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台前话中“都[tou55]”字探析

2022-07-03黄继省王宇帆

现代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词义

黄继省 王宇帆

摘  要:在河南台前话中,“都[tou55]”字的意义是“衣着打扮好看,容止闲雅”,即俗语所说的“洋气”,与粗俗、朴素意思相对。关于这一义项,有的词典未予收录,有的词典则语焉不详。该意义的来源是本义相对的“都”和“鄙”通过对比引申而产生的。对比引申是词义引申演变的方式之一,与比喻、借代等引申方式相辅相成。借助于这些引申方式,词义的发展变化清晰条理而富有层次性。

关键词:台前话;“都”;词义;对比引申

一、台前话中“都[tou55]”字的词义考释

人们常说,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现代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特征,如粤方言塞韵尾可以看作是古音的遗留,有些方言词直接继承了古代汉语词汇等。其实,许多词语的古义在普通话中已不常用,却存留在方言中。像河南台前话中的“都[tou55]”字,除了具有词典所列举的一般意义外,还保留了一个古义。例如:

(1)你今天穿得这么都啊,跟城里人似的。

(2)看你都的,穿得这么好。

(3)城里人比咱乡下人都得很。

(4)她整天穿得很都,不像农村人。

从上述台前话中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都[tou55]”字的意义是指衣着打扮好看、容止闲雅,即俗语所说的“洋气”,与粗俗、朴素意思相对,与美丽、漂亮有别。在台前话中,这一意义主要用于乡下人与城里人对比的交际语境中,即使“都[tou55]”与“城里人”“城市人”等之类的语词不共现,预设中也往往包含了这种交际语境。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这一义项,《汉语大词典》与此相关的“都1dū”条的第13个义项是:“美好,闲雅。《诗·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毛传:‘都,闲也。’朱熹《集传》:‘都,闲雅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僧灵岿]因他故出,去寺一里,逢五六人,年少甚都,衣服鲜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一日,送至行,见一少年过,白服裙帽,风采甚都。’”[1](P632)可以看出,台前话中的“都[tou55]”与《汉语大词典》“都1dū”的第13个义项,在意义上基本一致。《汉语大词典》将它释为“美好,闲雅”;我们认为,将它理解为“统言美好,析言闲雅之美”,无疑更为合适。从该词典所引用的文献“洵美且都”可知,这里“美”“都”并用,二者的词义是有所区别的,毛传与《诗集传》的解释也说明了这一点。明代杨慎《升庵集》卷四十二:“山姬野妇,美而不都。”[2](P299)美未必都,亦其佐证。从其他用例中的语境来看,“都”皆与“从车骑”“衣服鲜洁”“白服裙帽”等表示“衣着、妆饰、打扮”的语词相连并用,由此可知,所谓“闲雅之美”皆衣饰所衬之美也,正如俗语所言“人靠衣装马靠鞍”是也。

从读音上来看,“都dōu”旧读“dū”,当孤切,属于端母鱼部。在台前话中,“首都”读如“[sou55tou35]”,而具有“衣着打扮好看”之义的“都”,则读为[tou55]。我们认为,这或是音转所致,或是词义的演变滞后于语音的分化,因此,该音得以保留这一古义。正如李鼎超《陇右方言·释词》所言:“都,本‘都会’之都,引申凡会聚处曰都。今以裳承物曰都,音转为‘兜’。”[3](P4607)

二、台前话中“都[tou55]”字的词义演变

河南台前话中表“衣着打扮好看”义的“都”,在普通话中已不常用,在古代文献中却很习见。例如:

(5)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6)李年十八守志,设灵几,每日三上食临哭,布衣蔬食六七年。忽夜梦一男子,容止甚都,欲求李氏为偶,李氏睡中不许之。(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三)

(7)女妓数百人,自屏后出,各执乐具,服饰甚都,拥金紫贵人,乘凉舆,径至厅事,丝管竞作,喧轰动地。(南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九)

(8)尼遂出门,乃入南巷寺(寺在三郎寺南)而隐,所将杖子在帧画十一面圆通像前。一日,将入王宫,从者先备于东门之外,鞍骑甚都,靴笠斯陈,行路为之辟易。(高丽一然《三国遗事》卷五)

(9)是日,京尹备鼓乐旗帜麾盖甚都,导二状元入学谢师,拜原功明伦堂。(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七十二)

(10)尼冒雨启关,见有肩舆停驻,女奴数辈捧一丽人出,仆从煊赫,冠盖甚都。(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

(11)又半载,生忽至,裘马甚都,囊中宝玉充盈。(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

(12)将诣汝母丐数金北上,甫抵门,仆者衣冠甚都,列坐于门之两楹,余逡巡欲入,仆诘曰:“客奚为者?”(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十)

可以看出,上述用例中的“都”字,皆有“服饰之美、妆饰之美或容止之美”之义。那么,“都”字的“衣着打扮好看,容止闲雅”义,究竟从何而来呢?

