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07-04彭枚芳

科学与财富 2022年10期

摘  要:课程思政是国家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也是高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现状、困境及改革路径进行分析,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组织领导、育人目标、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

“课程思政”是近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经历了“政治与思想教育到德育或学科德育再到课程思政”的三个阶段。围绕立德树人,国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出台和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同志明确指出,“新区学校安顿后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在全党大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中外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对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检查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学校德育”和“学科德育”的概念,明确“要把德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和“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求各门课程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引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课程育人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21年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2022年,在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提出,“坚定不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入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国各高校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的推动下,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关键抓手,全国各高校开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和教育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着力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困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某高职院校以党委办公室、教务处和学生处牵头,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计划,精心部署。为了提高学校的课程思政水平,定期组织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推动思政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组织各个学院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与工作机制,将支部建在专业上,探索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好做法,开展疫情防控主体线上思政课程,坚持党政思想同心、部署同调、行动同步、显隐同向、师生同行,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坚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2. 结合学院特色,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

相应党中央和教育部的号召,在课程思政工作上形成了学院各具特色的做法。

2018年,某高职应用外语学院立足学院广大党员教师群体,研究、阐释、宣传、学习、贯彻、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成长经历和人生事迹来勉励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成立“研习所之江社”,并成功申报了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精品项目“灯塔工程--青年研习计划”的研习所及之江社立足学院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研习所以学院教工党员为主体,之江社以在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以“一所一社”为延伸,建立理论学习基地和实践基地,延伸建立红色文化基地、革命文化基地、传统文化基地,开展宣讲进学院办公室、进教师课堂、进学生宿舍等活动,积极发挥研习所成员及之江社成员作用,学习、研究、宣传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师生内心,落实到每个师生的学习工作中,落实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当中,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落地生根,鼓励教育青年学生立志修身报国。

3. 注重建章立制,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各学校应当有配套

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改革效果。2019年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深挖“课程思政”潜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突破,遴选一批“课程思政”实验地区、实验高校,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课程思政”名师。各高校每年要遴选2门以上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试点,要在全省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精品思政课程。2018年某高职为切实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制定了《某学院课程思政实施办法》,提出“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三大目标,并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等六大基本任务。2021年S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制度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文件要求,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制定《S学院思政课示范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标准》,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教学理念先进、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等九方面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廳《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构建全面覆盖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形成“课课有思政,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S学院2019年立项课程思政项目34项,2020年认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2门,2021年认定课程思政课程454门,2022年认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5门。通过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汇聚各类课程资源、师资力量并进行有效整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借鉴与提升,力促全学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同相同行,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形成全校协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三、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困境

1. 认知理念相对落后

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对“课程思政”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有的甚至将“课程思政”等同于“思政课程”。正是因为在认知理念上相对落后,导致部分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进程上未做到积极相应。有的高校简单地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开设一门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或思想素养课程,在这些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即可,未在学校层面制度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办法和评估机制,未明确要求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未推动课程思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有的高校学校层面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没有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的专项培训和学习,未教老师深入挖掘课程潜在的思政元素,未让教师入脑入心,将课程思政建设变为教师的行动自觉。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大格局的构建还未理解透彻,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任务,与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很好地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有效地融入专业教学还缺少经验,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脱节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些“缺位”,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方面还未能做到胜任、善任、乐教、善教。

2. 实施办法不够科学

部分高校在实施办法中未很好地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办法制定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思政课程”是一种显性教育,是放在教学计划中有明确名称的公共课程。而“课程思政”是一种隐形教育,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在每一门课程中的教育。教育部对高校课程思政的要求是将高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所有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等课程,要求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构建思政课程教育体系前,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理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系,不同主体形成合力,真正形成协同效应,制定好课程教学大纲,建设好教材,采取合适的教法,找准课程的思政目标,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落实所有课程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

1. 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9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各高校党委应该把课程思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关键,强化责任,将之列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将课程思政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落实主体责任,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完善的部门协作和分工责任机制,建立清单,细化工作台账,做到思路明确,有制度,见成效,形成职责明确、思想统一、上下齐心、保障有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

2. 明确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汇于各科的教学当中,使得各门课程都能参与到学校育人的过程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最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教师要明确所授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专业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积极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和发展机遇,提升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可行性,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次,要引导学生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情怀。积极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从课程的专业背景出发,在教学设计中结合中美贸易摩擦、举办冬奥会、航天英雄、疫情防控等时事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不同视角引导同学开展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真善美,有大爱、有大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科学辨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区别,让学生学一门会一门,干一行爱一行,珍惜学习时光,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迈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综合素养。

3. 全面考虑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健全教学管理办法,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做好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等。首先,要集中课程团队教师,统筹优势资源,梳理好时事政治中鲜活的育人元素融入到教材建设中,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教學组织设计尤为重要。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要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细化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第三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应包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学生思想引导等科学设定评价的维度和所占的比重。要对教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对社会问题的分析等进行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发挥到评价的“指挥棒”的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激励教师高度重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大的重要性。

4.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就是要让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相关培训,教会老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和实践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消除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误解,帮助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能很好的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融入课程的教学之中,引导广大专业教师担负起思政育人的责任。进一步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找准课程思政元素、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载体,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聚焦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课程思政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5]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7]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5.

[8]陈华栋、苏鏐鏐.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J].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8-20.

[9]陈华栋.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彭枚芳(1973-),女,湖南益阳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院长,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领导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和2021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商贸外语专业群建设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103G26)阶段性成果之一,主持人:彭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