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小型住宅套型设计探讨与空间优化

2022-07-03梁曼丹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户型住宅空间

梁曼丹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44)

0 引言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城市化时代,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与务工人员涌入城市,然而城市服务区的住房建设却基本停滞,用地也日趋收紧,房价随物价节节攀升,导致住房压力越来越大。在人口密度高、房价压力大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能选择暂时租赁极小型住宅或者单身公寓作为住所,近年来,互联网上流行的“北漂”、“蜗居”、“蚁族”等词语也在形象地反映着城市生活中的极端居住现象[1]。城市小型住宅面积小、空间不足虽然是居住品质的限制条件,但套型设计没能根据城市人的生活习惯与心理需求进行合理调整才是居住品质不达标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探讨城市小型住宅套型组合设计方法,首先应当从研究当代城市人的心理需求和空间需求入手,再根据户型本身特点组合形成套型空间,运用创新设计理念在受限制的面积内迎合城市人的多元生活模式,通过优化小型住宅空间设计来解决低品质居住问题[2]。目前国内尚没有对小型住宅做出明确定义,研究小型住宅套型空间组合设计,首先应当明确城市小型住宅的定义以及研究的人群特点。

1 城市小型住宅概念界定与研究人群确定

在国务院九部委于2006年颁布的关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六条政策曾对中小套型住宅(经济适用房)做出过明确定义,即套型建筑面积90m2米以下的住房,但在城市小型住宅面积愈加缩小的当下,这样的划分显然过于笼统。城市小型住宅由于要承担使用者基本的起居、餐饮、聚会等需求,与学生宿舍或者快捷酒店等将一部分生活空间公共化的简化居住空间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应当是仍旧保留传统住宅的所有功能,只是由于面积尺寸的缩减,对空间整合度和利用率要求更高的小型住宅。

参考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官方发布的《租房消费行为调查报告》中的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城市租赁用房的主要适用人群集中在40岁以下,40岁以上租赁人口仅占样本的4.4%。结合最新发布的《2021住房租赁市场分析与展望》报告中,一居户型和两居户型以71%的市场份额证明它们成为了当前租房用户的首选,而新兴的LOFT户型也开始在租赁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结合数据显示的租赁用户生活状态,将城市小型住宅的概念与研究人群确定见表1。

图1 一、二线和部分三线城市租房人群年龄分布及租房户型情况

表1 研究对象确定

通过网络学习与资料整理,可以对城市小型住宅的居住人群的居住与心理需求进行分类,对应到相应的使用空间类别,并根据类别将小型住宅套型空间进行功能划分,总结相同类型的套型组合方法,并结合相关案例优化套型组合方式。

2 青年群体的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分析

2.1 住宅功能与空间需求

考虑到青年人在住宅内的行为活动分为生活、工作两个大类,可以细分为睡眠休息空间、休闲会客空间、餐饮空间、卫生空间以及办公创作空间几种类型,这些空间在小型住宅中联系紧密,可能重复组合,可以大体分为卧室、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以及书房几个部分,可能有贮藏和服务阳台等辅助空间附加[3]。居住活动、功能需求以及功能空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城市小型住宅功能及空间需求

2.2 心理特点及附加空间设计

对于当代城市青年群体来说,住宅作为遮风避雨、居住休憩的单一功能场所的需求占比越来越少,而对于可以提供社交场所并体现简约创新生活观念的多元空间等满足舒适性、安全感体验的空间要求占比却越来越高,这些空间与城市青年群体的工作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对应的空间需要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4]。在城市小型住宅空间中,总结的人群心理需求及其对应的附加空间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城市小型住宅居住人群心理需求及对应附加空间

表2 LDB+T+K型平面空间分析

3 城市小型住宅的功能空间组合形式分析

3.1 当前常见的小型住宅套型空间组合形式

城市小型住宅与传统住房不同的是,由于适用人群被缩小至1~2人,人口关系也更加简单,功能空间的组织可以被简化,传统住宅设计中的过渡空间和交通空间大大压缩,形成一个大空间内多种小空间复合作用的多元空间[5]。经过调研和资料整理,目前小型住宅套型空间组合设计中最常用的空间组合方式有如下三种:①LDB+T型;②LDB+T+K型;③LD+B+T+K型[6],其中L指起居空间,D指用餐空间,B指就寝空间,K指厨房,T则表示卫生间。

考虑到LDB+T型多见于集体公寓一类的住房中,忽略了居住人群自己做饭的需求,所以文中仅对功能全面但组织形式不同的LDB+T+K型和LD+B+T+K型两种类型做分析。

3.1.1 LDB+T+K型

LDB+T+K型住宅是将起居室、餐厅和卧室复合在一个空间作为核心功能区,具有面积适宜的卫生间和厨房,户型中可能出现阳台空间,可以基本满足单身青年、合住情侣以及年轻夫妻工作生活的所有需求并长期居住。

LDB+T+K型空间组合形式为满足起居室与卧室的通风采光,往往需要减少隔墙来保证空间的完整性,这样的组织形式节约面积、容易形成简洁的流线,但缺点是用餐空间一般比较逼仄,缺少灵活性和舒适性;而且当两人居住时,如果作息时间不一致,由于缺少一定隔断,卧室与起居室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同时,由于户型采光面小,很难同时满足起居室、卫生间与厨房的通风采光需求。