先看古代字书对“都”的解释。《说文解字·邑部》:“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从邑者声。《周礼》:‘距国五百里为都。’”[4](P127)由此可知,“都”的本義是指建有宗庙的城邑,后引申为都城、都市;由于都市往往是文雅的象征,所以人们有时也把“闲雅”称为“都”。《尔雅·释诂》:“爰、粤、于、那、都、繇,于也。”郭璞注:“《左传》曰:‘弃甲则那。’那,犹今人云那那也。《书》曰:‘皋陶曰:都!’繇,辞。于,乎。皆语之韵绝。”[5](P25)可见,“都”还可以用作叹词,表示赞美。《尚书·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孔安国传:“都,于,叹美之辞。”这说明,“都”在作为叹词时,其语境往往和赞美有关,这也与它表示“服饰之美、妆饰之美或容止之美”义具有一定的联系。总的来看,在《尔雅》《说文解字》等字书的解释中,“都”字词义产生、发展的脉络尚不够明晰。

再看古代一些学术笔记中对“都”的考释辨析。宋代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卷四云:“古无村名,今之村,即古之鄙也;凡地在国中邑中则名之为‘都’,都,美也。凡地在郊外,则名之曰鄙,言质朴无文也。隋世乃有村名。唐令在田野者为村,故世之鄙陋者,人因以‘村’目之。”[6](P38)明代杨慎《升庵集》卷七十八《都鄙》云:“都何以训美?都者,鄙之对也。《左传》曰:‘都鄙有章。’《淮南子》:‘始乎都者,常卒乎鄙。’盖天子所居,辇毂之下,声名文物之所聚,故其士女雍容闲雅之态生。今谚云‘京样’,即古之所谓‘都’。《相如传》‘车从甚都’是也。边氓所居,蕞尔之邑,狐狸、豺狼之所嗥,故其闾阎吝啬村陋之状出。今谚云‘野样’,即古之所谓‘鄙’。”[2](P299)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二《都鄙》云:“世以文雅者为都,朴陋者为鄙,其来最古。……其实都、鄙二字,盖即本周制。都乃天子诸侯所居之地,声名文物之所聚,故其士女容止可观。鄙者郊遂以外,必多朴僿也。犹今人言京样、京款、村气、乡气也。”[7](P403)

程大昌、杨慎和赵翼三位学者的观点,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他们所阐发的“都”的意义,与台前话中的“都”字之义颇相吻合。同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阐释了“‘都’为文雅,‘鄙’为朴陋”词义产生的原因,并且剖析词义的思路基本一致。我们可以将这一思路与方法归纳为“对比引申”。一般来说,词义的引申方式主要有比喻、借代等,需要指出的是,对比也是产生新义的重要方式之一。“都”“鄙”分别具有“闲雅好看”和“朴素粗俗”的引申义,就是通过二者的本义对比引申产生的。由于它们的本义是相对存在的事物,因此,由对比产生的引申义也是相反或相对的。我们很难单独从其各自的本义直接借助比喻、借代、假借等方式推导出其引申义,只有借助词汇系统中该词的对立词来对比索义,也就是说,二者的意义是相互依存的。

“都”和“鄙”产生新的对立意义后,在变动不居的词汇系统中,它们的地位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换言之,当它们处于不同的语言环境时,由于与其他词语的组合关系不同,往往会引起词义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可以从相关文献用例中,梳理“都”的词义演变情况。例如:

(13)帝以般若之义,真谛所宗,偏令化导故,咨质锋起,悬辩若流。又经聚徒都治,讲菩提心义,论谈之暇,夜分未寝,忽见大力善神,形甚都丽。(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卷六)

(14)聪慧日甚,祗不解啼。才及三岁便行,弱不好弄。至五六岁,虽不能言,所为雅有高致。十岁操笔,即成文章,动静嬉游,必盈纸墨。既及弱冠,仪形甚都,举止雍雍,可为人表。(唐代薛渔思《河东记·萧洞玄》)

(15)杨娼者,长安里中之殊色也。态度甚都,复以冶容自喜。(唐代房千里《杨娼传》)

(16)中有称处士皇甫玄真者,衣白若鹅羽,貌甚都雅。(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六·器奇》)

(17)师起剑阁,锡飞入吴,觉性既圆,声誉甚都。(宋代无准师范《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卷五)

(18)在州五年,得军民心,转提点刑狱,寻帅沔,时誉甚都。及崔与之代丙,始察其大言无实,谓他日误事省必此人,请庙堂毋付以边藩。(《宋史·赵彦呐传》)

