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提升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文化软实力

2022-07-01陈珊珊孙肖波

宁波通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典范宁波文明

文|张 英 陈珊珊 孙肖波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经过五年努力,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创新驱动力、文化软实力、环境舒适度、人民富裕度、城市美誉度”。围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市党代会鲜明提出了“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的发展目标以及“聚力文化发展大繁荣,彰显港城文化新气象”的具体任务。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过程中,我们要夯实城市文化底蕴,积极发挥好“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塑韵、以文兴业”的多方面作用和价值,加快“港产城文”融合发展,让人文之光闪耀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全过程。

深刻认识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的重大意义

首先,这是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的内在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对宁波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勉励宁波“要突出港口城市的特色,充分挖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纳现代文明,建设港城文化”。

宁波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瞄准发展特色,提高战略定位,充分展现“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风采,从全球全国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宁波文化的战略定位、发展方位,提升拓展文化建设的政治自觉和广阔视野,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宁波领跑力量,书写宁波精彩篇章。

其次,这是进一步满足人民需求的切实举措。建党百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共同富裕不仅指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们只有把推动文化发展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起来,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这一目标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全社会的精神富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美好需求。

第三,这是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行动。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8000多年人类文明史、2500多年港口发展史,是海洋文明的开启之源、浙东学术的渊薮之地、诗书传家的礼仪之邦、近代转型的儒商之家、单项冠军的制造之城。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宁波文化发展整体水平不断进步,文化发展亮点纷呈。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宁波市文化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例如,文化发展战略亟待重塑,城市文化形象不够清晰,文化事业投入有待突破,重大文化设施欠账较多,文化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等等。总体上,宁波市文化发展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相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地位和贡献,文化软实力仍有差距。迈入新时代新阶段,宁波文化建设需要抓住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补足欠账和短板,聚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彰显宁波的文化自信。

切实把握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的建设重点

根据宁波市文化优势、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聚焦高位塑形、高峰凸显、高质惠民,具体锚定“高成色海洋文明起源地、高品质文化供给聚集地、高品位文化传播示范地、高水平文明典范引领地、高能级文旅产业融合地、高层次文化人才优选地”这六个方位。

其一,大力弘扬海洋文化核心价值,努力成为高成色海洋文明起源地。积极整合创新海洋文化资源,提升“中国大运河出海口”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交相辉映的百里三江文化长廊,彰显“三江交汇、一水入海”的城市美学意境,重塑千年古港和商贸之都的城市意象。大力擦亮井头山—河姆渡史前文化、海丝文化、海防文化、大运河(宁波段)文化、渔俗文化,以及现代宁波港文化等系列文化金名片,挖掘宁波作为“海丝活化石”的丰富内涵,展现宁波海洋文化的宏大气魄,真正把宁波建设成为海丝之路上的文化明珠。

其二,建设高标准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服务体系、供给体系、评价体系,努力成为高品质文化供给聚集地。高标准推进“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建设,开展艺术振兴乡村、艺术振兴社区行动,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形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完善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公共文化运行网络,打造全域化、高标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其三,提炼彰显“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经典性元素和代表性符号,努力成为高品位文化传播示范地。完善港城文化景观体系、文化地标体系、文化标识体系,重点是做强“一廊(三江百里文化长廊)、一线(千里滨海生态线)、一片(翠屏山文化生态核心片区)、两湖(月湖和东钱湖)”,围绕提炼港城文化的美学表达,塑造注重人情味、体现高颜值、充满亲近感、洋溢文化味的“城市表情”。建设“内容+平台+终端”的现代新型传播体系,打造宁波国际传播全媒体平台。

其四,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创建成果,努力成为高水平文明典范引领地。打造“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城市品牌,塑造厚植精神、彰显品格、引领未来的文明城市新形象,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把宁波建设成为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典范城市”。

其五,迭代升级“文化宁波”建设,努力成为高能级文旅产业融合地。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文旅发展战略,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赋能、多业共融,努力找准文旅融合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国一流影视产业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国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新兴集聚区,建设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

其六,完善文化人才“选管用育”全链条工作机制,努力成为高层次文化人才优选地。优化文化人才创业创新生态,打造文化人才管理改革试点示范区,打造文化英才汇力聚智的发展“强磁场”和创新“策源地”,培植一批专业过硬、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打造一批高端文化人才的集聚地。

不断完善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的保障机制

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是一项关乎长远的复杂系统工程,要以政治之责、聚合之力、持久之功,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需动员方方面面共同参与。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工作格局。要贯彻落实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切实落实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建设全面领导的各项制度。要强化各级各部门工作协同,形成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具体清单,厘清各级各部门责任与时间表,完善执行、评估、考核等工作体系。要鼓励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实施“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引导计划”,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和文化类社会组织参与提供文化领域公共、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提高服务效能。

二要升级政策体系。推进文化政策的系统性重塑,从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出发,提升文化政策的系统性、创新性,形成真正“解渴管用”的政策举措,构建定位高、理念新的“1+X”文化政策体系,强化政策集聚、提升政策水平。要突出引领性,尽快出台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从战略眼光、全局视野把宁波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要突出针对性,制定一批补短板、扬优势的专门配套政策,争取文化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都有具体政策支撑,切实解决新时期文化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

宁波月湖一景。戴鹏飞|摄

三要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双轮驱动机制。要同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建立与宁波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与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宣传文化事业产业,加大投入力度。要扩大专项资金数量及规模,扩大文化礼堂、文化精品创作、“一人一艺”等专项资金,探索设立市级媒体融合、艺术振兴乡村等专项资金。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探索大型文化建设项目PPP模式,借鉴良渚等地做法,出台土地出让金反哺文保的相关政策。

猜你喜欢

典范宁波文明
请文明演绎
典范秦山 创新之源
漫说文明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对不文明说“不”
极简设计的典范 徕卡 TL2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