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联袂论国是 聚焦民生求发展

2022-06-30张霞

广东教育·高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两会民主政府

张霞

【热点材料】

2022年3月4日至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优势。以协商凝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效能。汪洋强调,2022年,人民政协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把迎接中共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做好思想引导、汇聚力量、议政建言、服务大局各项工作,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贡献。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一、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二、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政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减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就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政务服务: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创新: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

乡村振兴: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启动乡村建设行动。

开放: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

环保: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教育: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住房: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文体: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

港澳台: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2年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包括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稳定增加大宗消费,发展社区消费和县乡消费。

(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完善灵活就业保障政策,使用1000亿失业保险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中小微企業发展,有利于发挥其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延续实施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中小微企业的覆盖面,进一步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5)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提升效能,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为多年来增幅最大,补助资金直达市县。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退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底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3.65万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400亿元,比去年增加300亿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6)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所得;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有利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2022年增值税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对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

(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必须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9)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10)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11)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12)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1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2)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要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

(3)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及时回应民生关切。

(4)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放”即深化简政放权,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活力。“管”即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服”即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續扩大市场准入,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强化政府监管责任。

(5)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应对困难和挑战,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敷衍应付、推诿扯皮,坚决纠治任性用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坚决严肃处理漠视群众合法权益的严重失职失责问题。

(6)政府必须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统计监督。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并批准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和决定权,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修改地方组织法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健全地方政权机关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举措,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8)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享有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权等权利。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体现了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全国人大代表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议案共487 件,体现了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和批准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

(10)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这再次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中国的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

(11)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在2022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列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并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本次政协委员们共提交5979件提案,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小组讨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

(1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大代表的履职过程,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人民代表大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渠道,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022年两会期间,广大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一道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触摸到中国式民主的脉搏,感受到中国式民主的魅力。

(13)主权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治澳”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经济、社会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事业等。

(2)優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创新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们必须保护好文化遗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

(4)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繁荣文艺创作,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5)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有2.9亿元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伟大的事办好。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6)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惠民,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的供给,实现优质文化资源及要素成果转化。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8)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要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22年的发展成就需要在攻坚克难中取得。

(6)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7)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8)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高频出现,从科技创新到文化创新,从治理创新到改革创新,创新之举为新的发展之问破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10)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普遍的民生问题。

(1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求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全国上下毕力同心、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创造新的发展业绩。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00万人,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为此政府需要

①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

②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统筹分配毕业生劳动就业岗位

③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为创业就业搭建更广平台

④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2021年全年廣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及增速情况

(注:2021年广东省生产总值124369.6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广东人均GDP首次突破1.5万美元)由此可见,广东省

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

②统筹城乡发展效果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③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④切实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将延续“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力度,预计留底退税金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这些政策对市场主体的“利好”表现在

①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②鼓励企业“脱实向虚”,壮大实体经济

③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④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盈利会增加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4.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继续支持新基建的开发和融资。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这一举措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的路径是:①助力工程融资   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③刺激社会总需求  ④拉动经济增长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5. 为了应对当前经济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逆周期调节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短期稳定,而跨周期调节考虑的是中期甚至中长期。一个“跨”字,顾了当下和未来。下列对于跨周期调节认识正确的是

①着眼未来能源需求结构变化,我省制定前瞻性新能源发展战略

②应对需求收缩,国家实施家具家装下乡补贴政策

③政府适度加快预算内专项支出用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④当通货膨胀水平过高时,央行收缩货币供应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 年3月1 日起施行。《条例》对在中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作出统一规定,进一步优化登记流程,压缩登记环节。对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登记材料繁杂、“注销难”、虚假登记等问题作出规定。《条例》的实施有助于

①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②变革生产方式,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和韧性

③建设法治政府,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近年来,社会保障热度持续走高,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诸多细节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社保系统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隐患的“重灾区”。若公民要就社保问题参与政治生活,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

①通过向人大代表反映建议→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人大完善社保法律法规

②通过政府热线参与民主管理→政府履行国家职能→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提出建议→政府进行决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④通过建议检举行使监督权→发现企业或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8. 基层立法聯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截止202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132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获得建议11360余条,法工委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其中23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这表明

①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人民行使立法权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

③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④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 2022年1 月1 日开始生效。RCEP谈判涉及16方,包括柬埔寨、越南等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等非东盟成员国,历时8年。

中国始终是 RCEP 谈判最坚定的支持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推动协定签署,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②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③顺应经济全球化,推动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形成

④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双减”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提供课后服务是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调查显示,2021年秋季学期,全国65.6%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根据下表信息,学校应该

①开展健康有益服务活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②引导学生认同传统文化,注重思想道德修养

③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④科学合理安排服务内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可见,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需要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反对盲目排外的历史虚无主义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③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④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近年来,广东国企改革重大举措层层落地,三年行动任务完成率超90%,广东省把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招,通过实施彻底的整合融合,倒逼省属国有企业深化内部改革。新增投资向关系广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领域集中,投向创新和战略性产业集中,达到了“1+1>2”的效果。上述举措