(19)于是诏以僧佑律师董其事,佑未至寺,僧慧逞梦,神黑衣,部曲甚都。(元代昙噩《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十)

(20)生清河张氏,躯干修竦,可八尺,容声甚都,性专静好。(元代昙噩《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二十四)

(21)景隆,小字九江。讀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明史·李文忠传》)

(22)文郎马神,以木为城,其半倚山。酋蓄绣女数百人。出乘象,则绣女执衣履、刀剑及槟榔盘以从。或泛舟,则酋趺坐床上,绣女列坐其下,与相向,或用以刺舟,威仪甚都。(《明史·外国传·文郎马神》)

(23)越日,闻有人为蛇啮毙者,心知其异。往视则一少年,衣冠甚都,倒前蛇匿处,似营县奉差人也。(清代梁恭辰《北东园笔录续编》卷二)

(24)德州赵进士其星尝月夜露坐,仰见一女子,妆饰甚都,如乘鸾鹤,一人持宫扇卫之,逡巡入月而没。(清代余金《熙朝新语》卷四)

(25)后月余,门外适相值,二十许少年也。宫绢单衣,丝履乌带,意甚都雅。略与顷谈,颇甚温谨。(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26)李貌虽不甚都,而软媚有姿,能得人怜,见机便捷,举动必中太后意。(民国许指严《十叶野闻·崔李两总管四则》)

从例(13)~例(26)中的“都”的组合对象的变化,可以看出其词义扩展演化的轨迹。“都”的本义是建有宗庙的城邑,通过对比引申,其意义变为“衣着之美”;再经过辐射式地引申,能够表示“装束之美、举止之美、形体之美、外貌之美”;然后,其词义逐渐抽象泛化,还可以表示“精神之美、名誉之美”等。

上述用例也表明,从“都”的组合关系来看,表示“衣着好看,容止闲雅”意义的“都”属于形容词,它的语法功能主要是在句子中作谓语,具有描述性,经常用于史书、佛经、文言小说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鲁西南方言中“抖”字的用法,与台前话的“都[tou55]”颇为类似。韩秀华在《山东梁山县方言语音研究》“同音字汇”一节中指出:“抖[tou55],形容穿得阔气。”[8](P26)董绍克在《阳谷方言研究》中亦指出:“抖[tou55]阔气:老张这两年抖起来了。”[9](P26)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抖dǒu第5个义项的释义为:“⑤称人因为有钱有地位等而得意(多含讥讽意):他如今当了官,~起来了。”[10](P317)以上三种解释尽管有所不同,但是皆记为“抖”,不过,我们很难从“抖”的其他意义中找到与这些词义的关联性。我们推测,可能是上述方言中表示该意义的字只有读音,于是研究者就以同音字来代替。笔者认为,这里的“抖”均应为“都[tou55]”。

“都”的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词义系统中已经淡化,甚至可以说几乎退出了现代汉语词义系统,只保留在个别方言中。由于相关语料有限,我们只能根据语言演变规律对其原因作出大致推测。第一,“都[tou55]”的基本义地位牢固,使用持久,在作为词素义时,其构词能力较强,新产生的引申义很难动摇它的地位。第二,“都”的词义逐渐虚化,并分化出副词用法,副词“都”的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范围很广;而表示“衣着好看,容止闲雅”意义的“都”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其地位可能会受到很大冲击。第三,在表示“衣着好看,容止闲雅”意义的“都”的聚合词义系统中,产生了大量的同义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像“美、美丽、漂亮、闲雅”等,它们分工更细,表义更为明确。第四,还受到“都”的对立面“鄙”的限制,“鄙”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词义的扩展速度相对较慢,作为对比而生的“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与“都”相对的“鄙”,在对比产生引申义之后,其引申义逐渐成为一种核心意义,并降格为词素意义。同时,在双音化大趋势下,“鄙”具有较强的构词功能,能够构成许多双音节词,其使用语言环境亦趋向于书面化。关于“鄙”的词义发展演变这一问题,我们将另外撰文进行专门探讨。

三、汉语词义系统中的对比引申方式

如前所述,“都”和“鄙”意义的产生、演变,都是在对比引申这一方式下实现的。如果脱离了这一框架,我们则很难厘清它们引申发展的轨迹。除此之外,对比引申方式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本义与引申义在同一个意义范畴内具有相对或相反的关系[11](P66-67)。比如,“酤”的本义为“一夜酿成的酒”。《说文解字·酉部》:“酤,一宿酒也。一曰:买酒也。从酉古声。”[4](P313)《诗经·商颂·烈祖》:“既载清酤。”毛传:“酤,酒。”[12](P621)

