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模拟习题

2022-06-30姜有荣

广东教育·高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梁思成建筑

姜有荣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梁思成和他的同仁们在建立中国建筑古典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一步又一步时,他们大概都将之视为他们坚强的民族主义信念的实现,以及他们所学到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学术体系在中国的成功应用。然而,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他们所借以立足的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学术体系与中国建筑体系之间内在的一种根本矛盾。

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体系是狭窄的理论体系,它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反映在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认识论方面,是以“西方中心论”为基础的。其次反映在作为文明载体的极为多样的建筑类型中,古典主义建筑体系将其注意力主要局限于代表或象征社会统治阶级的具有纪念性的尊贵建筑,并将建筑的历史定为这些纪念性建筑的“时代风格”变迁史,也就是所谓的“主流建筑文化”历史。

这一古典主义建筑的学术体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正是以巴黎美术学院为代表的。经过美国宾州大学及克瑞的成功传递,成为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历史学家的立足之本。这对梁思成来说,本来就是无可选择的事,也并不构成矛盾的存在。然而,矛盾的产生是在西方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学术体系与梁思成试图以之去诠释的对象——中国建筑体系之间。

西方建筑文化中的那种完全对立的“主流建筑”与“非主流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之中并不清晰。中国的文化原本就是以“人文主义”为基本精神的,“世俗化”的倾向是十分显著的。反映“今世”生活的居住空间与环境构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主体。而对应于西方“主流建筑”的反映神权与皇权的尊贵空间与环境,在中国文化中并没有显示出与居住建筑空间和环境有绝然对立的局面。

以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学术体系来诠释中国建筑,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矛盾,这是梁思成建筑学术观念和体系的根本矛盾。

(摘编自赵辰:《“民族主义”与“古典主义”——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之分析》,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2001年7月1日)

材料二:梁思成1943年所著《中国建筑史》是一座里程碑,然而,针对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学术批评从未停止,在21世纪初还掀起了不小的浪头,赵辰的“矛盾说”是其代表性言论。

1927年梁思成入哈佛大学研究东方建筑,系统阅读了日本与西方学者对中国建筑与艺术的调查成果,并评论道:“他们谁也不懂中国建筑的‘文法’(grammar),对中国建筑的描述不得要领。”梁思成在《营造法式注释·序》中追述了他的研究历程:“要研究宋《法式》,应从清工部《工程做法》开始;要读懂这些巨著,应从求教于本行业的活人——老匠师——开始,以故宫和北京的许多其他建筑为教材、‘标本’。”清工部《工程做法》规定,有斗栱之建筑以斗栱之斗口为模数,无斗栱之建筑以明间面阔为基准,度屋名物,一以贯之。这一方法与宋《营造法式》以斗栱之横拱截面(即一“材”)为度量单位的制度(即“以材为祖”)一致,皆是以建筑之某一部件为模数,令所有空间为其倍数或分数,并根据模数等级,等比例伸缩变造,生成乐律般的空间秩序。

梁思成在留美期间接受了严格的西方古典主义训练,而习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构造之法,必从Order(梁思成译为“型范”)入手。这一制度,见载于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即以柱径为模数单位,令所有建筑空间为其倍数或分数。他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现象,在1932年发表的第一篇古建筑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不但首次释读了《营造法式》“以材为祖”制度,还首次指出,斗栱在中国建筑上所占之地位,“犹Order之影响欧洲建筑,至为重大”。在独乐寺建筑调查取得这一突破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对河北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辽构、河北正定古代建筑做了实测研究。正定存唐代以降各历史时期重要建筑,这使他对古代建筑制度之演变有了深切认识。1937年7月,他发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构,并对其模数制度做了深入研究,证实了在独乐寺调查报告中做出的关键性判断:“以材栔为度量之制,辽宋已符,其为唐代所遗旧制必可无疑。”

