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浮世绘对梵高绘画的影响

2022-06-30杨子媛

艺术评鉴 2022年11期
关键词:梵高传播色彩

杨子媛

摘要:浮世绘艺术作为反映日本社会和世俗精神风貌的绘画,以其独特的色调与构图方式影响了西方现代化艺术的发展。作为多元文化相融合的产物,19世纪浮世绘所代表的异国趣味吸引了多位欧洲艺术家的目光,尤其是浮世绘中鲜艳、明快的色彩运用更对梵高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他原有的绘画轨迹,让梵高的绘画风格独具特色。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梵高绘画中的色调倾向性,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浮世绘的传播影响力,对于探究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日本浮世绘  梵高  色彩  传播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1-0046-05

浮世绘是受日本平民文化影响而逐渐兴起壮大的,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早期浮世绘作为陶瓷产品的外包装纸西传至欧洲。浮世绘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大胆的色彩组合与抽象的图案装饰,其简洁有力的线条与饱满的日式色彩律动使梵高联想到了自然之美,正是这种透明鲜亮的颜色吸引了梵高的目光,梵高因独特的性格和外在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使得他在绘画色彩运用方面透露出浓厚的淳朴文化气息,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对于梵高来说,浮世绘就像黑夜里的一束光,不仅指引了他的创作方向,也带领他寻找到久违的愉悦心境。而梵高对于浮世绘色彩的提取与总结,构建了他对于色彩审美的新高度,让梵高所创作的绘画标新立异,他所代表的后印象派也广泛地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

一、梵高与日本浮世绘的接触与临摹

纵观梵高短暂的艺术生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与法国巴黎是研究者们无法忽略的两个城市,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梵高的绘画思想。安特卫普作为欧洲的重要港口城市,融合了世界各地多元的文化艺术。随着日本国门的打开和相关商品海外输出的不断扩大,在比利时能够经常见到精美华丽的浮世绘艺术品,早期,梵高在去往巴黎前曾在安特卫普做短暂的停留,他描述码头集市处的浮世绘作品富有浓浓的日式情调,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觉得非常特别,他也是在这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浮世绘。后来梵高与弟弟提奥来往的家书中也时常提及这些绘画:“今天早晨我在倾盆大雨中出了一趟门,到海关去取我的东西。我的画室很不错,尤其是我在墙上所装钉的一批小幅日本画,这些画是我十分喜爱的。”表明此时浮世绘艺术已经进入他的视野。浮世绘画面采用非对称性构图,在传统的日式审美中,隐藏着对于不规则、不对称与不匀称事物的欣赏与推崇,由于其模仿了自然中的不对等现象,存在种种变幻的可能性,所以给画家与观者留出了遐想空间。正是这一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对称式构图的日本艺术,使得梵高在1885年下半年给提奥的信中就称赞道:“永远的日本式装饰”。另外,浮世绘艺术中对于日常生活有着特别关注,这刚好与梵高艺术中的平民思想不谋而合。同时其多变的色调也吸引了梵高的目光,“日本的天然色彩并不是枉然的浓烈和刺激,使得视力产生疲劳,而是在多彩中富含变幻,华美中蕴藏淡雅,长久欣赏愈显情趣……没有阴影平面式描绘是日本美术的传统,‘日本美术虽有很多特点,但是如果将其安置于世界美术当中来观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明亮的日照而形成的斑斓,日本美术对世界的陶染也重点是从这个目标起航的’”。①艺术间的共鸣使得收藏与欣赏浮世绘成为梵高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

离开比利时后,梵高去往巴黎,作为多元文化与艺术交融的中心,浮世绘在这里有着良好的生长土壤,同时也影响了一大批印象派代表画家,从惠斯勒到马奈,毕沙罗到高更,都或多或少受到过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影响。与梵高同期的前卫派画家们也都开始尝试将多元文化思潮融入西方本土艺术。“安格尔,使绘画优于幻影,样式优于现实,是近代革新运动的最早鼓吹者之一,尽管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这场运动到19世纪末却必然发展到追求‘以某种特定秩序集合的色彩来覆盖的平坦的面’。像这种与日本绘画类似的情况,与其说是受到日本的影响,还不如说是两者不期‘相遇’”。②日本风格的生根发芽也奠定了巴黎作为欧洲日本艺术中心的地位,梵高也随着浮世绘艺术收藏的广泛流传而对日本风格更加痴迷。1887年3月,在法国蒙特马特塔波宁的咖啡馆里举办了一场有关浮世绘艺术收藏的画展,梵高同样也贡献出了自己珍藏的浮世绘作品,并受到了埃米尔·贝尔纳的青睐。这场画展对梵高来说意义重大,之后,梵高不论是在临摹还是艺术创作中都展现了更多具有日本风格的作品,这场展览扭转了梵高的艺术生涯,促使他产生了新的绘画母题与方向。