《诗经·小雅·伐木》:“无酒酤我。”毛传:“酤,一宿酒也。”[12](P411)之后,“酤”逐渐引申为“买酒”。《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或使仆往酤庄氏之酒,其狗龁人,使者不敢往,乃酤他家之酒。”《汉书·高帝纪上》:“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再由“买酒”之义对比引申为“卖酒”。《墨子·迎敌祠》:“举屠、酤者,置厨给事,弟之。”唐代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奏罢榷酤钱九千万。”再如,“贷”有“借出”的意思。《说文解字·贝部》:“贷,施也。从贝代声。”[4](P126)段玉裁注:“谓我施人曰贷也。”[13](P282)《左传·昭公三年》:“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借

出”之义再通过对比引申为“借入”。《左传·文公十四年》:“尽其家,贷于公,有司以继之。”杜预注:“家财尽,从公及国之有司富者贷。”《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家贫,假贷无所得。”

总的来看,“酤”对比引申义产生的条件与机制是句法位置、语义环境和高频使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它主要是以“词类活用”的方式,经过高频使用,最终固化为词的意义。“酤”的本义是“一宿酒”,但在“或使仆往酤庄氏之酒”语境中的“酤”,处于谓语位置上,前面与动词“往”相连,后面又带有所涉及的对象——即宾语“庄氏之酒”,自然会获得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再加上语义环境的作用,在高频使用后,就逐渐固化为“买酒”这一词义。“卖酒”之义亦然。“酤”的“买酒”和“卖酒”的对比引申义,都是在“酤”的本义这一语义范畴内,在相反的语义环境中,通过对比引申而形成的。

与“酤”相比,“贷”的“借出”和“借入”的对比引申义产生路径就相对简单一些。“贷”本身就是动词,表示“借出”的意思,只要在相反的语义环境下,经过高频使用,就可以获得与“借出”相反的词义。如《左传·文公十四年》:“公子商人骤施于国,而多聚士,尽其家,贷于公,有司以继之。”其大意是:“公子商人多次在国内施舍财物,养着许多门客,把家产都用光了,又向掌管公室财物的官员借贷而继续施舍。”可见,这里的“借入”义主要是由语义环境所造成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都”“酤”和“贷”的对比引申情况进行了总结,具体如表1所示(见下页):

可以说,“都[tou55]”“酤”“贷”语义的产生、发展过程,深刻地揭示出汉语词义系统生成的复杂性。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词语的词义都是通过本义,借助比喻、借喻、借代等方式,逐步引申、演变而来的。就此而言,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些词语的本义,就可以基本厘清词义的发展脉络。而像“都”之“衣着好看/

容止闲雅”义、“酤”之“买酒”“卖酒”义、“贷”的“借入”义,这种现象则相对特殊,必须把它们置于词汇系统或交际语境中,找到它的对立面,才能搞清其意义的演变路径。需要强调的是,对比引申是词义引申的重要方式,與比喻、借喻、借代等方式相辅相成,使词

义系统变得更为丰富且具有层次性。尽管词义系统是庞大复杂的,但决不是杂乱无章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掌握了词义生成引申的方式,便等于找到了打开词义系统的一把钥匙。同时,对于“都”和“鄙”一类的词语,辞书编纂者在设置义项时,应更加关注它们词义演变的系统性与层次性,这样也会更便于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把握它们的词义。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十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2][明]杨慎.升庵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许宝华,[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4][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M].王世伟整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宋]程大昌.演繁露 演繁露续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91.

[7][清]赵翼.陔余丛考[M].曹光甫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8]韩秀华.山东梁山县方言语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9]董绍克.阳谷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5.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1]陈殿玺.试探词义引申的途径和方式[J].古汉语研究, 1994,(S1).

[12][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1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Interpretation of “都[tou55]” in Taiqian Dialect of Henan Province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xtension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Meaning of Chinese Words

Huang Jisheng1,Wang Yufan2

(1.College of Literat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2.Principal’s Offic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Dōu(都)”in the Taiqian dialect of Henan,its meaning refers to “nice and elegant dress”, as the saying goes “western style”, relative to vulgar and plain meaning. Some dictionaries are not included in it, some dictionaries are not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source of the meaning is relative “dōu(都)” and “bì(鄙)” by comparing the resulting extension. Contrast extension is one of the ways of meaning extens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with metaphor, metonymy and other extensions. By means of them, the meaning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word becomes clear and orderly.

Key words:Taiqian dialect;“dou(都)”;word meaning;extended comparison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濮阳方言文化调查保护研究”(SKL-2021-1968);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B类

作者简介:1.黄继省,男,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2.王宇帆,女,信阳师范学院校长办公室讲师。

猜你喜欢

词义
西行学院成语班
西行学院成语班
西行学院成语班(二)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西行学院成语班(一)
大少不同
浅谈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英语词义演变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