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防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研究

2022-07-02温湛兰

种子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杂交水稻绿色防控

温湛兰

摘    要:为了加快推动我国杂交水稻的健康发展,促进杂交水稻领域的科学技术革新,文章在分析总结杂交水稻发展现状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简述了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重要性,并指出我国现阶段杂交水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推动杂交水稻技术带动种植效益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植效益;绿色防控;农业现代化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0-010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1 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1.1 实现绿色无污染的环保防控

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气候条件、杂交水稻种植方式的改变,水稻病虫害类型逐渐增多,影响了水稻的生产。传统的病虫害治理技术已经无法全面、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负面影响,影响了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杂交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十分关键,相关工作者需要完善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方案,以点带片,实现当地水稻种植场所管理的全面优化。同时,管理者需要参考相关农业防控通知,以绿色环保为理念,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可以结合新式技术,实现防治工作方案的不断完善进步,以确保绿色防控病虫害的可行性。

绿色防控技术用于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能够保证其绿色环保,实现绿色无污染的环保防控,其中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1-4]。通过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科学用药技术和生态调控技术来保证水稻种植生产具备合适的农业生态环境。在水稻种植生产中,坚持新型的绿色环保原则。在水稻生长前期,以自然控害为主,在病虫害发生前就做好充足控害措施,其中包括抗性品种、品种多样性布局、深耕灌水沤田灭蛹、天敌保育。肥水管理能够增强种苗的抗性,采用物理防治技术,使用灯光诱杀及害虫天敌等方式防控病虫害。水稻种植过程中,如遇到病虫发生期,优先采取对有益生物影响小的措施,例如昆虫信息素、释放天敌、稻鸭共育、微生物农药。药剂应急防治应作为病虫害防治的补救措施,在病虫种群量超过防治指标时及时做到控害、减损药剂应急防治不能盲目用药、滥用药,应当采用广谱及高效的防治药物,比如稻瘟灵及三环唑、丙环唑乳油、氯虫苯甲酰胺等,有效防治水稻黏虫及三化螟等病虫。水稻品种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需要结合水稻种植区域的自然条件,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尽量避免水稻出现病虫害问题。

实现杂交水稻种植生产的绿色无污染环保防控,需要科学处理稻草,尽量避免受到病虫害侵袭干扰,栽种杂交水稻需要科学有效处理已经出现稻瘟病、纹枯病的稻草,在收获完毕后有效进行二次处理,在部分情况下还需要在第二年水稻进行播栽前再次处理。堆放到外边的稻草可以作为饲料、燃料,未完成处理的病稻草應被搬到室内放置,利用相关的厚塑料薄膜来包裹处理稻田周边堆放的稻草,确保包裹的严密性,有效隔离病稻草相应的菌源,防止病稻草相应的菌源出现大范围蔓延情况,危及水稻种植。为了全面防控杂交水稻病虫害,生产中需要科学处理晒种与菌源,浸种前进行晒种处理,消灭种子所携带的病菌,提升水稻种子的酶活性和发芽态势,提升种子出芽的速度。播种前,需要消除田中的稻草、病虫、纹枯病菌。其中,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使用性诱技术来有效增强防控效果,满足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实现杂交水稻的快速发展。

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除了能帮助当地民众快速、稳定致富,还能给农业发展、社会发展带来潜在的综合效益,助力新型杂交水稻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

1.2 加强杂交水稻种植生产的生态效益和生产效率

传统的防虫害措施会污染周边水源、影响水稻食用者健康,为了加强杂交水稻种植生产的生态效益和生产效率,需要发挥绿色防控技术价值,在控制虫害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生产,充分保护稻田周边的生态平衡。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引进害虫天敌,做到生物相互制约,在推动水稻健康生长的同时,保护周边生态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实现我国农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杂交水稻种植生产中,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作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稻田周边健康的生态环境格外重要,能够切实保证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还能实现成本效益,减少实践中人工驱虫防治的成本。

