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递式思维模式在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中的有效运用

2022-06-30黄碧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5期
关键词:模式写作能力小学语文

黄碧玲

【摘要】学生的作文能够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写自己觉得印象深刻的、新奇有趣的事。强调自我认识和感想,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想像的事物、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强调感受生活,多思考,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从生活中寻找、积累写作素材。目前,部分学生的写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本文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目标,使用层递式思维,尝试培养学生写作中能使用“无形——有形——无形”递进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层递式思维;写作能力;模式

一、转变能力与考试关系的观念

当前,对考试的批评声到处可闻,尤其对于语文考试更是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个人认为考试并没有错,错在考试制度的使用者而已。正如金钱并没有错,对错是金钱的拥有者决定的。而在目前没有提出比考试更加有效的选拔方式前,不得不承认考试就最好的选拔方式。而有人针对提出所谓“高分低能”现象,在推行素质教育多年情况下也不再站得住脚。确实,如今高分基本上同时也能是高能,这是由考试内容的变革、考试评价方式的改进等所决定的。

因此,在这里提到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中必然能够真正提高到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只能运用到考试场中的能力。

了解到目前考试与能力的关系是能够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扭转思维定势,才能真正做到能力与考试两不误,并且相得益彰,也才能从长远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学生写作应试能力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这也说明教材在编排和目标设置上都体现出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人的成长是层递式的,语文习作学习也应该是层递式的。当下,部分小学生在写作时主要存在问题可以归纳为:1.对作文有恐惧感,严重缺乏写作兴趣;2.作文缺乏真情,表达明显不足;3.思维结构混乱,词不达意,立意平淡。

三、“无形——有形——无形”模式的有效运用

(一)原理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读本,生活等)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语文习作层递式教学实践研究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等开发者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安全的对话氛围,尽力激发、唤起、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无形——有形——无形”模式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个人写作经验以及学习参考各种写作书籍总结出来的,针对学生写作应试能力培养的一个模式。

该模式以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人物行为及其行为结果后,在模仿的基础上学得的。例如,学习书法,一般的过程就是“描红——临摹——仿写”,最后就是自己发挥。

(二)名词解释

第一个“无形”是指小学造句、写段直接进入成文的过程,对于成文只是把字句拼凑,而没有整体概念。

“有形”就是制定一套作文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填充”“模仿”。

第二个“无形”是指学生有一定写作基础后,打破模式,形成每个人特有的写作风格。

(三)具体运用

第一阶段:無形——兴趣的培养,素材的积累

处于第一个“无形”期的学生,对于怎样作文完全没有概念,而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是怀有恐惧感的,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害怕写作的重要原因。其次,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还在于言之无物甚至无话可说,造成了当前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感情苍白的现象。

因此,这个阶段着重在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培养写作兴趣以及教授素材积累的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淡化作文概念,强调交流作用

采用周记或者日记形式,要求学生随时记录身边的事物。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但是采用的过程中要注意:(1)鼓励为主。写周记或日记要强调是为了跟学生更好的交流,而不是为了写作文。所以,要保护好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的真情实感,要以鼓励为主。例如:刚开始写周记时,有个学生只写了一句话:我这个星期过得很开心。批阅的时候笔者给了一句评语:开心真好,能把开心的事情跟老师分享吗?这样你的开心就变成两份了。这个学生在以后的周记里总是把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详细地写了出来。(2)保护隐私:周记和日记都属于比较私密的写作形式,当学生敞开心扉把心事跟你披露时,千万不要随便拿出来说,更不要把它随意传阅。(3)谈心式批阅: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大篇,都要认真批阅,并且及时反馈给学生。批阅的时候也尽量不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而应该用朋友谈心式的角度。这样能淡化作文概念,强调交流作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抛开写作的压力和束缚;另一方面可以养成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

2.潜移默化累积素材

(1)写周记或者日记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且以这样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写作的素材。

(2)教材中找素材。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其它如历史、地理、物理等各科其实都有很多的作文素材。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白这点:所有教材中的材料都是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才会有意识去采集这些材料。

(3)课堂上示范应用和及时提示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应用教材中的材料,并及时提示。对学生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师师要有针对性地写几篇“下水”作文,这样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就会更加明显。让学生明白并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写作素材这么多,这么简单,就能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

3.提出要求,目标明确

即使学生平时能够交周记、日记,但是往往在考试时,有部分学生依然会直接放弃作文。所以,每次习作一定要提出详细具体的要求,目标明确。笔者的做法是把要求分层提出,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例如对于不愿意写,害怕写的学生,要求一定要写,字数不限,但是每次写应该比上一次的多50到100字左右,减低要求,采用这种分层来逐步提升,可以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

有了写的开始,才有了进步的空间,为第二阶段做足准备。

第二阶段:有形——设立模式,让学生“填充”

现在学生的作文其实很多就存在一个填充模式的做法。比如最普遍的“三段式”。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普遍模式,是因为它是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笔者认为这是学生必经的一个阶段,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作为练习的方式,但是要避免长期使用这种模式。

学生在上一阶段已经初步养成了积累素材的习惯,但是怎样把这些材料组织成一篇文章,最简便实用的方式就是按格填充。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采用“排比式结构”。即标题——解题段——一——二——结尾段。

标题,首先,简单用第一段解释导入主题。其次,用“一”接一个相关事例,“二”再写一个事例,最后再总结下主题。

相似的形式有比较常用的小标题形式、排比段形式。这些形式前后段落相互过度比较容易,同时能让学生明确什么地方该写什么内容。让无从下手的学生把与主题有关的素材填充进去,犹如玩一个“填充”游戏,这对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都有很大作用。

第三阶段:无形——打破形式,形成个人风格

根据政治学上质变的理论,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发生质变。第二阶段就是学生的量变过程,经过一定阶段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的模式,但是要避免停留在第二阶段就必须打破之前设立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个人的风格。笔者的做法是:找出学生习作中个人的优势。比如有的学生善于记叙,而有的学生却善于论证。然后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适当引导。简单的做法是直接把教材中不同类别的文章提醒学生参考。最好是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阅读。

同一篇作文反复练习、修改。这样能达到提升学生作文层次的目的。

4.着重培养写作中的“真”

始终坚持让学生在作文中写真事,表真情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也才能发挥出写作的潜能,切忌为了考试而让学生“作”文。

这种“无形——有形——无形”的模式,正是按照层递式思维从简单到深入,从容易到难的规律,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度,激发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逐步提升稳步学习的能力。

参考资料:

[1]闫建军.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21(15):123-124.

[2]耿红卫.新课程: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M].2016,8:121-213.

[3]白太霖.基于小学统编教材“观察与习作”的微习作训练序列建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模式写作能力小学语文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