梵高对于浮世绘艺术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痴迷,“在1887年初夏,西涅克离开巴黎赴南方采景作画,此时刚好贝尔纳从布列塔尼的阿旺桥村返回。贝尔纳顺理成章地取代了保罗·西涅克(1863—1935)的位置,成为了梵高的新作画‘搭档’。随后与贝尔纳同属‘阿旺桥村画派’的路易·安奎丁也加入其中。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梵高也渐渐地远离了‘点彩法’,而向浮世绘风格的表现手法过渡。”③大器晚成的梵高开始了大量有关浮世绘的临摹。歌川广重作为浮世绘艺术的开山人物,不仅在日本艺界享有盛誉,他的相关艺术作品在法国也流传甚广。梵高临摹了多幅他的知名画作,例如歌川廣重的代表作《名所江户百精·大桥暴雨》,梵高临摹后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雨中大桥》;另一幅《龟户梅屋铺》,梵高在直接临摹后命名为《开花的梅树》。之后,梵高更是间接临摹了溪斋英泉的《花魁》,除去临摹主体人物的细节形象之外,梵高还把许多从其他浮世绘作品中的竹林、仙鹤与池塘莲花等意象搬至画面中,作为背景处理。随着对绘画构图以及色彩的熟练运用后,梵高开始了将浮世绘作为画中画来表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梵高于1887年创作的《唐吉老爹》,在此画中,梵高在唐吉头部正上方和右上方分别临摹了歌川广重的《富岳三十六景·相模川》和《五十三次名所绘·石药师》。整个画面无论是构图安排还是表现手法,都有着和浮世绘一样的强烈表达与象征,画面夸张且具有趣味性,通过简练的用笔和繁密的背景布置表达了梵高对日本风格的喜爱。这种异于欧洲传统的艺术观念也为梵高提供了创作时所需的色彩、空间等符号化元素。

二、浮世绘艺术对梵高用色的影响

梵高早年的画作受巴洛克风格影响较深,画风多以严肃庄重为主。浮世绘对比强烈的色块、粗黑的轮廓线、平面化的构成和夸张的装饰效果,使得梵高看到了色彩表达的力量。他逐渐开始转变用色,画面开始出现大量鲜艳的色块堆积且极具个人化风格。“在颜色选用中,尽量避开了同时代画家中常用的雅致的灰色、浅群青色和淡淡的黄褐色,反而对咄咄逼人的色彩情有独钟:纯朱红色、忧郁的古蓝色、炫目的紫罗兰色、刺眼的黄色、夺目的绿色、触目的铬黄色。而其作品中,对运用钴蓝、橘黄色来加强画面的对比性,有借鉴浮世绘的意味,更是赋予画面浓郁的浮世绘风格。”梵高本人也在与朋友来往的书信中提及自己创作过程中对浮世绘艺术的参考与借鉴,他认为自己几乎所有的作品都透露着日本元素。可见,浮世绘的确给予了梵高对于纯色应用与纹理表达的新思路,在《意大利女人》这幅作品中,画面描绘的是一位有移民背景的乡间女子,鲜艳的深红色搭配一定面积的翠绿色,背景中也有大面积的中黄色、金色背景作为调和,条纹边框加上自由不羁的笔法都暗示了主人公内在活泼的性格与勃勃生机,体现出别有韵味的朴实特色。受日本皱面版画风格的影响,梵高在画面处理方式上采用了类似起皱式的画法,他用油画的方式将粗糙的纹理模仿出来。简洁的构图同时也借鉴了当时流行的埃皮勒画像风格。梵高异常钟爱金黄、橘黄这类温暖的颜色,在他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大面积的明黄色块,其水彩作品《煎饼磨坊的入口》画面就将淡柠檬黄为底色,并用墨线勾勒,衬托初阳光下树叶摇摆所展现出的姿态,富有浮世绘版画的影子,极具日式风格。梵高这一时期的油画笔触轻松自如,画面构思更忠实于大自然,且色彩多鲜艳明亮。梵高在到达巴黎的阿尔勒地区时,他认为在此地寻找到了他一直所追求的梦中之景,阿尔勒的自然风光与日本版画中所见的澄澈天空与艳丽色彩几乎一致。在与好友的书信来往中,梵高就多次提及阿尔勒地区的美丽风景,他感叹自己直到35岁才发现这个景色秀丽、安然舒适的地方,也在信中阐述:“如果只看大自然中色彩的鲜艳程度和空气干净透明的效果,这个地方的美丽程度应该同日本不相上下了。”④由此可见,阿尔勒的美丽风光深深吸引了梵高,梵高在这一时期创作了一系列的风景画,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阿尔勒吊桥与洗衣妇》,画面主体是吊桥,与荷兰的传统桥梁建筑极为相似,梵高透过这个吊桥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春天的一个傍晚,碧水蓝天,黄绿相间的草坪与大簇红色的鲜花透露着春日的气息,画面左下角几位身穿鲜艳服饰的妇女们正在橙黄色的河堤边浣洗着衣物,镜子般的水面也在这时被搅起一道道波纹。整幅画面在三原色调下徐徐展开,画面中多次出现的蓝、橙补色、成体块的色面和明确的轮廓线更是赋予这幅作品浓郁的日本风格。而《阿尔勒城市花园的入口》中用篱笆圈起的鲜花盛开的花园和树荫下在长凳上休闲的人群,就是梵高对眼前阳光明媚、漫山遍野、鲜花盛开景象的真实写照。

