城市和生态有机互动,打造滨海湿地型全省标杆生态海岸示范段。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宜游要求,统筹配置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设施共享水平,加快建设未来社区,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强化生态保护,加强对沿海海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恢复生物多样性,妥善处理历史围填海问题;全面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攻坚战,确保新区生态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发区前列。推进低碳发展,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

责任编辑:谢 霞29CB9F56-C8DB-4AF1-BD92-CFD383F2406D

猜你喜欢

长三角宁波新区
宜宾市三江新区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一图读懂宁波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拖起明天的希望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