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训练中的“身心合一”研究

2022-06-30王晓丽

艺术评鉴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训练舞蹈

王晓丽

摘要:舞蹈是一门以身体动作语言为载体,实现情感传递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对舞蹈表演者身体表现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践中,很多舞蹈学者都在探寻科学的舞蹈训练方法,以期舞蹈表演者能做到舞蹈表演、身体形态、肢体动作的完美契合。在身心合一状态下,能显著提高舞蹈表演者的身体训练效果,能让舞蹈表演者根据自身的反思意识调整自身动作练习,可以进一步强化舞蹈训练质量。对此下文全面分析身心合一环境下的舞蹈训练路径。

关键词:舞蹈  训练  身心合一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1-0076-05

在当前舞蹈界,越来越看重科学辅助训练方式在舞蹈训练中的应用,通过这些辅助训练能很好地拓展原来的舞蹈训练内容,能有效解决以往舞蹈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身心合一理念是从身心学视角提出的一种舞蹈辅助训练方式,其可以引导舞蹈表演者在训练中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舞蹈动作完成情况,能让舞蹈训练者根据自身心理感知,对身体意识进行反馈,实现舞蹈训练的身心同步。

一、“身心合一”的舞蹈训练意义

(一)促进身体表现力提升

舞蹈训练中的身心合一主要是舞蹈表演者自己亲身感知每个动作的运动方式,如某个动作在运动那一刻的身体发力部位、发力方式,通过意识更加精准的控制动作,实现训练的有效性。身心合一强调的是训练中体验、观察身体,不断自省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关联。在舞蹈训练中融入身心合一观念,可以充分调动舞蹈表演者的内在意识,促使舞蹈表演者身体表现力提高。舞蹈表演者的身体表现力不仅仅是外部肢体动作表现情况,还需要充分调动其内在情感意识及意念元素。舞蹈表演者在训练中要主动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在完成某个动作后,要根据内在意识形象察觉身体运动阶段发生的改变,根据身体改变情况关联想象意识,使得身体动作能朝着既定目标方向进行。在此环节,舞蹈表演者要通过意识不停地感受身体,改善身体运动方式,促进身体表现力的提升。舞蹈训练的过程就是表演者自我对话的过程,表演者需要对自身的感知能力进行不断强化,从以往的无意识转向主动意识,使得内在对话得到有效实现,反思自身舞蹈中的身体动态平衡,敏锐察觉身体变化,以此准确判断身体是否处于正确运动状态,便于舞蹈表演者及时做出调整。

(二)提升舞蹈动作准确性

在舞蹈表演中,动作的准确性是影响表演成败的关键要素。从身心合一的视角来看,舞蹈训练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舞蹈表演者的动作准确性。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如果教练员只是简单的示范,缺乏准确的语言描述,表演者对动作的模仿只能达到教练员的五六成。如果教练员可以通过引导性语言引导表演者自我体会、反省,这对于学习者的动作准确性提升是很有利的。舞蹈训练过程中表演者能对自身每一块肌肉的运动进行充分感知,并对身体的延展以及收缩状况等有很好的体会,之后通过自身的意识来控制自身的运动和肌肉活动,进而获得修正舞蹈动作的目地。通过这样的自我知觉、自我改善,更容易深化舞蹈表演者对舞蹈动作的感受。从身心学的角度来看,无论人的身体内部、外部肢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个人都是可以感知到的,如在舞蹈训练中表演者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身体就会在感知下做出自我调整。身体的内部意识有些是需要主动调动把控的,如在不正确使用身体,或者是身体在各种错误习惯下出现错误用力的情况,就要求身体主动做出调整。通过身心合一训练,更容易增强身体的主动意识,能更好地改变错误习惯,这对于舞蹈动作准确性提升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三)强化对身体的掌控

舞蹈训练中的身心合一,强调的是在舞蹈运动中,表演者需要用“心”充分体会每个动作的内涵,如在训练中产生动作那一刻,身体的部分是怎样发力的,是如何通过力来达成动作的,这就要借助意识对身体动作进行全面控制,保证动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在训练中,表演者应该全面观测、体验自身的身体,做到“内观”,通过感受来体验自身身体变化,从中找出内部动作与外部环境及氛围之间的联系。舞蹈训练的身心合一需要注意表演者的自我感知情况,要结合内外部感受、身体动作动态,以此为出发点对身体、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从而让表演者在平常训练中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深入挖掘其身体潜力。