①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完善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②发挥协同聚合效应,增强了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

③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推动了国有资本的合理配置

④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巩固了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人民政协必须始终把增进思想政治共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必须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具体意见有分歧但在基本原则上要有共识,思想观念有不同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应聚共识。下列对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②坚持求同存异,做到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多样性,具体分析多样性在不同时代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2022年“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了两会热词。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这意味着

①全过程民主的各要素与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民主才是全过程民主

③全过程民主做到了全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④全过程民主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15. 国务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我国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决不负人民期待!”从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的角度,要求我们:

①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抓主要矛盾,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③抓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④承认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6. 按照2022年全國两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新闻发布会、“代表通道”等采访活动都采用视频方式进行,代表委员接受采访也主要以视频、电话等形式进行。形式变了,代表们的初心不变,国家的开放自信不变,这表明

①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可以建立新联系,以适应变化发展的需要

②形式上的创新有利于我们超越条件寻找新思路

③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是有保留、有改造的过程

④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创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施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程序上要求“决策之前”、“决策之中”、“决策之后”形成一个全链条的闭路循环,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实现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决策之前”进行调研、听证、议题设定等;决策之中”进行协商、对话、方案选择等;“决策之后”进行评估、问责、执行调整等,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以保障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通过协商、谈判、对话来实现社会意愿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各类主体的关系耦合,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专家等不同主体都要参与到相关过程中。目前中国立法决策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模式,各基层社区的“党政群协商共治平台”,都强化不同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过程民主,还是成果民主(善治)。通过民主集中制,发挥各方主体的作用和优势,实现系统治理;通过党规、国法、民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依法治理;通过社区自治服务,满足人民需求和纠纷化解,实现源头治理;通过自治、法治和德治等手段,实现综合治理。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相统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全过程的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12分)

19.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这是“专精特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特点,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转精特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方向。2021年,G市某区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对新迁入该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建重大产业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奖励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企业投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的创新研发;对“专精特新”企业引进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予以入户指标重点倾斜,对“专精特新”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予以政策支持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推动该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强做优。

有人认为“只要政府出台有力的帮扶政策,就能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20. 材料一:为适应形势变化,我国于2013年和2015年相继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和全面两孩政策,短期内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自2018年起,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呈现出连续下跌态势,且跌幅较大。可见,全面二孩政策无法扭转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不符合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出台三孩政策势在必行。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这是针对中国人口形势所作出的重要政策響应,也是继2015年全面两孩政策之后中国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材料二:当前年轻人不爱生娃,其核心原因是养育孩子的巨大经济压力,住房和育儿方面的福利不健全,父母工作和家庭时间安排存在冲突等一系列现实因素。很多曾经或正在经历生育率困境的国家都在提高生育率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范围涵盖减税、社会福利、就业支持、社区互助等多个领域,并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

(1)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哲学依据。(12分)

(2) 请结合材料二,为党和国家鼓励适龄人群生育孩子提出三条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C 5. B 6. B 7. C 8. D 9. C  10. B 11. D 12. C 13. C 14. A 15. D 16. A

17. ①实施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企业所得;(3分)

②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就业,稳定就业;(3分)

③提振企业市场信心,提高整个社会的投资积极性,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分)

④增加居民收入,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3分)

18. ①全过程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能够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3分)

②全过程民主是协商民主而不是西方的对抗式民主,通过协商、谈判、对话,能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意、汇聚民智,形成最大公约数,让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3分)

③全过程的民主制度使社会治理从不再是单方面的行动,而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治理效能。(2分)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分)。不仅重过程,还重结果,通过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作用和优势,保障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能够高效率解决问题达到“善治”效果。(2分)

19. ①合理性: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3分)。政府出台的帮扶政策能够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造更好的政策和人才发展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2分)

②不合理性:文化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2分)。企业经营者应抓住政策机遇,弘扬企业家精神,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故该观点是片面的。(3分)

20.(1)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和三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3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三孩政策”是正确的意识,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出台也将在缓解老龄化过快态势和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分)

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施三孩政策,是尊重人口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3分)

④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和利用规律。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3分)

(2)①提供经济支持,减少年轻父母抚养孩子的负担,包括现金奖励、抚育津贴、教育津贴、税收减免等;(2分)

②减少父母(尤其是母亲)工作和照顾孩子时间安排方面的冲突,通过增加带薪产假、带薪育儿假或临时假、无薪育儿假、父亲假等方式来解决问题。(2分)

③为子女入托入学创造便利,着力增加各类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服务供给,在职场内设立育儿设施等。(2分)

本文系广州市中小幼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研究课题《思政课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GZJYSZ2019-064)成果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两会民主政府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完形填空三则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