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精准作业让学生思维外显

2022-07-01蒲金俐黄文凤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新课标

蒲金俐 黄文凤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需求,重新审视学科的价值,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面对“双减”的现状,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教育的内涵和新的途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关键期。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我们提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对作业进行精准设计,去掉机械重复的练习,做到“少而精”、“广而准”。利用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的思考有序、有据。让学生的思维通过语言或书面等形式显露。

关键词:新课标;精准作业;思维外显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和发展个人面对世界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中,经常是教师满堂灌,学生使劲练,看似以勤补拙,实际上经常是劳而无功。现在在双减政策下,为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让作业设计做到精准化,系统化,结构化。精准的作业设计应该落实作业总量控制,去掉类型单一,机械重复的练习,应该直接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作业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使学生思维外显,做到有序思考和自主构建知识。下面以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为例进行阐释。

一、前置作业

课前导学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精准作业的开端,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的教育方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对学习目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它也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载体,并且可以帮助老师检测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帮助实施精准教学的有效手段。

前置作业的设计以课前学力单为载体,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内容提供支架。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该与其他学科,与生活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效学习,有效思考。

(一)复习旧知

复习旧知是设计数学导学案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关联点、生长点,为学生在课中的知识迁移做铺垫。

案例1:《圆柱的体积》前置作业片段一

在这个片段中,问题1、2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与物体的体积有关,问题3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是为课中研究圆柱的体积做准备,通过复习旧知帮助知识的正迁移。

(二)数学思考

案例2:《圆柱的体积》前置作业片段二

有研究表明:开放性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型思维的良好载体。教师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突破原有思路,从不同角度思考,在不同想法间建立联系,从而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96个学生中发现,只有69.6%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有48.9%的学生利用排水实验解决问题,17.7%的学生提出把圆柱型的火腿肠切拼成一个长方体,再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还有极个别学生提出了创造性的想法。

二、课中作业

新课标注重培养學生的数学思维,但学生的思考不是空中楼阁,不能凭空想象,而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加工重组形成的。也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任何想法不会脱离他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范围。并且我们的课程是系统化,结构化的,各个数学知识相互补充,互相衔接。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立足于生活情景,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语言表达和书面作业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达到思维外显。

(一)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案例3:《圆柱的体积》课中作业片段一

这两个都是生活中的问题,问题1中有学生理解为需要求木材的表面积,或者木材的质量等,这些误解都会为学生在课后作业练习中带来困难。所以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和教学目标相吻合,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圆柱的体积,使思考具有指向性和目标性。

(二)猜想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猜想与验证”是学生经常经历的探究过程。在作业设计时,我们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以原有知识基础为生长点来提出问题。并且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他们敢说、想说的勇气。这种语言表述型作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用准确、严密、精炼、逻辑性强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

在这个环节的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站在数学学习的中央,使得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浸润式的培养。

案例4:《圆柱的体积》课中作业片段二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这是学生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在第2个问题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指出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个别学生能直接提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但是在第3个问题中,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凭感觉,盲目猜想,没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自己的猜想。所以在猜想时,教师可以通过恰当提示,把前后知识搭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语言。

(三)知识搭桥,让学生的思考有方向

精准作业重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的思考有方向。由于课程标准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有要求,所以我们在设计这种概念型作业时,给学生搭建“脚手架”,以填空的形式呈现作业,降低作业难度,帮助学生梳理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案例5:《圆柱的体积》课中作业片段三

三、课后作业

(一)基础型作业,构建牢固的知识“地基”

在双减落地的当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生们学业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基础知识,没有让基础知识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而我们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建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双减”之下,避免机械重复式的作业,并不是不要基础,不要巩固。设计基础作业时,既要形式多样,又要让知识用起来,活起来。

案例6:《圆柱的体积》课后作业片段一

学生通过对上面基础作业的练习,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同时经历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二)开放型作业,支持学生思考的持续性

传统的作业中,问题一般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条件,然后把条件综合起来解决问题,形成了比较单一的思维模式。开放型作业打破了这种单一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综合以往学过的知识,产生一系列相关的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让不同能力和经验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自己的见解,感受学习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

案例7:《圆柱的体积》课后作业片段二

教师设计开放型作业,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去思考“求圆柱的体积,至少要知道哪些条件?怎么求?”。让学生拥有持续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拥有持续的思维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放开,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学生的思考目标和方向,由此来培养学生有据、有序地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型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设计实践型作业时,可采用跨学科形式,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作业的差异化水平和个性化水平。

案例8:《圆柱和圆锥》课后作业片段三

《圆柱和圆锥》思维导图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学完后,我们设计自理型作业——思维导图。首先,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把握重点、难点,画出思维导图。从学生的作品中,看出了学生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思考途径。其次,教师批阅学生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做出评价和指导。最后,在單元复习课中选择学生典型的作品,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讨论其优劣,进行补充和深化,教师再总结。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思维导图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对单元知识的整体认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1]

四、创新作业评价

在作业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自觉树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让评价回归学生,切实促进学生发展。

(一)评价方式的改变

评价方式多元化,包括:书面检查,口头检测、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在现代化社会,我们还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都进行评价,教师应该结合学习目标,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二)评价认识的改变

以往的评价常是通过作业检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以知识考查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现在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从关注分数发展到关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三)评价主体的改变

新课标指出,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可以参与评价。所以评价主体应做到多元化,可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这种不同身份,不同角度的多元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2]例如在思维导图作业中。首先教师先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做出评价和指导。其次在课中选择典型作品,让学生评价作品,并进行补充和深化,最后让作者自评。通过二次思考,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反思和再次梳理,加强对单元知识点的整体认识。对评价者而言,通过这个环节了解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能够从中吸取经验、获得启发。对被评价者而言,不仅在同学的评价中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在自评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成就感。

综上可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深度理解,设计精准化、系统化、结构化的作业。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为设计目标,让作业服务于教学,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要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让作业融入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使作业产生更好的系统效应,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参考文献:

[1]张仁贤.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M].世界知识出版社.2020.07

[2]王丹.从“为学生的评价”到“为学生的评价”.[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01)

[3]王月芬.重够作业.[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06

猜你喜欢

新课标
解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The Listening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nior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2017)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听力教学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理科数学试题分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