舞蹈训练中不能出现身心分离,精神并非是决定身体行为的唯一产物,身体行为的发生与人们身上感受、思维等因素产生的各种习惯有很大关联,这些习惯既受精神意志影响,也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人们形成的习惯并不一定都是好的,所以开展舞蹈训练时还需要通过系统的方式,理智地重构习惯。在重构习惯环节,如果只凭借抽象意志是无法从根源上完全纠正不良习惯的,还需要结合身体的具体动作,在完成动作后,思考在此过程中是否有修正意识发挥作用。所以舞蹈训练环节中,身体、心理需要同步进行,既不能忽略“心”,也不能过于夸大“心”,要做到身心并行、身心共筑,以此促进舞蹈训练质量提升。

二、当前舞蹈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看重外部动作

舞蹈是一种以身体为载体的艺术,很多时候人们在开展舞蹈训练时,过于看重身体训练,对心理层面重视力度不足。在舞蹈训练中,经常会出现对肢体动作精雕细琢的情况,通过各种技术技巧来开发舞蹈表演者的身體,舞蹈表演者为了获得好的舞蹈表演效果,会机械性展开肢体动作训练,培养出来的舞蹈表演者成为了“舞蹈机器”。在以往的舞蹈训练中,大多是由教练员亲身示范,然后舞蹈表演者根据教练员的要求,做出相关动作,接着就是不停的巩固训练,直至完全掌握舞蹈动作精髓。在这样的舞蹈训练中,虽然表演者可以掌握必要的肢体动作、技能,但是其内心会缺乏相应的舞蹈感悟。作为一种现代艺术,舞蹈并不是单纯的堆积动作、浮于外表,更是内在意识的肢体表现,如果舞蹈训练只看重外部动作,那么舞蹈艺术的欣赏价值、思想传递价值就会丧失。

(二)缺乏身体科学性认知

在舞蹈训练中,不仅要从生理学的角度认知物理身体,还需要从心理层面去感知、认知身体自我意识。从当前舞蹈训练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舞蹈表演者缺乏对身体科学性的认知问题,过去只重数量堆积而忽视质量的舞蹈训练,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导致表演者逐步削弱自身的感官认识,在运动中存在能量大量消耗的问题,削弱了舞蹈训练效果。当舞蹈表演者在训练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个动作引起的感受时,会更加敏锐的从心里增加这一动作体验感,表演者也会很享受这一动作。但是被动、机械的舞蹈动作训练,会让表演者没有时间去体会身体的变化,长此以往,表演者很容易忽视自身的内在意识,在表演中单纯运动身体,而不能感受身体内部发出的不适信息,这就会造成身体表现力、身体质感表达效果不佳。

三、舞蹈训练中的“身心合一”

在舞蹈艺术中,对表演者本身的身体动作、控制力是有很高要求的,这也需要舞蹈表演者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达到对身体的完美控制。而在舞蹈训练中,首先要保证训练的效果,不能出现不计时的盲目训练,要明确训练意义,采取科学的方式提升训练效率。同时舞蹈表演者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身体运作规律,要清楚身体动作的正确性,根据身体规律开展动作训练,防范训练损伤问题的出现。此外,在舞蹈训练中还需要关注身体意识,要通过想象意识提高身体训练有效性。

(一)明确训练及动作的意义

在开展舞蹈训练活动时,为了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及时性,就需要对身体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认识,并且舞蹈表演者还需要充分了解训练目的,要知道训练是为了什么,深入理解训练动作的意义,要掌握动作质感、表达下的身体变化,以此保证舞蹈训练中身心共同参与,提高舞蹈训练效果。

舞蹈表演者在正式开展舞蹈训练之前,需要对自身的整体身体状态充分把握,同时还要对舞蹈理论知识、身体运动理论、动作原理等有充分认知,了解到舞蹈动作训练主要是身体的哪个部分,涉及到哪些肌肉,以此更好地感知身体,能正确的运用身体。舞蹈表演者在明确身体部位后还应该深入理解舞蹈动作的训练意义,也就是要知道动作训练的目的,如动作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能为舞蹈表演提供技术支撑等。在此过程中舞蹈表演者要做到身、心共同参与,视、听、动、触等感觉会对舞蹈训练带来很大影响,在外界形象刺激下,身体内部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外界客观形象会引起视听冲击,从而造成思维意识共联,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也被称作是艺术同感。

