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2022-07-04伍琪

科学与财富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学教育模式心理健康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开展,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也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确保心理健康工作创新,更好的实现其积极影响,需要探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结合现阶段的时代发展情况,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本文从生态学视角,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说明生态学视角内涵以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态影响机制,研究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创新路径。

关键词:生态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生态学视角内涵以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1.1生态学视角内涵

生态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语言中,指的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之间和他们与环境间的各种关系。生态学视角是从生态学理论发展而来的,也是研究生物和环境间相关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重要理论。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生态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使得生态学理论研究需要和其他学科研究相结合。现阶段,生态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让人类逐渐人生到生态自然的重要性,明确发展需要遵循生态规律,强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而将生态学应用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是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深入分析这一系统中包含的相关生态因子,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平衡路径,为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1.2生态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基于生态系统发展理论,个体心理和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大学生的心理不断发展。就大学生心理来看,其本身是一种有机系统,学生心理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完成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大学生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系统工程,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探索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研究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机制,这样才能够找出其中的问题,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方法[2]。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现阶段,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精神心理卫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3]。相关阶段性调查数据表明,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存在28.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更多的大学生是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而在相关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发现,咨询中心接待的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中,存在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因为自身的学习和择业压力大,导致他们不能正常调节情绪,所以感觉到焦虑、恐慌、心烦意乱,甚至抑郁,因此去心理咨询中心想要寻求帮助。而这些大学生的突出心理问题主要是各种情感之间的矛盾,自豪感和自卑感矛盾、独立感和依赖感矛盾、轻松感和紧张感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心理让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关系、择业就业等过程中出现心理困扰,或者是因为自身性格问题导致产生严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大学生焦虑、孤独、自我拒绝等[4]。

从上述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不是很好,而心理健康关系到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所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需要高校引起重视,强化思想教育,对导致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的对策加以处理,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问题的困惑,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用于挑战自己,相信自己,真正能够独当一面,顺利走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系统分析

3.1社会环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强调的就是环境的育人作用。人的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因果关系推理,这种关系是否协调决定了人的认知产生,也会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如果出现失调,也会导致人们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甚至成为心理障碍。现代社会发展比较快,社会环境的无序性普遍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大,一些环境资源存在矛盾。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让他们感觉到失望、消极等[5]。例如,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高校中,面对富裕家庭的同学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可能通过某些事件刺激从而被激化,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3.2家庭环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

常态化的家庭结构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积极作用,而非常态家庭结构可能导致大学生性格缺失,例如,父母离异或再婚,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很大冲击,一些大学生无法接受现状,不能享受一般家庭孩子应该享受的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安全性受到影响,让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还会导致他们无法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偏激的情绪状态出现,甚至自暴自弃,或者是叛逆。而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需要父母同时参与,还需要他们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教育孩子,而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否则也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的原生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重要性不容忽视,有些大学生因为原生家庭的因素,可能出现一辈子的心理阴影,这种阴影是后期难以抹除的,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形成[6]。

3.3学校环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大学生在毕业前,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所以學校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影响。而在学校环境中,又存在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教师价值观、育人方法、工作态度和方式等,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大学生在学校遇到一位比较偏心的教师,教师只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差生不屑一顾,这样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会导致他们内心极度不平衡,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如果大学生遇到的是一位和蔼可亲,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的关心的教师,他们的学习动力会更足,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成效也会提升,并在和这样的老师相处中,学会善良、宽容和爱,这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4. 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对策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也需要从这几方面探索创新对策。

4.1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可磨灭,也是深远持久的,所以,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必须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要积极的、正面的文化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要积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弘扬正能量。例如,联合社区,开展好人好事宣传活动,用积极的文化影响人、教育人[7]。也可以弘扬励志故事,结合残奥会开展,宣传这些运动健儿的励志故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让广大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残障人士都能乐观积极的实现自我价值,身心健全的大学生更应该有信心,有斗志。

4.2家庭层面

原生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要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父母,应该要重视自身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问题,首先要想到孩子的心理问题,这就必须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再想什么,平时注意孩子的言行,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里教育。在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武力解决,不要轻易对孩子做承诺,说过的就必须要实现,为孩子在心里上树立一种“言行必果”的心态。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孩子有成绩是要尽量表扬,当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在学习上,要有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心态,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风险,让孩子经理一些小的“意外”有利于培养他们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8]。

结合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和学习阶段的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家长要注重为他们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正确看待孩子成绩,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避免溺爱孩子或者是无视孩子的成长,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但是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用爱浇灌,能够让大学生培养出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内心富足,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4.3学校方面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要基于生态学视角,从行为、情绪、认知、生理表现等几个方面把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特点,详细研究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掌握一定的能够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相关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对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进行培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通过一个个实例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与同学们分享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心理紧张情绪的方法,倡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地向青春理想迈进。

学校还要围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等“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探索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以及新生心理普查和回访中存在的问题。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就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重点和危机学生的处理、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学生工作负责人的压力管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以及学校相关制度的完善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对于各学院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研究院和各学院之间的合作,促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生态学视域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和解决都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和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相关的,对此,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发展,必须要将相关因素联系起来,多管齐下,从社会方面、家庭方面以及学校方面等着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断加强合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安韫超.浅析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工作到“根”——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02):125-128.

[2]张娜,邓淇尹,管太兴.“三全育人”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成都农业科技职業学院为例[J].河南农业,2022(03):37-39.

[3]姚玥明,朱林.教师复原力的个体差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评《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22(03):101.

[4]钟晓虹.基于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与训练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03):481.

[5]吴潇,谭毅.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运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2):119-122.

[6]蔡红霞.新媒体时代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J].中国科技论文,2022,17(03):359-360.

[7]陆建兰.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J].人民长江,2022,53(02):223.

[8]张茜,王永,解方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焦点问题关注现状调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2):44-50.

作者简介:伍琪,1991.10.17,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项目来源:湖南省株洲市社科基金

项目名称:基于生态学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编号:ZZSK2022124

猜你喜欢

生态学教育模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