以上调查研究,使梁思成充满自信地为其英文著作《图像中国建筑史》绘制那幅著名的《中国建筑之“Order”》图解,他以英文Order一词表示中国建筑“以材为祖”之制,实是因为这两种制度内在逻辑一致。

时至今日,随着一代又一代学人前赴后继,相关领域研究持续深入,一大批成果涌现出来。我们已能看到,模数化设计贯通中国古代建筑之结构技术与环境思想,新石器时代以来诸多经典案例皆可为证,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与空间设计之精华所在。

(摘编自王军《从读懂梁思成开始》,《读书》2022年第1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梁思成以坚定的意志,不仅通过严谨的文献考证,而且反复开展实物调查,所以能够开启中国建筑史研究之门。

B. 梁思成对于清工部《工程做法》的理解,对进一步追溯上去研究宋《营造法式》打下了初步基础,创造了条件。

C. 梁思成通过深入研究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构的模数制度,作出了唐代建筑“以材栔为度量之制”的判断。

D. 梁思成构建中国建筑体系的视野既纵通唐、宋等各代,也横贯中西,并没有被西方古典主義建筑学术体系所囿。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梁思成基于对中国建筑的研究,揭示出了其构造的基本方法,与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学术体系并无关联。

B. 古典主义建筑按照模数制度构建是梁思成的重大发现,它对中西方建筑史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C. 梁思成秉持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来著述《中国建筑史》,既未套用西学,也无张扬“民族主义”之意。

D. 梁思成90多年前所提出的模数化设计理念,直至今日才被世人认同、接受和广泛运用,足见其前瞻性。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梁思成“形异制(度)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子路》)

B. 名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

C.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长屋《绣袈裟衣缘》)

D.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钟书《谈艺录》)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梁思成说,各民族建筑之间有“可译性”,“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富贵车

李吟

晚霞把天地烧得通红。

王坤迎着红霞行走在马路边,看见周通骑着三轮车过来了。三轮车被改装过,左边钢盒里搁着一个红色保温杯,右边钢架中插着一根木拐杖。车斗里坐着一位老妇人,那是周通的母亲。

王坤朝老人喊一声:“伯母好。”

老人的白发在霞光中闪亮,皱得深刻的老脸绽开微笑。

王坤再喊一声:“周哥好。”

周通点头,宽脸一展,惹得汗珠滚落。刚立秋,高温未减。他用手臂擦擦脸,朝王坤一挥手。

王坤问:“伯母怎么了?她上周还是自己散步哇。”

周通说:“岁月,不让母亲走路了,我现在就是母亲的‘脚’。”

王坤呆了片刻,说:“你是公司老总,不差钱,买辆电动车嘛,省力些。”

周通一瞪眼,说:“骑电动车有走的感觉?”周通一脸神圣,指着车,“母亲说,这是富贵车,只有富贵之人才能坐上这样的车,只有富贵之人才会骑上这样的车。”周通一甩头,富贵车轮一踅,上了宁河广场。

王坤看着周通母子俩满身霞光,自叹一声:“真是富贵车呀。”感叹完毕,回家去了。

第二天清晨,王坤又看见周通骑着富贵车,他母亲的白发在晨风中轻扬。

就这样,王坤几乎天天看见富贵车。车呀,慢慢行,在王坤心里“行”成一道温暖而富贵的风景。

风景在时间里穿梭,一晃进入冬天。一天夜里,王坤看见富贵车,吃了一惊——呀!车斗空了,保温杯和木拐杖还在。

王坤问:“周哥,老人家呢?”

周通双眼空茫,嘴皮颤抖,说:“父亲去世时,我才八个月。我刚五十八岁,母亲又走了。”

王坤问:“老人家‘走’多久了?你怎么不通知我一声?”

