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丰子恺《护生画集》中蕴含的仁爱思想

2022-06-30贾笑煜杜俊萍

书画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画集弘一法师仁爱

文_贾笑煜 杜俊萍

安徽师范大学

内容提要:丰子恺一生创作了很多受人们喜爱的漫画作品,其中《护生画集》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包含内容最为全面、最为丰富的一部画集。丰子恺从护生角度出发,以宣扬仁爱为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观察丰子恺《护生画集》画面内容并从动物之情、植物之美和儿童之趣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护生画集》中蕴含的仁爱思想,进一步体悟丰子恺的护生观。

一、丰子恺仁爱思想的积淀

(一)儒家思想的浸染

儒家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主张“入世”,关注社会与民生问题,如“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优。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等等。

丰子恺的“仁爱”理念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开始萌芽并茁壮发展的。这在丰子恺创作的很多漫画中都有所体现,而在他的《护生画集》中,“仁爱”理念表达得更为明显。

(二)佛教思想的陶染

佛教思想也对丰子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佛教思想尤其强调因果循环、戒杀戮、对万物有慈悲之心,如“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等佛教思想。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丰子恺对生活和创作的态度,并且在他的很多漫画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仁爱思想”在《护生画集》六集中始终贯穿并未改变。

丰子恺的佛教思想极大受到他的老师弘一法师的陶染。弘一法师皈依佛门之后,与丰子恺仍然有较多的交往和联系。在丰子恺29岁时,弘一法师在他家中暂住,丰子恺在老师的感染下,作为居士皈依了佛门,并借此机会,他们一起筹划编撰《护生画集》第一集。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人民生活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他们想通过艺术引导人们进行护生。由此可见,弘一法师对万物慈爱之心对丰子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丰子恺对佛教思想的参悟也受到了马一浮先生的熏陶。马一浮先生文化修养深厚,他不仅帮丰子恺领悟佛法,还教会他运用佛教理论思想来看透与消除人生的困难与苦楚。1931年,丰子恺母亲过世,他的母亲独自含辛茹苦地养他成人,丰子恺深感未曾回报母亲,感慨世事无常,内心悲恸不已。马一浮先生给予了丰子恺精神方面的开解与安慰,帮助他度过人生的悲痛时刻。

二、《护生画集》中仁爱思想的体现

丰子恺和弘一法师创作《护生画集》时就是想通过图画来传达“护生”这一理念,“护生”就是要爱护生物,对生物有仁爱之心,不要随意虐杀生物。“仁爱”这一思想贯穿《护生画集》六集,我们可以从画面中的动物之情、植物之美和儿童之趣中感悟其内涵。

(一)动物之情—与动物相关的仁爱之情

《护生画集》六集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动物的场景,大概分为四类:第一类展现的是虐杀动物的画面,第二类展现的是人对动物爱惜的画面,第三类展现的是动物之间情义的画面,第四类展现的是动物忠心救主的画面。虽然这些角度并不相同,但殊途同归,都传达了丰子恺仁爱的理念。

第一类,《护生画集》中有很多虐杀动物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不忍直视,这种杀生场面多在第一集中出现。通过这些残忍的画面,体现出以仁克暴、以杀止杀的思想,使得人们不忍杀生,最终达到护生的目的。如《护生画集》第一集里的《倘使羊识字》(图1),描绘的是一个屠夫牵着几只羊往前面走,旁边的柜台上放着几只已经被宰杀的羊的尸体,前面的招牌上写着“羊肉大面”。弘一法师在旁边题诗曰:“倘若羊识字,泪珠落如雨。口虽不能言,心中暗叫苦。”通过画面和诗文结合表现出动物处于弱势地位,可以任人宰杀。这类漫画使观者心生愧疚、产生护生的善念。

图1 丰子恺 《护生画集》之《倘使羊识字》漫画

第二类,《护生画集》也描绘人类解救动物或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如《护生画集》第一集里的《冬日的同乐》(图2),描绘的是老人和小孩坐在门口,老人把手放在袖子里,小孩手里端着一碗米饭,他们左边有三只鸭子,右边有一只猫和半卧在地上的小狗,正前面两只鸡带领四只小鸡。整体是一幅人与动物和谐、恬静生活的画面。这类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使观看者心生愉悦,是从正面引导人们去爱护动物,要对动物有慈悲之心。

图2 丰子恺 《护生画集》之《冬日的同乐》

第三类,《护生画集》中有一些描绘动物之间情义的画面。如《护生画集》第四集的《葬母》,描述了在野外的三只小狗,最前面那只狗把叼着的骨头放到一个草丛边并想埋下骨头。通过旁边朱幼兰居士书写的文字可知,原来是母狗被人烹煮,这几只小狗叼着母狗的骨头想把母狗进行埋葬。从这类画面中能感受到动物之间深厚的情义,并且它们之间的感情丝毫不亚于人类。丰子恺把它们放在和人类平等的地位,让人们领会动物之间的深厚情义,心生慈悲之心,达到护生的目的。