《身为僧人的自画像》(又名《献给高更自画像》)是梵高对东方思想中天人合一境界向往的体现。在浮世绘的影响下,梵高在潜意识里将自己与日本和尚相关联,他在人物画中加入了更多的日本元素与异国情调,这幅画作“富有气质的面孔体现了观相术式的描绘手法:眼睛稍微倾斜射出犀利和寒冷的目光,这种目光在表现手法上借用了日本和尚为原型加以修饰。饱满的额头和脑弦紧绷的脑壳好似充满活力,这种紧张的活力被反常的红绿两种配色表现得异常明显—人物的轮廓被石绿色背景烘衬出来。脑壳、眉毛、胡须以桔红色勾勒,与绿色背景形成了强烈对照,棕色上衣上的赭色高光使得衣服更加立体和醒目。”在梵高看来,这幅绘画不单单是在表现自我,更多的是在引申现代的新派(印象派)画家,认为他们是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者。梵高将这幅画赠予高更,这种互相交换自画像的方式,不仅是现代画家群体中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一种标志,是画家群体中成员资格的象征。

为人熟知的是梵高在1888年创作的后印象派代表作《向日葵》,在这幅画中梵高以黄色为背景,以大量的桔黄色调作为基调。但在细节之处却又存在巧妙的撞色设计,向日葵花叶、花径的部分采用中绿、橄榄绿色描绘,用少量的草绿色来描绘靠近橙红色花蕊的细嫩枝叶,花瓶则采用黄白拼色方式,与背景拉开距离,纤细的笔触使得瓶身本身又增添了一份肌理之美。画面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右侧的一朵向日葵花蕊上用了浓重的湖蓝间色来点缀,具有醒目效果,黄色本身会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情绪色彩,而蓝色则代表着抚平、缓解的意味,橙黄色与蓝色形成强烈的冷暖补色关系,既跳脱又和谐。梵高曾多次提及自己是用心来看画与创作的,尽管有时画面存在一些不太科学合理的透视,但往往其强烈的冲突与和谐美铺满了整个画面,使得绘画题材丰富有趣,极具感染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印象。梵高非常钟爱向日葵,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画过多幅向日葵静物画,在梵高与弟弟提奥所来往的信中,他曾提及《向日葵》是象征感激的作品,他运用鲜明的黄色象征自己屋内的阳光,橙黄色的画面表达他对所居住小镇那温暖阳光的感激和对自然的敬爱之情。另一幅同样以大量橙、蓝色调充斥画面的《夕阳下的波拉德柳树》在梵高的作品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画面以形态轮廓夸张的树木和傍晚夕阳为主体,依旧采用了精简的黄蓝对比,夸张的笔触描绘出一片富有生命力的草丛。“这世界中如果没有了黄色那也就不会有蓝色”这就是梵高熱衷于使用互补色的原因。