周通说:“一个星期前,母亲‘走’得很安然。”周通的眼闭几下,再瞪大,要哭了。他一咬牙,骑着富贵车走了。

此后,王坤看见周通经常骑着富贵车在夜里行,保温杯呀,木拐杖啊,依然在车上闪着光。

闪光的保温杯和木拐杖,是在初春的一个傍晚被周通摘下的。当时,周通骑着富贵车,车后跟着一个小男孩,是他的孙子。周通看见了王坤,停下富贵车,说:“我不准备骑富贵车了。孙子对我说,祖祖(方言,此处指曾祖母)已走了好远,不得回来了;孙子说,爷爷骑富贵车陪他妈妈,是爷爷的信仰,也是我的信仰,老师教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信仰。”

王坤听罢,心里一热,说:“周哥,我要向你学习。你把富贵车送给我吧,父亲近段时间腿疼得厉害,我是他的幺儿,必须照顾他。”

周通眼一横,说:“怎么会送给你?你父亲的脚不会出问题。”周通脑袋一甩,骑上富贵车便走。

行不几步,周通忽然停住车,问孙子:“我把富贵车送给王爷爷,行不行?”

孙子晶亮的眼儿一闪,点头道:“行!”

周通脑袋一抖,将车把攥紧摇几摇,取下黄黝黝的木拐杖,还有红色保温杯,对王坤说:“你骑走吧。你父亲的脚不会出问题。”

王坤如获至宝,骑上富贵车便走。

哪知周通追了上来,攥着车把手,对王坤说:“我听老婆讲,你的公司出了问题,你被工人打了?”

王坤点头,神色黯淡。他的食品厂因欠款要不回,贷款总是不到位,拖欠工人工资,他的确被工人打了,但伤情不重,已与工人和解。

周通眨眨眼,说:“这车暂时不给你。你明天去找我。”周通将保温杯和木拐杖放回车上,骑上富贵车,走了。

王坤看着远去的富贵车,心情沮丧,转身回家。

王坤迷迷糊糊睡了一夜,天刚亮就去找周通。

周通不食言,将富贵车推到王坤面前,车斗里有个黄色帆布包,鼓鼓囊囊的。周通说:“那年,你父亲赊给我一千斤云木香,我靠那桩生意发了家。昨天,我准备要你的银行卡号,后来一想,卡什么卡?啥都不会卡。这个包,你回家后再打开。”

王坤有些哽咽,说声“谢谢”,骑着富贵车便走。

王坤回到家,打开帆布包,里面是层层叠叠的人民币。

王坤激动啊,数着钱,泪水溅成亮晶晶的花儿,一朵又一朵。

王坤有钱应急了,厂子起死回生。他一边经营厂子,一边照顾老父亲。富贵车放在车库里,一直没用,因为父亲腿上的毛病消失了。

父亲满八十八岁的那天夜里,王坤把富贵车推出车库。富贵车已满身灰尘,车斗里空空荡荡。

王坤望着满天星斗,像个孩儿一般呵呵地笑。他把富贵车擦干净,说:“车呀,你有信仰吗?你知道我的信仰是啥?你不说?我明天送你回主人家去,好不好?”

天亮后,王坤去了一家店里,把富贵车喷成了金黄色。

王坤骑着金灿灿的富贵车,在路上慢悠悠地行。阳光啊,把王坤染得一身金黄。车斗里躺着黄色帆布包,鼓鼓囊囊。

(選自《安徽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母亲认为坐在骑着的三轮车上才显富贵,为此周通虽有经济实力买电动车,却坚持骑三轮车。

B. 王坤目睹周通侍奉母亲的场景,被强烈震撼,他幡然醒悟,决定立即医治父亲的腿,并悉心照料。

C.“卡什么卡?啥都不会卡。”一语双关,字面上在说银行卡,实则是说王坤的厂子定能闯过难关。

D. 王坤最后将“富贵车”车身喷成金黄色,是因为它存放多年,已显陈旧,出新之后才好归还主人。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贵车”是小说的叙事线索,它不仅见证了周通、王坤的立身行事,而且巧妙勾连起了两个人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故事也由此逐步地展开。