3.1.2 LD+B+T+K型

LD+B+T+K型户型是在LDB+T+K的基础上让卧室独立出来,实现居寝分离,避免起居室与卧室相互干扰的空间组合形式,在小型住宅设计中可以认为是一室户型向一室一厅的进阶版本,其空间组合形式更加复杂,且与住宅户型和所处建筑单体位置关系较大。

表3 LD+B+T+K型平面空间分析

LD+B+T+K型组合的小型住宅动静分区良好,可以客餐厅空间座位交通转换的核心,将其他功能空间串联起来,在40m2以内的面积中实现起居与休息空间的独立,甚至可以利用户型优势布置紧凑的两室一厅。但由于大部分LD+B+T+K型都需要设置隔墙来实现,因此需要占用的面积相对于LDB+T+K型更大。

3.2 小型住宅套型组合设计的创新方法研究-LOFT模式三维划分改造

近年来,市场上开始兴起LOFT户型,该户型通常指高举架(3.6~5.2m),面积在30~50m2左右的小户型,户内是开敞通透的复式结构[7]。LOFT户型在销售时按照一层面积计算,而实际装修后却能够得到近2倍的使用面积。

LOFT型住宅的单层建筑面积往往比一般的LDB+T+K型和LD+B+T+K型都要小,但如果充分利用层高优势,可以创造出比LD+B+T+K型户型动静分区更加分明、空间利用率更高的居住空间,并且其充满戏剧性的垂直空间变化也更符合城市青年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心理特点[8]。位于北京罗圈胡同的白色迷你别墅改造项目就是利用原本老建筑的高举架实现LOFT双层模式,从而将原本仅有15m2的老房子改造成拥有两个独立房间、实际可使用面积达24m2的宜居户型,对该案例分析如图4所示。

图4 LOFT户型案例分析

4 基于套型空间设计方法的两种案例优化设计

4.1 LD+B+T+K型优化改造

对于LD+B+T+K套型,首先应当根据用户人数规划房间数量,40m2不到的户型虽然可以实现两居需求,但将会牺牲起居公共空间,一定程度上降低居住品质。根据调研的租户居住情况,客卧空间并非长期需求,可以由客厅的沙发等可变家具实现短期居住需求,从而减少套型内部硬质隔墙的隔断,尽量采用开放式或可变隔离来增加视觉与实际使用空间范围[9]。同时,合理规划空间流线,将非必要动线简化,将较宽或不合理的过道等边角空间转化为收纳等功能空间减少浪费,收纳空间的整合利用将大幅度提高房屋整洁度,提升居住品质,并在视觉上增加空间开阔程度。

LD+B+T+K型改造案例为上海的一个公租房改造项目,原本建筑面积仅有35.8m2,由于次卧隔墙存在,导致过厅、厨房、卫生间空间拥挤,通风不畅,且室内缺少客厅,无法满足城市人群交流招待的需求。设计师分析住户短时间内没有次卧使用需求,于是首先将次卧的隔墙打通做半开放的餐厨空间,并将原本大而不当的主卧的一部分改造做客厅,使用可转电视柜将客厅与餐厅连通,让室内布局更加通透,除此之外,将长过厅部分改造为衣帽间、卫生间干湿分离、阳台改造成榻榻米休闲区[8]等策略都使得室内空间体验更加良好,项目改造前后平面图对比如图5所示。

图5 优化改造案例1

4.2 LOFT模式小型住宅创新优化改造

当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主打办公生活一体的LOFT住宅,但由于该户型的层高要求一般高于4.5m,且二层空间基本已经确定,户型改造的空间较小。不过对于层高稍高但不足以做二层空间的小型住宅来说,也并非没有实现局部LOFT模式的可能。LOFT套型的优势为使用楼层划分实现动静分区的清晰界定,重点在于实现睡眠区域在三维空间上高度高于其他功能空间,因此可以采用下层储藏,上层睡眠的局部二层形式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10],将其他空间开敞布置,除卫生间外尽量不再采用硬质隔断,提高小型住宅内部空间的整体性,促进房间通风采光,从而提升居住品质。

图6 优化改造案例2

LOFT模式小型住宅选择的案例是位于俄罗斯的设计师公寓改造项目,套内面积约33m2,层高为3.6m,相较于普通户型略高。在初始户型中,玄关两侧分别是卫生间和储物间,卧室面积较大采光良好,但客厅餐厅与厨房分区与流线混乱,卫生状况很差。改造设计将客餐厅与卧室隔墙拆除,将原本的两个大空间变为通风采光良好的客餐厨一体空间,入户处以吧台桌代替硬质墙面区分玄关与客厅界限;延长通风管西侧短墙用于放置入户吧台与开放式厨房操作台,优化空间硬分隔方式;最后利用层高优势将卧室空间放置在衣帽间上方,创造局部二层空间,实现储物与睡眠功能合并。

5 结语

当代城市人对住宅需求越来越高,但受限于高昂的房价,只能选择面积局限的小型住宅,要在小型住宅的局限空间内满足居住者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就要在充分调研之后利用住宅原本的户型特点布置适宜的功能空间并将它们适度整合。文中从两种常见小型住宅空间组合形式和LOFT创新设计方法入手,总结了城市小型住宅户型及套型空间特点与优缺点,并从两个典型小型住宅入手进行了优化改造设计,希望可以对城市小型住宅的套型空间组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城市青年人群的居住品质提升。

猜你喜欢

户型住宅空间
波尔图2号住宅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Jaffa住宅
侨城一号A&E户型
空间是什么?
蜂窝住宅
创享空间
挂在“树”上的住宅
关于满足城市化进程集合住宅的探讨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