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的心理帮扶

2022-07-01姜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心理健康

姜琳

摘要:随着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残疾学生可以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残疾大学生作为特殊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该文以一位残疾大学新生自我污名的心理疏导为切入点,通过介绍案例背景、定性分析、应对措施,探讨高校辅导员面对此类事件应如何处理,以期为面向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经验启示。

关键词: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心理健康;职业规划

一、案例简介

小Y,女,00后,广东深圳人,家境良好。因幼时持续高烧导致脑性瘫痪,外部表现为讲话时面部抽搐,咬字不清,右手紧贴身体无法抬高,两条腿因病导致形状不同。但她思维逻辑清晰,成绩优异,阳光开朗,待人有礼。该生在开学时班级同学见面会上勇敢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并称自己爱好弹尤克里里,希望志趣相投的同学和她一起探讨。由于新生需要注册i志愿平台进行志愿时录入,该生通过微信联系到辅导员,询问像她这样不适合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是否需要注册i志愿,该生认为自己参加不了志愿者活动,想通过其他的社会实践来代替志愿服务时长,她认为志愿服务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但是自身的情况非但帮不了忙,反而會添乱成为他人负担。

二、案例分析

随着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残疾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然而残疾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适应方面均存在某些程度困扰,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乐观程度需保持谨慎态度[1-2]。污名的载体通常是个体身上具备某些与他人形成差异的外显特征(例如残疾、外貌等)或内隐特征(如行为方式、性取向等)[3]残疾大学生因外部具有生理缺陷,相较于非残疾大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来自生活、学习、人际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而且,残疾学生对消极线索存在注意偏向,更加容易从非残疾者的言行中感受敌对和歧视[4]。低心理韧性、低自尊、高抑郁及人际敏感等问题往往出现在残疾者身上[5-6]。案例简介中从该生的言语当中能明显感觉到自卑感、累赘感、负担感,这是典型的自我污名的表现。。自我污名是指弱势人群将部分社会成员对该人群贬低性、侮辱性的负面评价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7]。残疾人群自我污名的典型表现即为累赘感、负担感及归属缺失感[8]。被污名者因自我贬低,在社会环境中因主观体验到的不平等、被歧视和孤立感,导致对社会及人际交往保持退缩及逃避的态度[9]。自我污名导致残疾大学生回避人际交往,同时由于缺乏充分的社会支持,导致该人群在面对负面生活事件时体验到更高且更久的压力,压力持续时间越长,作用于身心健康的破坏力更强[9]。

三、解决方案

1、建立信任,加强引导

大学生步入高校后首先要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交往群体,然而残疾大学生与健全大学生相比,适应过程更加痛苦艰难。通过前期的新生心理普查数据和交谈情况发现该生的心理状况良好,并无明显异常,但是在特定的话题如案例简介中提到成为志愿者帮助他人时,该生明显表现出自我污名,不愿成为他人累赘。此时针对残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充分引导,对症下药,通过共情建立信任感,从残疾原因、家庭影响、他人或社会帮助、进入大学所遇困难、个人目标等方面入手,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表达倾诉,迅速全面掌握残疾学生情况。

2、正确认识,接受自我

老师发现学生前来谈话时妆容精致,询问后得知该生为了见老师特意梳洗打扮,通过此举能感受学生对自我的接受和对老师的尊重。引导残疾大学生正视自我,树立正确的残疾人精神,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树立理想,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残疾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鼓励其通过学习带来荣誉感,通过特色的文化活动消除因生理缺陷导致的自我污名,通过打造互尊互助、团结友爱的班级,构建残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环境。

3、家校联手,陪伴共情

老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发现该生的家庭关系良好,家庭氛围融洽友爱,父母均接受过高等教育,即使工作再忙从未缺席孩子的康复训练,孩子的成长过程虽然遭受了诸多异样目光与嘲笑,家长一直陪伴鼓励,指引学生乐观豁达的成长。辅导员对残疾大学生进行日常跟进,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报告学生状态,同时,采取心理干预、提供支持的赋能方法降低学生的自我污名的消极作用,通过鼓励残疾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增强心理韧性与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对他人评价的关注度,改善学生自我污名程度。

4、明确目标,希望赋能

残疾大学生虽接收过高等教育,依然属于特殊弱势群体,政府和社会陆续出台了优惠政策,但由于生理缺陷仍无法和健全大学生竞争,面对了较大的就业压力。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希望水平,鼓励其专注于自身的提高,要求学生明确大学学习目标,以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过硬的专业素质,参加力所能及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了解社会当前就业形势,把握就业走向,引导残疾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结果。

四、经验与启示

本案例以自我污名的残疾大学新生的心理疏导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同残疾大学生建立信任,提升希望水平,进行职业规划,这对于改善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提供了参考。

首先应高度关注残疾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员老师应着重加强对残疾大学生的心理评估及日常跟踪关注,定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自我污名带来的消极作用,建立工作台账。然而当前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针对残疾学生的专项咨询与辅导还十分有限。进行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后,针对残疾大学生的适应及人际等心理问题的主动性辅导亟待加强,多数高校暂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残疾人心理支持系统。其次,消除自我污名。自我污名的形成通常源于公众污名,因此引导教育非残疾大学生以接纳的眼光对待残疾大学生工作迫在眉睫,消除公众污名,减少歧视,营造包容的校园环境帮助特殊群体融入校园生活。然后,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及时干预。残疾学生的家庭环境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家庭成员及教师时刻关注残疾学生的心理动态。最后,提升希望水平。通过提升希望水平,为残疾大学生赋能。学校可以采取团体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通过介绍相关理论、设置目标、提出改进办法、提升动机等四步骤干预模式,以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希望水平,关注自身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保持更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829F4D8E-71F8-44FA-80BB-EF9A490F4B99

通过对残疾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及指导,消除因生理缺陷带来的累赘感、自卑感,帮助其在步入社会前在校园内充分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得融入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从发展的角度全面提高残疾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其最终融入社会。

參考文献:

[1]黄珊,佘丽.美国和加拿大融合教育校园欺凌的防御机制探析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21(5):3-12.

[2]左莹莹,侯金芹,江兰等.听力残疾青少年的抑郁现状:多群体的比较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7(2):13-17.

[3]刘芳,吕鹏.污名化与身份抗争:校园欺凌发生的机制研究——基于四个典型欺凌案例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1(1):46-53.

[4]Larkin P, Jahoda A, Mac Mahon K, et al. Interpeersonal sources of conflict in young people with and without mild to moderate interllectual disabilities at transition from adolesence to adulthood.[J].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2012,25(1):29-38.

[5]Lund E M,Nadorff M, Thomas K B, et al. Examin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disability to suicidality in the context of depression symptons and other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J]. 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2020,81(2):298-318.

[6]David B, Ruth T M, Cara W,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frailty and disability with suicidalideation in late life depression.[J]. Aging and Mental Health,2021,25(3):439-444.

[7]齐玲.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8]杨运强.听障青少年的污名及其应对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16(5):47-53.

[9]Chih H C,Bih C S. The process of perceiving stigmatization: Perspectives from Taiwanese young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2012,25(3):240-251.829F4D8E-71F8-44FA-80BB-EF9A490F4B99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