杂交水稻种植生产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防治、遴选优质高产品种的切实需求。其中,清理稻田中残杂枝叶、完善病虫害防治、做到培育无病壮秧、完善水肥管理都是培育水稻抵御病害侵蚀能力的关键点。防控杂交水稻病虫害中,将操作简便的物理防治和效果明显的生物防治作为重要补充手段,能够发挥现代技术应用的便捷性,实现良好的防控病虫害效果。绿色防控体系中,也需要将化学防治作为防控措施,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此外,杂交水稻种植涉及生物工程技术、科技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等多个技术层面,是兼具系统性和集成性的现代化绿色防控方式,实现了绿色防控技术装备化、绿色防控过程科学化、产业整体管理现代化。我国农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中杂交水稻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科学运用杂交水稻技术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从而加快促进种植效益的提升。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树立杂交水稻绿色环保发展的目标,才能有效带动种植产业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2 现阶段我国杂交水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中易受病虫害影响

实践中,杂交水稻种植生产中易受病虫害影响,资金投入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的生产环境本身就相对封闭,具备高温、高湿的基本生产特征,其特殊的环境条件不仅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适宜病虫害的繁殖和生长,因此从整体上构成高风险农业生产,实现绿色无污染的环保防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阶段杂交水稻发展亟待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上的投入,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也必须大力推进杂交水稻的长足发展。此外,为了健全现代农业的制度体系,必须开拓杂交水稻的生产新领域,在实践工作中加速与生物科学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融合,加快提高杂交水稻生产的土地产出率和农业资源的利用率。科技创新是生产进步的重要支撑,通过研制、开发科学先进的杂交水稻设备装置,进一步提升杂交水稻的机械化水平,以农业关键技术的进步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

2.2 病虫害防治技术不足

首先,存在杂交水稻知识和理念的科普范围窄、绿色防控功能无法拓展、功能发掘不足等问题。每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对于农业产业的优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应当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总结一线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多样化、科技化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加快带动水稻的种植效益。其次,我国杂交水稻发展存在许多不足。相较于国外,我国杂交水稻发展起步时间晚,杂交水稻面积和规模非常大,杂交水稻生产中经常发生各种问题,环境调节能力不强、技术工艺装备不配套、病虫害现象频繁等造成了大量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再次,科学技术的不足也无法保障杂交水稻产品的质量、产量,损害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容易被淘汰。

着眼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杂交水稻的科学、健康发展是现阶段发展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必要途径。优化资金利用和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入手,以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艺提高杂交水稻生产的效率,劳动者的利用率也随之提升。

3 推动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策略

3.1 提高杂交水稻防控病虫害的技术水平

杂交水稻栽种方面本身具备优势,然而杂交水稻实际栽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破坏导致减产,绿色防控技术能够有效防控杂交水稻病虫害,科学应用杂交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实现水稻增产。杂交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中,能够发现很多害虫喜暖好湿、在夜间活动,因此能够借助光源吸引害虫来大范围进行诱杀。安装诱杀灯,配合诱杀剂,安装合理数量的捕获器,杂交水稻栽种基地通过多光谱诱杀害虫,能够有效保护周边生态和自然环境,尤其是对于二化螟、卷叶虫成虫以及稻飞虱,多光谱诱杀害虫的实际效果很显著。光源诱杀只能在晚上发挥效果,存在限制性,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杂交水稻种植的具体情况。

另外,人工捕殺和采摘卵块也能发挥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效果,实现绿色无污染的环保防控。首先,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水稻品种,在播种前拌种、在种植前进行整地、做好灌溉处理、提升翻耕次数。移栽时需保障密度科学合理,确保移栽后的水稻能够茁壮生长。同时,肥水管理也能够增强种苗的抗性。其次,采用物理防治技术,使用灯光诱杀及害虫天敌等方式防控病虫害。利用性引诱剂除害虫是指人工合成雌蛾性成熟期释放性信息,诱导需求交配的雄蛾进入诱捕器,减少种群、实现病虫害控制效果。防虫网覆盖农业种植,能够减少农药污染,用防虫网、规避用药,减少稻飞虱等害虫,避免出现水稻条纹枯病及黑条矮缩病,发挥该防治方式的优势。再次,稻田养鸭技术也能控制害虫数量,利用鸭子捕食,在控制养鸭的成本基础上,控制水稻螟虫及稻飞虱,实践中早稻放鸭在5—6月,晚稻放鸭在7—8月,有效控制农药的投入,合理减少害虫防治成本。控制水稻黏虫可在其孵化期利用苏云金杆菌,实现绿色无污染的环保防控。