B.“黄色帆布包,鼓鼓囊囊”是细节描写,也是特写镜头,先后两次出现,前后照应,前者表现了周通相助之情,后者则表现了王坤报答之意。

C. 小说描写周通母亲的面孔,用“皱得深刻”,而不用“皱纹很深”,既描绘“形”,更烛照“神”,突出表现了她阅历深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

D. 小说对“晚霞”“星斗”“阳光”等景物的描写,既有力烘托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折射着人物精神世界光辉,使情与义的光华交相辉映。

8. 送富贵车的过程中,周通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中划线的两处关于“信仰”的对话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C(根据文本信息,唐代建筑“以材栔为度量之制”是其在独乐寺调查报告中做出的判断,对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构的深入研究,只是证实了这一判断)

2. C(A混淆是非,梁思成在留美期间接受过严格的西方古典主义训练,对中国建筑构造之基本方法做出揭示与其有深刻联系。B偷换概念,梁思成的重大发现不在于“古典主义建筑模数制度”,因为这一制度早载于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而在于他指出了一个基本事实——东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皆以某一建筑构件为模数单位,以此确立建筑各空间伸缩变造、比例权衡之法。D以偏概全,不“认同和接受”其理念的只是部分人)

3. D(D承认事物的相异性,但探求其相通处,即“求同存异”。A侧重点在“不同”。B侧重的是“认同”,而非“相同”。C“同”的是“形”,而非“制〈度〉”)

4. ①材料一:首先提出“矛盾说”观点;然后分别论述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学术体系与中国建筑体系的各自特点;最后揭示其矛盾性。②材料二:首先交代“学术批评”缘起,树立“矛盾说”靶子;然后从文献考证和实物调查两个层面梳理梁思成探求中国建筑真髓的历程,证实其研究立足中国,而非西方,从而让“矛盾说”不攻自破;最后陈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现状,对前文进行补充论证。

5. ①根据梁思成的观点,“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②各民族建筑既有相异性,其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③也有相通性,其功用、主要性能乃至公认的规则和惯例是一致的。

(二)6. C(A母亲并无此意,她话语中的“富贵”,既指物质和地位,更指精神和人格。周通骑三轮车的目的是在“骑”中表“亲”情,达“孝”意。B“幡然”“立即”有误,根据“王坤几乎天天看见富贵车。车呀,慢慢行,在王坤心里‘行’成一道温暖而富贵的风景”可知,王坤是在被逐渐感化中醒悟的。D其深层原因是王坤认识到了“富贵车”的真正价值所在,要让它的内在价值与外在形象相符)

7. B(“报答之意”分析有误,后者只是表明厂子已经度过难关,平稳运营,王坤要归还周通的资助款)

8. ①首先是不愿送车:母亲已逝,富贵车寄寓了他的念想。②其次是同意送车:王坤也想尽孝道,以车照顾父亲。③再次是又要回车子:担心直接向王坤要银行卡号打款遭拒,决定第二天以取车为名让王坤带走现金。④最后是决意车、款并送:当年他身处困境,王坤父亲赊账救急;而今王坤资金周转困难,他要仗义疏财。

9. ①推动情节发展:尽孝是周通的信仰,其精神深深感染了王坤,促使其学习效仿,在经营厂子的过程中坚持照顾父亲。②丰满人物形象:周通母子满身霞光和王坤一身金黄,既实写出太阳的自然光辉,又虚写出亲慈子孝的信仰光芒。③深化作品主旨:从周通的信仰写到其孙子和王坤的信仰,既表现了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代际传承,又表现了其人际传递。④升华思想境界:周通悉心照料母亲,是报养育之恩;出手帮助王坤,是报其父救急之恩。二者一脉贯通,这就将信仰的内涵升华至“把人做好,才能把事业做好”(“要把生意做好,先要把人做好”“做生意其实就〈也〉是在做人”)的思想境界,由“(商)业”而及“(商)道”。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梁思成建筑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梁思成分肉
向古典主义致敬
激情 宁静 唯美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梁思成