(二)了解身体动作科学原理

身体是开展舞蹈艺术表演的核心载体,而舞蹈表演者要想更加科学、合理的完成舞蹈训练,就需要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要充分把握身体动作原理。在实践中,不管是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还是从事舞蹈表演的工作者,或者是舞蹈专业学生,都应该对人体的构造、机能、生长规律有充分了解,结合科学理论开展舞蹈训练,这样才能获得好的训练效果。

舞蹈表演者在平常应该充分了解人体基本生理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舞蹈训练,并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舞蹈练习,使得身体能适应相关变化、规律,为舞蹈表演提供理论基础。从身心学的角度来看,身体本身是具有极高智慧的,身体具有内部生存、运行规律。身心合一的关键在于个体开展“内观”活动,在内观中实现反省、探究,结合自身运动习惯、运动机制,获得好的舞蹈表演效果。

(三)准确把握外部动作准确度

在舞蹈训练中,表演者大多是从动作模仿入手,通过模仿掌握基本的动作方式,然后在教练员指引下理解动作内涵。舞蹈表演对每个动作、表情都有明确要求,这就需要表演者在平常经过大量的训练来达成,刚开始,舞蹈表演者要细致观察教练员的示范动作,把握动作的外形、动作标准程度,关注自身身体意识及动作形象力,借助身体动作及意识想象的联结,获得好的身体表现力,同时增强舞蹈表演者的动作准确性、动作表现力。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该指引表演者从身体意识的角度出发,辩证看待身体变化。这里的“身体意识”主要是指自发性身体意识、反思性身体意识,将其融入到舞蹈训练中能更好的促进身体习惯养成,简单来说就是经过身体意识引导的舞蹈训练,能让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不需要反思身体积淀,可以根据自发的身体感觉,做出标准的舞蹈动作。在训练中,最常见的就是舞蹈表演者会根据自身原来的习惯,完成某个舞蹈动作,而在此过程中就会不自觉产生“自发性身体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习惯并非是好习惯,或者说某些习惯对舞蹈训练来说是不好的,要想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就需要注重反思,在反思中发现不良习惯,并加以纠正。表演者需要对外部肢体动作有全方位的了解,能借助标准的动作训练纠正自发性身体意识带来的错误习惯。舞蹈表演者一方面需要坚持身体最初反应,顺应身体自然科学性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原有的错误进行纠正,促使身体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此外在开展舞蹈训练时,还应该结合身体动作充分调动表演者的想象力。古典舞训练中的单腿蹲,有的舞蹈表演者会理解成主力腿屈伸,这种理解体现出来的动作就是机械式进行主力腿屈伸训练,从而削弱了其动作展现力,甚至还会影响到表演者肢体动作的肌肉运动、肌肉线条展示。而从“融化的”角度来看,其具有很广的想象空间,舞蹈表演者可以想象成“动作活了”,将想象贯穿于身体的每个环节,保持肌肉的细胞活跃度,让整个动作都具有灵魂,而非是单纯的机械练习。在舞蹈训练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来引导动作发生变化,比起无意识的机械训练,更容易获得好的训练效果。

(四)聚焦意识控制动作

舞蹈表演者在開展舞蹈训练时,可以将自我立身到身体运动感觉中,身体产生反应后,集中关注身体某个部位、区域,使得身体调整动作方式,获得最佳运动效果。如在基训中,对于最基本的擦地动作,每个舞蹈表演者都十分熟悉,但表演者经常会忽视这一动作过程,对动作的感受关注力度不足,导致擦地动作会变成机械式的舞蹈表演,而无法体现出动作的美感。在擦地动作中,表演者可以先将注意力聚焦到动力腿脚部,感受腿部力量集中于脚踝的过程,在动作中,对每个部位进行选择性聚焦,能进一步强化舞蹈表演者对动作每个点的感受,更容易增强训练效果。

(五)强化思想与身体沟通

在开展舞蹈训练时,注重身体、心理的对话,能很好的修正身体。具体来说,在舞蹈训练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自我思想与身体的沟通:

1.动作节奏

运动节奏存在于自然界各个方面,其中人的生命运动就是独特的节奏表现。表演者在开展舞蹈训练时,不仅要关注外部动作表演,还需要考虑到内部的运动节奏特征,实现两者的融合,以此增强舞蹈表演效果。如在点翻身动作训练中,表演者在运动中身体会将体内血液集中于地面手指尖,表演者找到垂直地面的点,随后在连续翻身过程中,身体内部机能运动节奏会随着外部动作做出调整,双手经过垂直于地面的点时,血液也会随着身体运动而快速充斥到指尖,使得手臂呈现立圆表现。身体本身的运动节奏会在不同节奏、不同背景下产生相对应的生命节奏,进而内化为内在情感特征,形成多元化的舞蹈特征。