采取春雷霉素及阿维菌素等无公害农药能够防治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应当避开高温及干旱时期,观察使用时间。为了增强杂交水稻的综合效益,可以从开发杂交水稻生态旅游产品和路线入手,将高新、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具体生产实践,充分提升杂交水稻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当地政府应当给予杂交水稻发展更多的关注度,注重农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健全杂交水稻发展交通网络等多个方面基础设施,例如在提升农业生产种植效益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高科技的温室智能监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杂交水稻技术。生产中如果遇到突发恶劣天气,例如频繁的冷空气活动、冬季低温、冰冻、暴风雨雪等天气,必须综合运用适用于冬季的各类防灾、减灾技术,确保杂交水稻生产在恶劣自然条件下也能保障安全生产,从而实现杂交水稻的高效生产。

3.2 系统应用多种绿色防治技术

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规划系统的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模式非常重要,技术人员可以有偿向水稻种植者分享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种植者为研究者反馈应用数据,互惠互利,做到高科技绿色防控技术的改善和探究,见表1。研究生物天敌防治手段首先需要列出近年常见的病虫害,构建水稻病害虫相对应的天敌生存环境。政府为充分发挥物理灯源防治手段的效果,可以划拨专项款给贫困的水稻种植户来购置杀虫灯,鼓励水稻种植户运用绿色防控手段。其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指导绿色防控病虫害的技术培训,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推广应用,做到完善整体框架,技术指导人员应当帮助当地水稻种植群体来系统、全面学习相关技术知识,简化技术构成。同时,绿色防控中需要合理处理过往农药、药品等废弃包装物,做到集中处理毒害性药品包装物,设立专用处理点。

生物防治技术以相关食物链原则为根据,在杂交水稻病虫害的防控中发挥出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通过增加虫害天敌数量,控制害虫的繁殖情况,例如把鸭子寄养到水田内,运用稻田养鱼和鸭方式,防控杂交水稻病虫,运用培育微生物的方法,例如消灭螟杆菌、白僵菌以及苏云金杆菌,能够有效进行科学防控。另外,杂交水稻的检疫管控工作,需要重视细菌性条斑病和稻水象甲,加大检疫控制的力度,充分关注细节,发挥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应用的科学性,运用生物药剂来处理稻瘟病、稻螟虫以及稻飞虱等众多病虫害,参考相关绿色农产品的规定,合理使用低毒性的化学农药杀害病害虫,在防控稻飞虱、百丛虫以及螟危害中有明显效果。在杂交水稻的病害虫属于综合型状况时,应当采取病虫兼治的方式,实现有效控制。杂交水稻生产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高效抵御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和激烈竞争,在土地实际产出率、资源使用率和劳动力集中生产率等方面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4 结束语

杂交水稻的开发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显著标志,实现杂交水稻种植生产的绿色无污染环保防控需要科学处理稻草,尽量避免受到病虫害侵袭干扰,提高杂交水稻防控病虫害的技术水平,实现绿色无污染的环保防控,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科学农业技术控制病虫害,从而切实优化水稻的产量、质量以及水稻生长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蒋春.水稻新品种栽培方法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分析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17):91-92.

[2]张家卫,杨振雄,夏应泽,等.绿色防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0,38(22):79-80.

[3]丁世峰,陈华,李林华,等.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病害绿色统防技术研究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1(6):130-132.

[4]普春晓.杂交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3):47-48.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杂交水稻绿色防控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