梵高非常喜欢表现夜晚的自然之景,他的绘画中也经常出现一些表现夜晚的场景,梵高经常光顾与其住所相邻的咖啡馆,咖啡馆的灯光和天空中的漫天繁星激发了梵高的创作热情,于1888年9月所绘的《罗纳河上的星夜》就体现出他内心独特的感受,一对夫妇相依散步在寂静的罗纳河畔,平静却富有动态的河面正拍打着停泊靠岸的小舟,远方弧形河岸边的点点光芒与其遥相呼应。梵高在创作时利用堆积点彩的方式,使黄、蓝两色笔触表达出罗纳河畔夜晚湖水的宁静安逸,与湖面反射的星星、瓦斯灯倒影形成和谐之美,似乎使观者感受到了微风拂面的清新爽朗,整个画面静谧安详,清幽宁静,这或许就是梵高心中所向往的美好世界。梵高对于色块的堆积与运用都极具抽象性,他采用了似浮世绘版画般的色彩简化方法,剥离物象反光,并列概括色彩,以纯色笔触涂抹画面,并结合坚实粗犷的线条围框增强画面的厚重之感。

梵高崇尚自然,在他富有创造力的笔下经常出现一些不平常的事物,1889年5月创作的《星月夜》是梵高进入巴黎近郊圣雷米疯人院时期的作品,他将自己内心中的乌托邦世界与天空中的点点繁星相结合,因此浩瀚宇宙中的群星就变成了不断旋转的明黄色彗星涡旋,他专注于描绘深钴蓝色天空下那些千变万化、野生野长的树木,富有流动性山坡下的万家灯火也在他惊人的笔触中喷涌出动人的情怀,进而形成美轮美奂的非现实世界。在浮世绘艺术中,画家们更多的是强调融入与表现自然,着重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一花一草,而在梵高的绘画中,这种细致性也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梵高同时借用造型特异的柏树来表达内心无法平静的挣扎与激情。画面的大胆用色与奇异的想象正是梵高精神状态与人生轨迹的真实写照。《星月夜》中渦状性星河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这也显示出梵高对其构图精髓的掌握,以及葛饰北斋绘画对他的深远影响。“从印象派开始对东方绘画发生兴趣,到最后抛弃传统到写实画法,向东方绘画到平涂、写意画法学习……梵高的内心及其作品的这一系列改变都与浮世绘版画的影响密不可分……日本的浮世绘艺术也在梵高的笔下延续了他们曾经的辉煌。”⑤梵高汲浮世绘艺术构图、线条、色彩之长处,不断摸索改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将东方的绘画语言与文化形象以一种新的方式传输到欧洲。

综上所述,浮世绘艺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对于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催化作用。欧洲现代艺术运动先锋派的画家们,之所以能够有实力来对抗传统学院、写实派,并带领西方艺术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很大部分原因是借鉴与融合了外来文化,夸张的装饰性、特殊的色彩表达方式作为浮世绘版画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也与印象派重视色彩变化的特点不谋而合。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全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日本浮世绘,这一独特且具有东方属性的艺术风格也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欧洲艺术的转向。梵高作为独树一帜的存在,他在用色方面具有一定的情绪性,这种精神也随着梵高对浮世绘艺术的不断探索而逐渐变得突出。梵高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大量生动、富有视觉吸引力的作品。他对于多元文化的探究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促使他在艺术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纵观世界美术史,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文化都推动了宏观艺术的发展。始发于14世纪的西方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7—18世纪所流行的中国风、土耳其趣味和伊斯兰元素也都先后对欧洲的洛可可艺术、新古典主义艺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产生了诱导作用。正是因为这种多元文化艺术之间的融合与渗透,才使得世界美术之林有了新的发展面貌。因此通过分析浮世绘艺术,尤其是在色彩运用方面对梵高绘画作品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东西方艺术融合发展的脉络路径,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当代的绘画创作中去,进而提高绘画语言的丰富性、互看性,弘扬中国艺术文化并为中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德力富吉郎,赵经寰.日本版画的历史[J].美苑,1985(01):49-51.

[2]文森特·梵高.亲爱的提奥[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1.

[3]潘力.浮世绘[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

[4]王才勇.东亚美术西渐考[J].美术研究,2007(03):85-88+97-98.

[5][美]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8.

[6]赵巍.梵高绘画的艺术意蕴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易寻思.塑造凡高:日本艺术影响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09-113.

猜你喜欢

梵高传播色彩
梵高的世界
梵高笔下的秋天
闯入梵高的世界
神奇的色彩(上)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