第四类,《护生画集》中有很多描绘动物对主人忠心的景象,这类作品集中出现在第四集和第六集,并且多取材于历史典故。如《护生画集》第四集的《送终》,描绘的是一个老翁躺在树下孤苦地死去,旁边一只猴子伤心地抹着眼泪。从这种画面中可见动物对人类的情义之深,同时也进一步规劝人们,动物是人类的伙伴,要爱护它们。

(二)植物之美—与植物相关的仁爱之情

弘一法师曾说:“于是禽兽、草木、山川、自然现象,皆有情,皆有生命。所以这看法称为‘有情化’,又称为‘活物主义’。”《护生画集》作品中有很多自然中植物生长的画面,丰子恺也把它们当作有情的生命,它们都值得人们保护与怜爱。本文把《护生画集》关于植物的漫画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在无人打扰时,自然生长的模样;另一类是植物在人为干预下,形成人为的样子。这两类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倡导要对植物友善的理念。第一类从正面引导人们爱惜植物,让它们自然地生长;另一类是人们的行为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自然面貌,这从侧面规劝人们要爱护植物,对植物要有“仁爱”之心。

第一类是植物在无人干预时,自然生长的模样。如在《护生画集》第五集的《欣欣向荣》(图3),描绘了在窗前屋檐的瓦缝里蹿出几根野草,迎风摇摆,旁边有两只蝴蝶飞过。整个画面和谐,给人生机盎然和诗情画意之美。这些弱小的生命在瓦缝这种不利环境下仍在坚持存活,体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值得人们以此为榜样。观看这些植物自然生长、无人打扰的画面,使人们既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美好,又产生保护生物的想法。

图3 丰子恺 《护生画集》之《欣欣向荣》

另一类是植物在人为干预下,形成了人们想要的样子。如《护生画集》第五集的《春的占有欲》,题诗:“篱角梅初发,一枝轻折来,可怜心未死,犹向胆瓶开。”画面描绘了一个花瓶里放着一枝刚被折下来的梅花,画面中的人物欣喜地看着插进瓶子里的梅花。这个画面看似美好,但从侧面反映出这个人的私心之重,他没有考虑到这样做会使梅花不久之后了无生机。这类漫画也是在提醒人们要去尊重、爱惜这些微小的生命。

丰子恺笔下的万物,都让人感受到生命之美。他不仅传递出爱护植物的理念,还传达了一份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意。人们怀有此敬意,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护生、护心的真谛,从而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三)儿童之趣—与儿童相关的仁爱之情

丰子恺很喜欢儿童,并频繁地把他们作为绘画题材,因为他觉得儿童比较纯粹和自然,可以使他的内心变得澄明和平静。他说:“我向来憧憬于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了当时社会里虚伪骄矜之状,觉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于是变成了儿童崇拜者,在随笔中、漫画中,处处赞扬儿童。”

丰子恺在《护生画集》的全六集中也描绘了很多关于儿童的漫画,并都是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来观察儿童的生活;同时,他提醒人们要跳出成人的思维,走进儿童的世界。《护生画集》中有关儿童的漫画分为两种:一种是儿童本能的护生,一种是儿童年幼不经意对生物产生的伤害。

第一种是儿童本能的护生,大人们觉得生活中习以为常并不在意的事儿,但在孩子纯真的眼中都会注意到这些点滴。如《护生画集》第二集的《蚂蚁搬家》(图4),描绘了墙角的一个孩子在进行指挥,另一个孩子把几个小板凳连起来给蚂蚁搭起一座桥,保护了蚂蚁们安全经过。这些可能都是大人们因忙碌而忽略的事儿,但丰子恺从孩子们纯真的视角进行观察,去表现孩子们保护微小动物的爱心。这种类型的漫画也从正面提醒人们对动物要有“仁爱”之心,坚持护生这一理念。

图4 丰子恺 《护生画集》之《蚂蚁搬家》

第二种是儿童年幼,他们常因为好奇和童心,会在不经意间对生物造成伤害。如《护生画集》第二集的《盥漱避虫蚁》,描绘了一个小孩站在石砖上刷牙,他的母亲右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并用左手指着地砖下面的一群蚂蚁,告诉孩子洗漱时注意不能伤害到蚂蚁的生命。虽然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个小举动,但这不仅会使蚂蚁幸免于难,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善意行为,从做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增强他们对动、植物的爱护之心。

三、小结

受儒家和佛家对自然万物仁爱思想的影响,丰子恺在弘一法师的提倡下,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在战争动乱中仍克服艰难险阻坚持创作。他的《护生画集》六集作品广泛流传,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人们的仁爱之心。《护生画集》鲜明地传达出他的护生和仁爱观念,除了起到宣扬护生和戒杀的作用之外,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中对待自然、儿童及万物的人道主义态度。

猜你喜欢

画集弘一法师仁爱
丰子恺《护生画集》不仅是祝寿作品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我的一本画集丢了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仁爱来到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