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育苗与病虫害防治方法探析

2022-07-02刘涛

种子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樟子松育苗病虫害防治

刘涛

摘    要:为解决樟子松的育苗和病虫害防治问题,文章从樟子松的苗地选择、施肥、种植、病害防治、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育苗过程中不正确的措施和各类病虫害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育苗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樟子松;育苗;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0-01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1.253;S763.7       文献标志码:B

樟子松是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树干笔直,生长周期短,且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樟子松属于常绿乔木,树高在15~20 m,最高可达30 m,树干最大直径为1 m左右,冬季叶变为黄绿色,球果长卵形,9—10月成熟,黄绿或者灰黄颜色。樟子松较为耐寒,可以抵抗-50~-40 ℃的环境,抗旱能力强,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樟子松的树冠较为稀疏,针叶少并小,气孔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一些干的表皮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腾。

1 樟子松育苗

1.1 育苗地选择

选择土壤疏松、地下水位低且土质较为肥沃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尽量选择前茬作物为松、柞类的育苗地,这样可以使樟子松树苗得到更好发育和生长。但也要注意,不宜在一块土地上进行多年连续种植,可采用相互轮作的方式。如果土壤中的沙性较大,那么需要在播种时施一定量的河泥等有机肥料,以便提升土壤的肥力,让土壤可以增强自身吸水保肥的能力,从而促进树苗可以更好地进行根部的发育和生长。

1.2 施肥

为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需要能对育苗地施底肥。底肥可以采用充分发酵堆肥,用量为1万~1.5万kg/667 m2,可直接将肥料撒在育苗地上,也可在翻地时将肥料混合在土壤层中。

1.3 种子处理

为保证出芽率和出苗整齐,在播种前需要能对种子进行催芽。第一,雪埋。可在播种前1~3个月时,准备好1个雪坑,坑深要在30~50 cm,然后将准备好的种子和3倍的雪混合装入麻袋,并埋入之前准备好的雪坑内,可在雪上放置杂草防止早春雪快速融化。在播种前3~5 d将种子取出,放在向阳处晾晒,最后用高锰酸钾液消毒,等稍干后即可播种。此外,也可将种子放置到温度较高的地方催芽,当种子有1/2呈现裂口时即可播种。第二,温水浸泡。在播种前5~7 d,将消毒过的种子放入40 ℃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 h,之后捞出放在温暖处晾干,可以每天用清水洗1次,当种子的裂口达到1/2后就可以播种。第三,作床。采用高床作业,高度为10 cm左右,道宽为50 cm,床面为1 m,长度10 m。在作床时可先处理土壤,在水可以很好地渗下后,上翻土壤,将土翻到床上推平压实,让床面可以平整[1]。

1.4 播种

在播种时间的选择方面,各地可根据种植地气候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一般地表温度达到9 ℃以上就可以播种,时间在4月份,稍冷的地区时间会有所推迟。播种前需要地表温润,如地表较为干燥可浇少量水,待表面稍干时可翻耕,翻耕深度为1 cm,然后展开播种。可采用橫床条播,宽度为3~4 cm,行距为8~10 cm,在播种后需要用土壤压一压,防止水分流失造成树芽缺水的情况出现。因樟子松种子较珍贵,因此不能随意浪费,要能合理使用,播种量为4.5 kg/667 m。

1.5 播种地管理

在播种后需要管理好土地,是提升出苗率和促进幼苗生长的重要措施。应该设置相关保护措施,例如风沙地需要设置阻挡风沙的防沙障,在苗木出现木质化后可逐渐去掉保护屏障。对地面温湿度调节,可以在播种后在苗床上放置干草保温,当幼苗出土达到1/2后可去掉干草。阻止鸟类啄食,鸟类容易啄食樟子松出壳后的幼苗,因此为防止相关情况出现,需要找专人进行看管。