2.动作力度

不同的动作力度会引起不同的舞蹈表现情绪,产生的感染力也存在差别。从力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哪一类舞蹈,都是力的组合表现,开展舞蹈训练时,从身体内部出发,以外部动作为切入点,引起内在想象,实现对动作力度的内在意象构建,并借助外力深入感受身体动作内部特征,产生相应的想象观念。如开展身体触摸动作时,能刺激到触摸部位的灵敏度、感知力,也可以借助阻力實现对身体感知力的引导,或者是借助相关器械,针对身体特定部分进行训练。如“擦地”动作在收回时,有的表演者会出现感知不到内侧肌肉收紧的现象,因此教练员可以在表演者收回的刹那,用手给表演者内侧肌肉施加一个外来阻力,使得表演者能找准擦地动作收回中的内在对抗力。

3.动作幅度

在舞蹈表演中,如果教练员单纯的给表演者说动作训练,表演者会感觉很迷惘,表演者无意识,或者是不清楚该如何利用身体力量完成动作,所以教练员必须引导表演者建立自我思想与身体的沟通。首先舞蹈表演者需要充分了解自己身体,要依据自身运动特点,有意识的对骨骼、肌肉等运动进行控制,促使表演者能自觉对动作开展控制,这样展现出来的舞蹈动作美感要远远超过教练员指导的效果。同时要在外部动作幅度展现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根据动作要求、舞蹈表演环境,实现自我对话。如古典舞的经典动作“拉山膀”,在动作中如果单纯的将其看做是手臂展开、收拢,忽视了细节及内在感受,那么整个动作是很缺乏神韵的,因此在做动作之前,就需要引导舞蹈表演者充分了解动作的意义,两臂左右张开,臂稍微高过肩膀,两掌稍稍上扬,形是“山”,动作外部看似静止,实则内部需要身体不断扩张到肩、肘、腕、掌、指,保持内部延伸,让整个动作都在延伸,形成内外空间的良好融合。通过思想与身体沟通融合的舞蹈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表演者的身体表现力,结合节奏、力度、空间等,利用不同量度呈现出不同的舞蹈动作质感,实现身心一体化训练,强化舞蹈表演者自我内在思想、意识对身体运动的感知,促使舞蹈表演者能自觉主动的对自身舞蹈动作训练进行指导。

四、结语

在舞蹈训练中,身心合一的关键是通过主观意识来反馈身体动作的知觉,在感知下引导身体运动,实现对自我运动的感知、觉察,是自我对身体的感知、辨析。对于舞蹈训练来说,其不仅仅是身体技能、外在形式的表现,更多的是思想意识与身体的融合,因此从身心合一的视角开展舞蹈训练,能让舞蹈表演者更熟知自身的舞蹈训练情况,并且能拓展舞蹈表演者的舞蹈想象力,这对于表演者舞蹈表演水平提升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张洁雯.“身心合一”理念对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的作用研究[J].北极光,2019(10):152.

[2]盖琦琦.“身心合一”理论视角下舞蹈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大观:论坛,2020(01):66-67.

[3]李珂欣.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研究[J].参花:上半月,2019(08):90.

[4]易纯子.青少年舞蹈训练的科学性分析[J].艺术家,2019(01):64.

[5]王艺瑾.体育舞蹈训练中古典芭蕾基础训练的意义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07):171.

[6]李鑫.论“身心合一”理念对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7(17):207-208.

[7]王鲁宁.舞蹈教学“身心合一”心流状态的激发方式探析[J].四川戏剧,2019(11):133-135.

[8]林露.从“舞由心生”谈幼师舞蹈教学[J].广西教育,2018(07):74.

[9]于雪儿.略论舞蹈表演艺术的“身与心”与“内与外”[J].黑河学院学报,2021(03):157-159.

[10]古丽米娜·麦麦提.“身心”关系视野下舞者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疆艺术:汉文,2018(02).

[11]刘赫.浅谈舞蹈表演中的“身心合一”[J].艺术品鉴,2017(04):76.

[12]张雅芳.舞蹈训练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研究[J].丝路视野,2018(36):348.

[13]祝安凤,宋平.动商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9):87-88.

猜你喜欢

训练舞蹈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舞蹈课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