1.6 苗期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幼苗才能更好生长。第一,种子发芽期。苗期表土的含水率要达到6%,浇水量不宜过大,可小水慢浇,浇水时间为午后,如果气温上升或者遇大风天可在午前再浇1次水。在出苗后6个月,因气温回升,受土表温差较大等因素影响,需要少量多次浇,以便更好地调节地表温度,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浇水时间为10:00~12:00。针对于1年松苗,天气炎热的7—8月是生长的旺盛期,此时需要充足供水,可每隔2~3 d浇1次透水,到8月下旬为促进苗木木质化,间隔时间可以延长,在掘苗前的7 d要浇1次透水,可保持根系水分,让根系可以更完整[2]。

1.7 苗木生长期施肥和除草

为使苗木有充足的养分,可在6月下旬施撒硫铵,硫铵用量为5~10 g/m2,之后每隔10 d需要追肥1次,追肥次数可根据苗木具体的生长情况而定。到8月中旬要停止追肥,在追肥后需要注意用清水冲洗苗叶。针对除草可使用除草醚,将其拌在覆土中除草。在齐苗后可将其拌在沙土中洒到苗床上,之后浇水,一般1年进行两次除草。为使幼苗根系得到很好的发育,可及时松土工作。

2 樟子松病虫害防治

2.1 病害防治

1) 樟子松枯梢病。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可传染性病害,也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严重,是国家检疫范围内的病害,需要严格防治。

枯梢病症状:病原菌可以直接侵袭树苗或者小树,老树较容易感染病害,老树在染病后会导致自身出现梢枯和溃疡斑,被害部常有松脂流出,并在已经死亡的表面组织中产生分生孢子器;在发病初期没有木质化的树梢会出现退绿的情况,由浅褐色逐渐转变为黑色,梢变细,树上部弯曲下垂,叶枯萎脱落,只在顶部残留一丛针叶。

枯梢病病原菌具有腐生性,为兼性寄生菌,可在健康的樟子松上存在潜伏侵染的情况,而只有寄主生长衰退时病原菌才会引发樟子松枯梢病。樟子松枯梢病主要发生在苗木和中老龄的树木上,并且树龄越大病害越严重,病害首次侵染源主要是之前感染该疾病的樟子松病树上的病菌子实体所飞散出的分生孢子,然后孢子会在生长季中蔓延和传播,而雨水会加速孢子的传播速度,因此在降水量大的年份,孢子传播的数量大,生病的樟子松数量也较多,病害较严重。

樟子松枯梢病在不同树龄、树木密度、种植坡向等条件下发病严重情况不一致,如树龄越大感染的情况就越严重,而在种植坡向上,阴坡比阳坡所种植的樟子松发病情况严重,在种植坡位置方面的发病严重度则依次为上坡、中坡、下坡。在种植密度上,密度大的樟子松林比密度小的樟子松林发病严重;在种植位置方面,樟子松林的边缘要比林内的发病情况严重[3]。引发枯梢病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不适以及多种生态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而发生发展则是病原物、寄主、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此仅采用化学防治是不全面的。

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主要在长势不良、土地条件比较差的樟子松林中,因此在防治中应分析影响枯梢病发生的生态因素并进行处理。

第一,培育壮苗,适地适树种植,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纯樟子松林,尽量营造混交林。第二,在樟子松的生长中合理管理,让树木具有较好的长势,并及时展开抚育工作,从而减少枯梢病的出现。第三,及时合理展开松土、施肥工作,疾病的发生和土壤中缺硼有关,为此,在根部施硼砂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第四,化学处理。5月中旬至6月中旬较容易出现大面积枯梢病,为此在孢子飞散前应选择相应的化学药物对树木药物喷洒防治,可使用40%多菌灵400~600倍液、75%百菌清1 000倍液、65%敌克松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等。

2) 樟子松红斑病。樟子松红斑病的病原菌在培养基和自然中的松针上均可以产生次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好天气条件就是雨季,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湿度,因此该病害在多雨的年份中会较为严重。该病害症状一般发生于叶的边缘和尖端处,在发病初期病斑呈现褐色,之后会随病害程度不断扩大变为红褐色,较为严重时出现全部针叶染病的情况,致使针叶枯萎变黄,进而脱落。发病顺序为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最后整株樟子松被感染枯死。在防治该病害的苗木管理阶段需要对苗木做好檢疫工作,防止该病害出现扩散。在发生樟子松红斑病的初期可使用百菌清和福美制剂防治,15 d喷洒1次,后续可使用百菌清烟剂防治。

3) 樟子松针锈病。针锈病是在外松类针叶上分布较广且寄主较多的一类病害,会严重影响樟子松苗木正常生长。该病害的发病期在5月份,初期症状为退绿斑点出现,之后逐渐出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橙黄色性孢子器,到6月份松针上长出黄色锈孢子囊,锈孢子在成熟后孢子散出,在松针上留下薄膜状的孢被,病叶枯死或树苗上半部枯死。对其治疗可以及时摘剪掉病芽或病枝。每3~5 d查看1次,如发现病枝需立即处理,并烧毁有病害的枝叶[4]。在药物防治方面,可选择多菌灵400倍液、退菌特500倍液药剂。在种植管理方面,应采取混交林培育的方式种植,及时做好相关透光采伐工作,增强树势的抵抗力,对出现病虫害的断根或死掉的树木要及时彻底清除,从而减少病原菌繁殖。不宜施加过多氮肥,避免其徒长,选择抗病效果强的树种,发病较严重的苗木需要能截干移植,避免其再接触到病原。最后应加大检疫工作,要从无病害的地方采购苗木,截取健康的枝条进行培育等[5]。

4) 樟子松立枯病。该病害较常发生在1~2树龄的幼苗上,症状会随着苗木生长而不断变化,一般表现有4个类型。第一,种腐型。种芽在未露土前就腐烂死去。第二,梢腐型。幼苗刚出土不久,叶尖就呈现褐色,之后腐烂死亡。第三,猝倒病型。猝倒病型是最严重的一个类型,表现为幼苗出土不久,苗茎近地面的位置出现变色,呈水渍状腐烂萎缩,幼苗倒伏死亡。第四,立枯型。幼苗在出土后的两个月以上,树苗茎部呈现木质化,幼根腐烂,苗木立直枯死。该病害症状为发病部位产生椭圆形褐色病斑,病部萎缩腐烂,枝叶白天萎蔫,夜晚恢复,之后随着病害的严重程度加剧而长时间萎蔫,进而枯死。立枯病会引起根部、根茎部腐烂,会向上扩展。发病规律为菌丝体在土壤或者病树上越冬,当温度上升后产生侵染菌丝,然后对幼苗进行感染。病害的病原体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在温暖地区属于常年可发病的一种病害,在温度和湿度都较高的环境中该病害的发病率高,且发病情况严重。

防治方法如下。第一,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性较好、土地肥沃的种植地进行育苗,不要选择黏重土壤或前茬为瓜类、棉花等地种植。第二,精选种子,做好催芽工作,旱灌涝排,保障苗齐苗壮。第三,在种植时可以在苗床上撒药土,可使用敌克松、苏农6401、五氯硝基苯代森锌进行混合,然后再将药物与30~40倍的干燥细土混合,铺撒在苗床上。第四,在幼苗发病时也可撒施药土,或使用敌克松、苏农6401、硫酸亚铁混合成药液淋湿在苗床的土壤表面,因硫酸亚铁对苗木生长有一定危害,因此在喷洒药剂后要对树苗进行洗苗。药土和药液都每隔10 d左右喷施1次,共2~3次为宜,具体施用应根据实际防治效果来确定。此外,还可以在出苗后发病时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杀菌,因对针叶有一定危害,因此在施药后的10~30 min喷水1次,洗掉针叶上的药物残留,减少对其的伤害。

2.2 虫害防治

1) 松梢螟。松梢螟为1年两代虫害,不同年龄的幼虫在树梢内蛀成虫道进行越冬,少数幼虫在树干树皮下越冬。该虫害的幼虫可钻蛀主梢,从而引起侧梢丛生,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幼虫还会对球果和幼树的枝干蛀食,影响种子产量和造成幼树死亡。

防治方法如下。第一,加强对树木的管理,促使幼林提早郁闭,以便减少虫害,在修枝时留茬的长度要短,茬口要平整,减少幼虫在枝干伤口产卵的情况出现。在幼虫转移危害期间可使用乐果乳油、敌白乳油、晶体敌百虫液等药剂喷洒。成虫出现后可每隔7 d喷洒1次可湿性六六六液。

2) 油松球果螟。该病害为1年1代,每年5月越冬幼虫开始出现,多数先进到雌花序中,之后进入嫩梢和两年生的球果中。对于该虫害的防治方式与上述松梢螟一致。

3) 落叶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为1年1代,为害针叶,每年4月中旬前后出现,防治时间为幼虫食叶期喷洒松毛虫杆菌,成虫时设黑光灯诱杀。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每株成材的松树上绑毒绳等方式防治。

4) 松梢象虫。该虫害也是1年1代,成虫在枯枝落叶下进行越冬,5月左右开始活动,啃食梢前的嫩树皮,6月下旬会产卵。幼虫在树皮下对树生长的形成层进行啃食,出现环状的剥皮现象,最后使顶梢枯死,该虫害成虫后会直接啃食木质部。可在5月进行烟剂毒杀,如果幼林没有完全郁闭,可使用其他杀毒剂防治。此外可在成虫假死时人工震落捕杀,在造林时可采用混交林模式造林的方式,从而增大林分密度,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

5) 西伯利亚毛虫。该虫害多出现在东北地区,主要为害松树的松针叶,大多1年1代,此虫多发生在山坡较温暖且排水良好的松树林中,天气干旱时会引起严重泛滥。

防治方法如下。第一,加强相关的检查工作,尤其在遇到干旱年份时,要调查虫口密度,做好相关防治虫害的准备工作。第二,在发生期及时测报。如在温度变化后应开展相关工作,及时测报发生量。除了需要在春秋季调查虫口密度外,还需要调查具体的分布等。第三,在虫害卵期可以释放赤眼蜂和平腹小蜂消除蟲卵。第四,在幼虫期可喷洒青虫菌或者敌敌畏等药剂进行驱虫,在郁闭林中可使用敌敌畏插管烟剂进行防治。第四,成虫期可使用黑黄灯捕杀。第五,以鸟捕虫,对成虫和幼虫捕食。第六,在造林时造针阔混交林。

6) 朝鲜黑金龟子。该病害较容易发生在苗圃内,两年1代,成虫和幼虫会隐匿在土壤里越冬。一般在6—7月出现,严重影响幼苗根部。防治需要配备苗床,在种植前,需对土壤调查,如有该虫害则用六六六药剂与土混合配制成药土,之后将药土撒在苗床或者造林地中。此外,可以在5月下旬喷洒杀虫剂,在苗床上发现幼虫后可使用敌百虫液灌注,需注意在用药后用清水将苗木洗净,以免出现烧苗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黄耀娇.谈樟子松育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山西农经,2018(10):77.

[2]白生福.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微[J].种子科技,2021,39(6):83-84.

[3]李爱慧.同朔地区樟子松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21(4):20.

[4]冯健,赵言,郭招,等.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微探[J].农民致富之友,2021(12):12.

[5]安学军,蒋志成,蒋志仁.祁连山区不同水肥土壤条件对樟子松苗木存活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22(5):1-3.

猜你喜欢

樟子松育苗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